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知识点

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知识点

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知识点

电影是一种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掌握电影史上的经典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对电影的欣赏和理解,还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本文将

介绍一些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电影世界的

精彩之处。

1. 默片时代的经典作品

默片时代是电影发展的早期阶段,无声电影通过画面和字幕来传达

故事。其中最著名的经典电影之一是《大都会》(Metropolis,1927),由德国导演弗里茨·朗导演。这部电影以其宏伟的视觉效果和对社会问

题的探索而闻名于世。

2.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巨星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被称为好莱坞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诞生了

许多享誉世界的电影巨星。其中最著名的经典电影之一是《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由维维安·李导演,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这部电影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南

北战争期间一个富有种植园主女性的故事。

3. 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作

法国新浪潮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一股电影运动,以

创新的拍摄技术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经典电影

之一是《四百击》(The 400 Blows,1959),由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表演和对儿童心理描绘的深入观察而广受好评。

4.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的一股电影运动,以真实主义的风格和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经典

电影之一是《自行车骑士》(Bicycle Thieves,1948),由维特里奥·德·西卡导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失业工人为了找回失去的自行车

而奔波的故事,展现了战后意大利社会的贫困和困境。

5. 新好莱坞运动的代表作

新好莱坞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的一股电影运动,以

对当时美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批判为特点。其中最著名的经典电影之

一是《教父》(The Godfather,1972),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主演。这部电影根据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

说改编,讲述了一个黑帮家族的故事,被誉为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6. 亚洲电影的经典之作

亚洲电影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观。其中最著名的

经典电影之一是《七武士》(Seven Samurai,1954),由黑泽明导演。这部日本电影讲述了七名武士帮助一个受到武装抢劫的村庄抵御盗贼

的故事,被认为是该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7. 当代经典电影

当代的电影也涌现出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经典电影之一是《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这部电影根据斯蒂

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囚犯在监狱中寻求自由和救赎的故事。

总结:

电影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作品,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了解这些经典电影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的魅力。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激发您对电影史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您的电影观影经历中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中外电影史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中外电影史知识点总结 考虑到之前文豪上传的版本五万字背起来难度太大,所以根据该版本结合老师画的重点整理出了这个精简版,希望能帮到大家,祝考试顺利^ _^ ——————————————分割线————————————————— 第一章世界电影艺术发展概述 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 日,(特点: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1927年《爵士歌王》(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3月《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第二章法国电影 法国电影艺术的先驱者: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 第一部电影作品——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P12~13 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著名影片包括《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 特点: ·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 ·物体与人物时远时近,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下来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 ·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主要是表达人类的心灵。至于电影,它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影机的拍摄范围之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梅斯吉希 ·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记录的本性。 梅里爱 1902年《月球旅行记》 1905年《太空旅行记》意义:摄影机始终静止地面对舞台空间,缺乏运动感;演员保持着舞台表演的意识……受到戏剧舞台观念的束缚 A.奠定了乔治·梅里爱在电影史上的地位:首位电影技术探索者 B.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剧情影片的某些规范:历尽磨难的主人公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曲折的情节 评价梅里爱:将科学与魔术、现实与幻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充满魁力的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梅里爱的影片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来观察一个新世界。 卢米埃尔&梅里爱 卢米埃尔 •现实生活写实的记录性的 •倾向自然模拟现实 •电影纪录片先驱 梅里爱 •银幕戏剧幻想的浪漫主义的 •倾向技术改变现实 •电影故事片先驱

