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头发油腻,发量稀少,脂溢性脱发,化痰清热,补益肝肾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断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章,我带你一起走进真实的医案,看看中医是怎么用化解痰湿之法,解决脂溢性脱发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患者,年41岁,女性。
什么问题呢?就是头皮发痒,头发油腻比较大。
尤其是前额处冒油,特别明显。
头油多的事儿,其实早就有了。
只不过最近,她开始脱发,头发呈现圆形的脱落。
大概2个月的时间,头发脱落殆尽,而且要命的是,她的眉毛也开始脱落。
她曾经在西医院诊断过,诊断为脂溢性脱发,用了一些西药,无效。
刻诊,见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整个人脑袋晕沉沉的,总感觉不清醒,而且有欲呕之感,二便尚可,但是身体四肢沉重。
“化痰熄风止晕汤”组成:法半夏30克,茯苓25克,陈皮15克,白术20克,天麻25克(捣),蜈蚣3条,全蝎10克,炙甘草10克,枣15克,生姜25克。
功效化痰止呕,熄风止晕。
主治适用于内耳眩晕症及脑性、外伤性、颈椎病之眩晕,证属痰浊壅遏,上犯清空,症见恶心呕吐,身困耳鸣,舌苔白腻,脉缓濡或滑者。
用法每日1剂,头煎温水浸泡30分钟(若开水煎煮,半夏表层淀粉凝固,不易煮透),煎沸30分钟后,再煎二煎,两煎药液混合,约600ml,分3次服。
加减颈椎性眩晕加葛根30克,姜黄15克,路路通15克,羌活10克以活血解痉,祛风通路;高血压兼肝阳偏亢者加夏枯草30克,杭菊花15克,杜仲15克,生决明30克,车子30克以平肝利湿;外伤所致眩晕头痛者加延胡索15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桔梗10克。
临床应用1.服上方3剂,常能控制眩晕症状。
若症减而不能完全控制者,蜈蚣可加至6条。
为防半夏、蜈蚣、全蝎过燥,可加杭菊花10克以佐之。
2.如果眩晕急发,可用适量蜀椒末,因人耐量不一,用1克至3克不等。
用馒头醮而嚼咽之,至咽喉部有麻塞感为度。
口腔、咽喉部随即涌出大量清涎,清涎得排,痰饮自消,眩晕、恶心呕吐顿减,继用上方善后。
内服方:制首乌30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0克,当归10克,生甘草6克,丹参15克,天麻10克,水煎服,1日1剂。
服药同时加用外洗药:百部5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水煎后洗发,1日2次。
洗发后用外搽方: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丹参10克,补骨脂10克,加入75%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搽,1日3次。
以上内服药7天为1个疗程,外洗外搽时间不限内服方:当归20克,生熟地各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制首乌15克, 侧柏叶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白藓皮15克,泽泻10克,蝉衣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需要用黑芝麻做药引,煎药时,放上一小撮即可。
黑芝麻5克。
灵芝孢子粉梅晓芳在《黄帝内经对症食疗》中讲到,灵芝孢子粉对斑秃、头发脱落患者效果显著。
大家知道,忧愁、思虑过度,或惊恐,或血燥有风,都可造成斑秃。
斑秃也叫鬼剃头,常表现在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头发脱落后,头皮光亮,触之松软,无红肿热痛现象,有的眉毛、阴毛也同时脱落,甚至全部头发、毛发脱光(全秃),同时还常伴有头晕、神经衰弱,有的脱发前会感到头皮发痒或蚂蚁爬行的感觉。
灵芝孢子粉治愈斑秃效果显著,需要坚持每天服用。
同时可用生姜每天数次在头发脱落处按揉,效果会更好。
白术茯苓粉煮水有的朋友经常会发生脂溢性脱发。
主要表现为头顶部脱发明显,头顶部头发稀疏,常伴有头发出油多,头皮屑多,头皮发痒。
究其根源是阴虚热盛,或湿热,热气上升使发根不牢,导致头发脱落。
遇到这样的情况您大可不必惊慌,梅晓芳在《黄帝内经对症食疗》中讲到,每天用茯苓15克,白术10克煮水喝,可以治愈脂溢性脱发。
平时也要尽量少吃油炸、甜腻、刺激性食品。
皂角侧柏叶洗头对于脂溢性脱发,还可以用皂角煮水洗头或用皂角加侧柏叶煮水洗头。
洗头的具体方法是每次取本品10克,加入适量沸水,泡五分钟,将清水倒出,去渣,放凉后洗头。
每周二到三次。
皂角侧柏叶水可以深层滋养毛囊及头皮,改善头发生长环境,有效减少头发脱落。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一)脱发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脱发有很多种类型,严重的影响美观。
中医对于脱发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来做不同的配方治疗的。
以下三种,就是中医对脱发的辨证论治。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之一、肾虚:治疗以补肾生发为主。
