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香型大曲酒生产_生产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10
1清香型大曲酒生产-生产工艺(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 year.March教案首页授课顺序学时FI期年月FI班级白酒生产技术教案根据山西中部酒厂实践一般:①9-10月ll-14°Co②11月9-12°C③寒冷季节12-2月地温6-8°C,入温13-15°C.®3-4月8-12°C@5-6月、7-8月热季,入温尽量低,入温都在11-18°C,保证“清香纯正”之特点。
大渣发酵管理:主要控制发酵温度。
做到适时顶火7-8天,适温顶火28- 30°C最高不过32°C.并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①前缓:发酵升温缓,防止产酸过多。
②中挺:顶火温度能保持一段时间3天左右,发酵完全。
③ 后缓落:每天。
C, 1-12天隔天检查。
出缸,发酵结束温度24°C左右(八)出缸、蒸酒:出缸操作:起出放在堆糟场上蒸酒:主要在装甑,填料塔(成分,出酒率)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憎。
设备:蒸甑、过汽管、冷凝器6—漁酒出U 7—热水澆入曲锅8—过汽管蒸甑结构:1、桶身:形状:花盆状,直径:上,下,上下口径比:1高度:lm左右2、底锅(蒸汽管)3、甑(云)盖4、篦子操作:清洗一换底锅水一撒稻壳一开汽一拌料装甑一盖盖、连过汽管、密封一蒸憎、流酒1、准备工作:(1)换底锅水:水位距篦子50-60 cm. (2)撒稻壳。
2、拌料:用量:加辅料18%左右。
多,升温快,产酸多,杂味多,影响酒质。
少,粘湿,上汽不均。
作用:1、填充和疏松作用。
2、促进酒酷发酵生温。
三、白酒蒸憎概述(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镭)(一)作用:2、分离及浓缩作用(除去有害成分,提取和浓缩酒精,及香味成分4%—6%—50—70% )2、杀菌及糊化作用3、物质变化:在挥发同时,又重新生成一部分物质(如:酯化作用,乙醛生成,美拉德反应等)4、排杂,排酸等(二)方式:。
清香大曲酒生产工艺
清香大曲酒是一种以高粱为原料,经过高温糟化、发酵、蒸馏等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传统浓香型白酒。
下面是清香大曲酒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选择新鲜、完整、无霉变的优质高粱作为主要原料。
将高粱进行清洗、浸泡,去除杂质和杂草。
2. 粮食处理:将清洗过的高粱进行破碎,使其壳膜完好的籽粒分离出来,这部分籽粒可以作为酒糟的基料。
3. 高温糟化:将分离出来的籽粒进行高温处理,一般为40-45℃进行湿糟化。
高温糟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酒精酵母的活性,促进酒曲的糖化。
4. 大曲制备:将高温糟化后的高粱加入酒曲,经过反复翻动和湿糟混合,使酒曲和高粱混合均匀。
然后放入糟窖进行发酵。
5. 发酵:将大曲放入糟窖中进行发酵,一般发酵周期为20-30天。
发酵过程中,酒曲中的酵母会将高粱中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6. 蒸馏: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蒸馏。
一般先进行粗馏,将发酵液中的蒸馏液收集起来,再进行精馏,将粗馏液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去除,得到酒精度较高的酒液。
7. 储存与陈化:将蒸馏得到的酒液进行储存和陈化。
一般情况
下,清香大曲酒需要陈存至少3年以上才能出货销售。
8. 包装与销售:经过陈化后的酒液进行过滤、混合,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调和,调整酒液的色泽、味道和酒精度。
最后对酒液进行瓶装,对瓶装酒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最终销售到市场。
以上就是清香大曲酒的生产工艺,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关键参数,以确保酒液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还需要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清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一)清渣法大曲酒生产特点采用清渣法工艺生产大曲酒的数量较少,其中汾酒较为典型,汾酒采用传统的“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所用高梁和辅料都经过清蒸处理,将经蒸煮后的高梁拌曲放入陶瓷缸,缸埋土中,发酵28天,取出蒸溜。
蒸馏后的醅不再配入新抖,只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仍发酵28天,糟不打回而直接丢糟。
两次蒸馏得酒,经勾兑成汾酒。
由此可见,原料和酒醅都是单独蒸,酒醅不再加入新料,与前述续渣法工艺是显著不同,汾酒操作在名酒生产上是独具一格。
