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29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1.试件特征(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I级或Ⅱ级。
(2)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3) 梁配有Φ6.5@200的箍筋。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 2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 20T荷重传感器(4) 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 X-Y函数记录仪(6) 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7) 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9) 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1.试验装置见图2图2 正截面试验装置图(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600mm 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1) 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予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g1为跨中受拉主筋应变测点。
(2) 梁的跨中布置一位移计f3,量测量梁的整体变形,考虑在加载的过程中,两个支座受力下沉,支座上部分别布置位移测点f1和f2,以消除由于支座下沉对挠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四.试验步骤1.加载方法(1) 采用分级加载,开裂前每级加载量取5%~10%的破坏荷载,开裂后每级加载量增为15%的破坏荷载。
(2) 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y
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
判断梁的破坏形态;
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y 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
y 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y 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试件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试件
1、试验加载装置图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试件
2、试件配筋图
150
三试验方案三、试验方案
y 试验采用竖向两点对称加载的形式,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400mm的纯弯区段;y
本实验采用分级加载,每次加载后当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件,再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直至加到破坏为止。
荷,直至加到破坏为止。
y 支座的形式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所以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中平移受束,本符承的要求;
百分表读数介绍
y 纯弯段的底面布置三个应变片,侧面沿截
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片,用来测量截面的应变应变值通过应变采集系统在电脑中应变。
应变值通过应变采集系统在电脑中读取;
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裂缝的发展及分布形y 态,记录开裂荷载,及加载破坏时的破坏荷载荷载。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y 配置好加载系统,贴好应变片;连接测量仪器和被测试件;
y 开启计算机,打开静态应变采集系统;y
将百分表读数归零,启动静态应变采集系统并清零统并清零;
y 测试内容
y (1)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点依次
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y (2)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的在后续的试验应变值及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值,在后续的试验中测点4至测点7的数据为所需要的应变值。
y
测试内容
y (3)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的支座下沉挠
度、跨中挠度及对称加载点的挠度,并度跨中挠度及对称加载点的挠度,并记录。
y
(4)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最大荷载,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加载至10kN
此为需要记录的数据值,填入对应荷载的应变记录表格中。
左支座百分表读数
跨中支座百分表读数
右支座百分表读数
七数据的分析讨论七、数据的分析讨论
1数据记录表格y 1、数据记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