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小练习:长白山岳桦林(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长白山岳桦林(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长白山岳桦林(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长白山岳桦林(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长白山岳桦林

(附答案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生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对有限空间资源和其他生活条件之间的竞争。竞争指数越高,说明该生物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越强。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最高峰海拔2691米,北坡的垂直地带性较为明显,从海拔600米至山顶依次为红松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岳桦林林木稀疏、矮曲呈丛生状态,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下图为长白山岳桦林景观及岳桦林竞争指数梯度分布图。

(1)分析长白山岳桦林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6分)

(2)指出长白山岳桦林竞争指数梯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岳桦林分布在海拔较高处,气候条件较为严寒。(2分)土壤较为贫瘠,(2分)多强风。(2分),因此,岳桦林分布稀疏、矮曲呈丛生状,呈甸甸状生长,根系发达。

(2)规律:岳桦林竞争指数基本呈单峰曲线(在海拔1600~2100米的范围内,尤其是在海拔1700米附近,岳林竞争优势明显,而在低于1600米或高于2100米的范围内。岳桦林不具有竞争优势)。(2分)

原因:海拔低于1600米的长白山地区,水热条件相对优越,是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主要分布范围。(2分)而海拔高于2100米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过于严酷,林木无法生长,只有高山苔原分布。(2分)海拔1600—2100米的长白山地区,风大寒冷,不适合其他树种的生长。岳桦林因其较为抗寒、抗强风而成为优势树种,成为森林分布的上界。(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