汾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而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没有或痕迹。
因为它采用了清渣法,设备用陶瓷缸,封口用石扳,场地、晾堂用砖或水泥地,刷洗很干净,这就保证了汾酒具清香、醇净的显明特点。
(二)清渣法大曲酒工艺过程其工艺流程为:1.原料原料主要有高梁、大曲和水。
高梁是应用晋中平原出产的“一把抓”品种,其主要化学成分如下:水分 11.2-12.84%淀粉 62.57-65.74%蛋白质 10.3-12.5%脂肪 3.60-4.38%粗纤维 1.8-2.88%灰分 1.70一2.30%水的质量密切地影响到酒的质量,应选用优质的水。
所用大曲计有清茬、红心和后火三种中温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
一般为清茬∶红心∶后火=30%∶30%∶40%。
所用大曲除注意曲质生化指标如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发酵力等外,比较注重大曲的外观质量,如清茬曲要求断面茬口为青白色成灰黄色,无其它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点心的高梁糁红色,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所使用的高梁和大曲必须经过粉碎后才投入生产,粉碎度要求随生产工艺而变化。
原料粉碎越细,越有利于蒸煮糊化,也有利于和微生物、酶的接触,但由于大曲酿造一般发酵周期比较长,醅中所含淀粉浓度较高,若粉碎过细会造成升温快,醅子发粘,容易污染杂菌等缺点,故高梁要求粉碎成4-8瓣/粒,细粉不得超过20%。
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浓香型白酒:1.采用续槽法工艺多次发酵,原料一般为高粱,适当碾碎至4-6瓣即可。
2.以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作为配料,“千年老窖,万年槽”体现了窖、槽对白酒品质的重要性。
3.配料时需控制粮醅和粮糠比,以及蒸料时的粮曲比,做到“稳、准、细、净”,并根据原料和气候特点进行发酵。
4.蒸馏时先蒸面糟,后蒸粮糟,采用中温流酒,再加大火力蒸粮以促进淀粉糊化。
5.酒醅进入窖中后,表面覆盖封窖泥,之后每天清理窖池以提高酒的香味。
发酵完成后,即可蒸粮蒸酒。
清香型白酒(大曲清香):1.制曲阶段:将大麦和豌豆按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搅拌,人工踩曲制成曲块后,在曲房分层排列,便于微生物进入。
之后经过晾曲,以及“两凉两热”工艺(潮火、大火和后火加热),形成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三种曲型。
2.酿造阶段:将曲与高粱原料固态形式配合,采用“地缸分离”发酵(汾酒坚持酒土分离)。
蒸馏时进行两次,分别酿出“大楂酒”和“二糙酒”。
关键性工序需人工操作,如人工控制水温和水量、调解堆积温度、把握蒸红糟和加浆的要点等。
3.贮存阶段:采用陶瓷酒缸贮存,可挥发掉酒中的甲醇等有害杂质,确保清纯度。
4.勾兑成装阶段:蒸馏得到的不同酒品分别贮存三年,出厂前进行勾兑后灌装。
酱香型白酒:1.下沙:每年9月重阳开始,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后堆积润粮,然后上甑蒸粮2-3小时至7成熟,出甑前泼热水,之后铺晾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并加入高温大曲粉发酵。
2.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的高粱按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得到生沙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等回窖发酵)。
原粮摊凉后加酒尾、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七次取酒: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不再添加新料,分层蒸酒,掐头去尾。
蒸酒后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堆积发酵后再次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三层起出糟醅,分层蒸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并分等存放。
4.贮存与勾兑:各轮次酒质不同,需分开贮存。
浓香大曲的生产工艺1、浓香型大曲酒制曲工艺流程原料(小麦)——〉拌和润料(热水)——〉粉碎——〉拌料(温水或冷水)——〉装箱上料——〉采曲成型——〉晾汗——〉入室安曲——〉温湿度控制——〉翻曲——〉堆烧——〉收拢——〉出室——〉入库贮存2、主要工艺操作(1)小麦磨碎高温曲采用纯小麦制曲,对原料品种无严格要求,但要颗粒整齐,无霉变,无异常气味和农药污染,并保持干燥状态。
原料要进行除杂操作。
在粉碎前应加入5-10%水拌匀,润料3-4小时后,再用钢磨粉碎,使麦皮压成薄片(俗称梅花瓣),而麦心成细粉的粗麦粉。
麦皮在曲料中起疏松作用。