中外电影史整理(自己整理的)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人物形象。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 2.好莱坞明星制 最早是由环球公司的卡尔.莱默尔发明的。突出演员作用,为已经确定好某种类型角色的演员量身定做影片,使之成为观众崇拜的偶像,是20世纪初在好莱坞逐渐形成的制造和鼓励明星崇拜的商业手段。 3.意大利新现实电影 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也是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 4.布莱顿学派 创造性地运动“蒙太奇”发现电影独特的思维表达。交替使用特写和远景或近景与远景镜头。 5.左岸派电影 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一批电影艺术家拍出一些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倾向的电影,由于艺术家们大都居住在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6.美国默片 20世纪初中期,美国拍摄了一系列无声电影,电影只有画面和背景音乐,剧中人通过动作,表情让观众了解剧情,必要时,会插入一些字幕来帮助观众了解人物语言,期中以格里菲斯与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最为代表。 7.古典电影 指美国主流剧情片,大约是从191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它在故事,明星,制作商都很强,剪接则强调古典剪接,视觉风格很少扰乱角色的动作,其故事结构简洁,并逐渐推向高潮,结尾则多为封闭式。 二:简答题 1.早期电影创作两种风格 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在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且卢米埃尔擅长使用摄影机固定镜头,长镜头来记录现实,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纪录片的风格,他曾分别将摄制的几部短片按其自身先后与逻辑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而且他有意识的利用运动镜头和演员的表演以及戏剧中的诸多元素创造出一种“戏剧电影”,并娴熟的运用了镜头组合,按自己的喜好使用“场面转换”的手法,这无疑是对蒙太奇的一次发展,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故事片的风格。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是再现主义,梅里爱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是表现主义。卢米埃尔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则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2.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美学特征 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反对战争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 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 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 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 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火车大劫案》所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用今天的便准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24——25) 格里菲斯对美国电影的贡献:(书25——-) 第四节英国布莱顿学派:镜头的运动与思维的组接 布莱顿学派初步解决了卢米埃尔和梅丽爱所未曾想到的三个问题:1同一场景里的镜头可以分割;2一个场景内的镜头可以运用不同景别;3场景间可以转换。 叠印的特技摄影 叙事手法的创新 1角度的变化——戏剧性蒙太奇的出现

外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外国电影史 1、乔治梅里爱的拍摄手法以及用这种方法拍摄的代表作。 拍摄手法:“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从此继续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他还首次透过玻璃鱼缸拍摄水下的情景。 代表作:《贵妇人的失踪》 2、布莱顿学派以及艺术电影学派(what) 布莱顿学派:世界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于世纪初相继步入影坛。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景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生活”,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纪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在艺术创作中,提出“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的口号,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即被称为“布莱顿学派”。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人像摄影师,把特写镜头运用于电影语言的形式系统,发展了它的叙事因素。创造性的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段,电影最早的“分镜头”原则就此产生。 代表作品《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 詹姆士·威廉逊:曾担任过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使用追逐和援救的场面,以及富有节奏性的剪辑,发展了电影语言的表现力,强调运用物体的强烈的运动感来造成景别上的奇特变化,根据剧情需要,使用蒙太奇手段。 “追逐片”的叙事特征,为以后的惊险片、西部片开辟了道路 代表作品《中国教会被袭记》 埃斯美·柯林斯:进一步发展了具有戏剧色彩的追逐片。 “移动摄影”和“反角度”镜头的使用,开创了新的电影叙事手段。 代表作:《汽车中的婚礼》 希赛尔·海普华斯:在影片中,体现出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表现出现实主义的萌芽。 代表作品《义犬救主记》 布赖顿学派在多视点的时空观念上的突破,在采用户外拍摄与情节表现相结合的处理,特别是通过“追逐片”的样式,推动影片向电影化的方面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艺术电影运动:在法国,电影诞生十余年之后形势发展很快,电影院取代了集市木棚,高雅人士取代了一般观众,这时一个自称“艺术影片”的制片公司,据顶拍摄符合这一形势变化的影片,他们要把更为严肃的艺术性带到电影中来,要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戏剧舞台艺术家介绍给电影观众。这样一种创作倾向出现在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家不足为怪。特别是梅里埃的“银幕戏剧”所获得的成功,使得他们有理由相信,将传统艺术带入电影是可能的,而且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新的生命力。 《吉斯公爵的被刺》是最成功的范例,它所使用的制作方法不仅在法国得到继续发展,在意大利、丹麦、美国和英国都先后采用这一方法制作影片,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电影运动”。 艺术电影运动:聘请知名剧作家担任影片编剧;聘请具有舞台经验的人士担任影片导演;聘请著名演员搬演角色。 《吉斯公爵的被刺》的艺术价值: 1、它在演员的表演方面有很大的变革,首次进行了在银幕上表现人物的心理尝试,用人物的性格代替了电影中传统的手舞足蹈的动作。 2、它第一次采用了专门的伴奏音乐 3、埃德温鲍特的电影结构、叙事方式、代表作 1902《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采用时空转换的运动关系进行叙事尽管在叙事时空的处理上还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与教材同步

