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38.29 KB
- 文档页数:3
海洋地震勘探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许阿祥;卢福水【摘要】在海洋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多次波被作为重要干扰波予以压制.对于不同类型多次波发育的情况,需要选择多个方法,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在保持有效反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制多次波.本文讨论了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合压制的思路、模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借助Promax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Pluto2D模型模拟数据进行了组合压制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以SRME法+Radon变换+内切除为主的多次波组合压制方案,在复杂海洋地质条件下,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性,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4(011)004【总页数】9页(P467-475)【关键词】多次波;方法原理;组合压制;模拟数据处理【作者】许阿祥;卢福水【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江西省地震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地震局,江西南昌3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 引言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多次波是一个重要干扰,尤其对于海洋地震勘探,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反射界面相关的多次波十分发育,严重影响有效波成像与速度分析,使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错误的解释。
许多多次波压制方法被提出并转化为应用技术,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数据本身缺陷、方法局限性、软件实现能力等诸多原因,多次波压制一直困扰着地震数据处理人员。
随着我国海洋地震勘探的发展,对多次波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形成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多次波组合压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多次波压制方法主要有两类,基于一次波和多次波特征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减去法[1]。
滤波方法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根据一次波和多次波MVO、AVO及PVO差异的聚束滤波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次波压制方法以及高分辨率Radon变换方法。
1.共中心点叠加法共中心点叠加法是依据动校正后一次波和多次波之间剩余时差的差异,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压制多次波。
用一次波的速度作动校正,这时一次波同相轴被校平而多次波仍有剩余时差,通过叠加使一次波得到增强而多次波得到削弱。
为了提高压制多次波的效果,采用加权叠加(炮检距与权系数成某种比例关系,使多次波剩余时差较大的道有较大的权系数)。
参考文献[14]说明了一种最佳加权叠加法,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叠加各道的权系数,使叠加结果最佳,接近于一次波而使有剩余时差的多次波得到最大的削弱。
1973年E. Cassano等人提出了最佳滤波叠加方法,这是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各叠加道的滤波因子,使叠加达到最佳压制多次波从而最佳逼近一次波。
当多次波剩余时差达到50ms以上,一般叠加可使多次波削弱10dB到20dB,而最佳加权叠加和最佳滤波叠加还可使多次波再削弱20多dB。
这只是理论上分析的效果,由于实际叠加各道的振幅均一性精度较低(理论上认为严格均一),故用计算而得的精度很高的权系数或滤波因子与之相乘或褶积,精度下降,无法达到理论最佳效果。
2.二维滤波法根据动校正后的道集上一次波与多次波时差不同,可用倾角滤波、速度滤波、扇形滤波等二维滤波方法滤除多次波保留一次波。
动校正速度可以用多次波的速度,如CGG 的FKMUL[15],也可采用一次波与多次波两者之间的速度,如Digicon的ZMULT[16][17]。
滤波可以在f-k域或x-t域或x-f域进行。
采用的道集可以是CMP 道集也可以是CSP道集。
B.Zhou等人较详细地分析了二维滤波压制多次波的一些特点,认为设计二维滤波关键是要把多次波的抑制区域确定合适,否则会损害一次波,同时抑制区与通放区的边界不能简单采用一条直线,直线边界会产生Gibbs现象,必须采用渐变呈椭圆状的边界,故设计好二维滤波是比较困难的,为此他们提出用波场外推所得的多次波模型来自动确定多次波的陷波区的一种非线性f-k滤波的方法,其陷波区边缘是光滑的。
44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 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石油地震勘探目标向尺度小、细、深及复杂特征的趋势发展,高质量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加大,若要资源突破,物探先行已成为目前高质量勘探、少井高产和效益开发的主要方法,因此,地震资料处理速度建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从常规的时间域速度建模向深度域速度建模发展,并研发了地下非均质地层介质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应用国内外很多建模学者正在研究的FWI 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