方药组成:制首乌20克,菟丝子2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5克,云苓18克,当归15克,山药30克,丹参18克,黑豆10克。
中成药可用七宝美髯丹。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之二、阴血亏虚型:治疗以益气养血、生发为主,方药:当归15克,白芍18克,熟地20克,制首乌18克,阿胶10克(烊化),天麻9克,菟丝子18克,丹参18克,木瓜9克,羌活5克。
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中成药可用神应养真丹;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之三、脾虚血亏:健脾血亏,治疗以健脾养血生发为主,方药组成:参12克,黄芪18克,炒白术10克,云苓18克,陈皮9克,元肉10克,炒枣仁18克,制首乌18克,桑葚9克,当归15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
中成药可用归脾丸;
脱发有很多种,我们应该先到医院检查看是什么类型的脱发,对症治疗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脂溢性脱发:中医这个方,10人用8人有效脂溢性脱发简称脂脱,又名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
由于本病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美和形象要求的提升,人们对本病治疗的要求更为迫切。
有科研组认真总结王九一名老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不断筛选精炼药物,以疏风健脾祛湿立法,自拟方剂,辨证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0岁,平均37.2岁;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20余年。
且诊断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有关脂溢性脱发的诊断标准。
1.2诊断标准依据徐迪华主编的《中医量化诊断》确定脂溢性脱发诊断标准:①油脂分泌旺盛,头发油腻,或头皮屑明显,头发干燥,伴有瘙痒。
②头发弥漫性缓慢脱落或头发稀疏。
1.3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病例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③年龄18~50岁。
1.4排除病例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②其他内分泌性脱发(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③药物性脱发者,症状性脱发者,女性产后脱发;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影响统计分析者。
治疗方法以疏风健脾祛湿立法自拟方剂。
药物组成:蔓荆子30g,荆芥穗10g薄荷10g(后下),蝉蜕10g茯苓30g,泽泻10g,苦参30g地肤子30g,野菊花30g随症加减:血虚风燥者: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迭起鳞屑,自觉瘙痒,舌淡苔薄,脉细,加制首乌、熟地、当归;血热风燥者:头发干枯,略有焦黄,均匀而稀疏脱落,搔之有白屑迭迭飞起,落之又生,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瘙痒;口干咽燥,溲黄,舌质红,苔微黄或微干,脉数,加当归、皂角刺、白鲜皮;湿热内蕴者:头发稀疏脱落,头皮有脂性分泌物,头发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加蒲公英、栀子、茵陈蒿;肝肾阴虚者:脱发日久,头发稀少,干燥无泽,伴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痛,舌淡少苔,脉细数,加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脂溢性脱发80例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分析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发病年龄也更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在临床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80 例患者采取中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 例患者全部为 2001—2003 年门诊就诊患者. 其中:男 58例,女 22 例。
年龄:20~29岁 25例,,30~39 岁 40 例,40~60 岁15 例。
其中 20~39 岁年龄段占患者总数的 81.3%。
病程:1~6个月 18例,7~12个月 8 例,1~5 年 32 例, 6~10 年16例, >10 年6 例,5年以内发病者占 72.5%。
