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育苗技术

水稻育苗技术

水稻育苗技术
水稻育苗技术

水稻育苗技术

1:怎样确定育秧期?

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2:水稻育秧布量怎样确定?

秧田播种量总的来说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条件下,保证相应的光照,才能培育壮秧。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机械播)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种(发芽率90%以上)250-300克。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称200-250克;盘育机播中播,每盘播芽种95-120克,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过少漏播率增加,补苗费工。抛秧或摆插钵盘育苗,其播种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几种?提倡哪种方式?

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如旱田地、轩田地、草田地、大地台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离物保温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可分有孔和无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盖情况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湿育秧。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么样的秧苗才算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什么?

1、形态上表现生长健壮。

2、生理上表现代谢协调,生活机能旺盛。

3、叶龄适宜。壮秧播后的表现是:1、发根力强。2、抗逆性强。3、返青成活快。

4、生产力高。要培育壮秧,稀播是关键。当前一些地区对稀播认识不足,播种量高,秧苗细弱拥挤,成苗率不高,播种后大缓苗。所以育秧一定要强调适当稀播。

5:开闭式旱育秧有什么优点?

1、苗床内空间大,受光面积大,吸收热量多,热效高,增温快,出苗早,秧苗齐,成秧率高。

2、秧苗整齐,生长势强,秧苗素质好。

3、操作简便,管理方便。

4、成本低、效益高。

6:开闭式旱育秧有哪些主要技术环节?

1、育秧地选择应选用园田地、旱田地、菜田地、大地高台或本田的高燥处,不能有积水,地势不低洼,盐碱要轻。

2、旱整,旱作床。

3、铺好营养土。

4、播种前苗床处理好。

5、适量稀播种。

6、喷浇除草药剂。

7、覆盖地膜。

8、搭架,盖农膜。

9、苗田管理。

7:什么叫软盘育秧?有哪些优点?

软盘育秧是近几年来宽床开闭式旱育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育秧技术,其突出特点是使用软盘育秧,培育出的秧苗整齐,叶片宽窄一致,薄厚均匀,规格化、标准化,既适合机械化插秧,更适宜人工插秧。由于这种方式育秧床土是经酸化处理或加入床土地调制剂而配制成的标准化的营养土,为秧苗生长创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所以秧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育好,即使育苗期间遇到不同程度的低温寡照或是高温干旱,大风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秧苗生长仍很正常,很少发生立枯病,青枯病,颇受欢迎。软盘育秧的好处:1、秧苗素质好,不易发病。2、能大幅度提高秧本田比例。3、能促进育秧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4、管理方便。5、降低育秧成本。

8:抛秧育秧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哪些?

1、抛秧育秧盘:是一种特制的塑料盘,这种育秧盘可以育出土块的秧苗,育秧床土块不易散碎,运输方便。

2、抛秧育秧:每个育秧小槽所育的秧苗是一个空秧,所以在播种时不要下秧太多,否则播种量大,难育成壮秧,一般每个槽4-5粒即可。

3、没有使用抛秧盘育秧时,最好在起秧前用力在苗床上将秧苗切成豆腐块似的,以便抛出。

9:旱育秧出苗前应注意哪些田间管理事项?

1、温度管理:为保证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后的保温工作。措施是盖好农膜,农膜有损坏处及时补好。经常打掉农膜上的灰尘和积雪,增加农膜透光率,提高温度。有寒潮时,应用薄膜上覆盖草苫等保温。

2、水分管理:床土水分不足、不均,会影响出苗和齐苗,因此应经常检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状况,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就应及时补水。

3、预防鼠害、虫害:防鼠办法是床面施磷化锌,即0·5公斤磷化锌加饵料(玉米、高梁等)25公斤,拌好后撒在床面上,预防蝼蛄用5%锌硫磷0·5公斤加煮熟的高磷50公斤,混拌后撒在床面上,每床撒少量即可收到防治效果。当秧苗立针、青头后,及时揭去覆盖在苗床上的地膜,揭膜高温灼伤苗尖。

10:旱育秧齐苗后应怎样进行通风炼苗?

出苗后到揭膜炼苗这个阶段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是旱育苗成败的关键时期。管理的中心是保证秧苗稳健生长,既要预防低温危害,又要防止高温“捂大苗“而造成徒长。喷灭草药剂,出苗后根据杂草多少喷施敌稗乳油灭草。在稗草二叶期前每标准床(22·5平方米)用20%的敌稗乳油50克,对5公斤水喷雾。喷药的后24-36小时内不能浇水,以免降低药效。防治立枯病,喷敌克粉药液是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的重要措施。分别在秧苗一叶一心和二叶一心期喷药。第一次一叶一心期喷洒1500倍液,每平方米喷3公斤药液;第二次秧苗在二叶一心期喷1000倍药液,每平方米公斤。喷药时选择天气晴朗、无风天气进行。上午10时前有露珠,不要喷药。当苗床土层干时应先浇水后打药。

11:旱育秧怎样进行温度和水温管理?

1、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度-30度之间,若超过30度,打开农膜通风口降温炼苗。炼苗时还要看天气,按温度变化进行;二叶一心时,床内温度保持在20-25度之间;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

2、秧苗出齐后,就应该注意适时适量供水。尤其秧苗出齐后,一般应补一次水,但要考虑当时土壤墒情,确定是否补水的原则是:看床面土壤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表示缺水,就要补水。补水的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以后,最好用晒水池

的水,把水温提高到14-15度。

12:旱育秧受低温危害如何挽救?

育秧期受低温危害后,不仅降低发芽率,还抑制秧苗生长。水育秧多发生腐病和烂秧,旱育秧多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严重时大量死苗,尤其是根系发育不良和徒长的秧苗受害更重,常造成弱苗、苗小和缺苗等问题,耽误适时插秧。秧苗受低温危害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及时对症下药,发生什么病及时用什么办法来治疗,搞好薄膜保温工作,降低地下水,减少苗床温度,还可在苗床上撒草木灰以及调节水层。

13:旱育秧秧苗到了插秧期不能及时插秧怎么办?

