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市定位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太原市市直公共基础知识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建材、文化旅游中心之一。
本文将介绍太原市市直公共基础知识。
一、地理位置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经112°34'至114°14',北纬36°54'至38°24'之间。
太原市地处晋南盆地和太行山脉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总面积6997平方公里。
太原市地势东高西低,西北部为太行山,东南部为晋南丘陵,中部为黄土高原。
二、人口和民族截至2020年,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10.4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270.77万人。
太原市是汉族人口为主的城市,同时也有少数民族分布其中,如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三、行政区划太原市下辖10个行政区,分别是: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四、气候太原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2℃,年降雨量为496.5毫米。
五、交通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太原市拥有太原火车站、太原南站、太原北站等多个火车站,同时还有大运河、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太原机场等多个交通要道。
六、文化教育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文化中心之一,有山西博物院、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文化中心等多个文化场所。
太原市有多所高等院校,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同时还有多所著名中学,如太原市第一中学、太原市实验中学等。
七、旅游资源太原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晋祠、悬空寺、乔家大院等。
太原市还有多个自然风景区,如云冈石窟、五台山、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太原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
太原市市直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气候、交通、文化教育、旅游资源等方面,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山西太原描述太原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原市是山西的北部重要交通枢纽,拥有一个重要铁路节点,连接了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太原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太原市地处中纬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太原市的自然风光以山脉和河流为主,山区、丘陵、平原三者交错并存,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例如,五台山是太原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一座佛教文化胜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太原市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太原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许多历史古迹和名胜古迹。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山西木塔——屹立于太原市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太原市也是山西省的经济中心,有着较为发达的工业和商业。
煤炭是太原市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除此之外,太原还有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其他重要产业。
太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为太原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太原市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知名高校位于太原,为太原市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此外,太原市还有一些科研机构和文化艺术机构,为太原市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太原市的城市规划中,保留了许多历史古迹,如古城墙、古建筑等,使得太原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太原市有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和文化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总而言之,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它既拥有先进的经济基础,也保留了悠久的历史传统。
太原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和品味。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太原市都值得人们的一睹。
太原简介概况太原市,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会城市。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位于汾河中游平原上,分属太原盆地和晋南两个地区。
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太原市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497年左右,是古代晋国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之一。
太原市内有古建筑物、寺庙、陵墓、石窟等文物古迹众多。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悬空寺,是中国古代的一座有名的建筑。
现代的太原,是山西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太原市辖区面积6999平方千米,人口超过500万,是中国的一个大型城市。
太原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
太原市的钢铁、煤炭等资源产业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太原市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京广铁路、京昆铁路的交汇点,也是穿越太行山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的重要枢纽。
太原市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潮湿。
太原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和煤制气。
太原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特色的文化传统。
太原市是中国书法之乡和剪纸之乡,拥有着众多的文化景点和文化遗产,如古城墙、柳巷、晋美博物馆等。
太原市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现代化的商业中心、众多的高端住宅区和豪华酒店,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
太原市的美食也非常有名,主要以山西菜和面食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刀削面和烤肉。
总的来说,太原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商业资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也是该省最大的城市之一。
以下是关于太原的一些基本介绍:
