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9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肖新员(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摘要]以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目的,利用多种经济计量方法,实证检验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政府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显著,但调整利率所起的作用没有调整货币供应量那么明显,政策影响效果并不是完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市场发育程度不健全、政策传导过程受阻等是导致政策效应发挥不充分的原因。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Em 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XIAO XinyuanAbstract:Aiming at conducting a profound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money supply and market interest rate to the stock market,we use several economic approaches,carry ou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nclude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ado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rominent influence on the stock market;however,the role of interest rate regulation is not as obvious as money supply ad-justment and the policy has not achieved effects as expected.The unsound market growth and hindrance to the policy conduction lead to the inadequate policy effectiveness.Key words:monetary policy,stock market,price fluctuation,empirical study[收稿日期]2012-05-28[作者简介]肖新员,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央行货币政策被认为是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本文将研究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宏观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控上。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产生影响。
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增加存款准备金率或提高利率水平,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和投资。
这种收紧的货币政策会对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投资者可能会转向低风险资产,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抛售潮,债券价格可能下跌。
相反,在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促进经济增长和投资。
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会促使投资者追求高回报,进一步刺激金融市场的活跃度。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影响主要体现在汇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
首先,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国家的汇率水平。
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吸引外资流入,增加了国家货币的需求,通常会导致汇率升值。
反之,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下降,国内资本外流,汇率则可能走势偏弱。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通常会增加借贷成本,使得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这可能导致企业收入下降,股票市场的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当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利润增加,股价可能上涨,促进股票市场的活跃。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也有重要影响。
当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使得债券收益率提高,债券价格下降。
而当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利率下降,债券市场则会受益。
然而,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非一切都能预测和完全控制。
金融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限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
例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市场预期等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金融市场分析报告解读央行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及投资建议近年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我们需要理解央行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投资建议。
本文将解读金融市场分析报告,探讨央行政策如何影响市场,并提供相应的投资建议。
1. 央行政策对市场的宏观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市场的资金供给与流动性,决定了市场的整体走势。
例如,当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降低利率时,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加,借贷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相应下降。
这将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并有可能提升股市和债市的表现。
相反,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加大流动性压力,提高利率时,市场资金供给减少,借贷成本上升,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增加。
这将抑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和市场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2. 央行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及投资建议央行政策对股市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表现为流动性的变化和市场信心的提升或下降。
间接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的预期改变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
根据金融市场分析报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央行政策对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作出相应的投资建议。
2.1 流动性的变化央行政策对流动性的变化对股市有着直接影响。
当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时,市场资金供给增多,资金进入股市,推动股市上涨。
相反,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市场资金供给减少,资金流出股市,股市走势下跌。
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把握市场的流动性趋势,调整股票投资策略。
2.2 市场信心变化央行政策的变动也会对市场信心产生影响。
当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表明央行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较为乐观,市场信心提升,推动股市上涨。
相反,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时,表明央行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较为保守,市场信心下降,股市走势下跌。
因此,投资者需要关注央行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并借此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
2.3 经济增长预期改变央行政策的变动往往与经济增长预期密切相关。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并对市场实际情况做出反应。
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摘要: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1. 引言金融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央行作为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和监管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央行政策的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央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工具央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汇率政策等方面。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来影响金融市场。
通过提供流动性和调整利率,央行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影响经济运行。
3. 央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对股票市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货币宽松政策会提高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股票市场的上涨。
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时,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然而,如果央行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会引发股市泡沫。
因此,央行需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时机,以避免不良后果。
4. 央行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同样产生较大影响。
货币宽松政策会降低债券收益率,从而降低债券市场的风险,吸引投资者购买债券。