秧苗到了插秧期,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插秧,这种情况下管理秧苗的办法有:一是继续“蹲秧“这种办法适于旱壮秧,旱生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的秧苗,少浇水或不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其它类型秧苗看当时苗情,要酌情给水,但也应减少给水量和给水次数,不旱到一定程度(不蔫)不给水。二是采取秧办法。

14:旱育秧发生秧苗徒长怎么办?

秧田期秧苗徒长是经常遇到的尤其在没通风炼苗前,秧苗遇高温天气易徒长。此时,一些稻农更不敢揭膜通风,怕揭膜打蔫,发生青枯病。不揭膜秧苗更徒长。对徒长苗的处理要先灌水,水深到第一完全叶的叶枕之上,同时揭膜炼苗,待2-3天将水撤浅,还要继续炼苗,约3-4天左右,秧苗直立不打蔫,没有青枯病症状就正常通风炼苗。还要酌情追肥,使其很快恢复正常生长。防病灭草要及时。

15:旱育秧秧苗发药害怎么办?

农药对水稻的药害,常因药剂变质、不了解农药性质误用,用量过多,浓度过高,施药不均匀等而引起,常用药害症状有:焦斑、黄化、畸形、青等。因此使用农药前应认真检查,切不可草率用药,不要使用质量不好或变质失效农药。发现受药害的秧苗,要灌水冲洗,降低农药浓度,减轻药害程度,加强水、肥管理。

16:塑料钵盘旱育秧的主要技术环节?

1、选择秧田地:要选择中性或偏酸性的旱田地,园田地做育秧田,土质肥沃,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要长期固定,逐年培肥。

2、提倡秋翻地,秋施农肥,每平方米施腐熟速筋农肥10公斤。秋做床,要整平耙细。春翻地要做到早耕翻,耕深10厘米左右。做床时,要打碎坷垃,整平床面,达到播种状态。

3、秧本田比例,常用的钵体秧盘规格是长61厘米,宽32厘米,434个小钵体的秧盘,约5个盘的面积为一平方米,每亩本田需用35-45个钵盘,秧田7-9平方米,秧本田比例1:72-148。

4、搭棚育秧,大棚要在结冻前挖好排水沟和埋桩孔眼。棚高2·2米左右,宽7米,长40-60米。棚内设两排置床,置床宽度3·2米,置床间留一条30厘米宽的作业道,靠棚模两边各留15厘米宽的空带。棚内有效面积256-384平方米,可摆盘1280-1920个。中棚高1·5米左右,宽6米,长20米。棚内设两排置床,床宽2·7米,中间留一条30厘米宽的作业道,靠棚模两边各留15厘米空带。棚内有效面积108平方米,可摆盘540个。

5、钵盘土配制,育秧盘

土,其中肥沃旱田土占50%,腐殖土30%,腐熟酸性农肥20%。如果没有腐殖土,可用肥沃旱田土70%,加腐熟酸性农肥30%,不能用砂土。把盘土混合后,晒干,捣碎,用3-4目筛子过筛,每盘用土量2公斤左右。盘土配肥:每200公斤过筛盘土,混拌吐秧剂2·5公斤,做到调酸、配肥、消毒三项作业一次完成。

17:秧苗“滞长“或形成“小老苗“是什么原因?

一是早春气温低,炼苗不当造成通风口处秧苗产生长“滞长“,由于秧盘直接受冷风侵袭造成,这种现象常发生在窖床封闭式育秧。二是苗术土太硬,不疏松,秧苗根系发育不好,根扎不下去,根系少、短,因而影响地上部生长,苗矮。叶片短小,秧苗生长慢。三是秧苗受低温冷害造成秧苗滞长。

18:秧苗期幼苗生长不整齐怎样调整?

秧苗矮侧覆盖农膜,高侧暂不覆盖农膜,待整齐后再统一管理,这样管理3-5天就可以了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摘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拥有营养土配制混合机、苗盘播种机、育苗催芽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1]。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依托合作社、公司等通过代耕、代育、代插,农民只需选择品种、订购秧苗数,实现了商品化育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工厂化机插育秧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2-3]。 1 工厂化育秧的优势 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培育秧苗,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育苗量大,秧苗素质好,秧苗质量均匀一致,适合机械化插秧;可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种稻成本,实现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规模大,有利于统一管理,可解决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 2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2.1 育秧工厂的选地与建造 工厂育秧是一种设施农业模式,是把传统的大地分散育秧改变为春棚集中育秧,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的旱田或水田边上,按水田面积1∶80左右比例扣棚。要有适宜的水源条件,且排水良好,浇灌方便。大棚最好南北走向,背风向阳,这样既光照充足,又方便通风管理。整体原则要以培育壮秧为目的,便于管理为重点,提高旱育壮秧水平。 (2)建造。秧田选定后,要确定水源、晒水池、秧田道路一般宽3~4 m,设计苗床用地,规划大棚的宽度、棚间间隔、数量、堆放床土及堆肥用地、安置

智能育苗大棚建设温室方案1

智能育苗温室建设工程 方 案 书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电话: 日期:2010年10月9日 目录 1、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温室基础及排水沟、道路、门、基础 3、温室主体钢结构 4、温室开窗系统 5、温室覆盖材料 6、温室强制通风降温系统

7、温室电动内遮阳系统 8、温室加湿系统 9、温室加温系统 10、二氧化碳补气系统 11、温室补光系统 12、计算机控制系统 13、温室电控系统 14、温室移动苗床系统 1、温室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 1.1温室设计依据 a、《甲方技术要求》 b、温室标准《Q/JBALI-2000温室通用技术条件》 c、相关标准≤温室结构设计荷载GB/T 18622-2002≥、《钢结构设计 规范GBJ17-88》 ≤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GB/T 18621-2002≥、《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93》、《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J114-88》、《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1.2温室主要技术指标 a、风载:0.5KN/m2 b、雪载:0.3KN/m2 c、吊挂载荷:15Kg/m2 d、最大排雨量:140mm/h e、电源参数:220V/380V,50Hz,PH1/PH3

