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胰腺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和治疗原则各不相同。
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胰腺炎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
一、胰腺炎的症状1.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急性胰腺炎常表现为剧烈而持续性的上腹或中上腹部持续性胀闷、压迫感,并向左肩胛区放射。
该区域可出现明显的压及反跳触痛。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消化道及全身中毒表现。
2. 慢性胰腺炎的典型三联征慢性胰腺炎典型三联征包括:阵发性上腹部剧作样绞痛、由餐后突然发作且平卧位时较剧,乏汗提神活动即能消失;进行眼底检查可见到多数为微血管新生导致真小动脉瘤形成的视网膜出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反复发生肺栓塞。
二、胰腺炎的治疗原则1. 保持胰腺功能静息,减轻胰腺负担首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完全禁食以减轻对胰酶的刺激,同时给予静滴液体营养支持。
而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则需要适量进食低脂、低纤维的饮食,并使用酶制剂辅助消化。
2. 积极控制疼痛和恶心呕吐对于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镇痛剂进行缓解。
另外,在急性发作期间,抗恶心药物和止吐药物也可以帮助减轻不适感。
3. 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胰腺炎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脓肿、胆总管狭窄等,因此预防并治疗并发症非常重要。
通过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支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4. 引流和手术干预在一些严重的胰腺炎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引流和手术干预。
胰腺引流术可避免炎性渗出物积聚,减少感染机会。
而手术干预则对于出现胆源性疾患或严重胰腺坏死的患者可能是必须的选择。
5. 个体化治疗计划最后需要指出,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并注意监测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了解胰腺炎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对于确诊和有效管理这一消化系统障碍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静息、控制疼痛和恶心呕吐、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进行引流和手术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计划,医生可以为胰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并发症、诊断要点、诊疗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急性胰腺炎指多种病因使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往往是在暴饮暴食或者油腻食物后出现,从而导致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病因:(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国内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占50%以上,又称胆源性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均可致胰液分泌增加,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使胰管内压增加,引起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常见病因是胰管结石。
病理:急性胰腺炎从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两型。
急性水肿型约占急性胰腺炎的90%。
大体上见胰腺肿大、水肿、分叶膜模糊、质脆,病变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胰腺周围有少量脂肪坏死。
急性出血坏死型大体上表现为红褐色或灰褐色,并有新鲜出血区,分叶结构消失有较大范围的脂肪坏死灶,散落在胰腺及用胰腺周围组织如大网膜,称为钙皂斑。
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其病因、病理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不有关。
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少数重者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临床表现介于MAP和SAP 之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器官衰竭可于48小时内恢复,称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1.症状(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生。
(2)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有时颇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液,呕吐后无舒适感。
(3)发热:多数病人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维持3-5天。
(4)低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常发生。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
胰腺炎的临床病理讨论引言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
急性胰腺炎多由胆道结石、饮酒过度等原因引起,而慢性胰腺炎则通常与长期的酒精滥用或胰腺结石有关。
胰腺炎临床上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胰腺坏死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胰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胰腺炎的病理特点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特点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反应。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1.胰腺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的自消化作用被激活,胰腺组织会遭受到坏死。
