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名人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2
2辞官下海 进军金融张利平1958年生于上海,从中学时就已开始专修英语,应试录取入上海外语学院附中。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外贸学院(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读,于1980年毕业。
然后又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现商务部,以下简称外贸部)工作。
一进外贸部,张利平就被安排在外贸部研究所从事商品研究与信息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张利平对国外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因为工作的便利,他可以看到很多一般国内大众看不到的外文期刊和经济资料,并且和国外的,特别是很多美国金融公司,比如美林、摩根等等有了很多的交道,认识了不少外国朋友。
1984年年初,英语出众且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好专业素质的张利平,被外贸部派到驻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国联合贸易投资公司工作。
中国联合贸易投资公司又做贸易又做投资,张利平也是,一边做贸易一边做投资。
但本质上,他们不是商人,是国家干部。
到美国后,张利平更深刻感受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感受到个人知识的不足。
于是,他白天忙工作,晚上读夜校,到纽约圣约翰大学攻读了国际事务及国际法律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期间,一位朋友改变了他的人生。
否则,今天的张利平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位当时已在华尔街有不小成就,后来在华尔街做到很高地位的朋友,是张利平十分感激的一位恩人。
在张利平出国之前,他们就已通过外贸部的期货交易有了认识。
这位朋友十分欣赏张利平的才华。
张利平到美国后想读书,但却支付不起那么昂贵的学费,关键时候,就是这位朋友慷慨解囊,资助他修完了硕士学位。
“这个,我从来没跟别人讲过,但我现在可以讲,因为他已经退休了。
”张利平满怀感恩地说。
支持张利平拿到硕士学位期间,这位朋友的劝告,让张利平下决心转到华尔街去发展。
“他给我讲,利平啊,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了,我知道你对经济很有兴趣。
你做投资也好、做贸易也好,还是做官员也好,都很成功,很有前途,但在我看来,如1988年的很多个傍晚,张利平都喜欢漫步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条小河边。
上海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上海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上海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多伦路,就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也因为聚集了众多著名文化名人而被誉为“文化名人街”。
多伦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这里是上海最早的外国人居住地之一,充满浓厚的外国气息。
逐渐的,这里逐渐变成一个文化活跃的区域,吸引了很多文化名人在此生活和工作。
在多伦路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当属泰戈尔。
当年,泰戈尔因为参加国际文艺交流而来到了上海,并且在这里定居。
他在多伦路23号较为简陋的房子里居住了数月。
在这里,泰戈尔不仅完成了《飞鸟集》的创作,还去往上海广播电台、听众图书馆等地演讲,与中国文化名人交流。
除了泰戈尔,多伦路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
比如,于漣、姜昆、张爱玲、高行健、王安忆等等。
他们或是在这个地方居住过,或是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留下不朽的作品。
在多伦路,最能体现这种文化气息的当然就是建筑和景点了。
多伦路上最为著名的建筑是泰戈尔故居,它是典型的西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饰奢华考究,非常值得一看。
除此之外,多伦路上还有很多景点,比如杨家墩文化博物馆、虹口足球场、虹口体育场、上海美术馆等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价值,是了解上海文化的重要场所。
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不仅是文化名人的经历之所在,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见证。
走在这里,用心体会每座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感受着每个名人留下的文化气息,也许你会有一个别样的文化之旅。
总之,多伦路是上海文化名人的集聚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在这里,你不仅了解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还能深入了解和欣赏到众多文化名人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作品。
在上海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文化事业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早期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大学教育,上海的教育文化事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上海教育文化事业的实事。
一、早期的私塾教育早在宋朝时期,上海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制度。
那时的教育多集中在私塾中,由有志于教育的士人担任教师,传授经典和文学知识。
私塾教育在上海盛行了数百年,为当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近代的西式教育随着近代西方教育体系的介入,上海的教育文化事业发生了重大变革。
19世纪末,我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上海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
许多教会学校在上海设立,为当时的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上海大学的建立20世纪初,上海大学相继建立,成为了上海乃至整个我国的重要高等学府。
上海大学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大学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知识分子前来求学。
上海大学的建立标志着上海高等教育的新里程碑,也为城市的文化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上海的文化名人上海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大家和教育家。