1.3温室规格尺寸、基本结构及基本配臵 温室设计为4联跨(4×8m=32m),长度均为32米共,7栋。建筑总面积为7168米2 基本结构:温室设计为圆形拱顶,温室骨架为轻型钢结构,全部采用 热镀锌表面处理,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镀锌件连接。该骨架有较强 的耐腐蚀性,承重和抗风雪能力强,易于拆装等特点。 温室主要技术指标:跨度:8米, 开间:4米, 长度:32米, 肩高:3.5米, 总高:5.3米。 温室基本配臵:温室配臵有电动顶开窗系统、电动侧开窗系统、内遮阳系统、湿帘降温系统、加湿系统、加温系统、二氧化碳补气系统、补光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控系统、移动苗床系统等。温室拱顶为专用双层冲气膜覆盖,顶开窗为1/2开窗通风;侧墙、山墙覆盖8MMPC板。 1.4温室排列方式 温室山墙4x8m=32m,侧墙32m 。 2.温室基础及排水沟、道路、门、施工图(详附图) 2.1温室基础 1、温室基础设计: 在未获得详细项目地质勘探报告前,我们暂时按照持力层容许承载力标准80Kpa设计和作预算,温室内部为点式基础钢筋钢板预埋件,深0.7m,宽24cm。设计计算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1989)》。如用户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与设计依据不符,将对基础图纸做相应调整。 2.2温室室内道路 两端山墙为2米宽砼道,路面为C15砼地坪,厚度为100mm。

水稻二段式育苗、新基质育苗技术

水稻二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 一、什么是二段式育苗 水稻二段式育苗就是将水稻的整个育苗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高育苗阶段,也就是母床阶段,可在温室、屋内或有防寒措施的大棚内进行,一般比常规育苗提前25-30天,将秧苗移栽到正常育苗棚内,一般是4月15日左右,完成第一次移栽俗称倒苗,缓苗后进行正常育苗管理,当秧苗长至叶带3—4个分蘖时,进行第二次移栽,也就是插秧,至此完成了整个育苗过程。 二、水稻二段式育苗的意义 我县位于我国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及早霜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水稻二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水稻二段式育苗是我县水稻早育稀植、早育超稀植及大棚钵体育苗之后的又一次新的革命,也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抵御低温冷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水稻二段式育苗的优点 1、用种量少。一般农户常规育苗垧用种量为35-45公斤,而二段式育苗只需5—10公斤种子即可,节省种子60-70斤,可节省开支(成本)100元左右。 2、秧苗素质好。普通大棚育苗秧龄一般35-40天,只能培育出叶龄叶,最多带2个分蘖的中苗壮苗。二段式育苗秧龄60-65天,能够培育出叶龄叶,带分蘖3—4个的大苗壮苗,为水稻超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分蘖进程快。二段式育苗秧苗素质好,加上二段式育苗又采用的是大孔钵体秧盘,使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进程快,秧苗带蘖100%成活,有效分蘖增多,无效分蘖减少,整齐度好,分蘖利用率高达95%以上。 4、抗逆性强,光能利用率高。二段式育苗配套超稀植插秧规格13×6寸,通风透光好,植株基杆粗壮、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抗逆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轻。同时单株营养面积大,个体生育旺盛,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高

塑料大棚早春蔬菜育苗技术与管理方案

早春蔬菜塑料大棚育苗技术与管理方案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 塑料大棚蔬菜育苗关系到明年春淡蔬菜供应的衔接问题,持续时间长,技术管理要求严,劳动工人必须责任心强,措施必须贯彻到位。 一、播种品种与时间安排 表1 播种品种与时间安排 品名品种选择移栽面积播种时间假植时间 特早熟辣椒皮薄,中辣10亩10月15-18日11月中 迟熟辣椒皮薄,中辣10亩12月10-18日2月上旬迟熟辣椒肉厚,中辣5亩12月10-18日2月上旬特早熟茄子长茄 5 10月15-18日11月中糯米茄指形10亩12月10-18日2月上旬西红柿大、红粉3亩12月15-18日营养钵 樱桃番茄红色2亩12月15-18日营养钵 樱桃番茄黄色2亩12月15-18日营养钵西葫芦青2亩12月15-18日营养钵 黄瓜津研2亩早熟正月初五-八营养钵 苦瓜白色5亩2月中营养钵 苦瓜青色5亩2月中营养钵 丝瓜青、大、长10亩2月20日营养钵 丝瓜广东菱角5亩2月20日营养钵 豆角肉厚、软5亩3月5日穴盘

南瓜大、中、小45亩2月20日营养钵 冬瓜黑皮30亩3月初营养钵 西瓜礼品、黑美人50 3月初营养钵 二、技术措施 1、育苗方式为降低成本与保证移栽成活率,辣椒、茄子采取一半营养钵育苗与一半就地育苗,其中就地育苗先定植、营养钵苗后定植并用于补蔸。其它瓜果类用营养钵育苗。 辣椒、茄子先撒播,一月后就地假植或假植在营养钵中。其它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为保持根部地温,营养钵间空隙必须用土封严。 2、苗床与营养土消毒每亩苗床加腐熟有机肥40-60担,撒生石灰150公斤消毒后播种,或假植苗,或灌营养钵。 3、温、湿度管理大棚中安放温湿度一体测定仪。 十一月中旬后,大棚内加盖塑料小拱棚,晴天气温达到25℃时,打开大棚两侧通风口与两头门与揭掉小拱棚膜,下午四点,先盖小拱棚膜,再盖大棚两侧膜。 土表发白时,适当在晴天早上浇水,控制大棚湿度在65%以下。 4、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和脆倒、立枯病。 三、管理方案 实行集中育苗,专人管理,对苗床管理人员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技术人员一早一晚多巡视,管理工人和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责任心和日常管理工作到位,育苗工作不是一件难事。 2012年10月7日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一、水稻大棚育苗的优点 1.水稻大棚育苗有利于提早育苗,抢夺早春积温。大棚育苗可比小棚育苗提早5—7天,充分利用了早春积温,秧苗发育时间充足,为培育壮秧奠定了基础。 2.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秧苗利用率。大棚育苗较小棚土地利用率提高13%,育苗绿色面积比小棚增加20—30%,而且因其空间大、四周高,幼苗长势均匀,无边际废弃苗,成苗率显著提高。 3.大棚容积大,采光面积大,保温性能好,棚内温度均衡,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加之便于通风,有助于炼苗,更容易育出壮苗。 4.大棚苗素质普遍好于小棚苗。大棚苗一般比小棚苗叶片多0.5—1.0片,根数多2.5—4.5条,根长多1.1—1.5厘米,干物重高0.4—0.5克。 5.省工省种,大棚育苗有利于苗床管理。大棚空间大,人可入棚操作,减少小棚苗床管理反复揭膜散失温度和用工以及扣膜、压膜的劳动强度。 6.经济效益高,大棚育苗一般公顷增加收入1200元左右,再加上大棚有效、科学地进行后茬综合利用,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二、主要的几种棚型 1.木架结构15—20米长、8—12米宽、拱高2- 2.2米、边高1米,四道梁四排桩。造价为每公顷本田800元。 2.竹木结构10—15米长、5—6米宽、1.5米高、边高0.6米,三道梁三排桩。造价为每公顷本田300元。 3.钢架结构15—20米长、8—12米宽、拱高2-2.2米、边高1米造价为每公顷本田500元。 4.合金钢管结构30—40米长、8—10米宽、高3米。造价为每公顷本田700—800元。 5.玻璃钢结构10—20米长、8—12米宽、高2米。造价为每公顷本田700—800元。 三、大棚育苗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恶苗病。目前水田区防治恶苗病,一般用咪鲜胺类药剂浸种。需注意的是在浸种后,要用40℃左右温水清洗一下,将药剂清洗干净,还有利于催芽。