1. **地理位置:** 太原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26',东经112°34'。
它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 **历史:** 太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在历史上,它曾是晋国的都城,后来成为北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的都城。
太原也是中国古代长城的北起点之一。
3. **文化古迹:** 太原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古迹,如晋祠、双塔寺、天龙山石窟等。
晋祠是为纪念晋文公而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座祠庙之一。
双塔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7世纪。
4. **现代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原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高楼大厦、现代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
太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5. **经济:** 太原是山西省的经济中心,以煤炭工业为主。
山西省是中国主要的煤炭产区之一,而太原作为省会,煤炭产业对其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除了煤炭,太原还有一些其他行业,如钢铁、化工等。
6. **交通:** 太原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
太原武宿机场为城市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总体而言,太原是一个融合了古老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特色。
太原是强二线还是弱二线
山西太原是二线城市,属于强二线。
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太原市以24.99的总分位居全国第41名,全省第一。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部地区,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超过2500年的建城历史,悠久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如晋祠、永祚寺、天龙山石窟、窦大夫祠等。
太原地杰人灵,历史上还涌现了大批名人名家,如赵国奠基人赵鞅、战国之初赵国第一代国君赵毋恤、北魏末东魏初的丞相高欢、后汉的创建者刘知远、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代名相狄仁杰等等。
太原市,简称并(拼音:bīng,注音:ㄅㄧㄥ,南京官话:bin,中古拟音:),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省会,位于山西省中部。
市境东北界阳泉市,东南邻晋中市,西连吕梁市,北接忻州市。
地处太原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北为系舟山、云中山。
汾河自西北入境,贯穿城区并于南部出境。
全市总面积6,909平方公里,人口438.1万,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
太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称为“龍城”。
它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历史太原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著名历史古都之一,赵国、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都曾在此定都。
这使得其成为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周朝建立的晋祠,为纪念周成王弟叔虞1.1秦朝以前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太原地区始入于中原晋国版图。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建城池,为晋阳城,城周四里,高四丈。
前455年,智伯联合韩、魏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晋阳城。
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史称晋阳之战。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七十二年之久,赵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25年,赵献子由晋阳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
1.2秦汉南北朝时期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朝设并州,为全国十三州之一,太原也因此称为“并州”,西汉初曾将并州和雁门郡合并,设立代国,国都晋阳,汉文帝、汉景帝即位前均受封于代国。
太原城市群山西若要在中部“诸侯经济”中崛起,需打造中部地区发展的“北引擎”。
这一“引擎”便是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
包括了太原市市域全部,阳泉市域全部,晋中市的榆次区、寿阳县、太谷县、平遥县、祁县、介休市,忻州市的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县、静乐县,吕梁市的交城县、文水县、孝义市和汾阳市,面积3.1万平方公里,圈内人口965.8万人。
该区域规划类似清朝时期太原府和汾州府,地处太原盆地范围内,有广泛的天然联系;文化上,民俗风情非常相似;经济上,产业互补性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
太原都市圈的总体结构为“一个核心、两个圈层、指状发展轴”的空间形态。
核心由太原市区和晋中市的榆次区构成,其范围包括太原市六区和榆次区,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
发展以现代化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聚集商业、物流业、办公职能。
两个圈层分别是内圈层(紧密圈层)与外圈层(松散圈层)。
内圈层(紧密圈层)范围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地域内的城市、城镇和区域,主要包括太原市行政辖区内的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的太谷、祁县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吕梁交城县东部的局部地域。
将发展成为工业生产区、都市农业区和都市功能外延区。
外圈层(松散圈层)范围包括阳泉市、忻州市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原平、汾阳、介休、孝义4个县级市和若干县城。
规划外圈层除了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煤、焦、电等产业外,还将作为都市圈核心区和内圈层现有的煤焦产业的疏散地,承担都市圈“全国能源基地”的生产和运输职能。
指状发展轴的意思是以太原市中心区为出发点,在都市圈内共规划建设5条以高速公路为城镇发展轴的交通走廊,成为由内向外辐射和由外向内集聚的发展通道。
太原都市圈就圈内产业布局作了详细规划。
核心区以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为主。
内圈层(紧密圈层)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地方特色加工业与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主。
外圈层(松散圈层)以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太原,简称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
太原市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太原市是唯一一个全省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华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太原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晋国都城的遗址,有“龙城”之称。