粉碎度要求:未通过20目筛的负粒及麦皮占50--60%,通过20目筛的细粉占40-50%。
(2)拌曲料(和曲料) 将粗麦粉运送到压曲房(踩曲室),通过定量供粉器和定量供水器,按一定比例的曲料(及曲母)和水连续进入搅拌机,搅匀后送入压曲设备进行成型。
原料加水量和制曲工艺有很大关系,因各类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如加水量过多,曲胚容易被压制过紧,不利于有益微生物向曲胚内部生长,而表面则容易长毛霉、黑曲霉等。
并且曲胚升温快,易引起酸败细菌的大量繁殖,使原料受损失并降低成品曲质量。
当加水量过少时,曲胚不易粘合,造成散落过多,增加碎曲数量。
另外曲胚会干得过快,致使有益微生物没有充分繁殖的机会,亦将会影响成品曲的质量。
和曲时,加水量一般为粗麦扮重量的37-40%。
曾对制曲时不同加水量进行对比试验(见表4-4),结果是:重水分曲(加水量48%)培养过程,升温高而快,延续时间长,降温慢;轻水分曲(加水量38%)则相反,而酶的活力较高。
高温曲的传统操作是在和曲时要接入一定量曲母,至今仍延用。
曲母使用量夏季为麦粉的4-5%,冬季为5-8%,一般认为曲母应选用去年生产的含菌种类和数量较多的白色曲为好。
(3)踩曲(曲胚成型) 用踩曲机(压曲机)压成砖状形。
踩曲时以能形成松而不散的曲胚为最好,这样黄色曲块多,曲香浓郁。
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工艺研究邵强;杨玲;柳青山;段冰;郭睿【摘要】糯高粱一般作为南方酒厂酿造优质白酒的主要原料.由于其黏软的特性,不适合作为北方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原料.本工艺在继承清香型大曲白酒的酿造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型改进实验,为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提供了新的途径.%Glutinous sorghum is the main raw material for Baijiu-making generally used in distilleries in South China. Due to its vis-cosity properties, glutinous sorghum is not the suit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Qingxiang Daqu Baijiu. In this study,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Qingxiang Daqu Baijiu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for the use of glutinous sorghum in the production of Qingxiang Daqu Baijiu.【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糯高粱;清香型大曲白酒;工艺【作者】邵强;杨玲;柳青山;段冰;郭睿【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TS261.2;TS261.4高粱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高粱籽粒品质是影响白酒品质的重要因素。
清香型酒的特征清香型酒的代表汾酒,其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贮存期也是一年,制曲原料以大麦、豌豆为主,很忌讳用小麦。
制曲顶温在46-50℃,制曲培养以排列为主。
糖化力、发酵力较浓香型大曲高,曲香清雅。
·传统的总结为七诀,现代总结又加上四诀为十一诀。
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工必得其细,量必得其准,管必得其严,勾贮必得其适。
·清香型酒工艺有“四要素”1三种曲并用(青茬、红心、后火)2地缸发酵3“清蒸二次清”制酒工艺4四特殊:润料堆积、低温发酵、高度摘酒、短期贮存。
清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别净,清香纯正,后味很甜。
以汾酒、黄鹤楼酒和宝丰酒为代表。
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清香型白酒芬芳的清香,甘润爽口,是一种传统的老白干风格,以山西杏花村的汾酒为代表,所以又叫“汾香型”。
其特点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余味爽净。
它的主要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从含酯量看,它比浓香型、酱香型都要低,而且突出了乙酸乙酯,但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协调。
除此以外,宝丰酒、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贵州生产清香型白酒的厂家不多。
清香型白酒的技术特点(1 ) 清香型大曲白酒的技术特点可概括为以下12 个字: 中温制曲、陶缸发酵、清蒸二清。
①制曲。