温室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温室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温室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1、育苗设施要求及材料选择 、采用日光温室大棚,育苗棚座北朝南,有水源。大棚膜为无滴聚乙烯膜,盖棚保温材料可以选择棉被或厚草帘。在棚内中央建一个长5米、宽1米、深米的蓄水池(即3米3),便于以后育苗用水和补肥。 、扣棚及棚内消毒。2月上旬扣棚膜,提早融冻,提高大棚温度。棚膜要封严,前侧和顶部留好放风口,便于苗期放风。在育苗前5天,用250克/亩40—50%的百菌清烟雾剂对大棚熏蒸消毒,以杀死病菌。封闭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通风。 、苗床的准备。先将苗床按摆盘宽度设计好,以面积利用率最高为最佳。为便于管理,一般苗床以宽3米左右较好。然后每个苗床开条小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以便浇水时排出苗床明水。再将每个苗床整理成中间略高,两边略低的斜平面,然后在苗床上铺上地膜,以防止幼苗主根扎入土层。 、育苗材料的选择 、采用钵盘育苗,可保护幼苗根系,定植苗后缓苗快,有利于早熟丰产。育苗钵盘选用盘长54厘米、宽28厘米、高5厘米,每盘128穴,单盘穴孔体积约米3。 、选用符合标准的无土营养基质和蛭石。配置方法:基质和蛭石按体积2 :1或3 :1混合、再按每方混合料加粉碎的三料磷肥3公斤充分拌匀,作到现用现拌,以免浪费。这样配置的营养基质通透性、保温性、保肥水性较好,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培育壮苗,确保大田移栽时营养基质不易松散、根系完好无损、缓苗时间短、提高栽苗成活率。

、材料计划用量确定 、钵盘用量:一般按每亩苗棚使用育苗钵盘3500张,育苗42—43万株(穴)计划。 、基质和蛭石计划用量:若采用基质与蛭石按体积2 :1混合配置、则基质亩用量=3500盘×米3/盘×2/3=10米3,蛭石亩用量=3500盘×米3/盘×1/3=5米3。若采用基质与蛭石按体积3 :1混合配置、则基质亩用量=3500盘×米3/盘×3/4=米3,蛭石亩用量=3500盘×米3/盘×1/4=米3。一般基质和蛭石用量计划可稍微做大5%左右。 2、种子选用及播量 、种子选用:原则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作保障、以效益为中心,按辣椒种植户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育苗。2006年团各连队选用的辣椒育苗移栽品种有铁皮椒系列“美国甜椒”、“墨西哥铁皮椒”,板椒系列“改良美国红”、“金塔1号”、“红海”、“大将”、“大王”等。选用的种子要求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合格证和种子检疫证,确保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各项指标: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90%,机械损伤率≤2%,无病虫害。、播种量(播种方式不同和种子千粒重不同则播量不同) 、采用阳畦撒播、钵盘假植育苗方式,一般每1平方米播量60—70克(即种子间距1厘米左右)。 、采用128穴钵盘直播育苗方式板椒每穴2粒、每盘播量—克,铁皮椒每穴1粒、每盘播量—克。 3、播种及播种要求

水稻五种育秧技术(栽培管理)

水稻五种育秧技术粮油,栽培管理 1、水育秧法 水育秧是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法,对利用水层保温防寒和防除秧苗杂草有一定作用,且易拔秧,伤苗少,盐碱地秧田淹水,有防盐护苗的作用,但长期淹水,土壤氧气不足,秧苗易徒长及影响秧根下扎,秧苗素质差,是我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目前已很少采用。 水稻育秧一般需要注意种子质量及种子处理、播种质量、最佳播种期、播种量(密度)、秧田肥水条件、土壤通透性、秧田管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方面。种子质量好是指种子必须有较强的生活力,发芽势强,用这样的种子能够保证较好的种子基础。优质的种子再经过适当的处理(如晒种),就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2、湿润育秧法 湿润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该育秧方式容易调节土壤中水气矛盾,播后出苗快,出苗整齐,不易发生生理性立枯病,有利于促进出苗扎根,防止烂芽死苗,也能较好地通过水分管理来促进和控制秧苗生长,已成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较为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湿润保温育秧法,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播种后于厢面加盖一层薄膜,多为低拱架覆盖。这种育秧方式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可适时早播,防止烂芽、烂秧,提高成秧率,在早春播种预防低温冷害来说十分必要。 3、旱育秧法

