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2
习题课(一) 直线的方程1.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注意: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的斜率为0,即k1=0,k2不存在(或k1不存在,k2=0),则两条直线垂直.(2)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文字表述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则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符号表示l1:y=k1x+b1l2:y=k2x+b2l1∥l2⇔k2=k2,且b1≠b2l1:A1x+B1y+C1=0l2:A2x+B2y+C2=0l1∥l2⇔A1A2=B1B2≠C1C2注意:两条直线斜率都不存在,则它们平行.2.直线的方程.方程名称方程形式方程局限性点斜式y-y1=k(x-x1) 不能表示垂直于x轴的直线3.求直线方程的步骤.求直线方程时,要善于根据条件,合理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其基本步骤是:(1)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2)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参数; (4)将参数的值代入所设方程. 4.证明三点A ,B ,C 共线的常用方法. (1)k AB =k BC ;(2)求出AB 的方程,验证点C 的坐标满足方程; (3)AB 与BC 的方程为同一个方程.一、选择题1.直线l 1:ax +2y +6=0与直线l 2:x +(a -1)y +a 2-1=0平行,则a 的值为(B )A .2B .-1C .23D .-1或2解析:k 1=k 2,∴-a 2=-1a -1,解得:a =-1或2.代回原方程检验知a =2时,l 1与l 2重合.2.顺次连接A(-4,3),B(2,5),C(6,3),D(-3,0)所组成的图形是(B ) A .平行四边形 B .直角梯形 C .等腰梯形 D .以上都不对3.如果直线(2a +5)x +(a -2)y +4=0与直线(2-a)x +(a +3)y -1=0互相垂直,则a =(C )A .2B .-2C .2或-2D .2或0或-2解析:由题意可知:(2a +5)(2-a)+(a -2)(a +3)=(2-a)·[(2a+5)-(a +3)]=-(a -2)(a +2)=0,解得a =±2,故选C .4.点P(1,-2)关于点M(3,0)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C )A .(3,-1)B .(1,2)C .(5,2)D .(2,-1)5.直线l 1,l 2在x 轴上的截距都是m ,在y 轴上的截距都是n ,则l 1与l 2(D )A .平行B .重合C .平行或重合D .相交或重合解析:当m 、n 均不为0时,必重合,当m 、n 均为0时,相交. 6.直线3x -2y +m =0与直线(m 2-1)x +3y +2-3m =0的位置关系是(C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与m 的取值有关解析:因为两直线斜率分别为32,1-m 23,则由32=1-m23,无解.7.三条直线l 1:x -y =0;l 2:x +y -2=0;l 3:5x -ky -15=0围成一个三角形,则k 的取值范围是(B )A .k ≠±5且k≠1B .k ≠±5且k≠-10C .k ≠±1且k≠0D .k ≠±5解析:①l 3不过l 1与l 2的交点;②l 3不平行于l 1;③l 3不平行于l 2.由以上三种情况解出选B .8.由方程|x -1|+|y -1|=1确定的曲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B )A .1B .2C .4D .8解析:⎩⎪⎨⎪⎧|x -1|+|y -1|=1,x ≥1,y ≥1⇒⎩⎪⎨⎪⎧x +y =3,x ≥1,y ≥1. 同理在x <1,y <1;x <1,y >1;x >1,y <1,情形下去绝对值,画图象如右图所示,得其图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故面积为2.二、填空题9.直线x +3y +1=0的倾斜角的大小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k =-33, 即tan θ=-33,∴θ=5π6. 答案:5π610.P(-1,3)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Q(1,-1),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 解析:如下图所示∵l 过Q 且l⊥PQ,∴k =12⎝ ⎛⎭⎪⎫k =-1k PQ ,∴l 为y +1=12(x -1),∴x -2y -3=0. 答案:x -2y -3=011.过两直线2x -y -5=0和x +y +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 +y -1=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联立2x -y -5=0和x +y +2=0, 得交点P(1,-3).设过点P 且与直线3x +y -1=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3x +y +m =0,则3×1-3+m =0,解得m =0.答案:3x +y =0 三、解答题12.如右下图所示,已知A(1,3),B(-1,-1),C(2,1).求△ABC 的边BC 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解析:设BC 边上的高为AD , ∵k BC =1-(-1)2-(-1)=23,∴k AD =-1k BC =-32,∴高AD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3=-32(x -1),即3x +2y -9=0.13.