以大麦、豌豆为原料, 经适度粉碎后, 在最高品温不超过50℃的条件下, 分别制取清茬、红火、后火三种大曲。
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
②制酒。
采用“清蒸清烧二次清”的工艺, 即1 次投料、2 次加曲、2 次发酵、2 次蒸酒。
流酒温度为25 ~30℃, 可谓低温流酒, 该温度低于浓香型白酒的中温流酒和酱香型白酒的高温流酒温度。
将高粱适度粉碎、清蒸、加曲粉发酵约28 天后, 蒸取“大 酒”; 再加曲粉、发酵28 天、蒸取“二 ”酒后, 即行扔糟。
特征性清香型大曲的分析及对酒质的影响分别对清香型大曲的红心曲、青茬曲和后火曲三种特征曲,进行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检测分析,运用生产试验验证了不同配比对出酒率、酒质的影响,总结出合适地配比方案。
标签:清香型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大曲酒出酒率大曲是利用自然界野生微生物、培养在砖形固体生料淀粉质培养基上的一种糖化发酵剂。
古籍《尚书》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咸信无曲,空造不成。
”认为酿酒不用曲,尽管有好的粮食,也造不出酒来。
说明曲在酿酒中的重要性[1]。
大曲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出酒率、优质品率和香型风格的典型性。
清香型大曲,是酿造清香型白酒的糖化发酵剂。
属于低温大曲,其培养温度在40-50℃之间,成曲的外部特征,分红心曲、青茬曲和后火曲。
衡量曲质量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技术指标:①水份,②酸度,③淀粉,④糖化力,⑤液化力,⑥发酵力,⑦酯化力和酯分解率,⑧蛋白酶活力。
其中④、⑤、⑥是考核的重要技术指标。
本文就清香型特征曲的三项指标的分析及对出酒率、酒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试验。
1 试验原理和方法见参考文献[2]。
2 试验材料本公司生产的清香型红心曲、青茬曲、后火曲。
其配比为:大麦∕豌豆=6/4。
[3]3 特征曲的采样部位分别取大曲的曲心、四角、曲皮和整块。
4 化验结果分析见表1透过表1的化验数据可以看出:红心曲的不同部位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说明不同部位在培养过程中富集微生物的能力有差异,导致成曲不同部位酶菌分布不均衡。
曲皮的化验数据较高于其它部位,曲心最低,四角与整块曲的数据比较接近。
发酵力均未超过3.0对酿酒发酵前期要求缓慢升温有利。
清茬曲的曲皮的糖化力明显高于其余三个部位。
液化力、发酵力也均高于红心曲,有利于发酵温度保持前缓、中挺、后慢落的工艺要求。
后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在四角,曲皮,整块的表现较强势,而在曲心部位的数据却最低。
说明后火曲在培养中微生物的富集不够,反映在工艺上的问题是排潮期或温、湿度控制不当,而造成皮焦、烧心,阻止了微生物的续积。
清香型大曲高粱酒酿造工艺清香型(汾香型)大曲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它清香醇厚、绵柔回甜、尾净爽口、回味悠长。
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一、工艺流程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蒸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 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贮存→勾兑→成品二、工艺操作(一)原料粉碎原料高粱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
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 瓣即可,其中能通过 1.2 毫米筛孔的细粉占25~35%,粗粉占65~75%左右。
整粒高粱不超过0.3 %。
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典型的高粱糁红色。
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能通过 1.2 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 1.2 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
1、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1.按使用的主要原料分,白酒可分为(粮食)酒、(薯类)酒和(代用原料)酒。
2.按生产工艺分,白酒可分为(固态)酒、(半固态)酒和(液态)酒。
3.按使用的糖化发酵剂分,白酒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和(麸曲)酒。
4.浓香型白酒的代表酒是(泸州老窖和五粮液)酒。
5.酱香型白酒的代表酒是茅台酒6.清香型白酒的代表酒是汾酒。
7.中国白酒制曲的主要原料是小—8.中国白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高粱。
