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段红外光纤增透膜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2.55 KB
- 文档页数:2
中波增透膜
中波增透膜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折射率半导体材料,透射波段1.8~25μm,是中波和长波红外光学元件与窗口首选光学材料之一。
高折射率虽然有益于研究LaF3材料的蒸发特性和红外波段折射率,但增透是锗红外光学元件的必要技术手段。
主流红外增透技术是在锗材1LaF3材料蒸发特性及红外波段光学常数不同的目标波段透明材料合理组合,通过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使光波发生干涉从而获得一个高光学性能的多层膜系。
高折射率基底多层增透膜一般包含高、中、低三种折射率膜层材料。
此外,制备增透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膜系设计:根据需要设计多层膜系结构,每层膜的光学厚度和折射率需根据
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2.基片清洗:对待镀膜元件进行表面清洁,确保表面无杂质和污染物。
3.基片加热:对待镀膜元件进行真空烘烤加热,以去除吸附在表面的水分和气
体。
4.离子束清洗:对待镀膜元件进行离子束清洗,以清洁表面并提高表面能。
5.第一面膜系镀制:根据设计的膜系结构,对待镀膜元件第一面各膜层依次镀
制。
6.第二面膜系镀制:待第一面膜系镀制完成后,取出元件,重复步骤(1)~
(4)对第二面各膜层依次镀制。
总之,中波增透膜的制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选择、膜系的设计、制备工艺的控制等。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增透膜的性能和稳定性。
浅谈红外增透膜红外技术最初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在大气探测、航天、甚至很多民用等领域也逐渐扮演重要角色。
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红外光能量的透过率决定了该系统性能的好坏。
减少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从而増加光学系统在工作波段内的透过率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因而,通过在红外光学元件表面镀制増透膜来降低其表面反射损失,从而提高整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己成为研究重点。
随着现代光学的发展,红外光学系统的应用日益増多,越来越多地光学器件要求工作波段在红外区,这就使得高性能红外増透膜的研制成为光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1红外增透膜目前,红外増透膜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应用较为广泛。
一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兴起,以及活体无探伤检测等优点使得近红外备受关注;另一方面,随着红外成像、红外探测、红外遥感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中红外的研究也有着重大意义。
1.1近红外(0.78〜2.5μm)波段增透膜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信息量大、测试种类多、无损测试等优点,因此镀制可见与近红外的増透膜在分析测试领域有着重要意义,贺才美等以多光谱ZnS(硫化锌)为基底,以ZnS和YbF3(氟化镱)为高低折射率材料所镀制的増透膜在400〜1000nm的平均透射率大于91%,实现了可见与近红外的増透效果;杨道奇等分别以TiO2(二氧化钛)、M1(主要成分是Pr:Al2O3)和SiO2(二氧化硅)为高、中、低折射率材料镀制増透膜,并在620〜1550nm的平均透射率达到97%;李帅等用TiO2和SiO2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在K9玻璃上镀制的増透膜在0.55〜0.78μm和1.0〜1.3μ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达到了97.04%。
为提高近红外光学系统性能,孙亚军等分别以TiO2和SiO2为高低折射率材料,以氟化钙(CaF2)为基底,所镀制的红外増透膜在0.9〜1.7μm的平均透过率达到了99.42%,最大透过率更是高达99.98%。
微型光纤传像束内窥镜的物镜设计朱晓冬;叶兵;李凯;马伟东【摘要】根据微型纤维软镜小尺寸、大视场的要求,分析其设计准则,采用“负-正”型反远距物镜作为初始结构,确定其为像方远心光学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仿真软件的不断优化,最终设计出了一个工作波段在0.48 μm~0.65 μm,焦距为0.37 mm,全视场90°,相对孔径为1∶4的微型光纤传像束内窥镜物镜.该物镜由4片透镜组成,包括1片负透镜、1片正透镜和1片双胶合透镜.设计结果表明:镜头总长3.89 mm,最大横截面直径0.95 mm,满足像方远心光学系统的初始设计要求,在奈奎斯特空间频率77 lp/mm处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近似为0.7,接近衍射极限,并且具有小尺寸、大视场、像质优良、结构合理、像面光照强度均匀等特点,符合微型纤维式内窥镜的使用条件.%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mall size and large field of view(FOV) for subminiature fiber soft endoscope,the fundamental design criteria was analyzed,the retrofocus objective with a \"negative-positive\" form was utilized as the initial structure,and the telecentric optical system in image space was determined for this design.