此外,央行购买债券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也会直接影响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然而,若央行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出现泡沫。
5. 央行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汇率政策方面。
央行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
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而央行的宽松政策则有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这对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6. 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考察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实际影响效果。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收稿日期]2020-11-12我国货币政策和股市的相互影响研究———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孙暖(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650091)[摘要]货币政策是我国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投资者需紧跟国家的政策方向,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股票市场的波动会反向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渠道和实施效果,文章采用VAR 模型对2006-2020年的上证综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货币供应量M1、M2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结果,并提出合理建议,旨在对投资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VAR 模型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1.09.072[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1)09-0169-03引言货币政策实行在实体经济的前面,给实体经济的走势确定一个指向,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俗话说股市无风三尺浪,央行做出的任何政策都会被市场吸收进而影响股市的走势,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会反向影响实体经济,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这个选题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企业的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已经有很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波动的正向影响,同时研究股市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反向影响。
1文献综述关于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是国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经济学者、投资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张欢构建TVP-SV-VAR 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比利率对股市的影响更为显著。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如何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执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当局,其职责之一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银行使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如利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外汇干预等。
二、影响经济的渠道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经济。
其中最主要的渠道是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
1. 利率渠道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或利率市场操作,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降低利率可鼓励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提高利率则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压力。
利率变动对各个行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和信贷可获得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
2. 信贷渠道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银行的准备金要求和流动性条件,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
当中央银行收紧货币政策时,银行会面临更高的准备金要求和更严格的流动性条件,导致银行倾向于收紧信贷供给。
反之,放松货币政策则有助于提高信贷供给和支持经济活动。
三、影响金融市场的渠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市场预期和资产价格渠道是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途径。
1. 市场预期渠道中央银行的政策动向和措施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和金融市场走势的预期。
市场预期的变动会引起资产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
2. 资产价格渠道货币政策变化会对金融市场的各类资产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当中央银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增加,投资者会增加对股票、债券等资产的投资需求,导致资产价格上升。
相反,收紧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四、中央银行的挑战与应对中央银行在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以及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等。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财政政策总是接连发布。
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店铺为您分享。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那财政政策对股市有些什么影响呢?1、中国流动性过剩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财政政策应该在改变结构上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目前中国实际上还是一个靠吸引外商直接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来解决中国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和贫富分化问题,而且当金融体系和产业结构还处于一个发展不成熟的阶段的时候,汇率的相对稳定就是支撑这种对外依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关键要因,所以,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就会因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带来更加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而预期增值的热钱流入,又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因此,当需要货币政策来缓解这一结构性流动性过剩冲击的时候,就需要财政政策来刺激产业结构和内需生成机制的尽快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流动性过剩对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危害。
比如,及时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等。
2、财政政策可以配合货币紧缩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冲击,比如,配合外汇管理局严打热钱流入、配合银监局监管违规资金入市的行动,财政部可以及时增加某些受投机资金炒作、泡沫现象严重的资产征收所得税(要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谨慎使用),但不能将财政政策作为主要手段来冲销暂时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否则高昂的成本不仅降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而且,也会给其他宏观政策的有效实施设置不小的障碍。
3、中国内需的生成机制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需要财政政策给予实质性的有效的支持,这关系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要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尽快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多方面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全民抵御和承受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国家的资源,帮助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努力分担企业家技术创新阶段的金融风险,争取在国内外早日打造出更多的民族品牌。
内容摘要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角度出发,从各角度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股市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和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研究的不足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在参考一定的资料后,分析关于货币供应量,利率,财政支出,还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
关键词: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股票市场;目录1.引言。
...。
..。
.。
.。
.。
.。
..。
..。
..。
....。
.。
.。
.。
.。
..5 1。
1问题的提出..。
.........。
.。
..。
.。
..。
.5 1。
2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
.。
.。
.。
.。
.。
....。
. (6)1.3对于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动态观点.。
