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0
闽台区域文化(论述题请自主作答,发现相互抄袭或从网上抄袭者记0分,答案仅供参考,请修改后上传,切勿原样照搬)论述题C为了鼓励更多的台湾读书人到福州应考,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便不断地以奏折的形式,请求朝廷对台湾读书人网开一面,录取时给予倾斜。
很快便得到礼部的赞同。
设立保障名额大大鼓励了台湾士子的进取之心,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科举考试的发展,也使闽台之间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联系更加密切。
推动了台湾地区文风的繁盛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实行初期,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
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
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数百年来,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两地人员往来十分频繁。
台湾的居民大多是早先福建移民的后裔,与祖籍地有着各种联系,不少人甚至还具有同族、同宗、同姓等关系,两地士子同在一个乡试考场应试,语言、生活习俗几乎没什么两样。
若没有这些因素,多数冒籍者便不可能成功。
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密切。
D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
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
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保护,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如同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
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
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保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造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主观题共17题〔总分值100分〕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BD第1题(已答). 布袋戏【参考答案】布袋戏或称掌中戏。
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
都属南管系统善于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
CH第2题(未答). 出海大傩【参考答案】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
乡人傩在民间举行。
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拟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
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
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配合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
DB第16题(已答). 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
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局部,及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FB第5题(已答). 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大坌坑文化完毕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及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
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年。
石器多为磨制。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
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
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年。
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何从文化遗址中认识闽台人缘的密切关系?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人同缘,要追溯到原始人起源,在闽台两地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己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说明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长滨文化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
长滨文化说明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大坌坑文化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客观题共50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 流传于闽北的《竹林刀花》,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情景。
当地农民出工时都要自带柴刀、竹担,开始只是为解闷而随意敲打,有时和着山歌,变换不同节奏边歌边舞,自娱自乐。
后经过不断加工修改,成为表现当地人民劳动情趣的一种舞蹈。
A.《竹林刀花》B.《打团牌》C.《簪花轿》D.《战台鼓》【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参照书本第2题(已答).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泉州B.漳州C.福安D.福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题(已答). ()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泉州东岳行宫B.德化石壶殿C.惠安青山宫D.龙海白礁慈济宫【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题(已答). 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高甲戏B.歌仔戏C.梨园戏D.竹马戏【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罗从彦B.真德秀C.朱熹D.黄道周【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6题(已答). ()的《通鉴纪事本末》融纪传、编年而为一,创造了一种新的史学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
A.陈均B.熊克C.朱熹D.袁枢【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7题(已答). 清代福建作家(),字闲之,同安人,曾在明唐王称帝福州时任兵部尚书,后渡海至台湾,为清初重要遗民诗人,其诗大多反映社会动乱,著有《岛噫集》。
A.卢若腾B.孙学稼C.余怀D.许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书本第8题(已答). ()除夕之夜围炉,因古时贝壳象征财富、华贵,故食后蚶壳不得扫入垃圾,而要郑重地放置门后或床下,预兆来年发财致富。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第1 大题名词解释0分1 . (10分) 客家民歌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学员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学员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
可得分数:确定第2 大题论述题0分1 . (80分)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
(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
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
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
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闽台区域文化》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2.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 “闽越” ,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纹身,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
3. 隋朝时,陈棱从台湾掳回的数千人口,就近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
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和第一次。