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with Zemax optical design software,a designed subminiature endoscope objective lens sample was fabricated finally,with operationwavelength,focal length,FOV and relative aperture of 0.48 μm~0.65μm,0.37 mm,90° and 1:4,respectively.The optical system is compo sed of 4 pieces of lenses,including two single lenses and one cemented doublet.The result shows that its total length is 3.89 mm and maximum cross sectional diameter is 0.95 mm,which can satisfy the initial design requirements ofimage telecentric structure.The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value of the lens is approximately 0.7 at Nyquist spatial frequency of 77 lp/ mm,near the diffraction limit.Furthermore,the designed lens has the peculiarity of wide FOV,short focal length,fine quality ofimaging,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uniform illumination at image plane.It is suitable for the subminiature fiber endoscope demand.【期刊名称】《应用光学》【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5页(P418-422)【关键词】应用光学;像方远心;光纤传像束;物镜;极限分辨率【作者】朱晓冬;叶兵;李凯;马伟东【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安徽航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53引言内窥镜技术随着科学的进步在不断地提升,在工业制造、机械加工、电力电子、土木建筑等一系列相关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医疗领域,内窥镜成为日常诊疗和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增透膜和增反膜原理增透膜和增反膜是在光学领域中常见的两种薄膜材料,它们在光学器件和光学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增透膜和增反膜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光学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增透膜的原理。
增透膜是一种能够减小光学器件表面反射和提高透射率的薄膜材料。
其原理主要基于薄膜的光学干涉效应。
当光线从空气或其他介质射入增透膜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薄膜表面反射,而另一部分光线会穿过薄膜并在薄膜与衬底界面发生反射。
这两部分光线再次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通过精心设计增透膜的厚度和折射率,使得反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干涉效应达到最佳的衬底反射率和透射率,从而实现增透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增反膜的原理。
增反膜是一种能够增强光学器件表面反射和减小透射率的薄膜材料。
其原理同样基于薄膜的光学干涉效应。
当光线从空气或其他介质射入增反膜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薄膜表面反射,而另一部分光线会穿过薄膜并在薄膜与衬底界面发生反射。
这两部分光线再次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通过精心设计增反膜的厚度和折射率,使得反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干涉效应达到最佳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从而实现增反效果。
总的来说,增透膜和增反膜的原理都是基于光学干涉效应,通过精心设计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使得反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干涉效应达到最佳的光学性能。
它们在光学器件和光学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有效地改善光学器件的性能和提高光学系统的效率。
因此,对增透膜和增反膜的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光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增透膜和增反膜在光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原理基于光学干涉效应,通过精心设计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实现了增透和增反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增透膜和增反膜的原理,为光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外高折射率基体材料3~5微米宽带增透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光学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光学领域中,增透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可以使光线穿过物体的表面,同时也可以减少反射和折射。
近年来,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对于红外高折射率基体材料3~5微米宽带增透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红外高折射率基体材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
它的折射率比一般材料高,可以使光线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变慢,从而提高光学器件的效率。
同时,这种材料在红外区域的透过率也非常高,可以使红外光线穿过材料,从而实现一些红外技术的应用。
在红外技术的应用中,增透膜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使红外光线穿过材料,从而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
例如,增透膜可以被应用在红外摄像头中,可以使摄像头的透过率更高,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另外,增透膜还可以被应用在红外激光测距仪中,可以使激光的透过率更高,从而提高测距的精度。
然而,现有的增透膜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它们的透过率并不是很高,不能完全满足红外技术的需求。
同时,它们的折射率也不是很高,不能完全发挥材料的优势。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增透膜,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研发了一种红外高折射率基体材料3~5微米宽带增透膜。
