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284.18 KB
- 文档页数:21
石化业十三五规划思路或定:向民企开放下游
中国证券网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油气领域的开放正通过一项项具体行动落地。
记者了解到,石化行业的十三五规划思路已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牵头初步拟定并上报。
其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民企开放下游是既定的方向。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
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
虽然中央文件的原则性表述落点较高,具体工作早已逐步开展。
2015 年下半年以来,地方炼厂陆续获得发改委核准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商务部批准的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
商务部10 月28 日发布的2015 年第52 号公告显示,2016 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8760 万吨,相比2015 年3760 万吨大增5000 万吨,同比增幅133.0%。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并没有包含中化工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量,增加的5000 万吨主要为地方炼厂使用。
同时去掉了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 万元和上年进口数量为进口必要条件等过去被诟病的高门槛要求,为地方炼厂进口原油扫清障碍。
截至目前,已有东明石化、盘锦北沥、宝塔石化、亚通石化、垦利石化、利津石化六家获得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
据大宗商品资讯机构安迅思跟踪。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1•【字号】辽政发〔2017〕21号•【施行日期】2017.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7〕2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7年4月21日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精神,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550万吨标准煤以内。
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1.1万吨、8.8万吨、77.5万吨、66.2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3.4%、8.8%、20%、20%。
第38卷第4期2020年10月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9•石油化工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发展展望(一)赵文明,白雪松,龚华俊,张东明,于殿名,蔡杰,双玥,屠庆华,伍桂松,吴潜,曲颖,赵彤阳,张海桐,吴文龙(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北京100013)摘要: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成绩和问题,重点研究了行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分析 了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提出“十四五”石油化工行业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十三五”成绩;重点和热点问题分析;“十四五”发展重点;实施路径文章编号:1673-9647 (2020丨04-0009-06 中图分类号:TE、TQ 文献标识码:A1“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绩1.1国内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十三五”前四年是石油化工行业深化落实供 给侧改革的重要时期,落后产能淘汰与先进产能释放同步推进,产能增速显著放缓,但仍保持稳 步增长势头。
加之下游市场需求明显改善,多数 行业装置利用率显著提高,开工率和自给率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截至2019年底,国内炼油产能达到8.64亿 t/a、乙烯产能2 894万t/a、对二甲苯产能2 064 万t/a,较2015年底分别增长1.2亿t/a、740万 t/a和695万t/a,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对二甲苯生产能力全球第一。
下游有机原料、合 成材料等行业规模也保持增长,规模实力和国际 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多种产品产能已位居世界首位。
2019年,国内炼油、乙烯、丙烯、P X行业 平均开工率分别达到75.5%、92.9%、84.7%、72.6%,五大通用合成树脂、八大合成橡胶行业平 均开工率分别达到82.3%和60.0%,比2015年均 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多数有机原料行业平均开工率也有明显提升。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大国地位已经确立,多数 产品国内供应能力已能保障需求,成品油及部分有机原料行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基础上出口量持续增长。
关于辽宁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的调研报告2019年10月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是全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抓手。
经过调查研究,形成报告如下:一、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精细化工产业包括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传统精细化学品三大产业,具有高技术密集性、小批量、多品种、垄断性强、工艺精细、分离提纯精密、附加值高的特点。
化工新材料包含硅氟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和弹性体、生物材料、功能性膜材料、有机光电材料;专用化学品包含新型催化剂、电子化学品、油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橡胶助剂、油田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塑料助剂、水处理剂、胶粘剂;传统精细化学品包含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兽用药品、生物药品、农药、涂料、油墨、颜料、日用化学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电子、机械工业、汽车、建筑新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能源、医药化学品、电子与信息化学品、表面工程化学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地根据经济效益、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资源的导向,进行化学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向“多元化”及“精细化”方向发展。
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
精细化工产业和能源、信息、生物化工以及材料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品进一步高档化、功能化、精细化、复合化,向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高新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包括各类新型化工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发酵技术、生物酶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
精细化率也叫精细化工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8月2日,历时近2年编制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把握新常态下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认识新形势下的新风险新挑战,结合中国石化新时期下发展的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统筹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把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引领创新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
《规划》的主要思路可以浓缩为“围绕1个愿景、贯彻3大要求、强化5大理念、实施5大战略、抓好6个统筹、聚焦8大重点,做好8个增值、落实4个保障、完成3大布局”,为公司明确了发展方向,给业务板块提供了发展依据,为广大干部职工描绘了美好愿景,成为员工凝心聚力的纽带,对中国石化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石化“十三五”发展主要思路图解(点击图片看大图)《规划》作为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发展的行动总纲领,在编制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地方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进行紧密衔接,确保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深化改革要求。
《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发展趋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尤其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努力做强做优做大、打造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简介
作者:
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05期
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成立于2005年12月,是國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辽东湾新区重要组成部分,是盘锦市发展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按照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目标开发建设的两大基地之一。