4.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
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5. 泉州自古佛教兴盛,被誉为宗教博物馆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
6. 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表面,即器物文化;中层,即制序文化;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7. 福建戏曲十分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
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8.诗钟的创作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福州为诗钟发源地,被称为诗钟国。
9. 闽南是.雕刻之乡,常在各层中饰以雕梁画栋,门窗格扇,椽头柱础等都布满了各类雕饰。
这与台湾民居一样,但台湾的雕饰更加精美,雕梁画栋更加令人眩目。
表露出一种建立新家园时苦尽甘来的心情。
10. 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 。
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
11、朱熹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
12、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
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关系密切。
13、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
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闽台区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专业:所属分校:分校工作站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编制★课程作评价★(第1 —3章)-、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东山陆桥2、左镇人3、台湾文化4、闽南文化二、简答(每小题12分,共36分)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课程作评价★3、简述保护妈祖文化的意义?(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述台湾解严以来闽台宗教交往的模式。
2、试论述台湾美术发展的概况。
(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闽台区域文化》课堂讨论记录表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本人发言提纲:教师评语:成绩:教师签名:评价★★课程作闽台区域文化作业2(第4—6 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 共24 分)1、打尾牙2、婚嫁六礼3、放王船4、诗钟二、简答(每小题12分, 共36分)1、简述闽台主要民间禁忌。
2、概述闽台诗钟繁荣的原因★课程作业与评价★3、简述教会学校对女性意识行为的启蒙。
(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经过对闽台婚俗习惯、婚嫁程序的学习,谈谈你的感想2、试析福建民间信仰对台湾的影响作业与评价★闽台区域文化作业3、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地方传说2、南音3、”车鼓舞”4、台湾林本源邸宅二、简答(每小题12分,共36分)1、传入台湾的闽南民歌大致可分为几类2、为什么说福建是”戏曲之乡★课程作评价★3、简述台湾当代佛教的特点。
(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1、谈谈你对闽台民间文学的认识。
2、以民歌为例,说明闽台之间在音乐方面的密切关系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课程作业与评价★闽台区域文化作业4(第10 —11 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府县儒学2、熟语3、无效婚姻4、区际司法协助二、简答(每小题12分,共36分)1、简述闽台庙学合一的规制。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1闽台区域文化任务1一、论述题1、概括闽台自然条件优势,比较其差异,谈谈你的体会。
福建一、山岭众多“东南山国”海拔200米以上山地丘陵地约占85%,主要有两列山脉:武夷山脉,戴云山脉。
挡住北方寒流,无严寒,霜雪少。
二、海岸绵长,“闽海雄风”。
海岸线三千多公里,全国第二,“弯”125个天良港湾。
三、江河纵横“闽水泱泱”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河网密度大,“粗壮”,流量大。
对比:黄河流域面积十二倍闽江,流量仅闽江的五分之四。
台湾:面积: 本岛约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4个岛屿。
台湾岛北通东海,南接南海,亚太地区海、空运交通要道。
地形地貌丰富: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纵谷与海岸,热带、亚热带、温带。
山高坡陡,东西狭而南北长,全岛三分之二的高山林地,丘陵、平台高地、海岸平原及盆地,山脉纵贯南北。
河道源短流急,快速流入海洋;2、文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文化定义的理解。
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3、试分析闽台宗教交往的五个阶段。
闽台文化任务011 . (4分)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福清东张遗址发现稻草痕迹,台湾凤鼻头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当时的闽台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2 . (4分) 1895年甲午战争后,1945年,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3 . (4分) 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
4 . (4分)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之间。
5 . (4分) 隋朝时,台湾被称为“(,《隋书》出现我国历史上对台湾位置的第一次明确记述。
6 . (4分) 在荷据38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7 . (4分) 王审知在位期间,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号称“(闽王)”。
8 . (4分) 秦汉之际百余年间两次实行的“(虚地迁民)”政策,又对闽台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障碍。
9 . (4分) 1624年荷兰入据前,称为(台湾早期)经济,大陆移民给台湾先住民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10 . (4分)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发展,因而此时闽、台经济交往均有所发展。
第2 大题单选题1 . (4分)史书记载的闽台之间人口交流的第一次是(B )A.明代颜思齐、郑芝龙集团对台湾的开发B.孙权“夷州数千人”到大陆定居C.隋朝时大陆与“流求”之间的交流D.秦汉之际百余年间两次实行的“虚地迁民”2 . (4分) 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
此时台湾已成为中央王朝的“羁属”,但是中央王朝对台湾的管辖还是松散而不得力的。
A.秦代B.唐代C.明代D.清代3 . (4分)以下关于五代宋元时期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有(D )A.随着福建人口增加,沿海闽人向台湾迁徙的趋势有所增强B.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C.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巡检司,管理海外贸易,对闽台航道的安全与保护起到促进作用D.厦门成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厦门改泉州)4 . (4分) 近现代台湾对闽贸易的商品以(A )为台湾最大宗的产品。
一、名词解释1 . 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
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2 .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3 . 宗教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
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4 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主观题共17题(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BD第1题(已答). 布袋戏【参考答案】布袋戏或称掌中戏。
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
都属南管系统善于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
CH第2题(未答). 出海大傩【参考答案】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
乡人傩在民间举行。
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较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