家族史:I 级亲属中有类似病史者55 例,占 68.8%。
个人史:合并痤疮者 28例,皮脂溢出明显者 52 例,烟酒嗜好者 32 例,高血压病史者8 例,脂肪肝者 16 例。
1.2脱发程度根据Hamilton的脱发分级模式,由轻到重将脱发分为 7 级。
各年龄组统计结果见表 1 。
在I~III 的 42 例中,女性 20例,占女性发病总数的 91% ,说明女性的脱发程度较轻。
1.3 辨证分型心火脾湿证:脂溢明显,烦躁失眠或眠少多梦,口干喜饮,腹胀痞满,便干或溏黏而臭,舌红苔白或腻,脉滑或滑数。
脾肾两虚证:脂溢不明显,面色白,疲劳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提前或后错,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肝肾阴虚证:脂溢较明显,头晕耳鸣,腰酸背痛,心烦易怒,口干便干,遗精盗汗,舌红苔少,脉沉细或细数。
1.4 治疗方法1.4.1 中药内服心火脾湿证立法:清心安神健脾利湿方药:生地 15g,淡竹叶 10g,炒栀子6g,莲子心 10g,钩藤6g,远志 10g,何首乌藤 10g,珍珠母30g,茯苓 30g,泽泻 15g,萆薢10g,茵陈 10g。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现代人由于压力大很多人年纪轻轻事业有成,不过头发确掉的不少,很是影响企业形象。
那么脱发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1.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
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展开剩余83%2.肝肾亏虚型脱发日久,头发稀少、干燥无泽,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痛,舌淡少苔,脉细数。
治法宜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熟地黄、淮山药、旱莲草、女贞子、首乌、丹参各15克,山萸肉、泽泻、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脱发吃什么好?1.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头发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铁的合成,头发健康的生长,补铁非常的重要,铁质丰富的食物有黄豆、黑豆、蛋类、带鱼、虾、熟花生、菠菜、鲤鱼、香蕉、胡萝卜、马铃薯等.。
这些食物对脱发掉发情况都非常有帮助。
2.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E可抵抗毛发衰老,促进细胞分裂,使毛发生长。
可以用来治疗脱发的有:芹菜、苋菜、菠菜、枸杞菜、芥菜、金针菜等。
3.多吃含碘高的食物含碘高食物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头发生长。
含碘高食物有海带、紫菜、牡蛎等。
4.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头发的成分中含有含硫氨基酸。
黑豆、花生、芝麻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适合补给头发养分。
5.吃何首乌何首乌含有卵磷脂等营养成分,促使头发黑色素的生成,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精神过度紧张可造成局部斑秃,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非常重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祛湿健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病案:修某,男,32岁,2010年11月15日。
主诉:头部脱发,伴油腻感,自觉瘙痒,加重2周余。
病史:患者两年前于后头部出现红色丘疹,丘疹逐渐增大、成脓,伴瘙痒,经中药治疗后脓出、口收,病情缓解,但头部油脂分泌较多,毛发日渐稀疏,自行应用章光101、二硫化硒洗剂等药物外洗,疗效不固,其父亦有相似病史。
2周前因长期食用辛辣之物,脱发明显加重。
初诊:患者脱发每日百余根以上,头部皮屑较多,油脂分泌旺盛,头皮瘙痒明显,需每日洗头,伴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中医诊断:发蛀脱发辨证审机:素体血热,嗜食辛辣,助热生湿,湿热上蒸,生风上扰。
治法:健脾祛湿,祛风止痒。
方药:祛湿健发汤加味夜交藤3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白术15克猪苓15克生地黄15克川芎10克桑葚子30克萆薢30克白鲜皮30克赤石脂15克(包煎)生薏苡仁30克。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外洗方:透骨草30克明矾30克苦参40克王不留行60克白鲜皮30克苍耳子30克。
四剂水煎三次,两日一剂,外洗泡头。
二诊:2010年11月22日。
服上方七剂,脱发减少,每日80-90根,头部油脂仍较多。
