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重心作战理论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0.83 KB
- 文档页数:3
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的制胜机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在传统的平台中心战、计划中心战、人口中心战等作战概念基础上,先后提出网络中心战、行动中心战、知识中心战、决策中心战、社会中心战等不同维度的“中心战”概念,不断推动作战概念创新。
宇宙万物总有中心,万物运动总是围绕中心,从宏观的天体运动到微观的粒子运动,从社会系统运转到人体系统循环,无不如此。
战争作为人类最尖锐、最复杂的斗争活动,也总有其中心。
分析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的制胜机理,与形成和保持兵力、信息和能量三大中心要素的优势密不可分。
兵力中心优势——制胜的支撑因素兵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是战斗力的核心要素。
兵力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物理空间,其分布往往趋向于聚焦特定的物理空间中心。
分析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的兵力制胜机理主要是,分军种、分区域、分功能、分任务维持和运用兵力,形成和保持兵力优势。
分军种多中心建设。
分军种建设是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做法,是兵力在实体维度的划分。
按照陆、海、空三域基本物理空间,美国武装力量区分6大军种,为遂行全球化军事行动提供力量支撑。
其中,陆军主要负责防御美国本土、疆域、全体国民及财产,海军主要负责威慑入侵行动并维持海上行动自由,海军陆战队主要负责维持一支战备充分的远征作战部队,空军主要负责针对全球任何地点的到达、侦察、打击以及向其运输人员或装备,太空军主要负责提供存在于、源自和针对太空作战域的行动自由,海岸警卫队战时主要作为海军部军种部队执行任务。
分区域多中心部署。
分区域部署是军队部署的应有之义,是兵力在空间维度的划分。
不同于一般国家对国内区域进行划分,美国对全球主要关注区域进行划分,在国防部设有6个区域型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部署部队和训练军事力量,为遂行全球化军事行动提供组织保证。
其中,非洲司令部主要负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欧洲司令部主要负责欧洲全境、大部分中亚和中东地区,中央司令部主要负责大部分中东地区、部分北非和西亚地区,北方司令部主要负责防御美国大陆本土,南方司令部主要负责中美洲、南美洲,印度-太平洋司令部主要负责太平洋、西南亚和南亚。
美军最新军事理念:作战顶点(图)最近翻阅美国军事理论资料时,发现美国陆军近几年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理论——作战顶点,细细读来后,感到很有价值,便想与网友们分享。
现代战争中,任何进攻作战都会达到这样一个时刻或时机:攻方的力量不再超过守方的力量,或者攻方综合考虑战争因素,认为作战已达不到预定的目的或不符合已方作战环境、条件。
超过这个时刻或时机后,如果继续实施进攻作战就要冒战线拉得过长、遭到反击和被击败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作战顶点。
这是美军当前和未来作战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这是作战力量极限的标志,既可用于进攻亦可用于防御。
进攻的艺术就是在顶点到来之前达成作战目的,避免因越过顶点而被迫转入防御或退却。
对防御而言则应采取一切手段加快进攻之敌顶点的到来,并且抓住有利时机转入进攻。
因此,作战顶点关系着攻防双方的根本利益,是攻防类型转化的分水岭。
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作战失败,或使军队陷入严重的危险局面。
一、作战顶点的概念美国陆军新的作战理论中明确提出,作战顶点是指:当进攻部队充分使用了力量,以致不再对防御之敌占有重大优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再保持进攻锐势时,进攻一方便达到了顶点。
防御时不再有能力继续实施反攻或不能成功地实施防御就达到了顶点。
在顶点到来之前,进攻一方应停止进攻,休整补充,调整部署,或改取其他作战方案,以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作战;反之进攻的一方若继续进攻,就会使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弱点暴露,耗尽战斗力,不能从容对付敌方的反击,最后必然遭到失败。
美军认为,进攻的艺术就是在作战力量到达顶点之前夺取规定的目标,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防御的艺术则是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进攻之敌加快出现顶点,正确判断和把握敌顶点到来的有利时机,随时准备在敌到达顶点时转入进攻。
朝鲜战争中,中朝与美韩双方争夺的“三八线”,是顶点转化的代表性产物。
战争中美军在跨过“三八线”之后,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超过作战顶点,在遭到志愿军有力的反击后,退却已是不可避免。
研究与探讨浅析美军基于重心理论的联合作战筹划■姜超美军认为联合作战筹划是一种方法论,是指挥员运用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和解决作战问题的过程。
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军逐步建立了以重心理论为基础的联合作战筹划方法,为联合作战指挥员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逻辑推理机制和方法体系,同时也成为美军战役法的核心。