中外电影史教材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电影艺术发展概况 第一节电影的发明 一、电影发明的科学与心理基础 1. 1829年6月,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视觉暂留”原 理,即人的视觉印象不是在外界物体从眼前移开就消失了,该物体反应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视觉暂留使前后画面连接起来、活动起来。 2. 电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过程。人具有一种天赋,能够把各种光影 刺激加以组织,从而产生一种“动的幻觉”,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同” 3. 之所以出现运动的幻觉,是因为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变化的影像是同一被摄体。而两个画面之间断掉的部分,则由观众自己根据生活中的感知经验作了心理补偿。 二、电影发明的过程 1. 1838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 2. 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胶卷 3. 英国人爱德华▪穆布里奇最早将照相术运用于连续拍摄 4. 1882年,法国人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后来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 影机”

5.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地下室放 映《火车进站》等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电影成为艺术 一、电影艺术的诞生 1. 美国爱迪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2. 梅里埃发现了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 3. 1903年,美国人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已经形成较 完整的叙事,且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手法 4. 1915年,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 艺术的最终形成。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电影的基本构成单位,即从“场景”变成“镜头”。他实现了真正的剪辑,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其创立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的营救”,成为经典叙事模式 二、电影艺术的发展 1. 无声时期电影艺术成就: ①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 ②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叙事法则 ③电影的纯视觉造型 2. 1927年,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被看作是有声电 影的开端

电影常识高考历史知识点

电影常识高考历史知识点 电影是一门艺术形式,它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手段,通过场景、 对白、情节等元素来传达故事和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影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娱乐、教育还是传播价值观,它都具有巨大的影 响力。而对于那些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电影不仅可以带来娱乐,还可以成为学习和考试备考的有效工具。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电影的 常识,结合其中的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 To begin with,电影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放映员 使用一种叫做电影胶片的介质来播放短片,观众们坐在剧院里一同欣赏。最早的电影胶片是没有声音的,只有画面。直到1920年代,才出 现了带有声音的电影。这时的电影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影不再 只是靠画面,更能通过对话和音效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在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不仅卓越,还有 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例如,奥斯卡奖被广泛认为是电影界最重要的奖 项之一。它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1929年创立,最早是为了表 彰年度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方面的成就。随着时间 的推移,奥斯卡奖的类别也不断扩大。对于高考考生来说,了解一些 著名的奥斯卡奖提名和获奖电影,尤其是与历史相关的电影,可以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教父》系列电影就是一部重要的历史电影,它讲述了美 国黑帮的故事,涉及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这部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72年上映,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该系列电影以其真实而残酷的描绘方式,展现了美国黑手党的起源和 发展,并将这些事件与实际历史背景结合得非常巧妙。观看这部电影 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加深对美国历史和社会变

世界电影史重要知识点大一

世界电影史重要知识点大一电影是一种最具娱乐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影历史,理解电影发展的脉络以及影响电影作品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世界电影史的重要知识点,以便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电影的丰富多彩。 1. 女性电影之父:阿里斯蒂德·布里列 在电影史上,阿里斯蒂德·布里列是第一个将电影摄影技术与叙事结合起来的人。他在1895年创办了“可口可乐剧院”,并开始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呈现给观众。布里列以其创新的展示方式和电影镜头的运用而闻名,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默片时代:查理·卓别林和巴士特·基顿 默片时代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电影无声但依然能够通过画面和表演传达情感和故事。在这个时期,查理·卓别林以其喜剧演员形象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他的作品如《大独裁者》和《现

代时代》都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经典之作。巴士特·基顿则以其精湛 的身体表演技巧和喜剧天赋成为了默片时代最好的喜剧演员之一。 3. 黑白电影与彩色电影的转变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从黑白时代转变为彩色时代。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彩色电影成为可能,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感 受到电影中的色彩和情感。彩色电影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表 现方式,使得电影制作更加多样化。 4. 欧洲新浪潮:让-吕克·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 20世纪60年代,欧洲出现了一股名为“新浪潮”的电影运动, 该运动革新了电影制作的传统方式。让-吕克·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新浪潮电影中的两个重要导演,他们的作品强调个人 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好莱坞黄金时代:查理·卓别林和温斯顿·伍德