方药:山楂3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白术15克猪苓15克生地黄15克川芎10克桑葚子30克萆薢30克白鲜皮30克赤石脂15克(包煎)夜交藤30克荷叶15克茵陈15克生薏苡仁30克。
十四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三诊:2010年12月5日。
服上方十四剂,脱发每日40-50根,服药后略伴胃胀。
方药:元胡15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白术15克猪苓15克生地黄15克川芎10克桑葚子30克萆薢30克白鲜皮30克赤石脂15克(包煎)夜交藤30克荷叶15克茵陈15克山楂30克川厚朴15克陈皮15克生薏苡仁30克。
中医治脱发案例
中医治疗脱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下面是一个中医治疗脱发的案例:
患者:男性,35岁,患有脱发问题已有3年。
病情描述:患者面部和头部出现明显的脱发,大量掉发,头发稀疏。
头皮油腻,容易生痘,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
中医诊断: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湿热内蕴。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采用滋养肝肾、补气血、清除湿热的治疗方案。
1. 中药汤剂:患者被开具了一副中药汤剂,包括黄耆、白术、熟地、当归等滋养肝肾、补气血的草药。
2. 头皮针刺:患者接受了头皮针刺,选取了穴位百会、肾俞、肝俞等进行刺激,以增强头皮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3. 饮食调理:患者被建议改善饮食习惯,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海产品等。
4. 调节生活习惯:患者被提醒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吸烟和酗酒等。
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脱发问题明显改善,新
生的头发逐渐增多,头发稀疏现象减少。
头皮油腻和失眠症状也有所减轻。
注:以上仅为虚构的案例,实际治疗效果因人而异,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药学案例集锦脱发头发稀疏皮屑脉数脉弦,脱发(脂溢性皮
炎)
症状标签
脱发头发稀疏皮屑脉数脉弦
脱发(脂溢性皮炎)
陶某某,女,27岁
初诊
近半年来,头发明显变细,每日脱发甚多,搔之即落,前头部头发明显浠疏。
头皮屑多,搔痒,以白纸拭之,油透纸亮。
诊脉弦细数,舌红苔白,心烦梦多,血分郁热,先用清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炒槐花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七付。
二诊
夜梦减少,余症如前为用前法,食忌辛辣及油腻。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七付。
三诊
头皮搔痒减轻,皮屑减少。
头发脱落较前为少。
建议每晚10点以前入睡,避免熬夜,晨起运动锻炼,为治本之法,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七付。
患者依上方续服1个月,脱发逐渐减少,新发生长明显,余证皆除而愈。
中药学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董氏奇穴推拿正骨知识网》学习更多干货
〔按〕:脂溢性脱发较为难治。
大法从血热论治,用凉血化瘀方
法。
患者须有耐心,并在生活上密切配合,主要是清淡饮食少食油腻肥甘之品,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证克分的睡眠,不熬夜,并注意增加运动锻炼。
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能认真实施,再配合适当的中药内服,是可以收到治疗效果的。
辨证分型治疗脱发185例脱发是皮肤辩的常见病之一,发病人数较多,在英美等国家约占门诊初诊病人的2%,在国内也有报道,占初诊病人的1. 9%。
我们自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185例脱发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8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16例,女69例。
年龄:25岁以上18例,25~40岁37例,41~55岁62例,55岁以上68例。
发病季节:春季22例,夏季10例,秋季81例,冬季72例。
本组病例均依据杨国亮主编的<皮肤病学>和朱仁康主编的<中医外科学)进行临床诊断。
2治疗方法血虚风燥型(49例):临床可见头发稀疏脱落,发质枯搞,细软无力,头皮干燥,白屑,伴面色6光白,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治拟祛风润燥,养血生发。
方用蜈蚣发囊液加减:蜈蚣10 g,墨旱莲109,地肤子20 g.当归12 g,何首乌20 g,地肤子10 g等。