近现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吴晗、齐鹤等都在上海有深厚的教育文化渊源,他们为上海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推动了上海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上海的文化氛围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她的文化氛围深厚而浓烈。
无论是传统的文化庙会活动,还是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都在上海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上海的文化氛围为城市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也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交流参观。
六、上海的文化设施在上海,有着许多重要的教育文化设施。
比如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音乐厅等等,这些设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们不仅丰富了上海的文化生活,更为城市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评台。
七、现代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上海的教育文化事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上海名人典型事例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一,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名人和典型事例。
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陈嘉庚:陈嘉庚是20世纪上海著名的爱国人士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创办了上海圣约翰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南洋公学(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张爱玲:张爱玲是20世纪上海著名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她的作品以描绘上海都市生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代表作有《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等。
3. 陈毅: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他在上海率领革命力量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朱熹:朱熹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理学家,被尊为“朱子先生”。
他在上海出生并成长,为推动宋代的文化繁荣和儒家学说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5. 上海滩:上海滩是20世纪上海的一个重要代表,也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上海滩以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风气,吸引了大批的知识分子、商人和艺术家聚集于此,形成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和风貌。
这仅仅是上海名人和典型事例的一小部分,展示了上海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丰富与多样性。
姚明:高调的追梦者7月20日,姚明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役。
姚明从2005年第一次被推上手术台,至2011年1月接受最后一次手术,仅左脚就挨过5刀,至今左脚内还留着一颗钢钉。
尽管姚明退役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我没有离开心爱的篮球,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还是姚明,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远远没有到画上句号的那一天。
”疯长的儿子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篮球世家。
他父亲姚志源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上海男篮的球员,母亲方凤娣曾经是中国女篮的绝对主力。
由于出生的时候就比一般的小孩高很多,很多人当时就和姚志源开玩笑说,姚明将来肯定会是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上小学之后,姚明长得更快了,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
母亲方凤娣回忆说,她那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姚明织毛衣。
“他长得太快了,一件毛衣还没怎么穿就小了。
没办法,我只能往大里织,等他长过一米八之后,该织多大的毛衣,我都没有概念了。
”到13岁那年,姚明的身高已经达到了1。
96米,被选入了徐汇区少年体校。
当时,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能跟得上他疯长的速度,时任国家体委二司司长的杨伯镛专门拨给了上海徐汇体校1万元专款,并特意叮嘱体校领导,这些钱主要用在姚明身上,以保证他的营养。
年轻的领袖姚明果然不负众望,16岁那年,他就进入了上海男篮一队,18岁,他先后入选了中国青年队和中国国家队。
因为身高出众,初出茅庐的姚明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在姚明进入甲A联赛的第一个赛季,上海男篮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赛季结束,他们只取得了联赛第五名的成绩。
但姚明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与其他的甲A劲旅交锋之后,姚明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当时,有记者问他需要向哪些甲A球员学习时,他毫不犹豫地喊出了“纪敏尚”这个名字,“他是我的偶像”。
但还有一个人一直在刺激着姚明,这个人就是比他大三岁的王治郅。
在大纪和王治郅的双重刺激下,姚明稳步前进,在1998-1999赛季,上海男篮又只取得了联赛第五名的成绩,但姚明在这个赛季被评为“全国甲A联赛进步最快球员”。
名人对上海的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现代气息的大都市之一,吸引了无数名人的关注和赞誉。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著名名人对上海的评价。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对上海的喜爱之情。
