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4
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唐宋诗歌的繁荣、明清小说的兴起及其艺术特色。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以及小说的情节构造、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诗歌与小说的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诗歌与小说的特点。
2.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学会解读小说的情节、人物、社会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小说的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
教学重点:唐宋诗歌的繁荣、明清小说的兴起及其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分析诗歌与小说的艺术特色。
a. 诗歌部分:以《静夜思》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
b. 小说部分:以《红楼梦》为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构造、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一首唐诗和一部明清小说,巩固知识点。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与小说,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部分:a.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b. 唐宋诗歌的繁荣c. 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2. 小说部分:a. 明清小说的兴起b. 小说艺术特色:情节构造、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唐诗,阐述其韵律、意象、情感表达。
b. 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背景。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典诗歌与小说,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可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2. 小说的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及答案一、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1. 韵律:古典诗歌的韵律主要体现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各有特点。
分别认识各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文学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
【学习重点】诗歌与小说的时代特征。
【学习难点】诗歌与小说的史料价值【学法指导】1、学习本课需要对比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的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文学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气、作者个性和社会地位的关系:文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从根本上说文学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变化。
同时,政治统治、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个人的个性、素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内容、倾向等。
【课前预习】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____________、雅、颂三部分。
(3)影响(特点):①它以_____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1)产生: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
“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