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用棉签涂于患处1日6—8次。
4周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肾阴亏虚型(58例):平索头发焦黄或兼花白,头发成片脱落,反复不愈,伴面色萎黄,眩晕耳鸣,腰膝瘦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拟补肾填精,养阴生发。
方用六昧地黄汤加减:生地30 g,何首乌20 g,山萸内10 g,黄精15 g,桑椹子12 g,丹皮109,泽泻109,菟丝子10 g,沙苑子109,女贞子159,炙甘草10 g。
肝气郁结型(43例):头皮突然发生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斑片状脱发区,局部无炎症现象,平滑光亮,伴心情抑郁难解,胁下胀满,或心情急躁易怒,面红耳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教。
治拟行气活血。
养发生发。
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 g,郁金10 g,当归12 g,赤芍12 g,丹参J5 g,川芎10 g,何首乌20 g,生地20 g,枸杞于12 g,炙黄芪15 g,炙甘草10 g。
脂溢性脱发..龙胆泻肝汤和三黄泻心汤..王幸福案【年轻人脂溢性脱发】。
这类病人是不能用滋补的办法,只能用清热利湿,疏通经络的办法。
此类病人并不缺乏营养,而是营养过盛,塞阻毛囊,造成脱发。
观此类患者大多头皮油渍较多,一摸满手指都是油,头发油黑锃亮。
舌红苔腻,脉象滑实,能吃能喝,荤腥不忌,精力旺盛,看不出一点虚像。
治疗此类脱发患者干万不能用补法补药,只能用清热利湿,疏通毛囊。
方药一般取龙胆泻肝汤和三黄泻心汤加减。
下面举两例示之:男,42岁,患脂溢性脱发。
每晨起则枕巾落发成片,头顶片片成秃。
*余问日:头皮痒否?*日:甚痒。
*问:头皮溢出脂液为何味?*日:以指甲揩而嗅之,有臭味。
*切其脉数,视其舌红绛。
乃命侍诊学生书三黄泻心汤予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溫再服。
三黄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所组成。
为商朝伊尹所创。
方子传到东汉末年,又为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所收。
但是仲景用的是大黄、黄连,而缺少黄芩,所以称之为“大黄黄连泻心汤”。
宋林亿等人校医书时,认为本方当有黄芩,系属脱落之误。
)学生不解余意,问三黄泻心汤如何能治脱发?余日:发为血余,而主于心。
其人头皮甚痒,为心有火之象。
皮脂有臭味,亦为火臭寒腥之义。
且脉数舌绛,非心火旺而何?心主血脉,今心火及血,则血热而不荣于毛发;发脆则脱,液多则痒,此乃头痒发脱之所因。
余用三黄泻心汤泻其心火,凉其血液,坚其毛发,肃其脂液,服药后其发必不脱矣。
*患者果服药三剂,大便作泻,小便黄如柏汁,从此头痒止,发不落而病愈。
*《刘渡舟运用三黄泻心汤验案》女,22岁,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发现头发逐渐脱落,以头顶部较显著。
梳头、洗头或搔头皮时脱发更甚,病损部位发根较松,很易拔出。
平素爱吃荤食,尤其爱吃肯德基食品,口苦口干,晨起口黏,小便短赤,有时伴热感。
舌质偏淡,舌苔黄厚腻,脉象滑实。
曾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以及胱氨酸、维生素类等中西药物,局部涂生姜等均未见明显效果。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辨治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脱发、雄性激素性脱发、弥散性脱发,是青春期后头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脱发,多见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屑多、毛发干枯或油腻、瘙痒等症状。
中医称为“蛀发癣”或“虫蛀脱发”,男性多见。
该病治疗比较困难,见效慢,一般要用药2~6个月后,才能改善脱发的状况。
该病中医治疗优于西医。
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是一种雄性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秃发,雄激素、毛囊单位的雄激素受体、皮脂分泌过多、糠秕孢子菌、精神因素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中医常从三个方面考虑。
1.血热风燥素体血热,复感风邪,郁久化燥,进而耗血伤阴,毛发失养干涸而脱落。
2.脾胃湿热脾虚或过食肥甘、辛辣等,脾胃运化失常,湿聚化热,上蒸于头,侵蚀发根而致脱发。
3.肝肾不足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日久则精血亏虚,毛发失养而脱落。
【辨证论治】(一)血热风燥证症候:头发干枯、白屑、自觉头部烘热、瘙痒;口干咽燥,尿黄;舌红苔微黄或干,脉数。
治则:宜凉血清热、祛风润燥。
治法:1.内治法(1)药物汤药: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菊花、当归、白蒺藜、白藓皮各15g,荆芥、防风、蝉脱、苦参、甘草各10g。
