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课程教育重点(整理)

美术课程教育重点(整理)

美术课程教育重点(整理)
美术课程教育重点(整理)

教学目标的三个教学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

2、过程与方法的维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

实施高中美术课程评价时对三维目标的把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每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个人价值角度对三维目标做出选择,为了提高教学目标把握的自觉性,可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对三维目标加以认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对应于评价的目标取向;

2、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对应于评价的过程取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对应于评价的主体取向,从而实现对三维目标全面把握并做到评价主体优先。

三维目标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课程的内容:

根据高中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设置了五个内容系列,具体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这五个体系下面分为9个模块,具体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简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1、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基点。

2、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美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3、美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和拓展性,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4、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留有较大的余地,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区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写适合本校或当地特色的教科书,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5、美术教科书的编排应图文并茂,做到文字表述准确、生动,图像清晰,色彩准确,版式美观、明了,印刷精美。

6、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科书,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7、美术教科书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图表、背景资料、图片分析、实例等,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8、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主体,美术教材还应包括加血参考书、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

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个部分为“鉴赏内容”。“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法编排,也可以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等其他方式编排。

美术的类别:

美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发展。

根据表现形式及作品媒介划分: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从视觉形式上来划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2、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3、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倡导质性评价,促进个人发展。

美术课程目标的内容:

1、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观、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3、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

4、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价值:

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3、激发创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5、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且是为了教育者熟知的一些教与学的方式,人一种可取得教学方法都可以从中体现出某些教学原则的渗透。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通使用,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足,而更具有灵活性。正因为教学策略在具体使用时“灵活多变”,教师在运用它时就更需要一种技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不能总结出它的一些共性,而目前对教学策略的认知与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

美术教学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以审美评鉴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行为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课程“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表现:

1、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

1、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录像、计算机等更加直观。

2、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来看: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但缺乏动感,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现代化的媒体,能明显提高传递教学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优势形、声、光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客服来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可将教材内容设计的生活现象和活动过程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中。

美术课程资源:

广义的美术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以及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从广义上理解,知识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实现课程目标可以考虑的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理解会把我们的视野局限于教材,教室,设备,工具材料等物质条件。

美术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美术创作的开放式意识符合广义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完成美术教学,达成美术课程目标的所有子让、社会资源都是美术课程资源。

开发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地区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特别是比较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很多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当地的学生就生活在艺术的土壤中。在这样的地方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如果对身边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艺术视而不见,既不符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也造成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浪费,更忽略了对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对地方的认知。而且现在的课标版美术教科书,存在着经典化、城市化的倾向。美术教师要善于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本地学生感受亲切的美术课程。比如城市文化下的各种生活设计、农村文化中的各种节庆习俗等,都可以从中挖掘出美术课程素材,转化为美术教学资源,有效地和课程进行科学的关联,最终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目的。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场地或途径:

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文化遗址、社区家园。

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1、要整合教学资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学资源的运用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多余的资源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整合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资源一定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实现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不予考虑;

3、要整合教学资源与学生情况的关系,要难易得当、多少是和,与学生的水平相得益彰,脱离学生实际的资源运用是盲目无效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陪其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程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记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图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录像带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

4、各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多方面的交流。

5、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教学媒体的主要类型:

1、视觉媒体:是指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通道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投影视觉媒体,如幻灯机和投影仪。

2、听觉媒体:是指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通道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收音机、扩音机、录音机、CD机和MP3。

3、视听媒体:是指既作用于人的视觉通道,又同时作用于听觉通道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录像、VCD和DVD等。

4、综合操作媒体:是一类不仅能提供视听刺激,还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并根据需要亲自操作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起到丰富教材内容,引人入胜的效果。

2、方便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更深的感受美术作品。

3、式教学课件具备视、听、赏、析、动多种功能,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美术创造和美术审美活动。

4、利用网络学习,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方便学生创作交流,适应社会发展,这也是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一种标志。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

根据本《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倡导多体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注重质性评价,倡导成长记录评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策略:

1、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2、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要淡化评比与选拔,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3、重视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动态评模式强调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评价发展的适宜性;以案例反思模式强调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讲师团经验分享模式实现优质人力资源的整合;以个人各色展示模式重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功能;以个人规划生涯模式促进教师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美术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看的学生评价的重要价值,将学生纳入评价者的行列,要明确评价能力本身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2、坚持注重学习全过程:在活动中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兼顾活动结果;

3、坚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不要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点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活动方式及表达方式。

作业的具体评价方法:

评语评价、等级评价、展示性评价、物质性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主要包括:

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

2、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评语等级相结合;