旱育秧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常见的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大棚中)、开闭式薄膜旱育秧等方式已成为寒冷地区和双季早稻培育壮秧、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在肥沃疏松的秧床上,利用塑料软盘或纸筒进行旱育秧。该育秧方法播种期不受水源限制,旱秧地育秧操作方便;适于大、中、小苗的培育,比塑料盘湿润育秧秧龄延长,且不串根,有利于高产品种的搭配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另外,此方法便于统一供种,集中规模育种,并实现商品化供秧。塑盘旱育秧又是适宜机械抛秧的最佳育秧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开闭式薄膜旱育秧。床面宽度1.5m,以竹片或紫穗槐条或铁丝作拱棚,中间高度25~35cm,每隔50cm插一根。用一幅半塑料薄膜从两侧覆盖,在拱棚顶部重叠20~30cm,通风炼苗时从顶部揭开,故称开闭式。该方法从棚顶中间开口通气炼苗,操作方便,省工省力,便于施肥、浇水、打药,床内温、光分布均匀,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炼苗时薄膜由顶部开口落至拱棚两侧具有防风作用。另外,为防止两幅膜接口处透气影响保温,播后可在床面铺一层地膜,出苗后及时撤去。 4、两段育秧法 两段育秧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法培育3~4叶的小秧苗;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将小秧苗带土或不带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待培

浅谈高标准农田水稻育苗技术

浅谈高标准农田水稻育苗技术 摘要:本文从水稻壮苗标准、育苗前各项准备、种子及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等方面叙述了高标准农田水稻育苗技术。 关键词:水稻;育苗;壮秧 为了延长水稻生育时间,获得更高产量,生产上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而培育出的秧苗好坏直接关系后期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育苗技术是水稻栽培过程中及其关键的一个步骤。 1 水稻育苗技术优点 水稻育苗移栽技术是目前先进的增产栽培技术之一。它具有用种量少、秧苗素质好、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我省水稻战低温、抗冷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最佳栽培措施。 2 壮苗标准 水稻秧龄30 d~35 d,叶龄3.5片~4.0片,苗高12 cm~14 cm,根数12条~13条,100株苗干重3 g 以上。 3 育苗前准备 3.1 秧田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偏酸性地块做育秧田。秧

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本田育秧,可采用高于田面50cm 的高台育秧;苏达盐碱土地区,育秧床应设隔离层。 3.2 秧本田比例1:80~1:10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100 m2~125 m2。 3.3 育秧大棚及苗床规格一般育秧大棚宽6 m~8 m,高2.2 m~2.6 m,长可根据地形、所需育秧面积等情况确定,一般单幅苗床宽2.6 m~3.6 m,苗床长根据育秧大棚长确定,两幅苗床中间留步行道宽30 cm。 3.4 扣棚盖膜大棚盖膜后将膜四周压紧,用土培严,并拉好防风网带。 3.5 整地做床秋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 cm~15 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 3.6 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草炭5 kg~10 kg,或腐熟猪粪10 kg。并根据所使用的水稻苗床调理剂的使用说明均匀混拌10 cm厚的耕层土中。 3.7 床土配制选择肥沃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做床土,提倡秋备床土。用水稻苗床调理剂按照使用说明要求配制床土。 3.8 苗床浇足底水床土消毒前先浇足底水。 3.9 床土消毒一般使用?f霉灵或甲霜??f霉灵,按药剂使用说明书进行床土消毒;也可使用50 %立枯净25 g对水后可浇灌25 m2苗床或3.2 %甲霜??f霉灵水剂(克枯星)300

温室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温室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1、育苗设施要求及材料选择 1.1、采用日光温室大棚,育苗棚座北朝南,有水源。大棚膜为无滴聚乙烯膜,盖棚保温材料可以选择棉被或厚草帘。在棚内中央建一个长5米、宽1米、深0.6米的蓄水池(即3米3),便于以后育苗用水和补肥。 1.2、扣棚及棚内消毒。2月上旬扣棚膜,提早融冻,提高大棚温度。棚膜要封严,前侧和顶部留好放风口,便于苗期放风。在育苗前5天,用250克/亩40—50%的百菌清烟雾剂对大棚熏蒸消毒,以杀死病菌。封闭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通风。 1.3、苗床的准备。先将苗床按摆盘宽度设计好,以面积利用率最高为最佳。为便于管理,一般苗床以宽3米左右较好。然后每个苗床开条小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以便浇水时排出苗床明水。再将每个苗床整理成中间略高,两边略低的斜平面,然后在苗床上铺上地膜,以防止幼苗主根扎入土层。 1.4、育苗材料的选择 1.4.1、采用钵盘育苗,可保护幼苗根系,定植苗后缓苗快,有利于早熟丰产。育苗钵盘选用盘长54厘米、宽28厘米、高5厘米,每盘128穴,单盘穴孔体积约0.0043米3。 1.4.2、选用符合标准的无土营养基质和蛭石。配置方法:基质和蛭石按体积2 :1或3 :1混合、再按每方混合料加粉碎的三料磷肥3公斤充分拌匀,作到现用现拌,以免浪费。这样配置的营养基质通透性、保温性、保肥水性较好,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培育壮苗,确保大田移栽时营养基质不易松散、根系完好无损、缓苗时间短、提高栽苗成活率。

1.4.3、材料计划用量确定 1.4.3.1、钵盘用量:一般按每亩苗棚使用育苗钵盘3500张,育苗42—43万株(穴)计划。 1.4.3.2、基质和蛭石计划用量:若采用基质与蛭石按体积2 :1混合配置、则基质亩用量=3500盘×0.0043米3/盘×2/3=10米3,蛭石亩用量=3500盘×0.0043米3/盘×1/3=5米3。若采用基质与蛭石按体积3 :1混合配置、则基质亩用量=3500盘×0.0043米3/盘×3/4=11.3米3,蛭石亩用量=3500盘×0.0043米3/盘×1/4=3.8米3。一般基质和蛭石用量计划可稍微做大5%左右。 2、种子选用及播量 2.1、种子选用:原则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作保障、以效益为中心,按辣椒种植户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育苗。2006年团各连队选用的辣椒育苗移栽品种有铁皮椒系列“美国甜椒”、“墨西哥铁皮椒”,板椒系列“改良美国红”、“金塔1号”、“红海”、“大将”、“大王”等。选用的种子要求有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合格证和种子检疫证,确保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各项指标: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90%,机械损伤率≤2%,无病虫害。 2.2、播种量(播种方式不同和种子千粒重不同则播量不同) 2.2.1、采用阳畦撒播、钵盘假植育苗方式,一般每1平方米播量60—70克(即种子间距1厘米左右)。 2.2.2、采用128穴钵盘直播育苗方式板椒每穴2粒、每盘播量1.7—1.9克,铁皮椒每穴1粒、每盘播量0.8—0.9克。 3、播种及播种要求

