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资料“四步法”多次波压制技术--曾天玖
- 格式:ppt
- 大小:17.11 MB
- 文档页数:43
海洋地震勘探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许阿祥;卢福水【摘要】在海洋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多次波被作为重要干扰波予以压制.对于不同类型多次波发育的情况,需要选择多个方法,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在保持有效反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制多次波.本文讨论了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合压制的思路、模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借助Promax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Pluto2D模型模拟数据进行了组合压制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以SRME法+Radon变换+内切除为主的多次波组合压制方案,在复杂海洋地质条件下,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性,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4(011)004【总页数】9页(P467-475)【关键词】多次波;方法原理;组合压制;模拟数据处理【作者】许阿祥;卢福水【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江西省地震局,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地震局,江西南昌3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 引言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多次波是一个重要干扰,尤其对于海洋地震勘探,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反射界面相关的多次波十分发育,严重影响有效波成像与速度分析,使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错误的解释。
许多多次波压制方法被提出并转化为应用技术,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数据本身缺陷、方法局限性、软件实现能力等诸多原因,多次波压制一直困扰着地震数据处理人员。
随着我国海洋地震勘探的发展,对多次波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形成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多次波组合压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多次波压制方法主要有两类,基于一次波和多次波特征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减去法[1]。
滤波方法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根据一次波和多次波MVO、AVO及PVO差异的聚束滤波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次波压制方法以及高分辨率Radon变换方法。
《中波广播发射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手册》介绍【作者】庄涛【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索书号】 ISBN 978-7-5112—6624-8【字数】 488千字(427页)【馆藏地点】样本书库【定价】 120元内容简介《中波广播发射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手册》一书,是专门为中波广播发射台站值机员、技术人员编写的一本实用书籍,目的是为提高中波发射台值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技术培训、职业技术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波广播发射台值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全书共十二个章节,分别是:广播发展简史、中波广播理论综述、中波发射台概况、电工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的操作、信号源系统、DAM全固态数字调制中波发射机、PDM中波发射机的原理与维修、天馈线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配电系统、发射台技术防护,以及发射台理论知识要点总结、中波发射台技术能手竞赛试题精选和中波专业术语名词解释等四个附录。
本书特点抛去了繁杂的理论赘述和计算公式,以分类、特点、方法为基本内容;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够用为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便于查询。
内容既有初级值机员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又有高级值机员应具备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加符合中波台各层次值机员的认知水平,特别适合做中波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本书有配套教学PPT课件,需另购)。
作者简介庄涛,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工作,有三十多年的基础电器维修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一九九八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潢川中波台工作,从事中波技术维护工作,先后发表过二十多篇中波发射相关技术论文。
自主研发或创新的DX系列全固态中波发射机故障查询系统、多路循环监听控制器、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的整合等项目曾分获河南省广播电影电影电视局科技创新一、二、三等奖。
本书配套教学PPT课件为了配合中波值机员培训,本书各章节都有配套教学PPT课件,PPT课件的特点是清新、生动、信息量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投影仪实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彻底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的教学模式。
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收稿日期:2004-09-01;修回日期:2004-11-03.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ZCX2-SW -117)资助.作者简介:张树林(1965-),男,湖南邵阳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及地质研究工作.E -mail :zhangsh ulin @gig .ac .cn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以莺歌海盆地为例张树林,夏 斌,何家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摘要:近年来,近海多波多分量(一般称为四分量)地震技术发展很快,相继取得了较成功的应用和令人满意的勘探效果。
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采集技术(OBC 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能够在近海得到质量较高的地震数据。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就是在海底应用三分量速度检波器测量速度场的X 分量、Y 分量和Z 分量,并用水听器测量应力场。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记录子系统、震源子系统、电缆子系统、声学子系统、综合导航子系统和质控子系统。
多波采集作业方式以双船(震源船和记录船)、双边放炮作业为主,双船的控制主要由数据连接系统实现。
关键词:地震勘探;多波多分量;采集技术;莺歌海盆地中图分类号:P63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5)01-0103-050 前言随着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勘探难度的加大,地球物理技术也随之有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地震反射勘探技术发展更快。
勘探要求的提高和地震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0世纪,地震技术从模拟技术发展为数字技术,从简单的单道或单炮处理解释发展到多道叠加处理解释,从二维勘探发展到三维勘探甚至四维勘探,从单一的纵波勘探发展到多波多分量勘探(矢量勘探)。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是解决海域油气勘探复杂难题的有效手段。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已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人们对它越来越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越来越多。
利用最小平方基准面延拓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Ⅰ:海底观测地
震数据
朱峰;程玖兵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22(65)8
【摘要】海底多分量地震采集技术被广泛用于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资源勘探以及地震与海啸等灾害监测领域.然而,自由表面效应导致地震观测数据中多次波干扰很强,影响一阶散射理论基础上的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的地震干涉原理,在最小平方反演理论框架下提出消除自由表面和上覆介质影响的基准面延拓方法,结合海森算子与点扩散函数揭示其工作机理.针对海底分离的上、下行波记录,在无需进行多次波分离或分阶提取情况下,迭代反演获得在海底虚拟观测的叠前地震数据.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压制源端自由表面与海水层的影响,提高有效信号的分辨率,进而改善地震成像质量.