当前,高精度速度建模还处于瓶颈期,超深层碳酸盐岩地质复杂,速度精度不足导致断裂、缝洞体等成像不清晰、构造归位不准确等问题,FWI 全波形反演速度建模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FWI 建模对资料要求很高,陆上地震超深层勘探目标效果还不显著,所以,要获得更多高品质地震资料,实现“多做物探少打井,打高产井”的目标,迫切需要效率和精度都高的速度建模技术来支撑,保证地震反演速度精度与钻井速度高度一致,再通过高精度成像结果为钻井提供更好的分析资料,实时指导钻井轨迹的调整。
井中地震勘探作为能够快速获得垂向地震剖面和最初了解地下信息的技术,随着采集装备、处理技术的发展,从1917年至今,井中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在垂直地震剖面(VSP)基础上形成了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变井源距VSP、井间地震、三维VSP、随钻地震等系列,成为不可或缺的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被广泛应用[1]。
其中,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 被广泛应用于层位与深度标定、速度求取、地震波吸收衰减因子求取和提高分辨率井控处理;随钻导向技术逐步用于钻头前地层深度预测、地层压力预测、钻头导向和提高储层钻遇率方面,并与零井源距VSP 一起应用于高精度速度建模,通过获得的高精度速度对地震资料进行高精度成像,从而帮助随钻井调整轨迹方向。
海洋资料多次波衰减技术综述佚名【摘要】海洋资料由于海上鸣震、海底反射、水底反射等原因导致资料多次波现象很严重,因此海洋资料的多次波去除就成为资料处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总结了海洋资料多次波的产生、类型及主要的去除方法。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多次波;产生;类型;去除方法;资料处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地震多次波的存在导致有效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发生起边,使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降低,给速度分析、叠前及叠后偏移带来极大困难,严重地影响地震资料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海上资料由于鸣震,海底反射等因素导致的多次波现象很严重,因此识别和压制多次波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主要对海洋资料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及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各方法的适用情况进行分析。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地下的反射界面,而每一个界面均会产生上行波和下行波,当反射回地表的波在返回过程中也会形成多次的下行能量,因此导致了多次波的产生。
海上主要遇到的多次波类型:海上鸣震、与海底有关的层间多次波、与水底有关的层间多次波。
目前常用的去多次方法主要有两类:基于一次波和多次波在空间特性上差异的方法;基于多次波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的方法。
第一类方法(基于时差和倾角差异的多次波去除方法)主要有:3.1 F-K滤波f-k变换是基于傅里叶变换把数据变换到频率波数域,由于一次波与多次波在视速度上有明显差异,因此经过变换后,一次波和多次波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通过滤波方法,将多次波滤除,再反变换到时空域,从而达到去多次的目的。
因此,在一次波与多次波时差的区别足够大的条件下,只要提供出准确的速度场,即可以有效压制多次波的目的但是,当一次波与多次波时差的区别很小时,这种方法将不起作用,同时f-k域去多次也容易损害一次波,并且有可能增强线性噪音的能量,在一定的近偏移距道集范围内应用,而开始此法扬长避短(在远偏移距道集内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近偏移距范围内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谭军;宋鹏;李金山;王磊【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多次波压制方法,在引入三维高分辨率叠加速度谱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波同相轴的高精度追踪,并将追踪到的多次波同相轴组成准多次波记录,然后利用f-k滤波方法实现在多次波同相轴所属短时窗内的多次波压制.模型实验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该方法的多次波剔除效果明显优于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法,并且其计算效率也明显高于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法,因此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多次波压制方法更适合于针对“海量”数据的三维多次波压制处理.【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5【总页数】12页(P894-905)【关键词】多次波;同相轴追踪;叠加速度谱;f-k滤波【作者】谭军;宋鹏;李金山;王磊【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谭军,宋鹏,李金山,王磊.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52(5):894-905.目前地震勘探仍主要利用一次反射波进行成像,地震记录中的直达波、浅层折射波和多次波等均被视为干扰波,其中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一直是海上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几种简单实用的多次波去除方法及其应用张恒超【摘要】多次波衰减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老问题,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剖面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干扰地震资料的解释,所以,在叠前应对多次波加以有效的消除,提高资料的品质和精度.而目前,多次波理论方面的研究及成果相当多,但对于实际生产有时却无能为力.因此,本文意在从原理和可操作性上,介绍几种在实际生产中既简单实用又省时有效的多次波去除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主要介绍了数据一致性预测反褶积、Radon变换、利用速度扫描工具及内切除等四种多次波去除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以提高资料的处理质量和效率.【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37)021【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地震资料处理;多次波;去除;数据一致性预测反褶积;Radon变换;速度扫描;内切除【作者】张恒超【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由于地下强反射界面的存在,产生大量的多次波。
