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传统知识的存在和使用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与发展中国家许多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1第一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学派:1、产生背景: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4、评价:①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2第二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思想因素: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它产生于农耕文明的土壤,注重家庭、社会的和谐、秩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希腊等欧洲国家,去探寻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认真思考这两种文明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精神”在西文中为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特别是苏格拉底思想的内涵难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知识要点】一、智者学派及其主张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前5世纪)2.主要主张:(1)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3)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历史作用: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学术的发展,但是忽视道德,具有负面影响。
二、苏格拉底1.主要主张:(1)倡导“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作恶出于无知,教育可以使人向善2.历史意义:研究人性,促使人类精神觉醒,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思考2.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重点难点解析】1.智者学派的主张:普罗泰戈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目标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对比
考纲分析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比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从他们的思想里面去感受西
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西方的文化史,刚接触时学生对人文主义的概念存在
许多疑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加深。
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导学提纲材料一,能够归纳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24,能够归纳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对比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
重点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难点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对比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课堂上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归纳 评价任务2:检查学生的导学提纲上材料题的完成
评价任务3: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展示“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
思
1、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2、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3、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学生结合教材和导学提纲回答。
问题1、2、3学生都能
归纳出来
4、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对比 问题4需要教师的补充
议 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就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异同点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
能力。
展
学生代表起来就讨论的问题进行回答。
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对本课知识点进行补充 学生听讲
检
完成导学提纲的选择题
板书设计
1、柏拉图
思想主张:
(1)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3)《理想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亚里士多德
(1)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3)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
(4)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