一、基于重心理论的联合作战筹划(一)重心理论的分析推理模型美军条令中“重心”这一术语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重心”的定义。
克劳塞维茨认为重心即所有力量和运动的中心,只要将我方的作战力量集中作用于敌方重心的同时有效保护我方的重心,那么就能取得胜利。
为了使指挥员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开展作战筹划,斯特兰奇博士将重心分析的推理模型分解为4个关键要素重心、关键能力、关键需求和关键弱点。
其基本逻辑是:重心是提供士气或物质力量、行动自由或行动意志的力量源泉;关键能力是与重心相关并使重心发挥作用的能力;关键需求则是关键能力的物质基础;最后在关键需求当中寻找那些存在缺陷和易被攻击的关键弱点。
可以看岀,重心分析的逻辑推理是由抽象到具体,由宽泛到精确的过程。
通过运用该推理模型,指挥员能够清楚认识达成作战目的的关键所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联合作战筹划的基本框架。
(二)美军联合作战筹划的要素联合作战筹划的本质,是在联合作战行动的目的、方法与手段之间构建概念化的逻辑联系,使指挥员及其参谋机关能够全面和系统的设计联合作战行动,此过程中涉及不同的筹划要素。
当前美军联合筹划纲要规范了联合作战筹划的15个要素,包括终止、最终态势、目标、效果、重心、决定点、作战线与行动线、打击方式、预测、作战范围、顶点、作战部署、作战暂停、部队职能、阶段划分。
其中很多要素自很久之前就沿用至今,如重心、作战线和顶点等。
而另一些要素,如效果、作战暂停则是随着美军作战实践和军事理论的发展而新近纳入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21世纪前20年美国国防战略重心的转移,一些要素概念己较少在联合作战筹划中使用,比如顶点、作战范围等。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
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
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
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
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
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
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的哲学思考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在传统的平台中心战、计划中心战、人口中心战等作战概念基础上,先后提出网络中心战、行动中心战、知识中心战、决策中心战、社会中心战等不同维度的“中心战”概念,不断推动作战概念创新。
中国著名哲学研究专家涂纪亮在《美国哲学史》一书中指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哲学在许多领域内已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中心。
”分析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有其军事上的演变规律和制胜机理,也有其哲学上的印记。
“中心”结构概念——物之所成“中心”概念是认知结构理论的范畴。
当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天体系统;物理学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不同层次的中心结构组成的。
不难看出,结构化是人类认识宇宙万物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
从“人类中心”到“自然中心”,从“物质中心”到“宇宙中心”,“中心”结构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结构,“中心”概念可以说是人类认知的起点。
在美国英语中,“中心(center)”作为一个可数名词,主要有6个方面含义:①(会议、活动、服务等的)中心;②(工业、活动等的)中心;③中心,中央,中部;④(市镇的)商业中心,闹市区,繁华地带;⑤中心,核心;⑥(关注的)中心、焦点,中心任务。
结合这些含义,分析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其“中心”结构主要有四种划分方式。
“主体中心”与“客体中心”。
主体(Subject)与客体(Object)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战争中对抗的双方,往往都把己方作为战争的主体,而把对方作为战争的客体。
因此战争中的主体与客体是相对的,并且都呈现为有组织的、集体的结构。
美军多维度“中心战”概念中,人口中心战和社会中心战兼具“主体中心”和“客体中心”两种结构的形态,平台中心战、网络中心战等其余的基本可归为“主体中心”结构。
美军作战新理论行动中心战“行动中心战”是美陆军第三军军长兼胡德堡基地司令利昂·J·拉波特中将,在其文章“行动中心战:大胆的转变”中首次提出来的。
根据拉波特中将和其他人写的文章,“行动中心战”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行动中心战”是指以作战行动为中心,是相对过去的以作战计划为中心而言的。
美军认为,工业时代的战争以计划为中心,战前制定好详细的作战计划,作战中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士兵是同计划中的敌人作战,计划是作战活动的中心;信息时代的战争以行动为中心,虽然仍旧需要作战计划,但指挥官和士兵都能近实时地看见战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度修改作战计划,士兵是同眼前的敌人作战,行动本身是作战活动的中心。
2、把武器和平台作为系统而不是单个实体用于作战。