太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四大焦炭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自古以来,太原就是煤炭和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工业起步较早,工业体系发达,煤炭、能源、机械、化工、冶金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太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太原被誉为“义居二十世”,市内有多处历史古迹,如晋祠、北山、乔家大院、太原双塔、清真大寺等。
太原的人文气息浓厚,城市景观多样,老城新貌,古今交融,展现出特有的魅力。
太原市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太原的近现代历史事件频频发生,对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如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晋冀鲁豫边区的发展等,太原市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初执政地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发源地。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太原市城市规划严谨,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太原的建筑风格独特,有传统的明清古建筑,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城市景观多样化,呈现出现代化都市风貌。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太原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如太原钱庄、太原古代银号、太原古代商业街等,展示出浓厚的商业气息。
太原也是山西省的文化艺术之乡,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如太原新戏、太原胡琴、太原书法等,展开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山西太原简介
山西太原位于中国山西省的中部,南接河南省,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山西大同市
接壤,西濒晋中市,地处两大文化、经济中心——华北平原和中原平原的交汇处,是太行、秦岭及洪洞山三大山脉的交界处,有“钢铁之城”、“大学之城”、“宗教之城”、“窗
户之城”之美誉,有“太原孔庙”、“太原八角街”、“太原晋商文化园”等著名景点,
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之一。
太原古称晋阳,属太行山腹地,历史悠久,为都江堰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汉代著名
仕女佳人穆桂英“念奴娇”的故里。
太原是一座以汉文化享誉全国的古都,古今太原素有“关山一方,天下一家”之美誉。
在全国文化发展史上,太原历史上受到重要影响,有许
多历史人物、文物及遗址,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荟萃之处,是许多国家古都的典型代表。
夏、商、周、汉、晋、南北朝,太原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太原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城
市之一,晋祠一直是汉藩中心之一。
明清以来,太原的进步与君主中央、中央地方两大政治集团的思想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参与开国大业,承担全国重任,让国家繁荣昌盛,驰名中外。
太原由洪洞古镇、保康古镇、晋阳古镇及梦见桥四大历史古镇组成,融分布聚集在太
原市面积较大的乡镇形成的“小古城”于一体,古城的格局形象清晰可见,构成太原市古
都空间结构的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原大力发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凭借宝有的地理位置、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汇集众多优势资源的出色发展条件,促进本市经济建设取得快
速发展,太原正成为改革开放和互联互通的先行者,山西省能够顺利融入“一带一路”建
设战略和国际贸易的国内外市场体系,为区域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榜样。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太原,简称“晋”,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位于华北地区中西部、黄河下游,是山西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太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吸引人们眼球的旅游胜地。
太原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700多年历史。
相传夏禹治水时,太原被设为晋国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建城之地,也因此得名。
隋唐时期,太原成为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历史上曾多次成为重要的战略据点。
现在的太原市区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例如晋祠、灵岩寺等,展示着古代晋国的辉煌历史。
太原城市规划合理,交通发达,是一座宜居城市。
城内有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绿化环境,市民生活便利。
太原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城市,拥有着发达的商业配套和便捷的购物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游客前来。
作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太原在近年来也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太原的美食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
山西是一个以面食为主的省份,太原的传统美食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比如“刀削面”、“烩面”、“臊子面”等各种面食,是太原人的日常主食。
太原还有着独特的传统小吃,如“炒肝面”、“杂烩汤”等,富有当地特色,值得一试。
除了美食,太原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太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太原,游客可以感受到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参加各种传统庙会、民俗活动,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太原还有着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展示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品,让人们领略当地的文化魅力。
太原的自然风光也是宜人的。
太原地处黄河之滨,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太原,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黄河风光,感受到黄土高原的瑰丽景色。
太原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五台山、乔家大院等,是游客不容错过的景点。
太原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
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
北接忻州,东连阳泉,西交吕梁,南界晋中。
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是太原经济圈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
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也是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