【总页数】16页(P3123-3138)
【作者】朱峰;程玖兵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海底电缆采集地震数据多次波压制处理
2.基于数据一致性原理预测与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效果分析
3.浅水区海底电缆地震数据水层多次波压制技术及应用
4.波场延拓法压制海底多次波研究
5.多次波贡献道集优化在波场延拓压制多次波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X王 鹏(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VSP资料用于提供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信息,但其成像质量通常受到多次波的干扰,影响了地下真实反射界面的识别。
本文介绍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反馈迭代原理,综合利用地面和井中地震数据,资料中的多次波进行预测并基于最小能量准则实现自适应相减;同时,利用VSP资料中直达波,可以预测出下行波场,进而提取上行波记录。
简单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VSP资料多次波压制及上下行波场分离,且无需地下模型先验信息。
关键词:VSP数据;多次波;数据驱动 中图分类号: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027—02 VSP资料中的多次波作为一种规则干扰,影响其成像质量,造成虚假同相轴继而降低了解释的可靠度。
因此,VSP资料的多次波压制是VSP资料数据处理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VSP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是利用上下行波之间的反褶积运算来实现的,该方法仅适用于零偏VSP数据。
Ikelle给出了基于逆散射级数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地面及井中地震测量数据,并可用于实现波场分离[1]。
Jiang提出了一种模型驱动的,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VSP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该方法需要地下模型的先验信息,且只能压制特定界面的多次波[2]。
此后,Jiang又介绍了一种数据驱动的VSP多次波压制方法,通过地面地震记录和VSP数据进行褶积运算进行多次波预测并匹配相减,同时,利用VSP资料中的直达波预测下行波分量,但没有给出计算实例[3]。
Ma借助CFP概念,把SRME技术应用于VSP 资料的多次波预测中,该方法无需地下介质的先验信息,结合地面及井中地震记录,预测所有与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此外,基于VSP资料中的直达波信息,预测下行波场进而实现波场分离[4]。
本文在详细分析SRME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地面地震和VSP资料接收方式的对比,认为将SRME 技术中多次波预测算子(即不含或部分衰减多次波的地震记录)的共接收点道集替换为VSP数据的共接收点道集,可以实现VSP资料多次波的预测。
文章编号:1008-2336(2003)03-0036-08收稿日期:2003-01-07作者简介:陈茂根(1966-),男,工程师,硕士,199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现从事地震资料处理和研究工作。
东海多块三维地震数据体拼接技术综述陈茂根,龚定康,徐新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上海200120)摘 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东海西湖凹陷主要构造先后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
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数据其网格方向、面元大小、电缆长度、面元覆盖次数均不同,且应用不同处理流程及技术进行处理。
由于存在诸多不一致性,这些数据难以满足工区整体的地质解释、储层描述等综合研究。
多块三维地震数据拼接处理的目的是得到单一数据体,具有统一网格方向、面元大小,振幅、相位均一致。
文章论述多块三维数据体在迭前、迭后进行拼接处理的解决方案,介绍拼接过程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关键技术及综合处理流程。
关键词:东海;三维地震;不同时期;拼接处理;匹配因子中图分类号:P631.4+6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分公司在东海陆架盆地,特别是西湖凹陷中进行了多块三维地震的采集工作。
1999年以前,主要由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一海”)承担野外采集,采集方式是120道单缆、单震源,采集的工区包括:宝云亭、放鹤亭、武云亭、春晓、团结亭等。
中海油东海分公司于1999年下半年以三缆双震源方式在残雪/断桥工区进行野外三维地震采集。
1999年下半年,新星石油公司委托PGS 公司在西湖凹陷进行了多块大面积的三维采集,采集方式为双源六缆,采集区块包括孔雀亭、春晓/天外天、古珍珠等。
东海三维采集工区在网格方向、面元大小、电缆长度、面元覆盖次数、导航坐标有关参数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见表1。
表1 东海三维区块野外采集情况表T ab .1A cquisition configuration of 3D surveys in East China Sea采集单位一海中海油东海分公司PGS 采集模式单源单缆双源三缆双源六缆每缆道数120312324接收道间距(m )2512.512.5单缆长度(m )320039004050采集面元(m )12.5×506.25×256.25×25名义覆盖次数603940.5采集方向(度)120/30030/210随工区变化导航坐标北京54,高斯,124.5度WGS84,U T M ,123WGS84,高斯,123采集工区宝云亭、放鹤亭、武云亭、春晓、团结亭残雪/断桥孔雀亭、春晓/天外天、平南、古珍珠 参与以上三维数据处理的单位有很多,主要包括原地矿部北京计算中心、上海海洋石油局计算中心、UNOCAL公司及PGS公司。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521 多次波的产生原因、分类和特点1.1 压制多次波技术的重要性在利用反射波的海洋勘探中,多次波作为重要的干扰波之一,尤其是在具体的海上地震勘探工作中,由于海面和海底这两个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海上多次波发生的情况十分严重。