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a∈R).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a 的值;(2)若l 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直线过原点时,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零,当然相等, ∴a =2,方程即3x +y =0; 若a ≠2,则a -2a +1=a -2,即a +1=1, ∴a =0,即方程为x +y +2=0, ∴a 的值为0或2.(2)∵过原点时,y =-3x 经过第二象限不合题意,∴直线不过原点,故⎩⎪⎨⎪⎧a +1=0,a -2<0或⎩⎪⎨⎪⎧a -2<0,a -2a +1>0,∴a ≤-1.14.若一束光线沿着直线x -2y +5=0射到x 轴上一点,经x 轴反射后其反射线所在直线为l ,求l 的方程.解析:直线x -2y +5=0与x 轴交点为P (-5,0),反射光线经过点P .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两直线倾斜角互补.∵k 1=12,∴所求直线斜率k 2=-12,故所求方程为:y -0=-12(x +5),即x +2y +5=0.15.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12=0,求与l 垂直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的直线方程.解析:设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n =0, 令y =0得x =-n 4,令x =0得y =n3,∴S =12·⎪⎪⎪⎪⎪⎪-n 4·⎪⎪⎪⎪⎪⎪n 3=4,即n 2=96,∴n =±4 6.则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46=0, 或4x -3y -46=0.16.已知两直线l 1:mx +8y +n =0和l 2:2x +my -1=0. 试分别求m ,n 的值,使: (1)l 1与l 2相交于点P (m ,-1);(2)l 1∥l 2;(3)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解析:(1)因为m 2-8+n =0,且 2m -m -1=0,所以m =1,n =7. (2)由m ·m -8×2=0.得m =±4. 由8×(-1)-n ·m ≠0,得n ≠±2,即m =4,n ≠-2或m =-4,n ≠2时,l 1∥l 2; (3)当且仅当m ·2+8·m =0,即m =0时,l 1⊥l 2, 又-n8=-1,所以n =8.即m =0,n =8时,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直线与方程习题(带答案)直线与方程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若直线x=1的倾斜角为α,则α().A。
等于0B。
等于π/2C。
等于πD。
不存在斜率2.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A。
k1<k2<k3B。
k3<k1<k2C。
k3<k2<k1D。
k1<k3<k23.已知直线l1经过两点(-1,-2)、(-1,4),直线l2经过两点(2,1)、(x,6),且l1∥l2,则x=().A。
2B。
-2C。
4D。
14.已知直线l与过点M(-3,2),N(2,-3)的直线垂直,则直线l的倾斜角是().A。
π/3B。
2π/3C。
π/4D。
3π/45.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设A,B是x轴上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2,且|PA|=|PB|,若直线PA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PB的方程是().A。
x+y-5=0B。
2x-y-1=0C。
2y-x-4=0D。
2x+y-7=07.过两直线l1:x-3y+4=0和l2:2x+y+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A。
19x-9y=0,19y=0B。
9x+19y=0C。
19x-3y=0D。
3x+7y=08.直线l1:x+a2y+6=0和直线l2:(a-2)x+3ay+2a=0没有公共点,则a的值是().A。
3B。
-3C。
1D。
-19.将直线l沿y轴的负方向平移a(a>0)个单位,再沿x轴正方向平移a+1个单位得直线l',此时直线l'与l重合,则直线l'的斜率为().A。
a/(a+1)B。
-a/(a+1)C。
(a+1)/aD。
-(a+1)/a10.点(4,5)关于直线5x+4y+21=0的对称点是().A。
(-6,8)B。
(6,-8)C。
(-6,-8)D。
(6,8)二、填空题11.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α1=15°,直线l1与l2的交点为A,把直线l2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l1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为60°,则直线l2的斜率k2的值为tan(75°)或2+√3.12.若三点A(-2,3),B(3,-2),C(1,m)共线,则m的值为-1.13.已知长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1),B(1,0),C(3,2),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