...。
....。
.。
.6 1。
3.1国外专家对于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观点.。
.。
.....。
61。
3。
2国内知名学者对于宏观现象对股票市场的观点。
.。
.。
62。
不同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
......。
..。
.。
72.1货币供应量。
.。
.。
..。
.。
.。
.。
.。
.。
..。
.。
.。
....。
(7)2.2财政支出。
.。
.。
.。
.。
.。
..。
.。
..。
.。
.。
...。
(7)2.3利率变化...。
...。
.....。
....。
.。
..。
..。
...。
..。
.。
.8 2。
4国债..。
.。
.。
..。
.。
..。
.。
.。
..。
.。
.。
...。
...。
.。
..9 2.5税收.。
..。
.。
.。
.。
...。
..。
..。
.。
...。
.。
.。
...。
.。
.。
...。
93。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研究的不足。
.。
..。
.。
.。
.9 4.结论。
.。
..。
..。
.。
.。
...。
..。
..。
.。
..。
..。
..。
.9 4。
1财政政策.。
.。
.。
..。
.。
.。
.。
.。
.。
.。
.。
.。
.。
..10 4.2货币政策。
..。
...。
.。
...。
.。
.。
.。
.。
.。
.。
..105.结语。
.。
..。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统计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可以发现,这十多年来,货币政策的各大指标与股票价格走势有比较显著的关系;而股票交易量和股票价格对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也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从政策建议上认为当前阶段货币政策应该密切关注股票市场的动向,但不应该直接干预股票市场的走势,并且在货币政策上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调控政策建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了研究我国当代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需要对货币政策的各大变量以及证券市场的收益率的稳定性、外生性、独立性和各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
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数据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如果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回归,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时间序列往往是非平稳的,为了使回归有意义,需对时间序列实行平稳化处理,方法是对其进行差分后再回归,但这样做的缺点是会失去原序列中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问题分析又是必须的。
格兰杰提出的协整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协整分析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
一、货币政策和证券市场参数变量的选取和定义(一)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供应量方面的参数方面,我们对货币供给量采取取自然对数收益率的处理方法,用这个作为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参数。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单位根现象和单位差异。
样本期间为2001.1-2011.12,共132组数据。
(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市场利率方面,因为之前拆借市场的不够成熟,有不少前辈选用回购利率作为代表。
但近两年央行对shibor的培养很看重,我们拿这个银行间的一周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代表,而没有选取回购利率。
我们主要数据取自于shibor官方网站(),样本期间为2001年1月-2010年12月,共120组数据。
(三)股票价格的报酬率这部分,我们采用上证综指的月收益率来衡量证券市场的波动性。
这个数据比较好取,来源为大智慧行情系统。
简述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每一次国家政策面的决策对国内股市都带来不小的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推进资金进入股市,消极的财政政策则不利于股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简述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简述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纯粹的市场经济,这种模式下,一切商业活动,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但如果存在市场不灵,比如垄断、倾销、金融危机等情况,市场的灵活性就会失去效益。
二,计划经济。
这种模式一个国家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由政府来决定,并按份额分配。
缺陷是指令太多,经济难以创造效率。
三,混合经济模式。
就以市场经济为主,当市场出现不灵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改变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变化。
财政政策对股市有哪些影响?1、财政政策,主要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收入上,大部分来源于税收,加上少量的自营项目。
支出,主要是对各行业的投资,对有潜力项目的开发,公共设施的建设(修路、建学校等),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等。
当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增加税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一定的CPI。
这对股市而言就是利空,税收增多,人们的可支配性收入就减少了,从而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就减少。
反之减税,则是利好。
而政府的支出上,支出越大,代表某个项目、行业获的资金越多,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对股市而言,大资金主力也就有了方向,对股市是利好。
反之,支出减少是利空。
政府支出和收入之间如果出现差额,会对国债产声影响。
当出现赤字,也就是支出大于收入,政府就发国债来平衡资产负债表。
这时候国债就会上升。
反之,有盈余,会下降。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影响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
当经济出现相对衰退时,或物价大幅下跌时,利润降低,企业生产较少的产品,从而投资减少,国内产出降低。
这时降低利率,可以使企业贷款后的还贷压力减小;人们买房积极;利率降低,汇率也降低,净出口也会增多。
国内投资增多,从而使刺激经济高速发展,对股市是较大的利好。
如利率上升,汇率也上升,是政府觉得经济过热,短期的紧缩措施,对股市是利空。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摘要: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果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上证综指收益率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及利率变化率的动态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段对股市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的有效性,使得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信息的反应更加灵敏。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状态空间模型一、引言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342家,流通市值达到16.49万亿元,而股票总市值也已达到了21.46万亿元,证券化率已达45.54%,以上数据显示,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等逐渐显现出来,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市场有效性假说,股票一种作为金融资产,其价格会受到不断传达至股票市场的新信息的影响。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调整宏观经济的一种手段,其所传递的信息也将会对股票市场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对于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渠道和效果各国经济学家尚没有统一的定论。
二、文献综述国外已有的文献主要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方面研究货币政策是否对股价产生影响,且结论也不尽一致。
bernanke(2005)研究表明,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之外下降25个基点,股价指数将会增长1%,非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有很大的影响。
nuno cassola(2008)等对欧洲gdp、m2、短期利率、债券收益率及股价指数之间采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利率和资产价格在欧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股市的周期性波动与货币政策的短期冲击密切相关。
leitemo(2009)研究发现,股票实际价格和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联邦基金利率升高100个基点,股票实际价格立刻下降7%-9%。
edouard challe等(2011)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变动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符合经验估计,预期之外的名义利率变化对股票价格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联邦基金利率变动25个基点,会使股票指数变动0.5%到2.3%不等。
国内学者在研究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时,主要选取的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不能显著地影响股票价格。
如孙华妤、马跃(2003)采用滚动式var模型进行研究,发现货币供给量对股市影响不大,并且存在时滞。
张蕾、郑振龙(2007)对1996-2006年短期利率与上证综指间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利率与股指之间有微弱的动态负相关性,但在2002年之后这种负相关性逐渐增强,表明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分割性并逐步走向成熟。
另一部分学者则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着显著的影响。
如刘文超、韩非(2010)运用协整回归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同比变动同股票市场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其中m0和m1的同比增速是上证综指的格兰杰原因。