头油多者,加桑叶10g、丹参30g,以疏风活血而控油。
成药:养血生发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润燥止痒胶囊,每次4粒,每日三次。
(2)膳食①建议患者经常食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燕麦、花生、玉米、核桃和豆制品等。
②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助生发的作用,包括:马铃薯、豆类、菠菜、萝卜、蛋类、虾、香蕉、禽类等。
③多食含碘高的食物助头发快速生长,如海带、苔菜、发菜、海蜇、海参、紫菜、柿子。
④水果和蔬菜都是碱性食物,是均衡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多有益于身体健康。
⑤维生素也是头发营养所需的主要成分,患者宜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黑芝麻、芥菜、菠菜等。
2.外治法①苦参30g,侧柏30g,黄精20g,甘草20g,紫草20 g,煎水洗头,每周1~3次。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脂溢性脱发有学者分为以下五型辨证论治:(1)湿热证:脾胃湿热者平素恣食肥甘厚味较多,可有脘腹痞满,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黏而臭,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宜清脾胃湿热,方用祛湿健发汤加减。
内调药适用生苡米、炒白术、萆薢、泽泻、猪芩、赤石脂、车前子、川芎、生地、桑椹、首乌藤等。
肺胃湿热者可见口干喜冷饮、食多、口臭、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清肺胃湿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药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丹皮、枳壳、熟军、茯苓皮、天麻、当归等。
肝胆湿热者可见烦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泛恶,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文章下附注)加减。
药用:龙胆草、黄芩、生地、赤芍、泽泻、栀子、当归、柴胡、丹参、僵蚕等。
龙胆泻肝汤(2)血热风燥证:头发干燥焦黄、稀疏脱落,头皮略红,或有烘热感,有较多白色干燥鳞屑,舌红苔薄黄或微燥,脉弦数。
治宜凉血消风,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附注)。
药用:生地、丹皮、荆芥、蝉衣、苦参、白蒺藜、知母、生石膏、白鲜皮等。
凉血消风散(3)血虚风燥证:头发稀疏细软,头皮不红,干燥白屑叠飞、瘙痒明显,伴有面白无华,爪甲淡白不荣,眩晕耳鸣,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脉细而尤力,治宜养血润燥,方用苣胜子方加减。
药用:苣胜子、黑芝麻、桑椹子、川芎、菟丝子、何首乌、当归、白术、木瓜、白芍等。
(4)肾阴虚证:咽干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用: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熟地、山药、刀皮、地骨皮。
味地黄丸(5)肾阳虚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目眩晕、腰酸腿软,男子可有阳痿,好可有阴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补肾阳,方用肾气丸或五子衍宗丸加减。
药用: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山黄肉、桂枝、生黄芪、丹皮等。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是青春期后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
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
笔者应用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l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例;年龄在25—35岁者42例,35岁以上者26例;病程2个月~lO年。
2治疗方法2.1血热风燥型头发干枯,略有焦黄,均匀而稀疏脱落;搔之有白屑迭迭飞起,落之又生,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瘙痒;口干咽燥,溲黄。
舌质红,苔微黄或微干,脉数。
治以凉血清热,祛风润燥。
