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34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整地、施肥深翻晒垄,大白菜主根较深,侧根较浅且较多,适当增加深耕层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要及时的进行翻垄晒垄,为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灭病原菌和虫卵,促进大白菜根间土壤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白菜垄作方法有平垄、高垄和改良小高垄,等垄背土壤光滑细腻,便于播种。
大白菜生育期长,生长量大,要大量施用有机肥,同时要完成氮、磷、钾的施用,做到缓效与速效相结合。
一般来说,目标地块每667平方米产量5000公斤,每亩需优质有机肥4000到5000公斤,沼渣3000公斤,饼肥100公斤,复合肥25到30公斤。
深耕时,百分之六十先施肥,浅耕时,百分之四十先施,剩余肥料在填埋时分批加入。
二、选择品种大白菜宜就地栽培,抗病性好,品质好,产量高。
采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所生产的种子,认清品牌商标,避免造成额外的损失。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高产抗病品种。
由于长期选择同一品种,容易造成种子抗性下降,抗病性减弱。
除了前面所说的以外,新品种的主要性状和产量都将高于老名牌品种,因此及时选择新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正确途径。
三、播种1、种子处理大白菜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精心挑选种子,将带有伤,秕粒和不饱满的种子进行淘汰,要选择颗粒饱满,大小一致的优质种子。
选种完成以后要将种子进行消菌处理,用百分之一浓度的福美双和百分之九十浓度的乙磷铝进行一比一比例混合成粉,将其倒入种子中搅拌十五分钟。
2、播种方法播种时最好采用穴播的播种方法,在畦上规定好二十五乘三十五的每株间距,然后用锄头刨出一到一点五的浅穴,在每个穴里播种八到十个种子。
四、合理密植大白菜群体产量由每667平方米株数、单株重和净菜率三个部分组成。
如果种植过密,单株重小,净菜率低,单产不高;但种植过稀,单株重大,单株数少,单产可能不高。
一般每667平方米,早熟品种的行距控制在60×45厘米左右,保苗2500到3000株之间;中熟品种的行距控制在70×50厘米左右,保苗2000到2500株左右;晚熟品种的行距控制在70×50厘米左右,行距应控制在75×55厘米左右,以保护1500到2000株幼苗。
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大白菜是北方人冬春季的主要蔬菜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冀中南地区秋季大白菜连年供应不稳定。
1998年许多大白菜产区由于病害严重,造成了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应在选择好抗病高产品种的基础上,再采取更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一、精细整地宜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块,7月底或8月初,施足底肥,每667 m2施粗肥4~5 m3或其它有机肥2~3 m3,复合肥二铵20~25kg,钾肥20kg。
二、实行半高垄栽培 1.采用半高垄栽培比平畦栽培的优点是,可改善土层透气性,促进大白菜根系生长,并能降低根传病害,有利于抗旱排涝,且幼苗期不易被灌溉和雨水淤住心叶。
2.半高垄的施工一般要求达到垄高10cm,垄背宽40cm,。
垄距60cm。
三、采用化学除草播种前1天或播种时每667 m2喷施氟乐灵除草剂120~150mL,喷时注意要均匀喷洒,并及时用铁耙或扫帚与土混匀,防止光解失效,以控制杂草生长。
四、选择抗病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最好是新近培育的,且通过生产示范表现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而不能只按以往的种植习惯,长期盲目采用名牌品种,因为名牌品种在一个地区大面积推广多年以后,由于种性退化、抗病性减弱,或者由于某些主要病害又产生新的生理小种,一但气候条件不利于大白菜生长,就会导致相应病害的大发生。
在1998年的大白菜重灾之年,河北省引进的外地名牌品种如:太原二青、丰抗70、丰抗80、83—24,中白4号等普遍病害严重,80%的种植地块减产或绝收。
而种植我省近几年通过审定的品种,如:早熟的“早心白”、“多育3号”,中熟的“杂29”,晚熟的“冀白菜6号”、“石绿85”,包头类型的“石丰88”等品种,菜农则反应大白菜长势良好、病害基本不发生。
因为这些品种均能很好的适应本省气候条件,具有抗病性强、高产、稳产等特点。
这些新品种的选育都是以生长期相似的在当地种植最广的名牌老品种为对照,只有其主要性状及产量超过对照的才有可能被通过审定,因此新选育出的新品种一般也是目前生产中表现最好的品种。
大白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选择适宜的地块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通气性好,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不积水,无“三废”污染,便于运输销售的地块进行种植。
二、选择适宜的品种应根据不同栽培季节,选择高产优质、市场销售好的品种。
夏秋一般选择耐高温湿热的“高抗2号”、“兴滇10号”、“83-1”等品种;冬春则可选择“小杂56”、“早黄白”、“娃娃菜(黄心黄)”等品种。
三、选择适宜的栽种节令在红塔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大白菜,但以8-10月最佳,2-3月播种春白菜,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4-8月夏秋播种应注重选择耐热、抗病品种;头年12月至次年1月种植容易发生黑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应避开此时段种植白菜。
四、精细整地前作收获后要及时翻犁晒垡,清除杂草,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3000千克,平整耙细。
无论是冬播春收还是夏秋播种,均应作成高墒,墒宽2米,沟深0.3米,沟宽0.3米。
五、适时播种1、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或用55℃的温水浸泡种子15分种,晾干后用50%多菌灵拌种或50%福美双0.3%-0.5%的拌种,预防种传病害。
2、播种方法及密度:采用直播法,理墒后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情况打塘点播,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制定合理的播种密度。
一般亩播6000-10000塘,每塘播饱满种子3-4粒。
播种后用细粪土盖塘,连作或多发病地块用75%百菌清或1%石灰水浇塘并保持土壤湿润。
六、合理施肥一般每亩施纯氮20-25氮,氮、磷、钾配比为1:0.2:0.2-0.4。
氮肥分三次施用,其中基肥占25%,定苗提苗肥占30%,团棵(莲座)期追肥占45%。
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钾肥分两次施用,基肥和团棵(莲座)肥各占50%。
为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产量,可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增施30-50公斤硅肥。
在生产上可选择高氮、低磷、高钾的复混肥与尿素、普钙按上述方法配合施用。
钾肥易流失,在雨水较多的夏季栽种时,可选择在结球中期喷施1:250倍的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性,提高蔬菜品质。
大白菜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大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
大白菜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大白菜高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大白菜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一、大白菜高产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大白菜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土传病害。
2. 育苗大白菜育苗期一般为20-25天,育苗温度应控制在15-20℃之间。
育苗盆应选择透气性好的容器,如塑料盆、纸盘等。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过度浇水。
3. 种植大白菜种植前应进行充分的耕作和施肥。
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4000株,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
种植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管理大白菜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应及时除草、松土、施肥和浇水。
在大白菜生长初期,应注意及时摘心,促进侧枝生长。
在大白菜生长后期,应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以促进大白菜的紧实和甜度。
二、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大白菜常见的病害有黑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等。
预防病害的发生,应注意土壤消毒、育苗时保持适宜的湿度、及时除草、松土、施肥和浇水。
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剪除病叶等。
2. 虫害防治大白菜常见的虫害有菜蛾、蚜虫、白粉虱等。
预防虫害的发生,应注意及时除草、松土、施肥和浇水,保持大白菜生长环境的卫生。
一旦发现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黄板诱捕等。
总之,大白菜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大白菜高产的重要因素。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大白菜的高产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