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背靠二龙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是一座有四千七百余年历史的历史名城,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中文名称:太原 外文名称:T aiyuan 别名: 并州,晋阳,龙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省会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杏花岭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政府驻地: 杏花岭区 电话区号:0351(+86) 邮政区码: 030000 地理位置: 山西中北部,北纬37度东经112度面积: 6,988平方千米人口: 420万(2010年) 气候条件: 温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龙山石窟 机场: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火车站: 太原站,太原南站 车牌代码: 晋A 市花: 菊花 市树: 槐树 市委书记: 陈川平 现任市长:耿彦波 设市: 1947年太原市徽太原市徽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如今位于省城迎泽大街上的湖滨会堂上方悬挂着这枚市徽,从中也可以一睹市徽的风采。
城市荣誉2010年,太原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1年3月14日,太原市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5月10日,太原成为第六个“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2年11月23日,太原市成为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城市;2012年,太原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2013年1月17日,太原进入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3年1月29日,太原市正式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太原城市定位太原城市定位提纲:一、城市定位基本理论二、所用理论三、太原城市定位的逻辑思路和科学依据四、太原城市定位的阐释摘要: 城市定位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是谋划城市中长期发展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
城市功能的合理正确定位对于一个城市的稳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定位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中综合地确定城市坐标的过程。
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对山西的发展具有带头的作用。
本文以城市定位理论为基础,太原的现实依据,确定太原城市定位的综合性方案。
关键词:城市定位;太原市;定位原则;定位依据;地域分工一、城市定位基本理论1、城市定位的内容城市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等及其动态变化,在全面深刻分析有关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复合效应的基础上,科学地筛选城市地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
其含义是通过分析城市的主要职能,揭示某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本质的差别,创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抓住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引领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臵。
从内容分析, 城市定位由定性、定向、定形和定量四个方面或环节组成。
“定性”是指确定城市的性质,即在详尽分析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各种职能作用的基础上, 筛选出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主导性和支配性的城市职能。
“定向”是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包括城市的发展方针、目标走向、战略模式等, 这一工作是以区域分析、城市对比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础的。
“定形”是指城市形象的确定, 这里不仅是指城市的代表性的景观特色, 更重要的是指城市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东西。
为此, 必须处理好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处理好自然生态潜质和人文社会发展的关系, 做到城市形象与城市灵魂、活力的有机融合。
“定量”是指从数量的角度给城市发展以某种形式的标定, 它既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确定, 也包括城市经济地位、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科学预测与数量分析。
2、城市定位的作用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
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臵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有效地制定战略,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否则,城市定位不准,就会迷失方向,丢掉特色,丧失自身的竞争力。
城市定位是城市营销和品牌建立的基础。
城市定位既是城市品牌营销的前提,也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础,还是塑造良好城市品牌的核心性要素。
要使城市脱颖而出,定位的关键点在于找出最能代表城市特点的“名片”。
因此,城市管理者要想准确定位就要对自身以及外围竞争城市有着深入的了解,找出代表城市的个性特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旦定位下来,城市管理者就要耐住寂寞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下去,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定能提高受众对城市的认知。
而要想提高美誉度,城市管理者就要改善环境,提高整个城市的服务水平,让来访者真实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并且使其感受超过对这个城市的期望值。
做到了这一点,城市定位、城市营销、城市品牌就可以有机融合,从而释放出巨大形象效应和辐射能量。
3、城市定位的原则城市定位应遵从独特性原则。
城市定位应该有鲜明的个性,要尽可能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
城市的个性是不可接近、难以模仿和超越的。
实际上,特色就是个性,就是独具一格。
城市特色是城市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是地域的分野、文化的积淀。
城市定位的个性可以从历史文脉、名胜古迹、革命传统、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交通状况、产业结构以及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去发掘培育,讲究创意和标新立异。
城市定位应遵从美誉性原则。
城市定位的美誉性、生动性越强,就越易进入人们的眼帘和头脑,越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城市定位应遵从连续性原则。
科学的城市定位一旦确定,就必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并坚定不移地去贯彻、宣传和实施。
不能因为城市管理者、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而中断。
摇摆不定的城市定位会影响城市营销战略,会使城市营销人员、宣传媒体无所适从,也会使城市产品的潜在顾客迷惑不解。
摇摆不定的城市定位表明城市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没有把握住自身的本质特征。
二、所用理论1、劳动分工理论:斯密的分工理论体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微观层次的劳动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历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其二是宏观层次的分工。