电影史上的经典场景知识点

电影史上的经典场景知识点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大众娱乐方式,通过视觉、声音、 剧情等多种元素,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在电影史上,有许多经典 场景令人难以忘怀,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介绍一些经 典场景,并解析其中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 之作。 一、《教父》中的马头场景 《教父》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美国黑帮题材电影,该片描绘了一个黑手党家族的兴衰过程。其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就是 马头场景,即故事中主角之一被人以马头放在床上的恶心场景。这一 场景通过恶心的形象和惊悚的音效,成功地表达了黑帮的残忍和无情,为整部电影增添了悬疑和恐怖的氛围。 二、《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光剑对决场景 《星球大战》系列是一部科幻电影,其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就是光 剑对决,特别是由达斯·维达和卢克·天行者之间的对决。这一场景通过 精良的特效和紧张的剧情,展现了光剑战斗的刺激和英雄的力量。同时,光剑对决场景也成为了《星球大战》系列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深 深地印刻在了观众的记忆中。 三、《教父2》中的逝去的渡轮场景 《教父2》是《教父》的续集,同样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是逝去的渡轮场景。在这一场景中,主角迈

克尔·柯里昂追随他已故的兄弟弗雷多,站在渡轮上凝望着远方。这个 场景通过渡轮的视觉形象和音效的渲染,表达了主角内心的孤独和思考,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故人的追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泰坦尼克号》中的船头场景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爱情灾难片,讲述了一对穿越社会阶层的恋人在泰坦尼克号号船沉没时发生的故事。其中 最著名的场景之一是男主角杰克站在船头,将双臂伸开的画面。这一 场景通过宏大的船身、壮丽的海洋和浪漫的音乐,传达了男主角的自 由和对未来的向往,也象征着爱情的壮丽与坚定。 五、《指环王》系列中的露西恩面包场景 《指环王》系列是一部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奇幻史诗电影,改编自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同名小说。其中一个经典场景是主角佛 罗多、山姆和博洛明在旅途中分食一块名为露西恩的面包。这个场景 通过食物的图像、角色的表情以及友谊的人性价值,展现了团结一致 和力量的重要性,为整个系列增添了亲切和温暖。 六、《阿甘正传》中的“我要上厕所”场景 《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剧情片,讲述了主角阿甘的生命旅程和他所经历的各种奇遇与人生教旨。其中一个经典场 景是阿甘在越战期间对伏地魔说“我要上厕所”。这个简单而真实的场 景通过阿甘的率真和诚实,让观众感受到了主角的坦荡和对抗的决心,也寓意着对战争伤害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

电影常识知识点全面解析

电影常识知识点全面解析 电影是一种能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手段来表达故事或情感 的艺术形式。自发明以来,电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可以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观看或讨论各种电影作品。然而,对于电影常识的了解程度却因人而异。本文将全面解析一些基本的电 影常识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并增加对电影的欣赏。 一、电影类型 1. 动作片:动作片以激烈的打斗、爆炸和追逐场面为特色,通过动 作来传递紧张刺激的情节。 2. 喜剧片:喜剧片以幽默、滑稽的方式呈现,旨在引发观众的笑声 和轻松愉快的情绪。 3. 爱情片:爱情片以展现爱情故事为主题,通常以情感为导向,探 索爱情的各种表现形式。 4. 科幻片:科幻片以未来科技、外星生物等超现实的元素为基础, 探讨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恐怖片:恐怖片以恐怖、紧张的氛围为特点,通过描绘鬼魂、僵尸、恶魔等元素来引发观众的恐慌。 二、电影制作 1. 剧本:剧本是电影制作的基础,用于记录电影中的对话和场景等 要素。剧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表现效果。

2. 摄影:摄影是将电影故事转化为镜头形式的过程。摄影师通过摄 影机的运动、光线等手段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3. 导演:导演是电影的核心创作者之一,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布 置场景以及整体调度电影制作的全过程。 4. 音效:音效是电影中重要的创作要素之一,包括背景音乐、音效 设计等,用来营造氛围和增强观影体验。 三、电影技术 1. 剪辑:剪辑是电影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整和组合不同 的镜头来达到全片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2. 特效:特效是指在电影制作中使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来制造出视 觉上的特殊效果,如爆炸、飞行等。 3. 3D技术:3D技术可以使观众以更加逼真的方式感受电影,产生 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四、电影观影技巧 1. 注意剧情:电影剧情是观众吸引力的源泉,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 2. 观察导演的手法:细致地观察导演运用的摄影角度、镜头切换和 光线等手法,以此来解读导演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欣赏电影配乐:电影配乐是表达情感和烘托氛围的重要元素,注 意欣赏配乐的合理运用,以及与情节的协调性。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1895、12、28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映影片——活动电影 机) 2)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3)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与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 陆》、《水浇园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就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就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就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与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与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与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起因:1)好莱坞电影以强大竞争力侵占欧洲市场,使欧洲在艺术上停滞不前,商业化倾向愈加严重,欧洲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强大愿望 2)一战带来了西方社会传统观念与精神文明的危机 第一先锋派:法国印象主义(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与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