植物育苗基质及配方[最新]

植物育苗基质及配方[最新] 常用的植物育苗基质及育苗配方 1.[ 200810069827 ]- 漂浮育苗生产菌根化烟苗的基质配方 2.[ 200810015636 ]- 一种瓜菜育苗或栽培秸秆基质及其制造方法 3.[ 200810049352 ]- 一种粘质土壤基质嫩枝扦插育苗方法 4.[ 200710147369 ]- 蔬菜育苗用新型拌种药肥基质 5.[ 200710157946 ]- 一种蔬菜无土育苗营养母剂 6.[ 200710147371 ]- 玉米新型拌种药肥基质及其拌种药肥配方与制备方法 7.[ 200710147370 ]- 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用新型药肥基质及其丸粒化技术 8.[ 200710052296 ]- 用甘蔗渣复合物作烟草育苗基质的方法 9.[ 200710065888 ]- 页岩漂浮育苗基质 10.[ 200710101516 ]- 一种漂浮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11.[ 200710065129 ]- 一种植物育苗基质 12.[ 200710085342 ]- 一种瓜菜育苗基质 13.[ 200610017857 ]- 一种新型基质及使用方法 14.[ 200610043373 ]- 环保型烤烟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15.[ 200410046612 ]- 一种烤烟漂浮育苗基质 16.[ 200310105934 ]- 一种针叶树种控根育苗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17.[ 03149367 ]- 一种棉花无土育苗基质及其应用 18.[ 03133591 ]- 一种蔬菜无土育苗基质 19.[ 03117994 ]- 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开发的育苗基质 20.[ 02148594 ]- 一种蔬菜育苗基质的生产方法 21.[ 01107071 ]- 一种花卉漂浮育苗基质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 摘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039-0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拥有营养土配制混合机、苗盘播种机、育苗催芽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1]。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依托合作社、公司等通过代耕、代育、代插,农民只需选择品种、订购秧苗数,实现了商品化育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工厂化机插育秧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2-3]。 1 工厂化育秧的优势 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

现代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培育秧苗,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育苗量大,秧苗素质好,秧苗质量均匀一致,适合机械化插秧;可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种稻成本,实现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规模大,有利于统一管理,可解决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 2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2.1 育秧工厂的选地与建造 工厂育秧是一种设施农业模式,是把传统的大地分散育秧改变为春棚集中育秧,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的旱田或水田边上,按水田面积1∶80左右比例扣棚。要有适宜的水源条件,且排水良好,浇灌方便。大棚最好南北走向,背风向阳,这样既光照充足,又方便通风管理。整体原则要以培育壮秧为目的,便于管理为重点,提高旱育壮秧水平。 (2)建造。秧田选定后,要确定水源、晒水池、秧田道路一般宽3~4 m,设计苗床用地,规划大棚的宽度、棚间间隔、数量、堆放床土及堆肥用地、安置排水系统,做好整体秧田规划,为高标准工厂化育苗创造条件[4]。

(投稿)温室大棚番茄育苗技术

加工番茄温室穴盘育苗技术 张凤琴 (农七师一二五团农技推广中心,新疆奎屯833203)2010年125团农业生产全面实施了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全团育苗移栽种植番茄3.5万亩,平均亩保苗株数2729株、单株果数49.8个、单果鲜重61克,平均单产8.29吨。番茄育苗是种植番茄成败的关键。番茄穴盘苗具有缓苗期短、成活率高,育苗移栽技术易掌握等特点。其风险小,基质移栽可以使新生根快速生长。移苗成活率高。 1 准备工作 大棚的选择与规划 1、选择地势平坦、向阳性好、通风、防风条件好、道路通畅、易于机械运作等,内铺设二层薄膜,火墙与火炉,保温性能好。棚膜上必须覆盖草帘子或毛毡等保温材料的大棚。 2、及早扣棚:扣棚越早,棚内温度升高越快,冻土层越薄,在点种前5cm地温保持在15℃以上,扣棚时间在前年的12月中旬或元月中旬化雪前把积雪扫出大棚或扣棚。 2 播前准备 1、大棚膜的准备 大棚膜要选择聚氯乙烯无滴膜(流滴膜)材料,膜要有韧性,透光性能好,透光率80-85%。 2、草帘或毛毡准备 草帘或毛毡覆盖在大棚膜的上面,有利于保温。毛毡比草帘使用简单、方便、经济。毛毡规格为每平方米不得低于400克,尺度按照大棚的

规格。 3、穴盘准备 穴盘到位:元月底前 穴盘规格:128穴/张,尺度:54cm×28cm,深度5cm。 穴盘数量:一般按有效使用面积1cm计算,理论可摆育苗盘6.6个,去除走道、火道,实际宽度按减少1.5米左右计算。如以长100米,宽8.3米的大棚为例:有效面积为680个平方米(100×6.8米),则需穴盘数为4488个,如果长是80米的棚,所需穴盘数为长100米棚的穴盘数×80%,依次类推。 4、基质(蛭石)处理: 基质(蛭石)到位:元月底前,拉回的基质提前放入大棚化冻,防止有结成硬块的基质。 基质(蛭石)数量:以100米×8.3米的大棚为例,每方基质20袋装8-10个穴盘,则所需的基质是4488÷(20×12)=18.7方。如果是80米×8.3米的大棚,所需基质是:18.7方×80%,依此类推。 基质与蛭石比例为3:1 5、种子准备 选择生长势强,抗病、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的品种。温室育苗品种主要是国产品种:新番30、石番28、石番。 6、苗床修整 时间:2月中旬前 土壤化冻后,拿耙子平整好苗床,不能有大的土块,有利于铺膜

水稻育苗基质

Q 南京军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320115NJJH001-2015 水稻育秧基质 2015-05-20发布2015-05-31实施南京军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贯彻了重金属NY884-2012《生物有机肥》中表1表2。 本标准由南京军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军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义明常义军刘常亮成维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稻育秧苗基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育秧基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中药渣(选用金银花、石斛、玄参)、茶渣、秸秆等富含有机质的植物残体为主要原料,经“隧道”精确发酵腐熟后与珍珠岩等无机原料及调理剂复配后制成的水稻育秧基质(以下简称:基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576复混肥料中游离水的含量测定真空烘箱法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382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 GB/T19524.1-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19524.2-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HG/T2843化肥产品化学分析常用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溶液、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 NY525-2012有机肥料 NY884—2012生物有机肥 NY/T1978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 DB32/T1144-2007固体基质物理性状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水稻育秧基质 主要来源于中药渣(选用金银花、石斛、玄参)、秸秆、茶渣等植物残体,经“隧道”精确发酵腐熟和复配后用于水稻育苗,作为植物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功能的含碳物料。 4要求