3、既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帮主学生克服的弱点,找到发展的方向。

评价的目的: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效果、教学状态等评估都是以促进学生得到发展为追求。

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呈现的方式:

1、美术作业是学生对教学结果做直接的反馈。评价学生美术作业应该注意:作业不代表学生的全部成绩,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教师应依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客观的评价,体现出共性标准和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2、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应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品评。对造型新颖,有独创性的作品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多发展学生的拓展想象能力,对于不完善的作品可以稍加引导以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有意识地改进,使其作品更加完整。

考试不能代替美术教学评价的原因:

美术教学的外部评价,包括烤熟分数、升学率、获奖数等转化为量化评价,主要看结果;教师业绩、学生影响转化为质性评价,主要看过程。但是,最重要是内部评价,涉及感受、态度、情感、信仰等较直观指标,这些是涉及学生主体的本质评价。艺术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教育评价指向,由关注外部而撞向关注内部,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艺术教育评价具有元评价特点,需要经常对评价者价值观进行反思和评价。因此,把知识技能、高考要求、获奖级别置于评价之首,导致对美术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失落,从而对高中教育根本目标的偏离。

美术课程评价和学分评定:

美术课程是高中的必修课,有3个必修学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术教师要坚持自己的3个学分56个课时的基本阵地,没有课时就没有学分,这是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效果、教学状态等评估都是以促进学生得到发展为追求。实施美术新课程过程中,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学分的获得既可以看学习课时,也可以看学习结果,或者两者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反思的作用:

1、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2、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实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3、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4、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教学反思的途径:

1、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2、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3、用录影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2019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2019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遵循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艺术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视觉性 美术学习中的欣赏与创造活动都通过视觉来实现。美术课程通过各种图形、视觉图像的刻画、暗示、诱导,使学生产生艺术的体验和联想,完成感受、理解、表现等美术活动,表达思想情感,进行情感沟通。 (2)审美性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体验和感悟视觉形象中美的因素。美术课程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官的愉悦与情操的陶冶相互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3)创造性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形象、空间、直觉、想象、情感等进行创造活动。美术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实践性 美术学习重视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美术课程通过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构建新的实践能力结构。 2.课程理念 (1)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指导学生欣赏传统和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美化生活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选择,多元发展 美术课程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赏”、“练习”、“评述”等各种美术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和实践途径学习美术。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需要,支持学生联系各自特点和兴趣开展学习,从有利于自主选择来设计课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拓展视野,在文化情景中认识和学习美术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试行稿(2004.7. 23 ) 目录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2.结构要点说明 四、课程内容 1.生活活动 2.运动 3.学习活动 4.游戏活动 五、课程实施

1.总体要求 2.具体活动要求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管理 附件 1.年龄特征 2.阶段目标 3.教育策略 4.幼儿发展的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考试题(答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2、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3、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4、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5、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6、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7、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8、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9、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0、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方式有( ABCD ) A.学生自评 B.小组互评 C.教师评价 D.座谈交流 2、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 AD ) A. 教科书 B.美术学习档案袋 C. 美术学习工具 D.教师参考用书 3、“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 ABD ) A.融美术各学习域 B.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C.美术教学 D.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4、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 ABCD )的现代公民。 A.人文精神 B.创新能力 C.审美品位 D.美术素养 5、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 AD )两类。 A.创作 B.工具 C.媒材 D.欣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要说明“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2、美术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

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信息单 序号类别学习模块学习形式 学习的具体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从前到后) 开课的可行性条件需要的客观条件 (教室布置、教具) 教材 1 儿童画例如,先是动物后人在 后..... 例如,开发绘本; 成语故事 例如,动物先是教小狮子,再是什 么;人物,先是什么,后是什么。 例如,自己开发或 选择现成教材 2 写生 3 素描 4 色彩 5 油画 6 玻璃画 7 软陶 综合绘画小班 注:思考得要细致,想到什么可以先写上。

儿童画 1宝宝涂鸦班 学习条件:三岁半开始到五岁 时间:为期课程三十堂课半年左右(有好的课程开发会加入) 课程有:1快乐的圆点点2瓢虫的花衣裳3不同形状的鱼(手工)4花树(色彩)5公主的长头发(对线的认识)6鸟巢和蛋(手工陶泥)7一瓶花(认识色彩) 8色彩的网(长线与色彩的练习)9郁金香(手工折纸和撕纸训练)10色环(认识冷色与暖色)11蜗牛的花房子(线条控制与色彩)12秋天的印象(了解认识暖色) 13小刺猬被果子(学会用水墨的浓淡)14树木的叶子(感受叶子的不同认识叶子都是什么树的) 15南瓜灯(感受西方文化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16手印的联想(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儿童的作画情趣②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17海里的鱼(了解鱼的种类的特征)18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感受青花并有孩子自己创造青花纹饰)19雪房子(手工与绘画)20美丽的树木(线条与图形)21相框的制作(手工)22自画像23小拖鞋(手工彩泥课)24有趣的圆(手工头饰)25新年的礼花(绘画时很好的运用冷暖色的搭配) 26欢乐的树(绘画与剪纸)27城堡28水母29花罐子