中国电影史复习重点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 电影创作: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 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 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郑正秋电影成就: 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电影创作: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 《玉梨观》 《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 《自由之花》 《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主要贡献: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张石川:中国电影的先驱 开创了导演艺术的基本形态,以戏剧观念处理电影场面,以再现戏剧化场面为导演创作中心影戏电影特点: 1:多披着社会教化的外衣,鼓吹“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的主旨

经典电影解析

经典电影解析 经典电影一直是人们追捧和研究的对象,它们对于电影史的发展和 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解析几部经典电影,探讨它 们的独特之处以及对观众和影坛的影响。 一、《教父》 《教父》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经典黑帮电影。该 片于1972年上映,主要讲述了围绕着一个黑帮家族的故事。它采用了 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回顾的方式展示了主角的成长和黑帮家族的兴衰。该片荣登奥斯卡金像奖,并被赞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教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展现了黑帮文化的复杂性。观众不仅仅 是看到了暴力和犯罪,更深入地了解了黑帮家族的内部规则和价值观。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扣人心弦,令观众为之动容。 二、《星球大战》 《星球大战》是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科幻电影系列。该系列由 1977年的首部作品《星球大战四部曲:新希望》开始,以星际战争和 绝地武士为背景,讲述了反抗者与帝国的战斗。这个系列一经上映就 在观众中引起了轰动,成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系列之一。 《星球大战》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观。电影中的设定、角色和特效都堪称经典。同时,这个系列也在电影制 作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创新,为后来的科幻电影树立了榜样。

三、《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剧情片。该片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在监狱中寻找自由和救赎的故事。电影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情感的渲染和反思社会现实的主题而备受赞誉。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被视为经典,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影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饱满紧凑,通过对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希望和自由的追求。 结语 经典电影是影坛的瑰宝,它们通过独特的故事、技术手法和主题内涵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教父》通过展现黑帮文化深入人心,《星球大战》创造了科幻电影的新纪元,《肖申克的救赎》触动了观众内心的情感。这些经典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作品,更是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们将继续陪伴我们,并激发出更多优秀电影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中国电影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电影史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8月11日,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徐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上海第一座正式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以中国为题材的第一部纪录片: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拍摄的《李鸿章在格伦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国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后》。 第二节中国摄制电影的开始 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3年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严姗姗《庄子试妻》 1920年 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影戏杂志》 1921年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摄制的《阎瑞生》, 第三节:电影产业化 1923年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中国早期著名的三大电影公司:三十年代形成了“明星”、“天一”、“联华” 1926年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 1928年 中国第一部武侠片: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 1929年 中国最早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出自电影《野草闲花》。 “鸳鸯蝴蝶派”电影:主要来源是以鸳鸯蝴蝶派文学为主的剧本,以言情、社会、家庭、武侠、军事、历史等为题材并有鲜明的类型意识,同时在内容题材和影像叙事上受到文明戏、古典戏曲、古代小说与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的共同影响的商业电影。 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时间: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 代表人物