简述水稻大棚育苗的技术优点及设施的建造

简述水稻大棚育苗的技术优点及设施的建造发表时间:2009-08-19T14:29:29.76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臧兴旺(黑龙江省方正县宝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方正 [导读] 此项技术全称为: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超稀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它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摘要:此项技术全称为: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超稀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它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下面仅就其技术优点及其设施的建造做一简述。关键词: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是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1 技术优点 1.1可以提早育苗、抢积温、促进早熟、增产增收大中棚育苗有效的解决了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一般大中棚可以提前7~10天育苗,争抢积温80~150℃左右,提前成熟3~5天,增产8%以上,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出米率高。大中棚育苗有效的解决了早春倒春寒及秋季早霜的危害,使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1.2成苗率高,壮秧效果突出,可以育出带蘖大龄壮苗 大中棚保温效果好,棚内昼夜温差小,抗逆缓冲能力强,防止了倒春寒的危害。高温时温度极值小,低温时温度极值高,昼夜温差合适,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秧苗素质。另外,大中棚内温光条件好,湿度适宜,降低了青、立枯病及恶苗病的发病率,也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多,生育旺盛。一般大中棚育苗成苗率可达95%,可以育出4.0~5.0叶中大苗带蘖壮秧(单蘖率80%,双蘖率20%)。 1.3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秧田的管理水平 大中棚由于棚内空间大,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因此育苗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内进行,不受天气条件限制,便于浇水、施肥喷药及温度控制等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管理水平提高,秧苗质量好,成苗率高,缩小了秧田面积。距本田地近的可以庭院育苗、距本田地远的可在本田采用高台育苗。秧田连年固定、常年培肥,能真正达到旱育秧的床土标准。 1.4育苗成本低、省种、省工 由于大中棚内温度和光照条件好,出苗整齐,秧苗素质好,成苗率可比小棚高10%,边苗利用率100%。超稀值栽培每公顷用种量为15~20公斤芽种,较普通旱育稀值栽培节省种子24~30公斤。用种量少,秧本田比例可由1:60~80减小到1:100~150,可以节省秧田三分之一,节省了大量的育秧物资和管理用工。另外由于大中棚可以育出大龄带蘖壮秧,搞超稀植栽培,插秧进度快,提高工效20%以上。比普通旱育稀植栽培每公顷减少30~80平方米苗床,并节省农用物资和管理用工,秧田成本可降低50%。 1.5单位面积用苗少,省工省成本 超稀植栽培中,南部采用9×8寸规格,中北部地区采用9×6寸规格,平方米只有12.5~16.7穴,每穴插2~3株基本苗,平均需苗25~38株(9×9)或33~50株(9×6),较普通栽培减少30~62株基本苗,并且提高插秧速度,节省了插秧用工。 1.6可变营养生长期长,分蘖成穗高 同一品种在超稀植条件下,由于生长条件好,叶龄进程快,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一片叶,有效分蘖期可延长到7月15日,较普通栽培延长6~8天。特别是后期有效分蘖增长快,成穗率高。 1.7穗部经济性状好 超稀植栽培由于植株空间环境好,所以穗部经沸睦状明显好转,为依靠穗大粒多创高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超稀植栽培一般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比普通栽培少100~150穗,但是穗粒数。结实率、千粒中等明显优于普通栽培,穗粒数多16.3~41.3粒,结实率提高1.5%~3.9%,千粒重提高0.2~1.5克。 1.8增收节支,效益高 超稀植栽培(9×8寸规格)可较常规普通栽培每公顷节省47个工日,增产10%,公顷增收540~930元,公顷节省成本390~450元,公顷纯增收节支930~138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大中棚种类与建造 2.1大中棚的种类 根据大中棚的建造材料可分为钢骨架结构、原子灰结构和竹木结构大中棚三种。 2.1.1钢骨架大中棚 它是由钢管和钢筋焊接成成型的骨架,然后进行安装。规格一般高1.5~2.5米左右,跨度6~10米,长度自行设定。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或减轻钢管和棚膜之间的磨损,盖棚前要包好钢管,否则棚膜容易磨坏,另外地基要沉牢,避免风吹变形。优点是建造简单方便,便于作业管理,采光好,坚固耐用,可用10~15年。缺点是成本比较高,一般100平方米需建造成本800~1000元,而且钢管上滴下的水锈容易烧苗。 2.1.2原子灰大中棚 它是利用一种特殊材科或电厂的废物粉煤灰等加工成型的棚架,然后进行安装而成大中棚。规格可以根据需要生产。建造简单方便,骨架表面光滑,不磨损棚膜,坚固不易变形,抗拉抗折,而且棚架本身蓄热,增温效果好,采光好,可用10~12年。一般100平方米需建造成本600~800元。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

水稻育苗技术

水稻育苗技术 1:怎样确定育秧期? 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2:水稻育秧布量怎样确定? 秧田播种量总的来说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条件下,保证相应的光照,才能培育壮秧。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机械播)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种(发芽率90%以上)250-300克。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称200-250克;盘育机播中播,每盘播芽种95-120克,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过少漏播率增加,补苗费工。抛秧或摆插钵盘育苗,其播种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几种?提倡哪种方式? 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如旱田地、轩田地、草田地、大地台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离物保温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可分有孔和无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盖情况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湿育秧。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么样的秧苗才算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什么? 1、形态上表现生长健壮。 2、生理上表现代谢协调,生活机能旺盛。 3、叶龄适宜。壮秧播后的表现是:1、发根力强。2、抗逆性强。3、返青成活快。 4、生产力高。要培育壮秧,稀播是关键。当前一些地区对稀播认识不足,播种量高,秧苗细弱拥挤,成苗率不高,播种后大缓苗。所以育秧一定要强调适当稀播。 5:开闭式旱育秧有什么优点? 1、苗床内空间大,受光面积大,吸收热量多,热效高,增温快,出苗早,秧苗齐,成秧率高。 2、秧苗整齐,生长势强,秧苗素质好。 3、操作简便,管理方便。 4、成本低、效益高。 6:开闭式旱育秧有哪些主要技术环节? 1、育秧地选择应选用园田地、旱田地、菜田地、大地高台或本田的高燥处,不能有积水,地势不低洼,盐碱要轻。 2、旱整,旱作床。 3、铺好营养土。 4、播种前苗床处理好。 5、适量稀播种。 6、喷浇除草药剂。 7、覆盖地膜。 8、搭架,盖农膜。 9、苗田管理。 7:什么叫软盘育秧?有哪些优点?