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这个因果累积的过程体现出的就是报酬递增机制。
2、都市圈理论:大都市圈理论,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
自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并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所谓“大都市圈理论“,通俗的说法就是在一定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
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群体。
3、区位理论: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
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臵,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臵上的反映。
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
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臵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中心地理4、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应本着“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
即各国只有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
三、太原城市定位的逻辑思路和科学依据太原市的城市定位经历多次变化过程,由“内陆地区新兴重工业城市”到“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以冶金、机械、煤炭、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再到“以能源重化工为基础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城市定位已经无法适新形势的要求,制定新的城市定位是必然的。
1、城市定位的逻辑判据从全国劳动地域分工角度看,太原地处山西能源基地的地理中心,承担着区域性煤炭能源生产和管理服务的战略性任务。
当前,全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与模式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在探索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和新的能源消费模式等方面,太原是责无旁贷的。
根据全国经济的总体布局,太原还应承担重化工、制造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生产任务。
从国家经济安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层面分析,太原对于能源经济安全起着不可低估的脊梁作用,作为不可替代的重工业基地。
是全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地处中部地带,地理区位较为重要,便于依托现有城市基础,组织区域经济活动,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对于全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此出发,太原应当面向中西部,逐步发展成为跨省域的综合服务基地和地带性创业中心。
就山西兴晋富民的战略要求而言,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和不可替代的省域中心城市,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市经济发展,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全省产业调整、资源型经济转型、产业布局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等方面的肩负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任务。
为此,城市定位必需对城市的生产、管理、服务、创新、集聚、辐射、组织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的重视,明确其发展方向和主攻目标。
2、太原城市定位的现实依据宏观背景: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工业化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进入适度增长区间、城市化越过快速发展的拐点、城市群的极化效应不断增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压力增大等。
区域背景: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西部开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部五省出现崛起态势、能源基地重心逐步西移、传统工业基地出现衰退、周边城市群(特别是京津唐城市群及胶济沿线城市带、中原准城市群)极化效应日益突出。
空间区位:从大位臵看,太原市处于中部地带的过渡性区位、环渤海地区的边缘区位、中国经济开发的冷区域;从中位臵看,处于能源基地的前中心、山西省域的地理中心;从小位臵看,处于汾河上游地区、太原盆地的北缘、晋中腹地区域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枢。
依托基点:建国50年来,太原的城市发展总体上依赖矿产资源优势和原有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低层次、重型化的产业结构。
从未来发展分析,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大都市基础、省会地位等将会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因素。
障碍条件:人均水资源量很少,受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高频率的静风天气、季节性河流等生态地理特征的影响,城市环境对污染物质的自然降解能力偏低;多年以来,SO2和TSP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雾霾近年来也很严重,已被列为全球头号污染城市;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城市职能分工雷同、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
历史基础:3,000多年以来,太原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直是山西中部地区、而后是山西全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同时是全国性商业中心与手工业重镇。
建国以来,太原被确定为重点开发的新兴工业城市,而后成为山西能源基地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区域基础: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省域首位中心城市。
从山西省域来看,山西地处国家的第二阶梯、属于中部经济地带,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过渡性特征十分鲜明,矿产资源赋存丰富,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山西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导、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为支柱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产业结初级化、单一化和地区同构化问题较为突出。
处于省域外环地带的地市,如大同、运城、阳泉、晋城等,与周边省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历史文化也较为密切,经济的外向型十分突出,向心性相对薄弱。
从大晋中经济区来看,能矿资源蕴藏丰裕,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1/2左右。
区域内部的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较为密切,除阳泉具有明显的趋东性外,其余地区受到太原强有力辐射影响,是太原最为稳定的腹地区域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