也就是说,传感器、情报分析系统和发射器要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官兵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快速思维能力和灵敏反应能力,更快更准确地集中战斗力效能,从而对战场情况近实时地做出反应,使数字化部队的作战速度、精确度、杀伤能力、生存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成几何级数增长。
3、情报活动本身是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军过去把情报活动看作是作战支援行动,但在数字化战场上,情报活动可以提高作战空间的通视能力,是作战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作战支援行动。
因此,“行动中心战”要求部队充分利用传感器网,集中精力关注实时敌情。
“行动中心战”与数字化战场“行动中心战”反应了信息时代技术与武器系统相结合所能引起的变化,可能是美军数字化部队未来实施作战行动的基本样式。
但“行动中心战”只能在数字化战场上实施,因为只有数字化战场才具备下列条件:———各种传感器连接成网。
美军在陆、海、空、天部署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用于探测和跟踪敌军情况。
但这些传感器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例如,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提供敌情预警和目标信息,适合于引导装备有光学传感器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其他平台,主要用于探测敌人在哪里;无人驾驶飞行器携带的照相机可获取目标的准确位置、种类和数量,通过它可以准确地选定和瞄准目标,主要用于目标捕捉;单个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探测单个目标,但如果把单个传感器连接成传感器网,它就能够提高探测速度,实现传感器间的互相查询,满足指挥官的优先情报需求,近实时地向多个用户分发相关情报。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作战思想,是指导作战的基本观点。
作战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
美国陆军认为,作战思想是其军事理论的核心,它阐述陆军遂行战斗和战役的方法,包括战术、程序、编制、支援、装备和训练。
美国陆军以作战思想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是对美国联合部队编成内的陆军打算如何遂行战争和实施非战争行动的表述。
美军要求其军事理论必须非常明确,足以指导具体的作战,但又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足以适应全球范围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军作战思想的演变美国陆军作战思想是依据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直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国家经济力量和军事技术等情况的变化,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曾五次调整其军事战略。
在此期间,随着军事战略的变化,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第一时期,强调发展常规条件下的地面进攻战术(1945-1952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国家受到严重的战争创伤,美国依靠战时膨胀起来的力量,垄断着核武器,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而苏联的影响空前增大,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为称霸世界,杜鲁门政府推出并执行以“冷战”为特点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构想是:准备在欧洲打一场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凭借核垄断地位,进行核讹诈,奉行压缩数量,均衡发展,优先发展空军的建军方针;推行前沿战略;拼凑遍布全球的军事联盟体系;在苏联危害西方利益的地方,坚决与之对抗。
这一时期,美军武器装备主要是坦克、飞机和大炮,虽然核武器已在实战中运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财力有困难,没有大量生产核武器。
因此,仍奉行大规模常规作战思想,准备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作战方式是:敌对双方沿绵亘的战线,集结大量步兵、机械化部队和炮兵,在空军支援下进行诸兵种协同的攻防战役。
大国竞争时代美陆军作战理念分析张 伶2021年,美新任拜登政府上台即提醒美国正在面临大国竞争时代的挑战,并提出这一竞争始自2008年,于2014年基本确立,2017年全面铺开。
可以看到,2017年以来,美相继推出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联合部队2030》《2040联合作战环境》等顶层战略指导,提出当前全球形势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美军要为大国竞争时代的军事竞争做好准备。
大国竞争时代军事竞争的表现形式从历史上看,大国间的交互是一个从合作到武装冲突的连续频谱,即从合作、协作、竞争、到对抗/冲突(危机),再到武装冲突,甚至大规模战争,极少从合作直接转向大规模战争,二者之间有着长长的灰色地带,以及矛盾尖锐时战争边缘地带的危机频发。
因此,大国军事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灰色地带和战争边缘地带的竞斗和积势。
针对中美之间的长期竞争态势,美国在2018年《国家军事战略》中明确美军的五项使命任务之一是“在涉及军事维度但低于武装冲突的情景下参与竞争”。
同时,美国防部重要智库兰德公司提出“大国持久战”概念。