方药:生地黄12g,菊花12 g,当归12 g,荆芥6 g,防风9 g,蒺藜12g,蝉蜕6 g,白鲜皮12 g,苦参6 g,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2.2湿热熏蒸型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厚味,头发稀疏脱落,伴头皮光亮潮红,头屑较明显或头发瘙痒,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纳差。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以利湿生发,温经通脉。
方药:蜈蚣、何首乌、当归、侧柏叶等。
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用棉签涂于患处1日6—8次。
4周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3肝肾不足型脱发多有遗传倾向,患者以体弱或脑力过度者为主,头发稀疏脱落日久,脱发处头皮光滑或遗留少数稀疏细软短发,伴眩晕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以补益肝肾,养发生发为法。
方药:黄芪20 g,制何首乌15 g,菟丝子18 g,山茱萸9 g,枸杞子9 g,女贞子18g,旱莲草18 g,黄精12 g,党参12 g,白术12 g,当归15g,炙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头发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头发不再继续脱落,并有新发生出;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2结果痊愈61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治疗全秃及脂溢性落发经验方
脂溢性脱发相当于西医雄激素源性脱发,属于皮肤科难治性疾病,具有常见、多发的特点。
现代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多与遗传、局部炎症、细胞因子、激素合成代谢、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等有关。
脂溢性脱发易诊难治,常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临床表现为头皮易出油、多油腻性鳞屑,头发逐渐变得细软,额颞部发际线后移,大多数呈M型,女性多是头顶部毛发弥漫性稀疏,额颞部较少累及,伴有瘙痒或无自觉症状。
脂溢性脱发属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其病名首见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头毒,皮红光亮,初起微痒,于发内为油风,为蛀发癣”,简明的叙述了脂溢性脱发的症状,指出了其临床表现有头皮易油,初期常伴有轻微瘙痒的特征。
早在《黄帝内经》时便提出了对于脱发的见解,《内经》云:“血气盛则肾气强,故发黑;血气虚则肾气弱,故发白而脱落”,因此,大多数医家认为脂溢性脱发多与肝肾、血气等有关,并以此分型论治。
辨证一为体虚外感,血虚风燥证。
《外科证治全书》云:“蛀发癣,风邪袭入孔腠,搏聚不散,血气不潮而成”,《外科正宗》曰:“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
发根空,脱落成片”。
风邪入腠理,集聚于头,久而化燥,加之素体血虚,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发失所养而脱发;二为肝肾亏损证:“发者,血之余;发者,肾之候”,《诸病源候论》曰:“若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
精充则发密、光泽,精亏则发堕,若肝肾亏损,乙癸同源而不互化,精血不互生,无生发之根本,必然发脱;
另有医家王维德认为脂溢性脱发与肺脏功能密切相关,肺的升降功能失调,导致精微物质不能上达头部,发失濡养而脱发;
还有医家林小青认为脂溢性脱发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致痰浊、瘀血阻络侵蚀发根而脱发。
脂溢性脱发之辩证百草居脂溢性脱发之辩证作者:阿孟油性脱发一直是医界的难题,西医束手无策,中医也不见得有效.绝大多数患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头发逐渐掉落,而无能为力.那么脂溢性脱发真的无药可治?其实用中医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而且时间可以很短,一般一周左右除油止脱.当然,效是建立正确辩证的基础上.内经的一句“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使医者治的方向和肾扯上了关系.然年青人脱发比比皆是,亦肾亏?本人观不少患者之面色,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心与太阳之色均盛,且色上于庭.得出一个结论,肪脱的真正原因,乃火盛而浮,肾水相对不足.按此思路组方,奇效!若同时又见地色污浊,则脱发重也.当然,以上只本因,本因之上,又可有其他病因,形成寒热复杂的情况,如外有寒痹,则四逆而畏寒,然其内却是热.而寸口脉沉而弱,治则随证加减.此所谓寒热病也.针,可作为辅助治疗,诸阳经皆上于头,太阳为主气.脱发者,诸阳逆上于头皮,泻头上五行行五,斑脱者,找出其脱区所属之脉,泻之.huilanwutai------去油很容易的,但长发难。
文子医生------发为血之余,脱发还是从血治吧。