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和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2.炎性细胞浸润: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
3.溶酶体增生:在急性胰腺炎中,由于炎症刺激,溶酶体数量会显著增加,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也会释放出来,加剧炎症反应。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特点是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改变。
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1.纤维化改变:慢性胰腺炎时,受长期的炎症刺激,胰腺组织会出现纤维化改变,主要表现为胰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胰腺小导管扩张。
2.胰腺实质萎缩: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实质逐渐萎缩,由于胰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消化酶的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变性和坏死: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胰腺组织的局部变性和坏死,并可形成囊肿。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腹痛:胰腺炎的典型症状是腹痛,疼痛可持续数天,并且可以向背部放射。
2.恶心呕吐:胰腺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3.发热:胰腺炎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4.黄疸:胰腺炎时,由于胆道受损,可能会导致黄疸的出现。
5.其他症状:胰腺炎还可能伴有腹部肿块、腹泻、便秘等症状。
胰腺炎的治疗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治疗:胰腺炎时,需要对症治疗,包括缓解腹痛、控制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名词解释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急性炎症。
胰腺是人体内一种位于胃后方的消化腺,主要负责产生和释放消化酶,以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组织的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胰腺炎通常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其中急性胰腺炎是由于突发性的胰腺损伤导致的,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明显。
以下是一些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名词解释:1. 胰腺:位于腹腔内,负责产生和分泌各种消化酶,帮助身体消化食物。
2. 炎症:身体对于组织损伤或刺激的反应,通常包括红肿、疼痛和局部功能障碍等。
3. 胰腺炎: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4. 消化酶:胰腺分泌的一类蛋白质,主要负责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帮助身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
5. 胰腺钵状复合物:胰腺分泌消化酶的一种结构形式,由消化酶和其它蛋白质组成,保护消化酶免受胰腺本身的消化。
6. 胆道结石:存在于胆囊或胆管中的固体物质,可能阻塞胆管并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7. 胰腺酶: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8. 急性坏疽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严重形式,常伴有组织坏死,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
9. 名义性弥漫脂肪变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形态学上呈现为胰腺组织严重的脂肪沉积和变性。
10. 胰炎三联症: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剧烈上腹痛、恶心和呕吐。
11. 胰管:位于胰腺内的一系列管道,负责将胰液输送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胰腺炎的程度和是否合并其它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认识和理解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名词定义是至关重要的。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与病因、病理类型和诊治是否及时有关。
1.症状(1)腹痛: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刀割样痛、钝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不能为胃肠解痉药缓解,进食可加重。
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
轻症腹痛3~5天即缓解。
重症病情发展较快,腹部剧痛持续较长,因为渗液扩散,可引起全腹痛。
少数年老体弱患者可无腹痛或轻微腹痛。
腹痛发生的主要机制是:①炎性渗出液和胰液外溢牵刺激腹膜和腹膜后组织;②胰腺的急性水肿,炎症刺激和牵拉包膜上的神经末梢;③胰管阻塞或伴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疼痛;④胰腺炎症累及肠道,导致肠胀气和肠麻痹。
(2)恶心、呕吐和腹胀:多在起病后出现,有时很频繁,呕出食物和胆汁,吐后腹痛不减轻。
同时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低血压或休克:常在重症胰腺炎时发生。
患者可出现皮肤苍白、烦躁不安、湿冷等;有极少数可突然发生休克,甚至发生猝死。
主要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类物质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并发消化道出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发热:患者多数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
发热持续一周以上不退或逐日升高、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等。
(5)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紊乱:常有轻重不等的低血钾,脱水,呕吐频繁可有代谢性碱中毒。
重症者多有低钙血症((2mmol/L),明显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部分伴有血糖增高,偶可发生高渗昏迷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体征(1)轻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较轻,常与主诉腹痛程度不十分相符,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腹或全腹明显压痛,并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并发脓肿时可触及有明显压痛的腹块。