所谓大国持久战是从竞争到武装冲突的大频谱内,综合运用美国的外交、信息、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遏制、控局和打赢的优势。
2019年6月,美参联会发布《持续竞争》联合学说备忘录,详细说明了如何在大国持续竞争下运用武装力量。
2021年,美军旗舰期刊《联合部队季刊》第2期头篇文章即是《挫败竞争、控制危机、赢得冲突》,作者是美军北方司令部、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空军将军范荷克。
大国竞争并不是新鲜的概念,历史上几乎每个百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发生因大国竞争而导致的权力转移,离我们最近的是美苏冷战。
冷战期间,在如何应对大国军事竞争上,美军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
冷战初期,在核垄断失效后,美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即苏联一旦入侵西欧,美立即施以全面核报复。
同时,军队编成和装备研发为打核战争而转型,以陆军的“五群制原子陆军”最为典型。
特别策划:美军新作战理论浮出海面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美军根据新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成果,正进行着一场以信息化为主线的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
在这场军事变革中,作战理论及作战概念的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军事理论及作战概念牵引着美军体制编制的调整、武器装备的研发、演习训练的进行,并对未来作战样式的变化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军事变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作战理论及作战概念近几年,美军各层次提出了大大小小几十种作战理论及作战概念,其中已被美军普遍接受并正在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在战争所依托的作战体系方面,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理论。
“网络中心战”最早由美海军于1997年提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被美各军兵种所认可,并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
所谓“网络中心战”,是将公布在不同地域的情报侦察系统、预警探测系统、电子对抗系统、通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作战保障系统等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形成一体,组成以网络为中心,以通信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点,以武器系统充分发挥效能为目的的“综合作战平台”,协调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行动,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效能。
在战争的组织与实施的重点方面,提出“效果为本”(也称“基于效果”)战役理论。
这一作战思想近几年来已融入美空军装备研发、部队训练及最近几次局部战争。
“效果为本”战役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三种战法”。
“一个核心”即“效果为本”。
“效果为本”指的是:围绕战役要达到的效果这一中心,制定军事行动方案,确定打击目标,合理配制兵力,运用部队的远程打击力量,对对敌方战争意志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军事及经济等战略重心实施快速大规模、高强度的精确打击,从而尽快达成战役目的。
这里所说的“效果”不是要彻底摧毁敌人,而是要能够有效地控制敌人,使敌人的军事力量不能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被迫服从于美方的意志。
美军作战思想(一).空军作战思想与作战原则一、空军作战思想美空军强调制空制无制电磁权的重要作用,要求运用集中控制与分散实施、灵活性与多样性、轻重缓急顺序、协同、权衡、集中、持续等7条作战原则,通过反航空兵作战、反航天部队作战、战略突袭、空中遮断、近距离空中支援、电子战、航空航天监视与侦察、空运、空中加油、航天运输、定轨支援、基地防御、后勤保障等活动,压制和摧毁敌方部队和C3I系统,夺取和保持制空制无制电磁权,果断地打击和破坏敌方的战争能力,打赢航空航天战争。
1992年3月,美空军颁布新版AFMI-l号条令《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人正式提出战役法,将战争行动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组并将其战略理论、战役理论和战术理论分别阐述在AFMI、AFM2.AFM3系列条令中。
美空军作战理论认为,空军的作用主要是航空航天控制、部队运用、力量加强和部队支援,着重强调战区战役计划、空陆作战、空海作战和联军作战,特别关注训练外国军队、向外军派遣军事顾问、参与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反恐怖、缉毒、武装护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
美空军战役法指出,美航空航天部队可能独立实施航空航天战役(aerosnace camPaign),也可能与地面部队协力进行联合战役。
但不管进行哪一种战役,空军指挥官的战役法实践活动都将涉及下列四种任务:(1)与作战部队指挥官一起决定在何时何地运用何种部队;(2)为作战部队创造条件,提供取得成功的最佳机遇;()根据执行任务的结果和指挥官意图的变化,及时调整作战行动;(4)抓住和利用战斗中出现的稍纵即逝的战机,于取更大胜利。