众所周知,多次波衰减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老问题,多次波也一直是处理中常见的干扰波。
由于地表及地下结构的变化,多次波的周期、频率、分布规律等具有多变性,并且常常和一次有效反射波相干涉,使得多次波问题复杂化。
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剖面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干扰地震资料的解释,所以,在叠前应对多次波加以有效的消除,提高资料的品质和精度[1]。
多次波问题在我国一些地区还相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多次波理论方面的研究及成果相当多,但对于实际生产有时却无能为力。
因此,本文意在介绍几种在实际生产中既简单实用又省时有效的多次波去除方法。
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有很多,但其技术均是基于多次波下列特性之一:①一次波与多次波时差的区别(速度区别);②一次波与多次波在CM P叠加剖面上倾角的区别;③一次波与多次波频率成分的区别;④多次波的周期性。
τ-p域水体模型驱动压制浅水区水层多次波冯全雄;王彦春;李三福;但志伟;张兴岩;方中于【摘要】在近海油气地震勘探中,压制在海面及海底之间的短周期水层多次波一直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传统上采用预测反褶积或SRME压制此类多次波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τ-p域水体模型驱动压制浅水区水层多次波方法,该方法在τ-p域用已知水层参数(水速和水深)构建初始模型,并利用波场延拓方法来预测水层多次波模型,然后采用自适应相减从原始数据消除多次波.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应用,表明此法能有效压制浅水区水层多次波.【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5(050)001【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水层多次波;浅水区;自适应匹配减;水体模型;τ-p域【作者】冯全雄;王彦春;李三福;但志伟;张兴岩;方中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6;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1000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6;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57;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57;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57;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多次波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波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
如何有效压制多次波并突出有效波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2]。
海面和海底两个界面具有较大的反射系数,地震波在它们之间来回震荡形成强烈的水层多次波,包括海面与海底之间产生的海底多次波和地下地层反射波在海底与海面产生的多次波[3,4]。
在深水区域,此类多次波周期较长,与有效波时差较大,比较容易区分。
然而,在浅水区尤其是300m水深以内的浅水区容易形成大量的短周期海底多次波(鸣震)、海底以下地层反射在海水中形成的多次波和微屈多次波,这些多次波与有效波干扰在一起,有时甚至把有效波完全掩盖[5,6]。
VSP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以华北束鹿泥灰岩勘探为例陈沅忠;张锐锋;唐传章;张彦斌;万学君;王刚【摘要】针对束鹿凹陷深部泥灰岩地震分辨率低、非均质性强的勘探难点,在该区开展了八方向Walkaway-VSP和全方位三维地震联合勘探技术应用研究.基于零井源距VSP和WalkawayVSP资料求取准确的地层速度、真振幅恢复TAR因子、品质因子Q及各向异性等地球物理参数,并应用到全方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获得了更高精度的成像数据体.基于井驱数据处理结果提供的建议井位获得高产油气,表明VSP井地联合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8(053)0z2【总页数】8页(P50-57)【关键词】VSP;速度;TAR因子;Q因子;各向异性;逆时偏移;井驱处理【作者】陈沅忠;张锐锋;唐传章;张彦斌;万学君;王刚【作者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河北涿州072750;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63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河北涿州07275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VSP采集是把检波器置于钻孔中,记录地表激发的地震信号。
相对于地面地震勘探[1-2],VSP的优点是把记录时间、记录波形与储层信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VSP观测到的反射波传播路径短、受近地表低速带和环境噪声影响均较小,因此VSP资料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等优势[3]。