伴有麻痹性肠梗阻可有明显腹胀,腹水常呈血性,淀粉酶明显升高。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主要表现有腹痛、腹胀、腹膜炎体征和休克等。
因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具体的表现亦不同。
1)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
腹痛剧烈,位置与病变部位有关,胰头部以右上腹为主,向右肩部放射;胰体部以上腹部正中为主;胰尾部以左上腹为主,向左肩部放射;累及全胰呈腰带状疼痛,向腰背部放射。
腹痛为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开始即可出现,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为其特点。
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
3)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泛或漫及全腹。
严重休克时,体征反而不明显。
4)腹胀:初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于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所致,排气排便停止。
大量腹腔积液时加重腹胀。
5)其他:体温增高为感染和组织坏死所致;胆总管下端有结石、胆管炎或胰头肿胀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轻度黄疸;严重患者出现休克;有的患者以突然休克为主要表现,称为暴发型急性胰腺炎。
少数患者可在腰部出现青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围蓝色改变(Cullen征);还可因胃肠出血发生呕血、便血;血钙降低时,可出现手足抽搐。
急性胰腺炎知识点总结内科一、概述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胰腺自身消化酶的活化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其特点是剧烈的上腹疼痛、胰酶和其他消化酶活动增高、胰腺炎性改变及其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度的自限性疾病到严重的并发多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疾病的常见并且严重的类型之一。
二、发病原因1. 酗酒:长期酗酒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重要诱因,它会导致胰腺内的脂肪分解增加,并诱发胰腺炎。
2. 胆石症: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胆石梗阻胰管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3. 胰腺创伤:直接外伤或手术所致胰腺损伤。
4. 服用某些药物:如对苯二酚、阿司匹林、酒精等。
5. 感染:病毒、细菌感染等。
6. 其他因素:胆道镜检、胰腺手术、ERCP、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三、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和呕吐、腹部压痛、心动过速等。
疼痛的特点为持续性剧痛,放射到背部。
不同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差异较大,轻重不一。
四、诊断1. 临床表现:剧烈的上腹疼痛、腹部压痛、发热、呕吐等。
2. 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胰蛋白酶活性增高。
3.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及CT等可以检测到胰腺肿大、水肿、胰腺囊肿、胰腺钙化、炎症坏死等。
五、治疗1. 一般处理:休息、禁食、止痛、加强水分补充。
2. 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时应及早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严重时需进行全胃肠外营养。
3.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感染,利胆药物治疗胆道梗阻,降酶药物等。
4. 手术治疗:对严重胰腺坏死、腺癌坏死、穿孔等病例需手术干预。
5. 防治并发症:如脏器功能不全、腹腔脓肿、感染性休克等。
六、预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密切相关。
重度的急性胰腺炎病例预后较差,易发生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等并发症。
七、预防1. 少饮酒,限制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急性胰腺炎早期的炎症性质为( )急性胰腺炎早期的炎症性质为非化脓性。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而其早期炎症性质主要为非化脓性。
下面将会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1. 病因: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但主要包括胆道疾病、酒精滥用、胰腺结石、高脂血症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胰腺内的酶激活,从而引发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
2. 发病机制:胰腺炎的早期病变是以胰腺间质性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为主。
在胰腺组织中,炎症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会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3. 临床特点: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被忽略或误诊。
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呈中上腹持续性或剧烈胀痛,并向背部放射。
伴随着恶心、呕吐、发热和腹胀等不适感。
此外,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和黄疸等症状。
在早期,由于炎症反应尚未明显,临床表现较轻,这也是为什么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经常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然而,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胰腺炎会逐渐发展为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治疗方面,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胰酶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等。
此外,患者需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少对胰腺的刺激。