2、发散思维6-7艺术陶冶班 1玩耍的小企鹅2美丽的大花牛3大象4小白兔采蘑菇5长颈鹿的围巾6乌鸦喝水7小猫钓鱼8小熊的旅行9海龟的一家10狐狸和乌鸦 11猴子捞月12虎口拔牙13被救的小兔子14小蝌蚪找妈妈15拔萝卜 16小老鼠上灯台17大公鸡的一家(线描水墨)18斑马19鸟儿的家园20狮子王21水族馆里的聚会22恐龙的世界23给恐龙洗澡24穿彩色衣服的鱼25动物音乐会3、6-7艺术创想班 正面的人侧面的人蹲着的人跑着的人跳着的人装饰画 1 砂画头像2妈妈我爱你3天天刷牙好身体4堆雪人5后羿射日6守株待兔 7我们一家8放风筝9跳绳10救火11杂技12踩高跷扭秧歌13游乐场14植树 15乐器的畅想16树上人家 写生绘画提高班 植物写生 风景写生 人物写生

(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

最新创意美术课程方案

创意无限教材的综述 感谢您在《生活化智慧创意美术教程》面前驻足、浏览、思考、抉择。近年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创意无限美术教程顺应发展的需要,提出了: 1、提倡课程要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要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经验获得的规律,促进幼儿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核心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终生学习能力上。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3、进一步注重课程综合化问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培养幼儿对学科知识的整体认识与综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进一步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从而为幼儿个性发展预留了充分的空间。 5、克服了“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两种倾向。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不再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那些有利于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将会逐渐占据主

要地位。 A: “创意无限”的优点或者特点是什么? 1、课程内容紧贴“生活化智慧创意”理念,采用“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2、材料与教案相匹配,园长和教师不需要另外准备画材和纸张,而且画材安全、环保、新颖。 3、提供详细教师活动方案,教师不需要另外备课,只需要在方案设计的课程基础上,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就行了。 4、使用本教程教师可以免费参加俱乐部的各类交流活动,优先参与美术系列研讨和培训活动,例如:美术活动中的教学经验分享、使用过程中的困惑解答、教学成果汇报等。 5、建立和完善幼儿的成长档案(部分作品大小为16 开)。 B: “创意无限”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幼儿使用? “创意无限”教程是针对托、小、中、大四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_)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标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四、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已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概念、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学基本理论,联系幼教实习情况,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幼儿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参考学时 216学时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有的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讨论,有的要课后书面完成。 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8学时

(二)评价方法 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 3.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最后折算成学分。 (三)教学条件 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 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3年制高中起点、(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之后记 (研制美术课程标准项目组负责人尹少淳)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无疑,这将有助于广大美术教师更好地理解新美术课程标准,并有效地加以实施。现发表该书的后记,以便让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研制情况和解读的撰写工作有个基本的了解。 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布置和领导下,《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近一年的研制,终于在2001年7月付梓,与全国的广大美术教师见面了。回首一年的工作,真是百感交集,值得欣慰的事情很多,感到遗憾的地方也不少,的确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新《美术课程标准》之完成,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开拓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也有赖于广大美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殷殷期盼和对我们工作的热情支持。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关心和热衷于美术教育事业、有着一定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的组成人员是: 尹少淳研制课题组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王大根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胡知凡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陈卫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 米海峰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学美术高级教师 侯令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局美术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陈通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教育》主编 奚传绩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今迈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 欧京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刘冬辉人民教育出版社艺术室主任、编辑 黄丽雅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 杨建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李维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编审、美术学博士 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编审 黄宗贤四川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美术学博士 陈寿鹏上海市蕃瓜弄小学美术特级教师 王竹湖北省武汉市教学研究室美术特级教师 周卫上海书画出版社教材室主任、副编审 李小夫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美术特级教师

美术课程标准

学习时间:2013.6.14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版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 和探究性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 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 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 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 欣赏两类。“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 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 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 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 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 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 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 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 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 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 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 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 的空间 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 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 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 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 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 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二、分目标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 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 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 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 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 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 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 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 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 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 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 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 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 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