随着井下仪器制造工艺的进步和多级井下检波器的应用及处理解释技术的发展,VSP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观测方式从零井源距VSP、非零井源距VSP向Walkaway-VSP(WVSP)、Walkaround-VSP、3D-VSP和井地联合勘探方向发展[4-6]。
Radon变换频变自适应多次波压制方法
冯璐瑜;薛亚茹;张程;苏军利;梁琪;乔佳瑜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24(67)6
【摘要】Radon变换是常用多次波压制方法之一,然而有限、离散的采样空间导致一次波和多次波在Radon域混叠,并且混叠程度随频率降低愈加严重.高分辨率Radon变换可以改善一次波和多次波分离效果,但分辨率的提高会降低保幅性,导致多次波残留或一次波损伤.为此,本文在最小二乘反演基础上,提出一种随混叠程度自适应分离多次波的频变滤波方法.根据Radon变换褶积模型,分析一次波和多次波频变混叠机制;建立随频率调整的修正柯西函数混叠模型;依据一次波和多次波的混叠比例设计多次波滤波器,该滤波器能够根据一次波和多次波的混叠程度自适应调整滤波函数,提高多次波估计精度.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多次波压制实验表明,这种频变滤波方法既可以改善多次波压制效果,又可避免高分辨率反演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
【总页数】13页(P2402-2414)
【作者】冯璐瑜;薛亚茹;张程;苏军利;梁琪;乔佳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三维高精度保幅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
2.λ-f域三维抛物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
3.基于Radon变换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分析与研究
4.基于L_(1/2)正则化的抛物线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
5.曲率放大的λ-f域高分辨率抛物Radon 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垂直方向传播的方法,用于获取地下构造和地质信息。
它在石油勘探、地震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一、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VSP技术主要基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原理,通过在井中布置地震探测器(geophone)和地震源,记录地震波在垂直方向上的传播。
具体实施VSP技术有以下几个步骤:1. 井中布置地震探测器:在油井或水井等井中布置一系列的地震探测器,通常称为geophone。
这些地震探测器可以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振动信号。
2. 地震源的布置:在地下布置一个或多个地震源,用于产生地震波。
地震源可以是爆炸源或震源车,通过这些地震源产生的地震波被地下的岩石或地层反射、折射、散射等,然后传播至地震探测器。
3. 记录地震波信号:当地震波经过地震探测器时,地震探测器会记录地震波的振动信号。
这些振动信号可以被送回地面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数据处理和解释:通过对记录下来的地震波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地下构造、地层特征等相关信息。
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出地层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二、VSP技术的应用VSP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地震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VSP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示例:1. 石油勘探:VSP技术可用于地下油气储层的定位和描述。
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垂直方向的传播情况,可以精确确定石油储层的深度、厚度和空间分布,提供有关储层性质和石油资源量的重要信息。
2. 水资源勘测:VSP技术可用于水资源的勘测和开发。
通过VSP技术获取的地下地质信息,可以确定水源的位置、水层的性质和厚度等关键参数,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地震监测:VSP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垂直方向上传播的振动信号,可以获取地下地质构造、板块边界、断层等信息,对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
VSP技术综述1前言垂直地震剖面技术(简称VSP技术)是一种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地面激发、井中接收的地震观测技术。
与地面地震相比, VSP技术中,地震波少经过一次地表低速带,其得到的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要好, 分辨率高, 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更加明显。
本文综合了一部分前人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vsp技术的原理、采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并阐述了VSP的一些优缺点。
1.1研究目的及意义常规地震勘探是在地面激发地震波、地面布置检波器接收的一种勘探手段,这种勘探手段所得的剖面是常规地震剖面。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大,常规勘探手段所得到的地震资料精度已经无法满足勘探的需要。
因此,出现了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利用直达波和反射波研究井旁构造和岩性的地震勘探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垂直地震剖面法,简称为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方法。
VSP技术是一种检波器沿井孔放置,在地层内部接收地震波的方法。