同时应给予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镇痛、抗生素和胰酶抑制剂等。
镇痛药可缓解患者疼痛感,抗生素可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减少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胰酶抑制剂可减少胰腺的自我消化,促进炎症缓解。
急性胰腺炎早期的炎症性质为非化脓性,因为此时炎症主要限于胰腺间质和局部周围组织,并未波及胰腺实质。
但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胰腺组织的炎症会逐渐恶化,导致化脓性炎症的发生。
总结一下,急性胰腺炎早期的炎症性质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轻微。
但随着病情的恶化,炎症可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
胰腺炎症状体征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
胰腺疼痛一般在左,中上腰腹部,部分可向背部放射,会有持续性钝痛症状。
急性胰腺炎腹痛:突发性,程度不一,呈持续性,多在中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弯腰抱膝或前倾坐位可减轻疼痛。
恶心呕吐及肚胀:多在起病后出现,可频繁发作,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胆汁或咖啡样液体呕吐后腹痛无法缓解。
多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淀粉酶升高可超过正常上限3倍,脂肪酶早期可出现升高,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患者起病时要遵医嘱禁食,以免加重胰腺损伤。
患者无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可遵医嘱适量饮用温开水。
平时要合理饮食,限制奶油、蛋糕、油炸等高脂食物的摄入量。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躁动不安、脉搏细速、口唇苍白、皮肤湿冷,同时可伴有呼吸困难。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出院后应常规戒酒戒烟、清淡饮食。
以下人群易患胰腺炎:有慢性胆道疾病的人;暴饮暴食的患者;长期饮酒的患者;高脂血症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的名词解释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突然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通常由胰腺内酶系统的异常激活引起。
当酶系统异常激活时,胰腺的自身组织受到酶的消化作用,导致炎症和疼痛的出现。
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
胰腺是人体内一种位于腹腔中的消化系统腺体器官,主要负责产生消化酶、激素和其他重要物质,以协助消化和代谢过程。
当消化酶异常激活或胰腺排空阻力增加时,消化酶开始在胰腺内活跃起来,导致胰腺组织的损伤和炎症。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胰腺肿瘤、创伤、感染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和酒精滥用。
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出现结石或结晶,导致胆汁通路受阻,从而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
酒精滥用是指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会直接损害胰腺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最终引发炎症。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上腹部持续性剧痛,疼痛通常由腹腔沿中背部蔓延,弥漫性疼痛是急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
疼痛常伴有呕吐、恶心、发热、腹胀等症状。
同时,患者可能有黄疸、腹水、腹块等症状。
严重的急性胰腺炎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障碍。
诊断急性胰腺炎常规使用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胸腔腹腔穿刺等。
血液检查可以测定胰腺酶和炎症标志物的水平。
尿液检查可以检测胰腺酶的排泄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CT扫描和MRI等,可以观察胰腺炎症的位置和范围。
胸腔腹腔穿刺可以获取腹水或胸水样本以进行化验。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止痛剂、抗生素和抗炎药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
营养支持可以通过经口或静脉途径补充营养物质,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手术干预是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例如胆道梗阻、胆囊炎、腹腔感染等。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突发且严重的疾病,通常由胰腺内酶系统的异常激活引起。
它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上腹部剧烈疼痛,通常伴有其他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并发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并发症?【解答】临床表现和分型、并发症(一)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急性腹痛,常较剧烈,多位于中左上腹、甚至全腹,部分患者腹痛向背部放射。
患者病初可伴有恶心、呕吐,轻度发热。
常见体征:中上腹压痛,肠鸣音减少,轻度脱水貌。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上述症状基础上,腹痛持续不缓、腹胀逐渐加重,可陆续出现症状、体征及胰腺局部并发症。
(三)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临床表现介于MAP与SAP之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器官衰竭多在48小时内恢复,恢复期出现胰瘘或胰周脓肿等局部并发症。
(四)胰腺局部并发症1.胰瘘急性胰腺炎致胰管破裂,胰液从胰管漏出>7天,即为胰瘘。
胰内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胰性胸腹水及胰管与其他脏器间的瘘。
胰液经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体表,为胰外瘘。
胰腺假性囊肿多在SAP病程4周左右出现,初期为液体积聚,无明显囊壁,此后由肉芽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囊壁缺乏上皮,囊内无菌生长,含有胰酶。
一般假性囊肿<5cm时,6周内约50%可自行吸收。
2.胰腺脓肿胰腺内、胰周积液或胰腺假性囊肿感染,发展为脓肿。
患者常有发热、腹痛、消瘦及营养不良症状。
3.左侧门静脉高压胰腺假性囊肿压迫和炎症,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继而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肠结核的治疗(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治并发症。
