面向公交优先的城市道路分级配置体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4.97 KB
- 文档页数:6
分类号—壤步走淳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研究导师姓名职称申请学位级别郭娟何公定副教授硕士学科专业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论文提交日期御年月倚日论文答辩日期埘年月臼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答辩委员会主席醯到趋学位论文评阅人盛型垫塑兰旦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益突出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但是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公交优先”已经是经过很多国家和很长时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方。
但是怎样使我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交优先的内涵及相关的概念通过分析“公交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际是人民大众优先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效率以若干个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践入手对我国“公交优先发展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我国“公交优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及香港特区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借鉴总结出对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的启示继而系统地从“公交优先”的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包括公交线网优化、加强轨道建设、开辟公交专用道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最后提出“公交优先战略顺利实施的宏观保障措施。
关键词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战略、措施’”””””’¨”’”’’”¨’缈’’”’—””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公开发表的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钎逝砂冒年月肜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
基于道路等级合理配置的城市道路设计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城市道路合理配置的城市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城市道路级配合理性的研究方法,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级配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了城市道路等级级配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城市道路级配合理性的研究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合理性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40-02合理的城市道路网应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以合理的级配比例和衔接方式构成,各类道路应各司其责,有机结合,实现道路功能等级结构的协调统一。
1 城市道路级配影响因素分析从国内主要城市道路网络级配的对比分析来看,特定的路网级配是自然历史条件、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模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影响因素,按其作用于道路网络级配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道路网络形态)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模式);按其作用于城市道路网络的位置可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如城市区位条件)和内部影响因素(如城市用地分布)。
各种因素在影响道路级配的同时,也受到道路级配改变所带来的反作用。
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复杂巨大的系统,各子系统共生共容,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
(1)外部间接影响因素。
外部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历史条件等。
城市交通区位决定了城市对外交通的模式、街接条件以及所应面对的过境交通压力。
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影响城市对外交通的客、货运结构和货品组成,另一方面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社会历史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重要人文古迹分布也对城市道路网级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外部直接影响因素。
外部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对外交通模式、街接方式以及城市空间布局。
渭南市主城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研究摘要:不同的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在道路规划、建设、管理、使用上存在不同的特性和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
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制定适用于该条道路的建设、改善和管理政策,是实现道路功能的保证。
渭南市处于我国城市化的浪潮中,是一个典型由中小城市转化大城市的例子,对我国城市其他中小城市的道路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意义。
关键词:渭南市主城区;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分级体系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渭南市现状概况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
新一版总规确定渭南市中心城市形成“三大片区、五大组团”的空间结构。
“三大片区”为主城区片区、华州组团片区与卤阳湖片区。
其中主城区片区由高新区组团、中心区组团及经开区组团构成。
渭南市交通条件优越,目前,渭南市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市已有两条国道主干线(gz40、gz45)、三条国道(g310 、g108和g210)和六条省道。
主城区现状共有16主干路,市区内大致形成方格网的道路系统,道路相互之间交叉为正交。
中心区和高新区道路系统比较完善,经开区现有道路相对不系统。
截止2011年初,渭南市主干路的道路密度为2.31km/ km2,次干路路网密度为0.68km/ km2,支路网密度为0.42 km/ km2。
所有等级的道路总长为134.07km,全市道路网密度为3.41 km/ km2,主干路和次干路比例失调。
2.渭南市道路功能分类本文着重分析道路的交通功能,结合渭南市城市道路特点,将渭南市道路功能主要分为三类。
2.1 通过性功能通过性功能通常以满足交通过性为主要目的,承担城市主要交流及对外交通联系。
在渭南市主城区中最具有通过性功能的道路是组团间的联系道路。
联系华州组团与经开区组团间的x219、s201与黄渭高速公路;联系经开区组团和中心区组团的渭清路、渭河大桥、渭蒲大桥;联系主城区与卤阳湖组团的纬一路、赤水大道、西潼高速和g310都是以移动性功能为主的道路。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问题和路径研究摘要:针对城市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未来的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指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路径城市公共交通,是指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供公众使用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方式的方便、舒适、畅通、准点等特点,大大缓解城市的交通需求增长矛盾,是解决我国特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缓解能源紧张的必由之路。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然性(一)缓解当前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由于我国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但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
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表明,依靠私人交通解决交通需求是不可行的,只会导致”拥堵-道路建设-再拥堵”的恶性循环,解决目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二)集约节约用地在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条件下,无论从资源条件还是技术层面来看,靠不断地修建城市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都是不可取的,公交优先既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又是支撑城市紧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缓解城市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局面统计,每一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4%,地铁为5%。
如果采用个体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全国每年将节省燃油达到0.8亿公升。
因此,推进城市交通节能,在加快研究开发推广低能耗汽车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四)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据有关研究,公共交通在高峰期每人每千米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分别是小汽车的17.1%、6.1%、17.4%。
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减轻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遇到的问题(一)城市交通发展观念存在误区这个误区便是无限制地发展私人交通。
2012年12月第12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公交优先”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而公交专用道是最重要的公交优先路权保障措施。
该文对公交专用道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以杭州市公交专用道体系设置为例,在大城市公交专用道的体系构建流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公交专用道的相关配套设施实施建议,旨在说明公交专用道体系建设时,须同步建设公交换乘枢纽、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方可发挥公交专用道体系的规模效应,引导市民出行方式转变。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专用道体系;配套设施;杭州市中图分类号:U49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2)12-0001-04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陈云(1976-),女,江苏泰兴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陈云,刘树斌,张宇(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06)大城市中心区近期公交专用道体系构建初探———以杭州市为例0引言目前,很多大中城市因为城市化和机动化带来了现代交通矛盾,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公共交通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交通工具重新得到了国内外各大中城市的重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但现阶段国内大中城市的公交车行驶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既有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也有其他机动车的影响。
在交通拥堵的中心区,公交运行普遍存在候车时间长、车内拥挤和行车不准时等问题。
因此,改善公交运行条件已成为实现公交优先的关键措施之一,而公交专用道则是公交优先最基本的条件。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就如何在大中城市中心区设置公交专用道体系进行了探讨。
1公交专用道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判断公交专用道是在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个体交通竞争中诞生的。
上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一些大中城市因城市规模扩大和小汽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交通问题成为了这些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