他说:“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透露着现代化的味道。
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文化,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莫言认为上海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国际影坛巨星李安也曾对上海进行过评价。
他表示:“上海是中国影视产业的中心,这里的电影市场非常繁荣,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电影和影视作品在这里诞生。
上海的电影节更是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电影人前来参与和交流,为影视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安认为上海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知名企业家、亿万富翁马云也曾对上海进行评价。
他说:“上海是一个充满商机和创新的城市,这里的商业环境非常优越,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
上海的科技园区更是孕育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巨大动力。
”马云认为上海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第二篇示例:上海是一座充满磁性的城市,吸引了众多名人的目光和赞美。
不同领域的名人们对上海留下了各种评价,有些是对其现代化的赞美,有些是对其历史文化的追忆,有些是对其独特风情的吹捧。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著名名人对上海的评价。
首先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村上春树。
他曾在《挪威的森林》中写到:“每天站在阳台上望着上海的变化,永远也不会觉得厌倦。
”这句话展示了村上春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
他眼中的上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每天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
另一位国际知名作家保罗·柯埃略也对上海赞不绝口。
他曾说:“上海是一个古老而先进的城市,它蕴含着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老照片关露上海滩最有名的三个女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丁玲与张爱玲。
翻译过高尔基的《海燕》、《邓肯自传》等许多日后广为人知的优秀作品,面对日寇的侵略,她大声疾呼:“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这样的爱国诗词曾经为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称号。
在接受单线联系打入日伪76号魔窟卧底后,背负了43年汉奸的骂名,在平反后带着一生的疲惫和自由的灵魂仰药自尽。
•陆小曼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
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
陆小曼继续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0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
林黛原名程月如。
在香港莱顿书院及新亚书院肄业。
1950年入长城影片公司。
1952年转入永华影业公司,因主演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的影片《翠翠》而成名。
后主演歌舞片《千娇百媚》和文艺片《不了情》,蝉联第八届、第九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并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特别纪念奖,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为荣誉生。
后下嫁龙承勋,诞下一子,事业爱情两得意……可惜最终是开煤气及仰药自杀,返魂无术,终年29岁。
林黛死讯传出后,震惊全球华人社会,出殡之日,万人空巷,令人叹息。
林黛照片继续江青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
原名李云鹤。
1934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获释后以蓝苹为艺名做过电影演员。
后恢复党籍,改名江青。
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
煽动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
1991年5月14日自杀身亡。
秦怡金焰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女演员。
原名秦德和。
上海人。
193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当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金焰号金德麟,朝鲜人,1910年4月8日生于韩国首尔。
上海名人
著名人物
在近代、现代与当代上海文化名人中,除了本来就是上海人,也包括曾经在上海寓居过的文化名人。
文学界
鲁迅、茅盾、巴金、瞿秋白、陈独秀、张爱玲、余秋雨、曹禺、胡适、季羡林、梁实秋、朱自清、钱钟书、叶圣陶、赵丽宏、秦文君韩寒、郭敬明、陈望道、李伯元、曾朴、储安平、关露、丁玲、史量才、王元化、王造时、芦芒、吴强、王安忆、叶辛、陆星儿、叶永烈、程乃珊、陈伯吹、施蛰存、赵超构、陆谷孙、蔡元培、柔石、邹韬奋、陶行知、黄炎培、郭沫若、车承友、卞之琳、周子亚、宗白华、吴晗、柳无忌、马寅初、冯友兰、傅雷、费孝通等。
书画界
任伯年、吴昌硕、丰子恺、刘海粟、张大千、林风眠、朱屺瞻、车承友、唐云、钱君陶、王壮弘、杨可扬、谢稚柳、张乐平、胡一川、程十发、庞薰琹、朱宣咸、郑野夫、陈铁耕、陈烟桥、沃渣、马达、力群、江丰、黄新波、李桦、王琦、余白墅、王麦秆、黄永玉、邵克萍、汪刃锋、陈逸飞、朱明(朱哲)、陈丹青、赵延年、沃渣、荒烟、沈柔坚、沈鸿根、沈尹默、陆俨少、冯远、黄丕谟等。
影视界
汪笑侬、梅兰芳、周信芳、尚长荣、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李炳淑、评弹三杰、马莉莉、焦晃、王汝刚、茅善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安娥、阮玲玉、王家卫、赵丹、谢晋、孙道临、陈冲、宁静、潘虹、张瑞芳、秦怡、奚美娟、蓝苹(江青)、于伶、白杨、黄佐临、周璇、潘之琳、唐嫣、郑恺、沈敏、左溢、胡歌、陆毅、马伊俐、孙俪、徐峥、汪明荃等。
主持界
杨伶俐、袁鸣等。
舞蹈界
黄豆豆、舒巧、辛丽丽、周洁等。
音乐界
萧友梅、聂耳、田汉、贺绿汀、周小燕、朱践耳、陈传熙、陈燮阳、廖昌永、左溢、朱元冰、薛之谦等。
军政界
蔡廷锴、蒋光鼐、谢晋元、八百壮士等。
实业界
荣宗敬、荣德生等。
科技界
钱伟长、钱学森、徐匡迪等。
教育界
盛宣怀、马相伯、谢希德、杨福家、王生洪、杨玉良等。
宗教界
赵朴初、明旸法师、真禅法师等。
文产界
厉无畏、程建新[21]、汪大伟[22]、朱明[23]、林家阳[24]、鲍宗豪[25]等。
体育界
姚明、刘翔等。
医学界
秦伯未、徐小圃、陈存仁、陆渊雷、夏应堂、顾伯华、陆瘦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