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展示中班蒙氏数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62
蒙氏数学教学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蒙氏数学教学理念,选取教材第3章《数的认识》和第4章《四则运算》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数的形成、数的序列、数的分解与组合,以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形成、数的序列,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培养数的概念。
2. 使学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分解与组合,四则运算的应用。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蒙氏数学教具(如数棒、算珠、乘法板等)。
2. 学具:学生用蒙氏数学学具,包括数棒、算珠、乘法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数棒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数的形成和序列。
2. 例题讲解(15分钟):a. 讲解数的分解与组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算珠,加深理解。
b. 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乘法板为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数棒和算珠的分解与组合,以及四则运算练习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分享解题方法,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概念:数的形成、数的序列、数的分解与组合。
2.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基本操作和运算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利用数棒和算珠完成数的分解与组合练习。
2. 答案:a. 数的分解与组合答案略。
b. 乘法算式答案:3×4=12、4×5=20、6×7=4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数的其他性质,如奇偶性、因数与倍数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实际可达成性。
蒙氏数学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蒙台梭利数学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对数字的认识、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基础加减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认知。
重点在于通过直观教具的操作,让学生感知数学概念,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认识,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3. 使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几何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与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简单加减运算的运用。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知,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棒、数字卡片、沙纸数字等教具。
2. 加减运算卡片、计数珠等教具。
3. 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模具。
4. 学生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数字的认识、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加减运算以及几何图形认知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教具,进行数字配对、计数、加减运算等练习。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字与量的对应关系表格。
2. 加减运算步骤和示例。
3. 几何图形的认知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数字110的书写。
(2)用计数珠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
(3)描述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并画出来。
2. 答案:(1)略。
(2)略。
(3)答案不唯一,例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购物时进行加减运算,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等。
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学习资源,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度蒙氏数学教学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数字的认识到计算”部分,详细内容涉及数字的感知、数序的认识、数量的比较、数字的书写以及基础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0到10的数字。
2. 建立数序的概念,能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3. 通过蒙氏教具的实操,培养儿童的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书写的正确性,加减运算的逻辑理解。
教学重点:数字概念的建立,数序的认知,以及通过蒙氏教具进行数量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棒2. 数字卡片3. 银行游戏套装4. 加法蛇游戏5. 学生练习本及书写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的数量,引入数字的概念。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见过的数字和计数经验。
2. 例题讲解(10分钟):使用数字棒进行演示,介绍0到10的数字。
通过数序游戏,让学生感知数字的大小顺序。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识别和排序练习。
指导学生使用银行游戏套装进行数量加减的实操。
4. 数字书写指导(10分钟):示范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跟随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 加减运算探索(10分钟):利用加法蛇游戏,引导学生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形式讨论运算规律。
六、板书设计数字0到10的书写示范数序的图表基础加减法的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数字0到10,每个数字写一行。
描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 答案:数字书写:按照正确的书写格式完成。
加减题目答案:8,8,5,6。
生活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创造性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为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进阶的蒙氏数学教具,如乘法表、除法筒等。
安排数学俱乐部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探索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蒙氏数学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蒙氏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概念与运算”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数字010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数学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基本概念,理解数的组成,能够准确识别和书写。
2. 培养学生运用蒙氏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蒙氏教具的操作,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砂纸数字板、加减法教具等。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棒、砂纸数字板、加减法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数字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数字及其作用。
2. 数字认识与书写(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10的数字。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使用砂纸数字板加强触觉记忆。
3. 数的组成(10分钟)教师通过计数棒,演示数字的组成,如5可以由1+1+1+1+1组成。
学生分组操作计数棒,探究数字的组成。
4. 加减法运算(10分钟)教师使用加减法教具,讲解加减法的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分享心得。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数字010的认识与书写2. 数的组成3. 加减法运算规律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15。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与数字相关的物品,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中班蒙氏数学(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班蒙氏数学:数的守恒(5以内)活动目标:1能不受实物排列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初步感知5以内等量物体的数量守恒。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养成做事细心、专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吹泡泡”;5辆玩具汽车。
2学具准备:“吹泡泡”;塑料拼花1筐;白纸、铅笔。
3.《操作册》第4册第25-26页。
活动过程:1.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一二三四五。
幼儿一边念儿歌(儿歌附后)一边走线。
儿歌念完,幼儿要快速地找到4个同伴,5人一组,摆出各种造型,教师扮演猎人,检查每组幼儿人数是否为5个,找错的或找不到5个的则要在圈中跳5下,或学小动物叫5声,原地转5圈等。
2. 集体活动。
①感知5以内等量物品数量的守恒。
创设情境:动物王国一年一度的汽车拉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看,小汽车们陆续全场了.教师出示5辆玩具汽车,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师将5辆玩具汽车摆成不同的队形,每摆一次就请幼儿说说是什么队形,在数量上是否有变化。
小结:不论怎样摆,5辆车还是5辆车,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②操作学具,进一步感知5以内等量物品的数量守恒。
继续革命创设情境:小汽车整理好了队形,现在开始造型表演,我们用泡泡代表每辆汽车的停车位,帮它们排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吧!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只拿出一种颜色的泡泡),在工作毯上按大小分类后自由摆放,在操作中感受不论泡泡的大小、摆放位置怎样变化,数量总是不变的。
3. 游戏活动。
游戏“队形变变变”。
请5名幼儿上前,教师飞飞告诉他们要站的队形,集体数5理(1-5或5-1),站好后请下面的幼儿说出幼儿这5名小朋友站的是什么队形,在人数上是否有变化。