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同年盘锦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成为辽宁第一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园区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按照终端产品拉动中上游产品,不断拉长拓宽产业链条的思路,现已实现产业差异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实现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率先崛起,是盘锦市乃至辽宁省对外开放的平台与前沿阵地,是环渤海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集聚区。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08.11•【字号】辽环发〔2023〕34号•【施行日期】2023.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8月11日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二〇二三年八月目录前言...................................................................... ..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十三五”主要工作进展 (2)第二节当前存在问题 (3)第二章产生现状与需求分析 (6)第一节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6)第二节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 (7)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 .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规划目标...................................................................... . (9)第四章主要任务...................................................................... . (10)第一节优化提升利用处置能力及水平 (10)第二节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 (15)第三节提升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 (16)第四节深入完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 (16)第五节强化全过程监管能力建设 (17)第六节加强区域和部门联防联控 (20)第五章保障措施...................................................................... . (21)第一节强化组织实施 (21)第二节压实企业责任 (21)第三节加大投入力度 (21)第四节强化技术支撑 (22)第五节加强宣传引导 (22)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指导和推进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统筹布局和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结合《辽宁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本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7.12.05•【文号】发改产业〔2017〕2105号•【施行日期】2017.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石油及石油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2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为提升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加强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制定《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有关要求,提升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以下意见。
一、必要性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石化产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清洁油品、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石化产品在各自行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清洁、绿色生产工艺应用逐步扩大,石化产业基地和化工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但产业绿色发展仍存在企业布局分散及入园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及绿色产品自主保障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及绿色核心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行业绿色标准尚需完善及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
我国石化产业十三五规划分析: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特别重要。
很多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已经在路上。
中国石化行业有喜有忧,有机遇也有挑战,我国石化产业应当借助十三五规划来加强进展。
目前我国石化产业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绿色进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的进展阶段,是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推动“一带一路”进展战略将列入石化“十三五”规划重点,推出一批重点的合作项目,重点规划建设若干海外石化/化工产业园区。
这是9月17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22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分论坛——油气化工行业“走出去”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与会专家认为,亚洲特殊是中国收购方特别活跃,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并购活动正从低谷复苏,将来一年交易量将持续增长。
经过多年进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成为基础完善、门类齐全、技术管理水平较为先进、主要产品位居世界前列、具有肯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基础产业。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整个产业面临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突出问题,急需查找市场新的空间和增长的新动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必定选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在会上透露说,中国政府将能源化工列为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中国石化联合会将推动“一带一路”进展战略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我们将推出一批重点的合作项目,开拓一批新兴市场,培育一批走出去的优质企业,构建和完善我国石化产业全球布局,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提升国际合作产业的合作水平。
”据了解,将来“走出去”在加强海外油气供应力量建设的同时,将推动“一带一路”石化全产业链合作。
做实东盟,扩展中东、推动中亚、俄罗斯的炼油产能合作布局,并充分利用境外轻烃资源,进展境外烯烃业务。
在自然气、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发挥其资源优势生产甲醇及下游产品。
同时,有序推动煤制气、煤制油等煤炭加工转化领域合作、推动我国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走出去。
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月日,省政府省长陈求发同志主持召开省政府第次常务会议,听取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及部分专项规划修改完善情况的汇报。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金笛汇报了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及省人大、省政协、各市政府的意见,对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建议。
会议指出,制定“十三五”规划一定要凝聚共识,科学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
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人大、省政协和各市政府对我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辽宁实际,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达到逻辑一致,形成发展合力。
我省“十三五”规划,既要做到与国家规划紧密衔接,又要做到与各市规划紧密衔接,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做到规划科学、切实可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的提案》被确定为市政协“一号提案”。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市政协“一号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汇报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已经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明年将要正式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市政协“一号提案”和办理意见有望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业规划中。
全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市发改委主任刘维木在汇报中说,全市“两会”结束后,对照“一号提案”提出的具体建议,市发改委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注重以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全市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实施项目,包括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类。
安排重大产业项目,占实施项目总数比例达%;安排现代服务业项目项,占实施项目总数比例达%。
东风日产整车、中石油炼化一体化、中石化大连研究院、大机车技术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发挥重大作用。
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一、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以需求为导向,着力丰富应用场景,打造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生态圈。
创新发展并应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区块链、新一代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推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支持创意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智慧教育等试点示范,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统筹谋划重点产业及产业集群布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增强产业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协同匹配,构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将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大力推动高精尖制造业发展,支持东莞市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
支持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做大做强绿色石化、新能源、轻工纺织等战略性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先进制造业,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集中进园,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
三、战略性产业集群(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手机与新型智能终端、高端半导体元器件、物联网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产业。
(二)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立足沿海石化产业带,逐步形成东西两翼地区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地区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供给,珠三角地区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向东西两翼地区供给的循环体系。
提升有机原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性能合成材料、功能性材料、可降解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占比。
(三)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和制造网络,巩固扩大空调、冰箱、电坂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世界领先地位,做优做强电视机、照明灯饰等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