强调早期治疗,因为肠结核早期病变是可逆的。
1.休息与营养休息与营养可加强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疗的基础。
2.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急重症,诊断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通常会出现急性、剧烈、持续的中上腹疼痛;
2、实验室指标:如淀粉酶和脂肪酶,数值高于正常3倍以上;
3、影像学表现:腹部B超或CT、核磁,出现胰腺肿大、渗出等胰腺炎典型改变。
以上三点若存在两点,则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如果出现急性胰腺炎,通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若患者以腹痛就诊时,需先判断腹痛持续时间和有无放射痛,疼痛性质是否非常剧烈,能否在弯腰时或抱膝位时缓解。
此时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淀粉酶、脂肪酶及肝肾功能。
此外,需结合腹部B超、CT等,明确胰腺影像学有无改变。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概述
某同事是一名高三毕业生,高中毕业以后某同事感觉自己非常的轻松,经常晚上熬夜打游戏,同学聚会也是喝很多酒,在一次聚会中,某同事因为酒精中毒送到医院出院之后,某同事感觉自己的胃部还是非常的不舒服于是某同事到医院检查,医生跟某同事说某同事得了急性胰腺炎,本来以为出院后自己就恢复健康了,没想到又得了这样的病。
急性胰腺炎,这类疾病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于一线,在人体的位置跟胃肠道里的非常近,不容易检查出来。
二、步骤/方法:
1、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患者有很明显的腹部疼痛症状通常为钝痛的感觉会持续一段时间,往往是在用餐之后或者饮酒之后,这种疼痛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由腹部散射到右肩
2、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会有一种,吃不下,睡不着恶心想吐的感觉。
由于他们的胰腺出了问题,导致胃消化系统也不好,经常有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呕吐发烧发冷的症状。
但是患者仍然鼓着一个大肚子,腹部胀气比较严重。
3、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会出现划黄疸症状,这表示,患者的肝功能和弹弓能出些问题,黄疸越发严重,说明患者的胰腺炎病情越严重,同时胰腺有很多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三、注意事项:
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疼痛不堪,需要马上到医院就医,治疗期间最好能够卧床多休息适当的饮水,能够遵医嘱服用药物。
这类疾病一般复发率挺高,所以得好好调理。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三、临床表现
因病理变化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大,较为复杂。
(一)症状
1.腹痛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
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腹痛范围多在胸6~腰1,有时单用吗啡无效,若合并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则有右上腹痛,胆绞痛。
2.恶心呕吐2/3的病人有此症状,发作频繁,早期为反射性,内容为食物、胆汁。
晚期是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呕吐物为粪样。
如呕吐蛔虫者,多为并发胆道蛔虫病的胰腺炎。
3.腹胀在重型者中由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刺激和腹膜后出血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致肠道积气积液引起腹胀。
4.黄疸约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其原因可能为胆管结石并存,引起胆管阻塞,或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下端或肝功受损出现黄疸,黄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予后不良。
5.发热多为中度热:38°~39℃之间,一般3~5天后逐渐下降。
但重型者则可持续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体温不升。
合并胆管炎时可有寒战、高热。
6.手足抽搐为血钙降低所致。
系进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使大网膜、腹膜上的脂肪组织被消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与钙结合为不溶性的脂肪酸钙,因而血清钙下降,如血清钙<1.98mmol/L(8mg%),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7.休克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腹腔、腹膜后大量渗液出血,肠麻痹肠腔内积液,呕吐致体液丧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另外吸收大量蛋白质分解产物,导致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主要表现烦燥、冷汗、口渴,四肢厥冷,脉细,呼吸浅快、血压下降,尿少。
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谵妄、昏迷、脉快、血压测不到,无尿、BUN>100mg%、肾功衰竭等。
8.可有有关并发症(如心衰、肺衰、肾衰)的表现。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其范围在上腹或左上腹部,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故一般较轻,轻型者仅有压痛,不一定肌紧张,部分病例左肋脊角处有深压痛。
当重型者腹内渗出液多时,则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范围亦较广泛,但不及溃疡穿孔那样呈"板状腹"。
2.腹胀重型者因腹膜后出血刺激内脏神经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使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呈现"安静腹",渗出液多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其淀粉酶含量甚高,对诊断很有意义。
3.腹部包块部分重型者,由于炎症包裹粘连,渗出物积聚在小网膜囊,或脓肿形成、或发生假性胰腺囊肿,在上腹可扪及界限不清的压痛性包块。
4.皮肤瘀斑部分病人脐周皮肤出现兰紫色瘀斑(Cullen征)或两侧腰出现棕黄色瘀斑(Grey Turner征),此类瘀斑在日光下方能见到,故易被忽视。
其发生乃胰酶穿过腹膜、肌层进入皮下引起脂肪坏死所致,是一晚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