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9章 学生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9章 学生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9章 学生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9章 学生管理)【圣才出品】

第9章学生管理

9.1 复习笔记

一、学生管理概述

(一)学生管理

1.学生管理的概念

有研究者将学生管理定义为:

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学生管理的主体

(1)学校管理

学校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

(2)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在宏观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管理。

(3)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并不只是管理的客体。正如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学生是学校中不容忽略的管理主体之一。因为学生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正是其主体性不断形成的过程。学生也是管理活动结果的建构者,学生既要认识管理对象,又要认识自身,逐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

态度,将自己建构成认识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3.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在时间上不再限定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这就是说,学生管理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了在校的时限。4.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

学生管理中有许多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但是,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教学管理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等。可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分类标准上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前者以任务为分类标准,后者以人员为分类标准。因此,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但彼此之间并非从属关系。(二)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

1.学生管理的个体价值

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促使学生个体健康成长,这是学生管理的个体价值所在。学生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生长土壤”,有效的学生管理为此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学生管理的社会价值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学生管理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且关系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有效的对学生实施管理,将有利于实现一些社会价值。

3.学生管理的工具性价值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

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其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4.学生管理的本体性价值

(1)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生是教育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教育管理活动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没有学生管理,教育管理体系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2)学生管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并不单纯要求学生机械地服从他人的管理,而是积极倡导和扶持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3)学生管理能够为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学生管理对其他领域的管理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其成功经验也可为其他领域的管理提供借鉴,从而带动教育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与内容

1.目标

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学生,日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2.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机构,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任务上各有侧重。

(1)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偏重于宏观调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把握学生的总体状况,发现学生管理中的

普遍问题,研究与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起间接管理学生的作用。

(2)学校的任务

①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统一教职员工的思想和教育行为,开辟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学、管理、自我教育及心理承受的能力,为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②制定并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常规和管理措施。

③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组织系统

a.健全和完善班级管理组织,明确班级管理的任务与目标,选派好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健全班委会和挑选、培训班干部;

b.建立、健全年级管理组织,统一本年级管理力量和管理活动;

c.健全以教导处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指挥系统,以统筹安排,统一指挥,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3.内容

从实施管理的角度分析,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如图9-1所示:

图9-1 学生管理内容示意图

(四)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

1.英国的学舍制

在英国,小学的学生管理较为简单。教师在课内是任课教师,在课外则是学生的辅导员,负有照看学生的责任。中学的学生管理相对比较复杂,通常采用学舍制和学级制两种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2.日本的生活指导

(1)生活指导的内容

①班集体生活指导;

②学生健康人格指导;

③确定目标与激励实现目标的指导;

④学会在校内和在社会中过民主生活、使用民主权利的指导;

⑤适应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指导;选择行为方式、作出决定的指导;

⑥认识社会矛盾、启发改造社会意向的指导;

⑦了解世界、跟世界各国公民友好交往,做“国际人”的指导;

⑧预防和矫正问题行为和犯罪学生的指导。

(2)具体做法

①建立了完备的教师指导体制,教师人人承担生活指导责任;

②设置了健全有效的生活指导机构,学生指导部是负责此事的专门机构。并且配备了专门的生活指导员和教育咨询员;

③以班主任为生活指导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推动者,并且注重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3.美国的家长参与

美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权类型,联邦政府及教育部在学生管理方而没有多少统一的要求,地方和学校担负着学生管理的大部分职责。在学校层面上,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

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家长的参与实现的。

4.法国的教师监护制度

在法国,自1983年起,部分初中开始进行教师监护制度的试点,随后这项制度逐步在全国推行。监护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

(1)监护教师负责在学习安排、学习方法、时间分配等方面向被监护学生提供具体和切实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2)在各任课教师的协助下,系统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负责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3)监护教师须协调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关系,并定期与学生家长见面,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上的种种问题。

(五)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

1.建立科学的观念

(1)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具有先导的作用,能否形成正确的观念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管理活动的成败。因此,必须构建科学的学生管理的观念体系,以此来指导学生管理的实践活动。完整的观念体系包括学生观、管理观、师生关系观等,其中学生观是核心。

(2)不同的学生观

①东方

东方以中国、日本、韩国等封建社会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倾向于把学生视作被教育和被管理的对象,强调严格管理和纪律约束,不太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和权利,要求学生单向地服从管理人员的命令。

②西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