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具有信噪比高、分辨率高、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等优点。
由于VSP观测系统中接收到的地震记录只穿过一次低降速带,地震波能量特别是高频成分相对于地面地震损失减少,具有更高的分辨率;VSP记录中既包含上行波,又包含下行波,波场信息丰富;VSP技术提供了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可以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改善地面地震资料的解释效果,甚至可以利用VSP资料直接研究岩性和储层物性。
所以,VSP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地震观测技术,研究VSP技术的理论及应用也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3]。
页脚内容11.2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40 年代,一些前苏联科学家研制了体系完全的VSP野外采集系统及其相应的处理、解释理论,这使VSP 技术发展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新颖的观测体系。
在1973 年,加尔彼林院士出版了专著《垂直地震剖面》,这本书对前苏联十多年的研究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为VSP 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X王 鹏(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VSP资料用于提供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信息,但其成像质量通常受到多次波的干扰,影响了地下真实反射界面的识别。
本文介绍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反馈迭代原理,综合利用地面和井中地震数据,资料中的多次波进行预测并基于最小能量准则实现自适应相减;同时,利用VSP资料中直达波,可以预测出下行波场,进而提取上行波记录。
简单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VSP资料多次波压制及上下行波场分离,且无需地下模型先验信息。
关键词:VSP数据;多次波;数据驱动 中图分类号: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027—02 VSP资料中的多次波作为一种规则干扰,影响其成像质量,造成虚假同相轴继而降低了解释的可靠度。
因此,VSP资料的多次波压制是VSP资料数据处理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VSP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是利用上下行波之间的反褶积运算来实现的,该方法仅适用于零偏VSP数据。
Ikelle给出了基于逆散射级数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地面及井中地震测量数据,并可用于实现波场分离[1]。
Jiang提出了一种模型驱动的,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VSP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需要地下模型的先验信息,且只能压制特定界面的多次波[2]。
此后,Jiang又介绍了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通过地面地震记录和VSP数据进行褶积运算进行多次波预测并匹配相减,同时,利用VSP资料中的直达波预测下行波分量,但没有给出计算实例[3]。
Ma借助CFP概念,把SRME技术应用于VSP 资料的多次波预测中,该方法无需地下介质的先验信息,结合地面及井中地震记录,预测所有与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此外,基于VSP资料中的直达波信息,预测下行波场进而实现波场分离[4]。
本文在详细分析SRME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地面地震和VSP资料接收方式的对比,认为将SRME 技术中多次波预测算子(即不含或部分衰减多次波的地震记录)的共接收点道集替换为VSP数据的共接收点道集,可以实现VSP资料多次波的预测。
该方法基于SRME的本质,概念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简单模型的试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进行VSP资料多次波压制及上下行波场的分离。
1 方法原理自由表面多次波是上行波场在自由表面处发生向下反射,在地下介质中再次传播而形成的。
因此,可以将自由表面多次波分解为若干个子反射,根据数据一致性原理,通过原始波场记录和自身进行时空域褶积,预测所有与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即多次波的预测算子是不含或部分压制多次波的地震数据[5]。
图1 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示意图a.地面接收方式多次波预测b.井中接收方式多次波预测如图1a所示,对于特定的炮检对,分别从原始记录和预测算子中抽取炮点处的共炮点道集和检波点处的共检波点道集,使对应位置地震记录作褶积运算,并对所有褶积结果进行求和,即可预测出该炮检对处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
考虑到求解过程涉及非线性问题,Verschuur 给出了如下SRM的迭代实现算法[6]()预测出未标定的自由表面多次波27 2012年第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X收稿日期E:1:2012-01-19M (n+1)(z 0)=P n0(z 0)P(z 0)(1)(2)依据能量最小准则,估计滤波算子,实现多次波自适应相减P (n+1)(z 0)=P(z 0)-A (X )M (n+1)(z 0)(2)由图1b 可知,可以将VSP 资料多次波分解为两部分,即地面接收数据和井中接收数据。
对比图1,VSP 资料多次波与地面记录多次波的形成与传播机理相同,差别在于VSP 数据的接收点在井中而非地面。
因此,用VSP 数据的共接收点道集作为预测算子,可以实现VSP 资料多次波的预测。
与此同时,VSP 数据中的下行波是经地表发生下行反射引起的,借助VSP 数据中的直达波以及地面地震记录,可以进行下行波场的预测,从而实现上下行波场分离。
2 模型试算建立图2所示的简单模型合成地震记录进行VSP 资料多次波压制,以验证文中所示方法的有效性。