这种增透膜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红外高折射率基体材料,可以实现更高的透过率和更高的折射率。
同时,这种材料的制备也非常简单,可以大规模生产。
我们在实验中对这种增透膜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增透膜的透过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同时,它的折射率也非常高,可以达到2.5以上。
这些数据表明,这种增透膜可以完全满足红外技术的需求。
除此之外,这种增透膜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优点。
例如,它的制备过程非常简单,可以通过溶液法或者真空蒸发法制备。
同时,这种增透膜的稳定性也非常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
总的来说,红外高折射率基体材料3~5微米宽带增透膜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增透膜。
它可以实现更高的透过率和更高的折射率,可以完全满足红外技术的需求。
红外物理特性及应用实验波长X 围在0.75~1000微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波,对红外频谱的研究历来是根底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
对原子与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帮助我们洞察它们的电子,振动,旋转的能级构造,并成为材料分析的重要工具。
对红外材料的性质,如吸收、发射、反射率、折射率、电光系数等参数的研究,为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奠定了根底。
【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通信的原理及根本特性。
2、 了解局部材料的红外特性。
3、 了解红外发射管的伏安特性,电光转换特性。
4、 了解红外发射管的角度特性。
5、 了解红外接收管的伏安特性。
【实验原理】 1、红外通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防止信号互相干扰,提高通信质量与通信容量,通常用信号对载波进展调制,用载波传输信号,在接收端再将需要的信号解调复原出来。
不管用什么方式调制,调制后的载波要占用一定的频带宽度,如音频信号要占用几千赫兹的带宽,模拟电视信号要占用8兆赫兹的带宽。
载波的频率间隔假设小于信号带宽,那么不同信号间要互相干扰。
能够用作无线电通信的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国际国内都对通信频率进展统一规划和管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通信容量与所用载波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目前微波波长能做到厘米量级,在开发应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时遇到了困难。
红外波长比微波短得多,用红外波作载波,其潜在的通信容量是微波通信无法比较的,红外通信就是用红外波作载波的通信方式。
红外传输的介质可以是光纤或空间,本实验采用空间传输。
2、红外材料光在光学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材料的吸收,散射,会使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对于确定的介质,光的衰减dI 与材料的衰减系数α ,光强I ,传播距离dx 成正比:dI Idx α=- 〔1〕对上式积分,可得:Lo I I e α-= 〔2〕上式中L 为材料的厚度。
材料的衰减系数是由材料本身的构造及性质决定的,不同的波长衰减系数不同。
普通的光学材料由于在红外波段衰减较大,通常并不适用于红外波段。
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1. 增透膜的定义增透膜(Anti-reflective film)是一种通过特殊的光学涂层,减少或防止光线的反射,提高透光性能的薄膜材料。
2. 增透膜的原理增透膜的原理主要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光线通过两种介质(如空气和玻璃之间)的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一般情况下,交界面的光线会发生反射,造成光线的损失,并产生明显的反射光。
而增透膜通过控制光线的相位差和折射率,降低反射光的强度,提高透光性能。
增透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减少光的反射:2.1 多层膜反射多层膜反射是增透膜的常用原理之一。
通过在光学材料的表面涂覆多层不同折射率的薄膜,可以使得反射光的相位差降低,并且产生反相干涉,达到抑制反射的效果。
2.2 微结构抗反射增透膜还可以利用微结构的设计来抑制反射。
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结构,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行为,实现抗反射效果。
3. 增透膜的应用增透膜在光学器件和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3.1 光学镜片增透膜广泛应用在光学镜片上,可以减少镜片表面反射光的干扰,提高成像质量和透光率。
常见的应用包括相机镜头、眼镜镜片、望远镜等。
3.2 平板显示器增透膜在LCD、LED等平板显示器上的应用,可以降低反射光的干扰,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亮度,同时改善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3.3 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电池中,增透膜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吸收率,减少反射,增加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电池的能量输出。
3.4 光学仪器增透膜还广泛应用在光学仪器中,如显微镜、光谱仪等。
通过使用增透膜,可以提高仪器的透光率,降低反射和散射,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3.5 汽车领域增透膜在汽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主要应用在车窗和后视镜等部位。
通过使用增透膜,可以减少反射和眩光,提高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和安全性。
4. 增透膜的优势增透膜相比传统的反射镀膜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光学性能优良:增透膜可以有效减少反射光,提高透光率和清晰度.•光学器件兼容性好:增透膜可以广泛应用在不同类型和形状的光学器件上,如球面镜、非球面镜等。