自-外国电影史补充知识点

1、新酷儿 新酷儿电影是给1990年代早期在电影节巡演时获得评论界称赞的一次酷儿电影浪潮的一个命名。新酷儿电影,或者我要提到的NQC,是电影理论家比·鲁比·里奇(B.Ruby Rich)造出并广泛记载,它表现了令人兴奋的前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形象以及电影制作者已经峰回路转。不再背负着正面形象寻求认可的麻袋布或者边缘制作的相对晦涩,电影可以激进也可以通俗,可以流行并且经济上可行。 这次浪潮,或者说运动,由1991年和1992年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詹妮·李文斯顿(Jennie Livingston)的《巴黎在燃烧》(Paris is Burning,1990年)、托德·海恩斯(Todd Haynes)的《毒药》(Posion,1991年)、汤姆·凯林(Tom Kalin)的《夺魄》(Swoon,1992年)——以及其它电影节令人惊讶的成功构成。更大的收获通常包括马龙·瑞格(Marlon Riggs)的《饶舌》(Tongues Untied,1990年)、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的《我私人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1991年)、伊萨克·朱利恩(Isaac Julien)的《年轻灵魂的反叛》(Young Soul Rebels,1991年)、劳里·林德(Laurie Lynd)的《敬候赐复》(R.S.V.P,1991年)、德雷克·贾曼(Derek Jarman)的《爱德华二世》(Edward II,1992年)、普拉娣巴·帕码(Pratibha Parmar)的《极乐》(Khush,1991年)、克里斯托弗·芒奇的(Christopher Munch)的《小时与时间》(The Hours and Times,1991年)和格雷格·阿雷基(Gregg Araki)《走投无路》(The Living End,1992年),以及像塞德·本宁(Sadie Benning)、塞西莉亚·道格迪(Cecilia Dougherty)、苏·弗雷德里希(Su Friedrich)、约翰·格列森(John Greyson)和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这样一些电影制作人的作品。像里奇指出的那样,这些电影几乎没有共同的美学或叙事策略,它们似乎分享的是一种态度。她发现它们是“不敬的”和“有力的”,根据J.霍勃曼(J.Hoberman)的观点,它们的主角是“自负地过分自信”。1 实际上,我感觉将这一类型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最好描绘成反抗。这种反抗可以在几个层面上加以考虑,都是用来阐明新酷儿电影的特征。 第一,尽管西方大众文化有对接受主体的永恒的规定,这些电影表达了边缘的声音,不仅仅是集中在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群体,而且还集中于包含在其中的亚群体。举例来说,《饶舌》和《年轻灵魂的反叛》都探究了黑人男同性恋的男性体验(后者还出现了少有的跨种族结合)。《我私人的爱达荷》有主角的男性卖淫。纪录片《巴黎在燃烧》注意了纽约异装舞会的男同性恋以及换性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年轻人。 第二,这些电影没有为其角色的缺点甚至罪过辩解:他们避开了正面的形象化的描述。《夺魄》、《毒药》和《走投无路》美化了犯罪和(同性)色情暴力。在《夺魄》和《走投无路》中心的这些男同性恋在他们的杀人关系中展现。凯林在《夺魂》中高度程式化的摄影和黑白色的使用把这部电影不体面的事件变成了一种精致的带有某一时代特征的作品。在一场重要的戏中,一个高角度的法庭的戏剧性场面和来自原审的连续镜头交叉剪接,这部电影就基于这个原审。当一个“精神病学家” 从法院证人席上描述这两人的病状时,他们在上面松散着头发拥抱欢闹的那张床在前面填满了空间。另一方面,阿拉基让他的主要角色冒充西岸酷派的衣冠楚楚,虽然在路上,“热情”而且全神贯注。与此同时,海恩斯大量借鉴了尚·惹内(Jean Genet)的《情歌恋曲》(Un chant d'amour,1950年),特别是其艺术和性爱控制,在一个男子监狱黑暗的地下室和不能擦过的岩丛中传递一个囚犯对另一个囚犯的性着迷。