美空军强调航空航天部队在战区战役中的运用,要求空军指挥官综合分析敌人的性质、战争特点、战区的位置和可供使用的航空航天资源等因素,找出敌人的作战重心和战区战役的重点,确定航空航天作战任务及其轻重缓急顺序,选用最适宜的攻击手段去达成战区战役目标。
美空军要求空军指挥官负责战区中所有航空航天部队的使用问题,并向战区司令官和地面部队司令官提出行动计划,以确保战区战役从使用航空航天部队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美军决策中心战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解析2021年3月3日,哈德逊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实施以决策为中心的战争:提升指挥与控制以获得选择优势》,提出以决策为中心的战争将使美军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决策,从而赋予美军更大的竞争优势。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序言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防部(DoD)针对来自主要对手(如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的巨大军事冲突发展了相应理论和能力。
这些最坏的情况是为了确保美军也能应对“较少的情况”。
然而,这种方法偏重于为大规模、高强度军事冲突设计的概念和系统,美国的智能对手不太可能向美军挑起对抗,而国防部可以在力量投射或精确打击等任务中发挥其优势。
美国的对手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发展出了抵消美国军事优势的方法,如中国和俄罗斯的灰色地带或混合行动,这些方法以较低的成本和升级——尽管比传统的军事作战时间更长——获得目标。
因此,国防部应修订其规划,提高新方案的优先级,这些方案以不同于战区范围内高强度作战的方式给美军施加压力,如通过延长时间、不同程度的升级和规模,以及使用代理和准军事力量。
人民解放军的“系统破坏战”概念和俄罗斯军方的“新一代战争”概念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新方法的代表。
虽然它们的制胜理论和方法大相径庭,但这两种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信息和决策作为未来冲突的主战场。
它们从电子和物理上直接攻击对手的战斗网络,以降低其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入虚假信息,削弱对手的定向能力。
同时,军事和准军事力量将通过孤立或攻击目标的方式向对手提出难题,以中和对手的战斗潜力,控制冲突的升级。
美国海军如何重新平衡实施"马赛克战"部队的例子二、决策中心战的兴起以决策为中心的概念,如系统破坏战和新一代战争,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的重要形式,甚至是主要形式。
在冷战后期,美军革命性的精确打击战方式利用了当时的通信数据链、隐身和制导武器等新技术。
同样,以决策为中心的战争可能是军事上利用人工智能(AI)和自主系统的最有效方式,这些技术可以说是当今最突出的技术。
美军高技术作战理论与战法说明说明崔师增副教授、王勇男讲师撰写陆军作战理论和室降作战;冯兆新副教授撰写美军军进攻作战和作战重心;李大军讲师撰写陆军特种作战和陆军编制;王文讲师撰写美军军防御作战;曹仁义讲师撰写美军两栖作战;张洪海副教授撰写美空军作战理论、战法和空军编制;刘胜如讲师撰写美海军作战理论、战法和海军编制。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可供查证资料又少,书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妥和错误之处。
加之时间仓促,未及补苴蹿漏,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1993.7.美军高技术作战理论与战法A陆军的作战理论与战法A陆军的作战理论与战法“空地一体战”是美国陆军的基本作战理论,它较完整地反映了美国陆军的基本作战思想,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战争活动的分类80年代以来,美军把准备与实施战争的活动,分为军事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类。
1.军事战略学美军指出,“军事战略学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它运用一个国家或联盟的武装部队,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去达到政治目的”。
(美陆军86年《作战纲要》中文版第14页)军事战略学的任务是:规定在战争中遂行作战行动或遏制战争的基本条件;确定各战争区或作战区要达到的政治或军事目的;向各战区分配部队,提供作战手段;规定国家和战区使用武装力量的条件。
2.战役学美军指出,“战役是在一个战争区内达成战略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诸军种联合行动。
在战争区包括不止一个作战区时,可同时发生几个战役”。
(美陆军86年《作战纲要》中文版第15页)战役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构思、组织和实施战役与大规模作战①;研究如何运甲战争区或作战区内的军事力量去达成战略目的。
依据美军上述观点,对美军战役应把握:(1)战役是战争区或作战区的军事行动样式,而下是军队哪一级的军事行动样式;(2)战役必须达成战略目的,而不是达成战役目的;(3)战役是由一系列诸军种联合行动组成,而不是单一军种的行动。
美军的战役实际上是一种军种联合战役,而不同于俄军的合同战役;(4)美军的作战部署(类似俄军战役布势)应包括参战的陆军部署、参战的空军部署、参战的海军部署,当有联军参加时,还应包括联军的部署,这种部署,实际上是战区部队的战略展开,而不同于俄军军团的战役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