增透膜知识点总结一、增透膜的原理增透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薄膜的干涉效应来减少表面反射。
当入射光线通过增透膜表面时,光线与薄膜之间会发生反射和透射,其中透射光线会遇到薄膜内部不同折射率的层次,造成干涉现象。
通过精确设计和控制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能够使得干涉效应对特定波长的光线产生相消干涉,从而减少光线的反射。
增透膜的设计需要考虑光学器件的使用波长范围、入射角度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抗反射效果。
二、增透膜的结构增透膜通常由多层薄膜堆积而成,每层薄膜具有特定的折射率和厚度,通过精确的设计和控制,能够实现对特定波长范围内光线的抗反射效果。
增透膜的结构通常包括基底材料、抗反射膜层和保护膜层。
基底材料是增透膜的支撑物质,通常选择具有优良透明性和机械强度的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抗反射膜层是增透膜的关键部分,由多层薄膜堆积而成,具有特定的折射率和厚度,以实现对特定波长范围内光线的抗反射效果。
保护膜层通常是增透膜的最外层,用于保护抗反射膜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增透膜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三、增透膜的应用增透膜在光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光学器件的透过率,提高设备的性能。
其中,太阳能电池是增透膜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受到光线的反射和吸收程度的影响,而增透膜能够有效减少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提高光的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此外,增透膜还广泛应用于镜片、摄像头、显示屏等光学器件,能够减少表面反射,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设备的性能。
四、增透膜的制备方法增透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蒸发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等。
物理蒸发法是将金属或化合物材料加热蒸发,使其沉积在基底材料表面形成薄膜。
溅射法则是利用离子轰击金属靶材,使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释放出来并沉积在基底材料上。
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或化合物溶液涂敷在基底材料上,并通过溶胶体系的凝胶和热处理得到增透膜。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特性的增透膜,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超材料在红外波段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红外技术的迅猛发展,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特别是在红外波段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超材料在红外波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超材料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超材料是一种由多种材料构成的人工复合材料,其具有一些自然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负折射率,在某些频段内与自然材料相反。
超材料的负折射率是由所谓的超材料组元来实现的。
超材料组元的尺寸要远小于光波长,所以超材料的行为是纳米级别的,非常微小。
超材料是通过周期性磁性或电性结构来实现的,这些结构的细节很小,例如亚微米的尺寸,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弥散光的颜色,产生所谓的“超曲面”。
二、超材料在红外波段中的应用1、红外透镜在红外波段中,采用常规材料来制备透视镜或透镜的效果非常有限。
由于超材料可以用于聚焦和聚集红外光,相对于常规材料,其可以在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分辨率下显示目标。
已有各种形状的超材料红外透视镜或透镜被制备和测试。
2、超材料红外光学元件超材料还可用于制备超材料光学元件。
它们的一般用途是作为光泵和吸收放大器。
通常情况下,这些元件包括折射光学器件,各种参量振荡器和混频器。
超材料基元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扩展波长范围,产生非常高的能量。
3、超材料光谱学超材料的尺度和构造可用于精细的热学测量。
很多超材料在红外光谱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物质识别、物质感知、热图像,通过分子挠曲,分子间的晶格振动和电子停泊效应的响应,检测到分子内外结构变化,从而实现快速物质识别。
4、超材料红外传感器超材料在红外传感器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以生化分子识别为例,其适用于环境检查和人体监控,经采用人工设计的超材料,能够媲美自然生物体的实际光谱感知,并相对于硅基硬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多变化性。
三、超材料在红外技术中的挑战尽管超材料在红外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不同于传统材料的基本性质,其制备、研究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第30卷 第2期 激光与红外V ol.30,N o.2 2000年4月 LA SER & IN F RA RED A pril,2000
文章编号:1001-5078(2000)02-0121-02
双波段红外光纤增透膜的研究
张杏梅
(北京玻璃研究院,北京100062)
摘 要:介绍了双波段(3~5L m和8~12L m)红外光纤端面镀增透膜的重要性及其研制过程。
关键词:双波段;红外光纤;增透膜
中图分类号:TN214;T N25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Double Waveband Infrared
Antireflection Coating for Optical Fiber
ZHANG Xing-mei
(Beijing Glass R 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62)
Abstract:In this paper,introduce a pr ocess practice to3~5L m&8~12L m double waveband antir eflection
coating on the ends of the infrar ed optical fibers.