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
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配合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
DB第16题(已答). 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
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FB第5题(已答). 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
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
石器多为磨制。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
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
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
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
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
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FY第7题(已答). 方言飞地【参考答案】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
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
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
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政府组织集体移民的。
FY第14题(已答). 方言【参考答案】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它的内部发展规律是服从于全民共同语的,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
作为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二是属于同一古老语言发展的结果。
GS第5题(已答). 官送【参考答案】由于台湾属福建管辖,未设乡试考场,故台湾的士子必须远赴福州应试。
由于海峡内风急浪高,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里,经常发生应考士子船翻人亡的惨剧。
从1874年开始,为了使应考者能够安全到达福州,每逢考期,清政府便派遣官轮将考生由台湾的淡水港护送至福州。
这一举动被称为官送。
KJ第10题(已答). 客家民歌【参考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MJ第6题(已答). 冒籍【参考答案】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
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
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MJ第9题(已答). 民间传说【参考答案】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闽台民间传说主要有人物传说和地方传说、原住民传说三个方面。
MT第9题(已答). 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QJ第12题(已答). 区际司法协助【参考答案】是指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法域或特定地区的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协助行为,即某地区司法机关接受另一地区司法机关的请求,在其管辖的区域内代为履行某些司法行为。
闽台司法协助正是属于这种区际司法协助关系,它是海峡两岸在一国两制构想下逐步落实和发展起来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域之间在个主权,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发生的司法协助,是复合法域国家内部的司法协助。
QZ第13题(已答). 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QZ第3题(已答). 泉州开元寺【参考答案】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
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
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TW第4题(已答). 台湾林本源邸宅【参考答案】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
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
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观赏戏剧之处。
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
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
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作。
SD第13题(已答).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SY第8题(已答). 熟语【参考答案】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
闽台方言中的熟语为我们探寻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WH第10题(已答). 文化【参考答案】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
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WH第11题(已答). 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XS第11题(已答). 刑事诉讼管辖【参考答案】即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分工。
由于对司法机关这一概念两岸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刑事诉讼管辖的定义也不同。
在大陆,刑事诉讼管辖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权限划分,以及法院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
在台湾地区,则仅指法院系统内在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故亦称法院之管辖。
XZ第6题(已答). 戏状元饼【参考答案】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有趣,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
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
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
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
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
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如同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高兴得放鞭炮庆贺。
YS第7题(已答). 圆山文化【参考答案】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0年,代表遗址是台北市北端圆山贝丘上层。
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带。
石器多属磨制石器。
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
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能是从大陆传播过来的。
晚期已出现少许青铜器,如大坌坑上层的一件两翼式青铜镞,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
ZG第15题(已答).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参考答案】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等。
ZH第8题(已答). 郑和抵闽台【参考答案】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自江苏太仓开航以后,都要先到福建长乐一带停泊一段时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然后才从福建起航远征。
郑和的船队曾在台湾赤嵌汲水,并深入大冈山一带。
郑和第7次(1431年)下西洋到过台江(即今台南、高雄之间海岸)。
郑和船队中有许多福建人,他们随船队到达台湾、澎湖以后,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留在当地。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对台湾地区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
ZJ第12题(已答). 宗教【参考答案】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