脂溢性脱发,我想是肝虚胆旺吧。
小医大道---从肾、从肝、从血、从湿热、从风寒,皆有报道,随证治之。
有去油高招?我就比较油huilanwuta------有热才会油,没热那会油。
睡得早点。
我爱用蒿芩清胆汤加减。
一精亏二湿热。
在大城市,那些长期对电脑,晚睡加班的年轻人,又加之爱吃油腻之物(脑力消耗过大),特别容易这样。
清脾胃湿浊,血分湿热,有技巧的补肾。
改改生活习惯,去油很快的。
吃它几天大白菜居安思危------脂溢性脱发和性能力由同一经精气所主,该经精气稍满他立刻给你泻出去,他能治好脱发吗,呵呵。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我打个比喻,一个家里只剩下哥哥和弟弟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能赚钱,弟弟好花钱,他俩是同一家,哥哥这头赚进来,弟弟那头就花出去,你说这个家,他可能富起来吗,呵呵,只要智商正常就能判出来,他不可能富。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是青春期后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
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
笔者应用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l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例;年龄在25—35岁者42例,35岁以上者26例;病程2个月~lO年。
2治疗方法
2.1血热风燥型头发干枯,略有焦黄,均匀而稀疏脱落;搔之有白屑迭迭飞起,落之又生,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瘙痒;口干咽燥,溲黄。
舌质红,苔微黄或微干,脉数。
治以凉血清热,祛风润燥。
方药:生地黄12g,菊花12 g,当归12 g,荆芥6 g,防风9 g,蒺藜12g,蝉蜕6 g,白鲜皮12 g,苦参6 g,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2.2湿热熏蒸型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厚味,头发稀疏脱落,伴头皮光亮潮红,头屑较明显或头发瘙痒,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纳差。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以利湿生发,温经通脉。
方药:蜈蚣、何首乌、当归、侧柏叶等。
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用棉签涂于患处1日6—8次。
4周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
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3肝肾不足型脱发多有遗传倾向,患者以体弱或脑力过度者为主,头发稀疏脱落日久,脱发处头皮光滑或遗留少数稀疏细软短发,伴眩晕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以补益肝肾,养发生发为法。
方药:黄芪20 g,制何首乌15 g,菟丝子18 g,山茱萸9 g,枸杞子9 g,女贞子18g,旱莲草18 g,黄精12 g,党参12 g,白术12 g,当归15g,炙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头发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头发不再继续脱落,并有新发生出;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2结果痊愈61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4讨论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难治疾病之一,历代医家对脱发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
早期医家认为。
肾、脾(胃)虚弱与脱发有关,近代医家认为虚、实(湿、热、瘀)夹杂为其病机关键。
所谓湿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等,至使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颠顶而致头发油腻而脱落;所谓热者,血热风动,风动则发落;所谓瘀者,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人络,瘀阻毛窍而脱落;所谓虚者,肝血虚,肾水亏,冲任失调,发失濡养而脱落。
本证为久病阴血耗伤,血虚风燥。
方中蜈蚣养精血、乌
须发;当归养血润肤;地肤子滋阴益肾;侧柏叶能促进血液循环,清热凉血养阴;何首乌祛风活血。
蜈蚣发囊液精选择天然生发动植物原料为主要配方,选择用先进制作工艺研制而成。
一喷一抹、使用方便。
渗透能力强、吸收快、生发、护发、祛脂、祛屑止痒作用更持久。
诸药共奏健脾祛湿、养血润燥、生发健发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