炮点起始于VSP 井位置(1000m 处),炮间距50m ,共模拟51炮,且检波点位置与炮点重合,VSP 检波点从400m 开始,间距为10m 。
震源采用主频35Hz 的Ricker 子波,利用有限差分求解声波方程模拟地面及井中接收记录。
地面接收单炮记录 VS 接收单炮记录 图3(a )所示为地面单炮记录,图3(b )为相应炮点VSP 记录。
图4为文中所示方法VSP 资料多次波压制效果,其中图4(a )为预测的多次波,图4(b )为自适应相减后的结果,可以看出,VSP 资料中的多次波得到了有效压制。
图5(a )为利用直达波预测的下行波记录,图5(b )为从原始记录中自适应减去下行波场后分离的上行波场,由图5可知,该方法可以用于波场分离处理。
3 结论通过VSP 与地面接收方式的对比,综合利用地面及井中观测数据,将SRME 的原理应用于VSP 资料的多次波预测中;该方法基于数据驱动,无需地下模型的先验信息,实现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的压制及波场分离,并在理论数据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观测系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28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5期 a. b.P质量流量计在油田分队计量的应用初探X刘 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 251507) 摘 要:本文简述了选用质量流量计量技术及工艺技术提高分队计量准确度,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油田开发动态。
关键词:质量流量计;分队计量;应用初探 中图分类号:T B 932∶T E 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029—03 在原油的开采、集输及交接计量中,各采油队(区块)产油量是油田生产的重要指标。
分队计量是指利用计量仪表组合准确测出各采油队(区块)的产油量,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近年来随着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吨油成本逐年提高,对分队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运用先进计量技术及工艺技术提高分队计量准确度,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油田开发动态,合理考核采油队原油任务完成情况,充分调动采油队的积极性,已成为油气集输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质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图1 质量流量计测量原理图[参考文献][1] Ikelle,L.T.,and A. B.Weglein,Attenuation of free-surface multiples in multi -offset walkway VSP data :Journ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1996,6,363~378.[2] Jiang ,Z .,and B .E .Hornby ,Multiple attenuation in VSP primary imaging and multiple imaging :76th AnnualInternational Meeting,SEG,Expanded Abstracts,2006,3477~3480.[3] Jiang ,Z .,and B .E .Hornby ,A data -driven approach for 3D VSP multiple prediction:7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SEG,Expanded Abstracts,2007,3064~3068.[4] Jitao Ma ,and Fengchang Yao et al .VSPmultiple attenuation theory using SRMEtechnique:81th A 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SEG ,Expanded Abstracts ,2011,3480~3484.[5] 黄新武,孙春岩,牛滨华,等.基于数据一致性预测与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理论研究与试算处理[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173~180.[6] Ver schuur D.J.,Berkhout A.J.,Estimation of multiple scattering byiterative inversion :part II :pr acticalaspects and examples.Geophysics,1997,62(5):1596~1611. Abstr act :VSP data can provide high -resolution information about subsur face ,but the imaging is often blurring due to multiple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ata-driven multiple attenuation method basing on feed-back model.It combines surface seismic data with VSP data to pr edict the interfering multiples and then uses minimum -energy criter ion for adaptive subtraction .Besides ,by using VSP direct wave ,the down-going wavefield can be predicted and up-going wavefield can be separated.A simple synthetic f f f K y VS ;;29 2012年第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X收稿日期5model illustr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easible or multiples prediction as well as wave ields separation .e wor ds :P multiple data -driven:20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