变换两至三次队形后,再轮流请其他最先说出队形的5名幼儿上前来重新玩游戏。
`小结:5个小朋友,不论怎么站还是5个。
4. 分组活动。
教师:还有很多物品都想来玩造型游戏,我们到各种不同的组里看看吧!第一组:操作塑料拼花,每5片一组,拼不同造型。
2024年幼儿园蒙氏数学教学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幼儿园蒙氏数学教学理念,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初级数学感觉的培养》和第四章《数学基本概念的认知》。
具体内容包括对数字010的认知,形状和颜色的识别,基本的数数原则,以及简单的数学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字010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对基本几何形状和颜色的认知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以及基本数学操作的运用。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知,形状和颜色的识别,以及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蒙氏数学教具:数字棒、计数珠、几何图形板等。
2. 学生用学具:彩色铅笔、画纸、计数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故事引入数字和颜色,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参与简单的数数游戏,如“找出隐藏的数字”。
2. 例题讲解(15分钟)使用数字棒和计数珠展示数字010的概念。
通过几何图形板介绍基本形状。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彩色铅笔在画纸上进行数字和形状的绘画练习。
分组活动,进行简单的数数游戏。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与幼儿互动,检验数字和形状的认知情况。
幼儿互相展示作品,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数字010的顺序和图形。
形状和颜色示例。
数数原则和基本数学操作的图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数字010,并圈出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在家中找到三个圆形和三个方形物品,并描述它们。
2. 答案数字绘画作业没有标准答案,以幼儿的自我表达为主。
家庭作业的答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点。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设计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活动,如烹饪中的量杯量勺使用,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实际感知。
拓展延伸活动,如数学故事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蒙氏数学培训课件课程内容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基于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理念,涉及教材第3章《数学的感觉与认识》和第4章《数学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包括对数字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具对数量、大小、顺序、形状等基本数学概念进行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操作,建立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以及数学概念的形成。
教学重点:通过教具操作,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棒2. 棋盘3. 彩色小圆片4. 数数圈5. 形状分类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入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使用数字棒和彩色小圆片,讲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数数圈和形状分类卡片,进行数量和形状的辨识。
4. 教学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操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2. 数学基本概念:数量、大小、顺序、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摆放110的数字,并对应相应数量的彩色小圆片。
b.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棒,并解释原因。
2. 答案:a. 1对应1个彩色小圆片,2对应2个彩色小圆片,以此类推。
b. 数字棒从小到大排列,因为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是数量,数量越多,数字越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上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数学游戏,例如:使用家中的物品进行数量和形状的辨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感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实现。
2024年蒙氏数学课件20230409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分数的概念与运算”,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分数,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乘除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加减乘除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教具、计算器、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切水果、分配物品等,让学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给出具体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蒙氏数学课件202304092. 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分数的应用。
2. 答案:1/2 + 1/4 = 3/43/4 1/3 = 5/122/3 × 3/5 = 2/54/5 ÷ 2/3 = 6/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课件选取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分数的概念与运算”,这一章节涵盖了分数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建立分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关键。
蒙氏数学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蒙氏数学培训,我们将使用教材中的第五章《数的认识》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序、数的分组、数的分类、数的搭配、数的对应、数的比较、数的加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能够正确地读写0100的数字,并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排序和分组的意识,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律对数字进行排序和分组。
3.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数的数量和顺序,能够用数来描述和表达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数的排序和分组。
难点:数的搭配和对应,数的比较和加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数字板、小棒、圆点卡片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椅、书本、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可以用数来描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数的读写:用数字卡片教授0100的数字读写,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记忆。
3. 数的大小比较:用数字板展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并进行练习。
4. 数的排序:给学生发放小棒,让学生按照长度对小棒进行排序,并练习数的排序。
5. 数的分组:让学生将圆点卡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组,并练习数的大小分组。
6. 数的搭配:用数字卡片教授数的搭配,如1和2搭配成3,让学生进行练习。
7. 数的对应:用数字卡片教授数的对应,如3对应3个圆点,让学生进行练习。
8. 数的比较:用数字卡片展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并进行练习。
9. 数的加减法:用数字卡片教授数的加减法,如3+2=5,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序、数的分组、数的搭配、数的对应、数的比较、数的加减法。
七、作业设计1. 数的读写:请写出0100的数字。
答案: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80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蒙氏数学教育》课件.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金锄头文库》中的《蒙氏数学教育》课件,主要涵盖第一章“数字与数数”和第二章“几何图形”两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的认识、数数的方法、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
第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数数并认识数字。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度,能够识别和分类基本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的认识、数数的方法、基本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难点:数的比较、图形的组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进行数学游戏。
2. 数字与数数:通过PPT课件,介绍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的方法,让学生跟随PPT一起数数,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数的顺序与比较: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顺序和比较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4. 基本几何图形:通过PPT课件,介绍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
5. 图形的组合:让学生用几何图形卡片进行图形的组合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组合规律。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与数数数字的认识数数的方法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的特征圆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图形的组合图形的组合规律七、作业设计1. 数字与数数:请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顺序和比较的练习,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结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