多次波在海底浅层剖面的出现,使具体勘探的主要目的反射层难以分析和解释,往往会被错误地分析成为一次波,甚至还可能被错误的认为是有利勘探目标。
因此,在勘探海底浅地层剖面上的数据处理中,采取多次波压制技术对多次波进行有效的压制十分关键。
在分析如何压制去除多次波之前,我们还要从分析多次波的产生原因、类型及特点等几个方面入手,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针对性的压制技术和手段。
1.2 海上多次波的产生原因及分类海上多次波的形成主要和海上具体的采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对于波段的激发和接收都是在海水表面、海水、海底以及空气介质中进行的,而这类介质又都是很好的反射界面,而且受海水对声波衰减作用较小,这样就会使海水面和海底之间形成不断来回反射的多次波;另一方面,海底浅地层剖面介质的成层性比较好,经过长期海水的压力、沉淀等压实作用往往会形成较好的压实层,从而形成较强的反射界面,形成海面、海水与海底地层之间的来回反射造成的多次波。
这些多次波的类型一般分为海底多次波, 海底微屈多次波, 与海水面有关的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等几个大类。
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还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根据多次波的周期、振幅等方面的内容选择有效的方法对多次波进行压制。
1.3 海上多次波特点(1)周期往复性,多次波的周期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所谓周期性指的是:海底浅地层剖面上多次波的反射同相轴以及同相轴的振幅的增加和衰减始终都会表现出具有一定规则的时间段间隔。
因此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确定多次波的周期,同时可以利用这个特征将海面以下的多次波与一次波区分开来。
浅析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是一种地震探测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地震记录中的多次反射波,从而提高数据质量,减少数据处理的难度和时间。
一、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的特点海底浅地层存在很多的多次反射波,这些波是由于地震波在从地表到达海底后,在海底和地层之间发生反射和折射所产生的。
由于多次反射波的波长很短,而且在地震记录中很容易与一次反射波混淆,因此如何对多次反射波进行有效的压制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二、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的原理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波动场重构的思路。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将地震记录中的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分离出来,利用重构的波动场来进行多次波压制。
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1. 首先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将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进行分离,并将它们转换到透镜法轴线上。
2. 利用透镜法轴线上的一次反射波作为数据源,按照透镜法的原理,对多次反射波进行重构。
3. 根据重构后的波动场,对地震记录中的多次反射波进行压制。
4. 最后,将处理后的地震记录转换到仿射法轴线上,即可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三、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的优点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可以有效地压制多次反射波,提高数据质量。
2. 可以将处理后的地震记录转换到仿射法轴线上,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 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处理的难度和时间。
4. 可以在不增加实验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
四、小结海底浅地层剖面多次波压制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地震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地震记录中的多次反射波,提高数据质量,减少数据处理的难度和时间。
它的原理是基于波动场重构的思路,通过将地震记录中的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分离出来,利用重构的波动场来进行多次波压制。
这种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在地震勘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海洋资料多次波衰减技术综述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海洋资料由于海上鸣震、海底反射、水底反射等原因导致资料多次波现象很严重,因此海洋资料的多次波去除就成为资料处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总结了海洋资料多次波的产生、类型及主要的去除方法。
【总页数】2页(P102-1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递进式多次波衰减技术在海洋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J], 梁烨;
2.多步串联技术在海洋深水长记录多次波衰减中的应用 [J], 徐云霞;文鹏飞;李福元;张宝金
3.海洋深水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衰减技术 [J], 肖二莲;何玉梅;潘新志;张治忠;赵明
4.海洋资料多次波组合衰减技术及应用 [J], 张兴岩;朱江梅;杨薇;于宏;刘洋波
5.SRME多次波衰减方法在海洋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J], 肖二莲;陈瑜;万欢;孙雷鸣;李添才;何玉梅;赵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