大 棚 育 苗 技 术 总 结

育苗技术总结 日光温室大棚甜辣椒育苗技术,是大棚协会在团农业科、团科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历经8年的大棚育苗实践,不断探索总结、修正完善出来的,适用于新疆焉耆地区甜辣椒大田育苗移栽的大棚育苗技术,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广。 新疆焉耆地区辣椒大田移栽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0至4月25日。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温保湿集中催芽;出苗后,加强管理,在定植前10天炼苗。 免浸盘集中催芽技术,是本人在任大棚协会会长期间提出方案,先在自己的大棚做实验,成功后再带动全体理事运用,两年后在全团育苗基地逐步推广,还利用团举办科技之冬培训班的机会到各单位实地宣传与培训,经过两年的运作,大棚户得到了实惠,今年团成立了大棚育苗管理服务中心,本人精心备课,在育苗前到各育苗基地办技术培训,向所有大棚户发放全套技术资料,现在全团300多座育苗大棚全部使用了机械播种免浸盘集中催芽技术,周边乡镇和其他团场的许多育苗大棚也在推广运用。 免浸盘集中催芽技术的特点是,盘内基质不易板结、通透性好;苗盘无明水,方便运盘和码盘,提高工效;催芽室干燥无明水,升温快,节约燃煤;棚内无明水、干净整洁,利于大棚整体增温。出苗整齐,根系发达。 技术要点如下 拌料先将过筛后的基质与蛭石按体积比3:1的比例掺混均匀,边拌边喷水拌匀后堆放覆盖闷堆,使蛭石和基质充分吸水。 装盘前将拌好闷堆一夜的营养土上下翻一遍,调整湿度60%左右,干手握紧成团、指逢见水渍,手指松开基质落地即散。 装盘时用塑料抹子将基质刮到苗盘上,再将多余的基质刮去,刮至穴盘格清晰可见。装好营养土的苗盘上下对齐重叠10层,由专人堆放整齐,用地膜覆盖保持湿度,便于次日点种时压窝。 利用穴盘下部压种窝,压窝深度1.5厘米,每次压窝用力要均匀,深浅一致。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转载]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是实现早育壮秧,早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取高产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水稻大棚育苗与常规育苗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使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目前北方比较理想的育苗方式,它是培育机插秧苗,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必备设施,是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一、育苗准备(一) 种子准备与处理1、品种选择:选择当地主推的稳产、高产、抗病、品质优良、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的良种,即: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7%。含水率不高于14.5%,种子必须每年更换一次。2、种子用量:每公顷精选种子40-60公斤,即每亩用3.3-4公斤。3、种子处理:一是晒种脱芒,在浸种前先将种子脱芒,然后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每天翻动3-4次,以提高种子芽势、芽率,二是选种,采用比重为1:1.13的盐水选种,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盐,新鸡蛋浮出水面伍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粒后,再用清水冲洗2-3遍。三是浸种和消毒,可用扑生畏,新型901, 恶苗克量等消毒药剂。水温15℃条件下浸种消毒7天,积温达100度,观察谷壳半透明,腹白分明,胚部膨大即可。四是催芽。在30℃左右的条件下(可用摧芽机)进行摧芽,芽长1-1.5毫米即可,晾芽6小时左右。五是包衣,用包衣剂包衣(有浸种前包衣剂和浸种后包衣剂)包衣后将种子凉到不粘手为止,然后准备播种。(二)床土配制好的床土呈颗粒状,通透性好,无草籽,无病菌,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酸碱度为4.5-5.5PH。1、床土配比山地腐殖土可以单独使用。如无山地腐殖土可用水田土或无药残的旱田土,(切忌用大豆田土)加草炭活(或腐殖土)做床土。两者分别过筛,筛孔6-8毫米。底土按体积比为4:1混合,其中水田土4份,草炭1份。覆盖土按体积比为3:1混合。其中水田土3份,草炭1份。床土用量,每公顷(15亩)需床土2000公斤,其中水田土或旱田土1600公斤,草炭400公斤,没有草炭的地区,可购买或用腐熟的猪圈粪及腐殖土等代替。2、营养土配制用当地主推的水稻育苗调制剂(壮秧剂),按说明书要求、用量与混合好的底土充分混合后,用农膜盖严,一至两天待用。3、床土检查,调整酸碱度底土的酸碱度检查与调整,虽然调制剂中有调酸剂,也必须进行检查和调整,方法:将混合好的底土放入碗中1/2,加水没过土搅拌,沉淀10分钟左右,将PH试纸放入已澄清的水中0.5-1秒拿出与标准试纸对比即可。当PH值大于5.5时,进行调酸,可用15%稀硫酸溶液、硝基腐殖酸,酸化草炭等调酸剂进行调整,使其PH值在4.5-5.5之间。覆盖土的调酸,覆盖土一般不加肥,可直接调酸。一般每50公斤覆盖土加1-1.25公斤硝基腐殖酸或1-1.5公斤酸化草炭,将酸碱度调到4.5-5.5PH。酸化草炭的配制方法将加工过晾干的细草炭50公斤加入15公斤15%稀硫酸,边浇边拌,反复拌匀,闷3-4小时后,即成硫化草炭。(三)、大棚及苗床地的选择1、大棚的选择:应选择水稻专用钢骨架大棚或自已架制的竹木大棚,根据大田面积选择棚的大小,一般按1:80-120的比例选择。如30×6.5米大棚,有效面积180平方米,可育1000盘,可插45-50亩大田。2、苗床的选择:选择无污染,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