Key words:double wav eband;infrared opt ical fiber;antir eflection coat ing
1 引 言
在薄膜工艺飞速发展的今天,薄膜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推广几乎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及应用领域,如红外热像仪,红外制导和激光指示仪等。
美国率先提出用光纤在陀螺仪中代替光学透镜系统的设想。
并研制出3~5L m红外波段的新一代导引头。
3~5L m和8~12L m双波段红外光纤采用As-Se-Te玻璃材料,其在5L m处的折射率为2.8,因此,光纤端面的菲涅耳反射损失为36%,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光纤的极限入射率也只有64%。
在光纤端面镀增透膜既可以减少反射损失,又起到了保护膜层免受大气及化学物质的侵蚀。
2 膜系设计及材料选择
高折射率基片增透一般采用二层以上增透膜系,二层K/4膜在K=3/4K0和3/2K0处有两个极值点,假定矢量的模相等,在上述两个波长处的反射率为零。
令增透材料的折射率为n1,n2,基底材料折射率为
n g,光垂直入射
图1
D=2P ndcos H/K(1) r1=
n0-n1
n0+n1
(2)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张杏梅,(1964),女,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校化学系。
多年来一直从事真空镀膜工作,曾参与“机载窄带磁屏蔽干涉泸光片”的研制工作。
目前,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外光纤增透膜的研究”工作,1999年获得北京市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资助基金。
收稿日期:1999-11-15
r 2=n 1-n g
n 1+
n g (3)
r 3=
n 2-n g
n 2+
n g
(4)
合矢量 r=r 1+r 2e -2i D
1
1+r 1r 2e -2i D 1
(5)
据(5) r =r 1e i D 1+r q e i D 1
e i D 1+r 1r q e i D 1(6a )
r q =r 1e i D 2+r 3e i D 2e i D 2+r 2r 3e i D
2
(6b )r q 为基片加折射率为n 1的入射介质内层的反射振幅,并令分子的实数部分与虚数部分为零,将(6b)代入(6a)得
(r 1+r 3)cos (D 1+D 2)+r 2(1+r 1r 3)cos (D 1-D 2)=0(7a )(r 1-r 3)sin(D 1+D 2)-r 2(1-r 1r 3)sin(D 1-D 2)=0(7b)可转换成
tan D 1tan D 2=-r 1-r 3+r 2(1-r 1r 3)
r 1-r 3-r 2(1-r 1r 3)
(8a)
tan D 1tan D 2=r 1+r 3+r 2(1+r 1r 3)
r 1+r 3-r 2(1+r 1r 3)
(8b)
舒斯特(Schicster )运用光学阻抗概念得到方程
tan 2
D 1=n 21(n g -n 0)(n 2
2-n 0n g )(n 21n g -n 22n 0)(n 0n g -n 2
1)(9a)tan 2
D 2=n 22(n g -n 0)(n 0n g -n 21)(n 21n g -n 22n 0)(n 2
2-n 0n g )
(9b )由(9a)(9b)可计算出D 1、D 2经过对初始结构优化设计后,膜系从规整的K /4发展为非规整的K /4膜系,即G /0.8HL /A 、H -ZnS 、L-SrF 2,由于SrF 2膜层松软,在外面再镀一薄层YF 3,即可增加膜层强度,又可以使透过率提高,膜系改为:G /0.8HL 0.1M /A
M -YF 3 该膜系的理论光谱特性见图
2:
图2 M -YF 3膜系的理论光谱特性
由图2不难看出,在3~5L m 和8~12L m 范围内最高透射率为99%,平均透射率也在95%以上,理论透射率比较理想。
3 制备工艺
由于光纤增透需要较高的空间,故采用加高改造后的DM —700型真空镀膜机。
光学膜厚控制系统
采用反射式以短波控制长波的方法,硫化锌,氟化锶,氟化钇均采用高纯膜料,真空度在3×10-3Pa ,控制波长在K 0=660nm 。
接收器用R562型光电倍增管,WQF400—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
在镀制过程中,真空度越高、蒸发速率越慢、减反射膜的光学性能越好。
4
实验结果
图3 As-Se-Te 玻璃基片增透曲线
从图3的增透曲线可以看出,在3~12L m 范围内最高透射率为99%,平均透射率也在90%以上。
其中3.5~11.5L m 范围内透射率均在90%以上,与理论值也比较接近。
在120mm 长的L 型波导传光束端面镀减反射膜,透过率测试如下:
3~5L m 8~12L m 镀膜前45.0%27.0%镀膜后51.8%32.5%增加
6.8%
5.2%
由此可见,光纤端面镀减反射膜对光纤的透过率有明显的提高,对红外光纤的实用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5 讨 论
在3~3.5L m 处透过率缓慢增加,这是由于在3L m 附近有一-OH 峰,这是由测试机器本身造成的,要想提高此处的透过率,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工作
来展宽透射带,抑制反射带,但-OH 峰不可能去除。
参 考 文 献
[1] 麦克劳德《光学薄膜技术》P 81-86.
[2] 李福升全国光学薄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7;107-109.
[3] 红外光学材料手册
122激光与红外 第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