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德育课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课堂回归生活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实效性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整个德育课教材过于偏重编者的主观意志、忽略学生接受心理;教学目标离学生思想实际太远、要求太高。不少教师说:“教学目标要求的规定偏离,教学任务偏多,致使德育课负担偏重,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效果差距较大,结果是教学内容学一遍,目标要求未兑现”。此外,认为教材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教材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框架结构、理论观点的完整性,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呆板”。

2、受社会上淡化政治的影响,德育课教学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已严重危害德育课导向作用的发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长期尚未得到根治的腐败现象以及格调低劣的书刊、网络信息等,严重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加上多数教师备新课的工作量大,对学生的内心思想缺乏了解,心理上缺乏沟通,使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讲授时虽大费口舌,但由于不能对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因而有时非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有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反映“德育课讲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反差较大”。正是由于学生思想中的“问号”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解答,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一些错误观点。

3、受“应试”模式的影响,一切为各类考试服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大大降低了德育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发挥德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回归生活的德育课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因此,德育课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力求课程的生活化。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德育课课程生活化之要旨。要让学生懂得: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德育课教学应当超越课堂,回归生活,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德育课本就内容而言,缺乏色彩,缺少变化,而现实世界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世界,中学生已将其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堂的空间限制,引入课外相关知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某类问题,要求学生学会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内容带入课堂,写进自己的人生考卷,把生命内在欲求转化为一种生命表现——精神产品,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2.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整合,它源于前人的个体体验,学生与之有较大的时代差异。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参与因素,生搬硬套前人的知识经验,不但不能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价值,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师应该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建立起

一座桥梁,而体验是最好的形式。学生的体验是在其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知识的过程,它所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的积累和更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取胜的交替体验中,在选择、判断、协作、交流的轮换操作中,让学生作为生命体去体验,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融。

3.让学生超越课堂

超越德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觉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地结合。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回归生活的德育课教学的具体做法

1.课堂教学中及时联系党和国家最近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使之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相结合。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所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又能提高对有关方针政策的认识。

2.课堂中引进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材料的事实,而且便于学生运用有关理论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自己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些事件,看来似乎平平常常,只要教师用心观察,及时撷取,就能成为教学的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真实、具体、可行的特点和优点。

4.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教学中,除了要注意上述三个方面的材料进课堂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选用材料。如,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教学中,引进计算机发展史的材料,说明事物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总趋势的观点。这样做,学生既感到具体、形象、生动,又因结合了所学专业倍感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对所学观点的理解。

5.课堂时政演讲。时事政策教育同德育课、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同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超越课堂教学改革把以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时政教育直接纳入45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内,使之成为德育课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5分钟时政演讲(时政要闻报道、时政追踪报道、时政知识或背景材料介绍、时政专题评析)的教育形式,参与率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6.课外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从课堂上、书本上学习来的理论常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其正确性才能得到验证,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7.撰写小论文。撰写小论文对于消化、巩固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总结、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布置学习撰写心得体会以至小论文,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常识与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并与课堂宣讲相衔接,形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