9.白酒生产常用的辅助原料有麸皮、稻壳、小米糠和高粱壳。
10.白酒生产的谷物原料主要有高粱、玉米、大米、小麦、青稞、豌豆。
11.白酒生产的薯类原料主要有甘薯和木薯。
—12.原料不同,成品酒风味差别较大,俗话说“高粱香,玉米甜,大麦冲,大米净”。
13.大曲按制曲温度分为高温大曲、中高温大曲、和中温大曲。
14.大曲酒生产分为清渣和续渣两种方法。
15.根据生产中原料蒸煮和酒醅蒸馏时的配料不同,大曲酒又可分为清蒸清渣、清蒸续渣和混蒸续渣工艺。
16.按添加中草药与否,小曲可分为药小曲和无药小曲。
17.按制曲原料分小曲可分为粮曲和糠曲。
18.按用途分,小曲可分为甜酒曲和白酒曲。
19.小曲微生物主要有霉菌和酵母菌20.浓香型大曲酒采用典型的混蒸续渣工艺进行酿造。
21.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操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老五甑操作法,二是万年糟红粮续渣。
22.在浓香型白酒生产工程中,发酵好的粮醅称为母糟。
23.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所有发酵设备都是泥窖。
—24.蒸馏过程中原则上要做到缓汽蒸馏,大汽追尾。
25.流酒温度过高,对排醛及排岀一些低沸点臭味物质有利。
26.馏出酒液的酒度主要以经验观察,即所谓看花取酒。
27.让馏岀的酒流入一个小的承接器内,激起的泡沫为酒花。
28.在浓香型大曲白酒入窖时,要严格控制入窖条件包括入窖温度、酸度、水分、淀粉浓度。
29.大渣入缸时主要控制入缸温度和入缸水分。
30.清香型白酒酿酒设备为地缸—31.多元醇可以增加酒的醇甜味,使酒体丰满。
酒曲制作-“清香型大曲”如前所述,酿制不同香型的大曲酒,其大曲的生产工艺有所不同,八匠鼎松仁简要的介绍几种典型大曲的制作工艺和操作特点。
清香型大曲清香型酒曲是中温曲的典型代表,制曲品温不超过50℃,下面以汾酒曲为例简要介绍清香型大曲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1、工艺流程:2、工艺操作要点①、制曲原料配比采用大麦和豌豆,其比例为6:4或7:3(视季节不同,适当变化)。
②、新碎度要求通过20目筛的细粉,冬季占20%,夏季占30%;通不过的粗粉,冬季占80%,夏季占70%。
③、加水比加水量和水温视原料粗细与季节气候而灵活掌握,一般每100k原料用水量为50~ 55kg。
水温夏季用凉水(14~16℃),春秋季用25~30℃的温水,冬季用30~35℃的温水。
每块曲用料约2.7kg,踩成的曲块重3.7~3.8kg。
曲模的规格是内长27~28cm,内宽18~ 19cm,高5~ 6cm。
④、卧曲曲胚入房后,以干谷糠铺地,上下三层,以苇秆相隔,排列成“品”字形。
曲间距3~4cm,一行接一行,无行间距。
苇秆上沾染着许多大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可起部分接种作用。
⑤、上霉汾酒大曲上霉阶段明显。
曲胚入房后,将曲室调至一定温度,冬季12~15℃,春秋两季15~18℃,夏季也要尽量保持此温度。
曲块表皮风干后,约6~8h,用喷壶少洒一点冷水,覆盖苇席,再喷水,使苇席湿润,令其徐徐升温,缓慢起火。
冬季控制在72~80h,使曲间品温上升至38℃,则可上霉良好。
如曲间品温超过38~40℃,应立即揭开苇席,缓缓散热;品温下降后,为防止散潮,需再覆盖苇席,继续培养至90%以上的曲胚上霉良好。
⑥、晾霉曲胚表皮上霉良好时,揭开苇席,开窗放潮,适时翻曲,增加曲层与曲距,以控制曲胚表面微生物的生长。
勿使菌丛过厚,令其表面干燥,使曲块固定成形,这个操作称为“晾霉”。
晾霉般需2~3天,品温降至28~32℃。
这段时间每天翻曲一次,并增加曲块层次。
“上霉”和“晾霉”是曲胚培养的重要阶段,要特别注意。
教案首页授课顺序学时日期年月日班级
白酒生产技术教案
9
10 11 12 1 2 3 4 5 6
室温 18.2 13.8 8.2 4
2.4
5.7 10
15.2 19.7 —
地温 18.4 14.8 10.8 10.8 6 8.9
10.8 15.7 18.7 21.5 入温 14.3 13.7 11.7 11.7 15.8 15
11.8 12.7 14.7 13.8
根据山西中部酒厂实践一般: ①9-10月11-14℃。
②11月9-12℃ ③寒冷季节12-2月地温6-8℃,入温13-15℃.④3-4月8-12℃⑤5-6月、7-8月热季,入温尽量低,入温都在11-18℃,保证“清香纯正”之特点。
大渣发酵管理:主要控制发酵温度。
做到适时顶火7-8天,适温顶火28-30℃最高不过32℃.并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①前缓:发酵升温缓,防止产酸过多。
②中挺:顶火温度能保持一段时间3天左右,发酵完全。
③后缓落:每天0.5℃,1-12天隔天检查。
出缸,发酵结束温度24℃左右 (八)出缸、蒸酒:
出缸操作:起出放在堆糟场上
蒸酒:主要在装甑,填料塔(成分,出酒率)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
设备:蒸甑、过汽管、冷凝器
蒸甑结构:
1、桶身:形状:花盆状,直径:上1.7m ,下1.7m,上下口径比1.14:1
高度:1m 左右
2、底锅(蒸汽管)
3、甑(云)盖
4、篦子
操作:清洗→换底锅水→撒稻壳→开汽→拌料装甑→盖盖、连过汽管、密封→蒸
月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