货币政策在紧缩期对股市的负面作用大于其在扩张期的积极影响。
郑鸣,倪玉娟(2011)运用ms—var方法分析货币政策与沪、深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及与股票市场特征的关系。
实证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的相关性比利率与股市的相关性要高。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者研究在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时,大多采用固定参数模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存在着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采用上述固定参数模型难以准确反应现实情况。
近年来,由于经济改革、外界冲击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冲击对股市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固定,因此需要构建时变参数模型才能更好地反映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动态性。
本文拟采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对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实证研究状态空间模型表达了由于输入引起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并由此使输出发生的变化,是反映动态系统的完整模型,它不仅能反映系统内部状态,而且能揭示系统内部状态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联系。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处理本文采用上证综合指数的对数的差分即上证综指收益率(dlnindex)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数的差分即货币供应量变化率(dlnm2)、利率对数的差分即利率变化率(dlnr)作为自变量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
本文设定了一个虚拟变量t 来考察货币政策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股市影响的效果。
本文选取样本为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
数据均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二)单位根检验采用时间序列建模,为避免伪回归问题,要求序列是平稳序列或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需要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广义货币量(m2)、利率(r)、上证综合指数(index)的对数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为一阶差分平稳过程,即都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三)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以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它能够同时对多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之间都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四)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模型来研究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dlnindex)、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dlnm2)、利率变化率(dlnr)之间的关系,t为虚拟变量,以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为界,2005年12月以前取0,2006年1月以后取1。
该模型的量测方程为:@signal dlnindex=c(1)*t+sv1*dlnm2+sv2*rr+sv3其状态方程为:@state sv1=sv1(-1)@state sv2=sv2(-1)@state sv3=c(3)*sv3(-1)+c(4)*sv4(-1)+c(5)*sv5(-1) +[var = exp(c(2))]@state sv4=sv3(-1)@state sv5=sv4(-1)估计得到如下结果,括号内为z统计量:(-8.36e+08)(8.07e+12) (-3.90e+15) (-6.21e+13) (-1.29e+13)经过z统计量检验,上述模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进而可以得到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和利率变化率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弹性变化趋势,如图1、图2所示:图1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动率对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影响系数图2利率变动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系数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997年-1999年间,我国股市变动剧烈,货币供应量变动和利率变动对股市影响十分显著。
在此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动率对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影响系数为[-0.044,0.26],利率变动对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影响系数为[-0.153,0.59],并且变动十分剧烈。
究其原因,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开始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逐月增加,利率不断降低,银行信贷不断增加,从而使我国股票市场在1998年5月前后走出了一波不断上涨的行情。
这一时期货币政策对股市收益率的影响十分显著。
此后,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显现,股票市场逐渐恢复稳定,虽然央行继续坚持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利率水平维持在3%左右,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比较稳定,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未现巨大波动。
即便是1999年至2001年的牛市行情,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系数也变动较小,在这一阶段,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有所减弱。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实行,并于2006年全面展开。
我们发现,股改前后,影响系数有着显著的变化。
股改之前,由于国家法人股的无法上市流通,市场流通股规模较小,因而股票市场受货币政策影响的变动幅度也较小。
股权分置改革后,央行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货币供应量增速依然维持在15%左右,但利率始终在3%以下,居民储蓄率不断降低,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促使我国股市走出一波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
从图中结果可以看出,2006年以后,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系数变动率有所增大。
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不断增强,从2006年7月的0.001增加到2011年12月的0.071,并在09年以后影响逐步减弱,而利率变化率对股市收益率的负向影响则从0.05增加至0.37,并在09年以后逐步增强。
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了克服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速一度达到30%,利率降低到1%以下,并在1.5%左右波动,股票市场出现了上升行情。
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资产泡沫凸现,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国家开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放缓,利率也有所提升,股市也表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这与图中曲线的斜率变缓,利率变动率的系数为负并不断增加相吻合,这表明在这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对股市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影响作用在减弱,而利率变化率对股市的影响作用却在加强,这也能解释在利率调整公告前后,股市出现巨大波动的原因。
四、结论及建议本文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指收益率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利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段对股市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在经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的微小变动都会带来股市的巨大波动,并且货币供应量增速越高,股市收益率水平越高,提升利率对股市的抑制作用要比降低利率对股市的促进作用要大。
在经济过热时期,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市收益率的影响较小,但利率变动对股市收益率的影响依然显著,并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提高利率会降低股市收益率,反之亦然。
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的有效性,使得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信息的反应更加灵敏。
鉴于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有效性,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虽然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仍是央行的首要任务,但货币政策应适当关注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并将股票价格等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适时建立股票价格波动的监控体系。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不仅仅是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更应当是保证金融稳定,不仅包括物价稳定,还应包括银行体系的利率稳定和汇率稳定以及股票价格在内的资产价格的稳定。
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看,央行应着重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强化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提高利率变动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