世界电影史答案归类

世界电影史答案归类 名词解释 1.“视觉存留”:是人的生理机能。英国人法拉第提出视觉转换频率问题,他认为外在物体映入视网膜的形象,在未消失前瞬间是和以后的映像相连的。也就是说,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会继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存留”。 电影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24个画格的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象的世界。 2.“布赖顿学派”:是早期英国电影的代表。它的两位主要人物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出生和工作都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由此得名,但该学派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一个“学派”,而是指他们创作的一种倾向,即他们的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关注底层社会问题,表现“真正生活的片断”的倾向。代表作品有《俄罗斯战舰的暴动》、《士兵的归来》等。 3.“停机再拍”:人们通常认为梅里埃是“停机再拍”的发现者。在一次放映时发现一辆驿车的画面突然变成了一辆灵车,后来发现是由于拍摄中胶片被机器的卷轮卡住了,修理好后重新拍摄的结果。这个“事故”使梅里埃醒悟到胶片剪辑的可能性,进而发现了电影叙事的手法。 4.最后一分钟营救:格里菲斯1909年的电影《冷僻别墅》是一部真正的关于时间的电影。整部影片基本上是在受困家庭和营救者之间切换。随着画面转换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短,影片的紧张度越来越强,在最后一刻,营救者赶到,影片到达最高潮。这一高潮处理的手法就是后人所称的“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 5.苏联蒙太奇学派:由苏联电影工作者全面阐述和充实了由法国人让—爱浦斯坦提出的“蒙太奇”概念,并形成了研究和实验“蒙太奇”理论的由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电影学派。他们是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电影创作的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电影叙事的发现 一、卢米埃尔兄弟 1、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 (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2、卢米埃尔兄弟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什么? (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活动镜”,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 (2)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 (3)训练和培养了电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4)创造了移动摄影。 二、梅丽爱的创新(1896-1912) 1、使电影成为被策划的充满特技的戏剧表演,让观众首次看到了电影制造奇幻世界的魔力。 2、“停机再拍”产生叙事效果 3、“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于歪曲现实的方法。” 4、局限:终未跳出舞台框架 布莱顿学派的叙事突破(1902-1908) 1、代表人物: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森出生并工作于布莱顿而得名 2、创新突破: A、系列镜头的使用 B、蒙太奇的时空转换镜头的雏形,为后来的埃德温、鲍特、格里菲斯等大师级人物引领了方向 自觉的叙事 一、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 1、剪辑组合解决电影叙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流畅”

2、在视觉上突破了日常视点 二、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电影特色? (1)电影的叙事方式:明显的受到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 (2)电影的时空: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叙事时间,也形成了冲破故事空间束缚的空间观念。 (3)电影的语言: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实际上是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 4、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在哪儿? (1)把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2)着力于探求电影特技,尤其是摄影构图和蒙太奇。 (3)他的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再是场面,而是镜头,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首创。 重要作品:《党同伐异》 剧情简介: 这第一个故事叫做“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州,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第二个故事“耶稣受难”发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稣被门徒出卖,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个故事是“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572年的法国巴黎。天主教徒发动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对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第四个故事是“巴比伦的陷落”:公元前539年的中东,巴比伦大祭司因为与王子巴尔撒尔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军来攻之际打开城门,巴比伦古国从此灭亡。 1、奠定格里菲斯在世界电影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是他于1915年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年导演的《党同伐异》 2、《党同伐异》是由《巴比伦的陷落》、《基督受难》、《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母与法》4个小故事组成。 3、影片创造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法”发展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格里菲斯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系统使用蒙太奇的电影导演。 4、影片的主题是:“排斥异己与仁爱的斗争。”告诫人们,人们之间应该宽容、博爱,互相残杀会造成仇恨。 5、在技巧表现上确实有新的独创性:(1)它打破了戏剧的“三一律”,第一次把时空相距甚远的故事组织在一起,这是交替蒙太奇理论的实践基础(2)巧妙地运用了隐喻蒙太奇(3)丰富发展了平行蒙太奇。 6、电影语言上的历史贡献在于:4 段故事不是一个个单独展开,而是交替进行,十分大胆而又流畅地把时间相距甚远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平行交替叙述而造成逐渐紧张强烈的情绪而达到最高潮。影片在影像结构、叙事结构以及镜头运动、剪辑节奏上的创新对世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极大,被认为是最早的经典影片之一。1958年,在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它被评为电影史上12部最佳影片之一。

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 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 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 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不要听腻了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4.扬弃硬说所有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感情”所鼓舞的高调; 创作宣言: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由于这部影片的出现,根本地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想,人们便把罗西里尼称作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则成为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奠基之作;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 维斯康蒂:“新现实主义之父”大地在波动、沉沦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被誉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德·桑蒂斯:罗马11时 西柴烈·柴伐梯尼与德·西卡合作,编写了由德·西卡拍摄的擦鞋童1946年;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1951年和温别尔托·D等所有重要影片的剧本;影片中大量地使用外景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形成了一种自由、新颖的表现风格;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现实主义的杰作:偷自行车的人; 大地在波动 外部技术特征:1.完全使用真实的外景拍摄;2.影片中的渔民选用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 艺术特征:以近似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变焦镜头的手段处理,以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追求; 偷自行车的人的艺术和美学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