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环境下基于SPC控制图的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
基于SPC技术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竞争力已不再仅仅是品牌、市场规模和价格等传统领域的竞争。
如今,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SPC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质量控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一、SPC技术的概念与历史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也就是统计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以实现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工具,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对生产过程的变化进行控制和改进。
SPC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W.A.Shewhart提出,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最早的实施者之一。
以SPC技术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理念也随之发展壮大,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主流质量管理思想。
如今,SPC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并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
二、SPC技术的原理和要素SPC技术的核心原理是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量,以减少生产过程的变异性。
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要监控的变量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这些数据来源可以是产品的制造过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等。
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收集数据或使用软件工具自动收集数据。
在数据采集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SPC技术的核心,它能够帮助企业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变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3.过程控制: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过程控制是SPC技术的重要部分,它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稳定。
4.过程优化:通过SPC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过程控制,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这些改进可以是改变生产流程,增加生产设备的容量,或改变产品的设计。
基于SPC控制图的质量管理系统改进与优化研究质量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其目标是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在质量管理中,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检测工艺变异,预测不合格率以及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因此,本篇文章将基于SPC控制图来探讨质量管理系统的改进与优化研究。
一、SPC控制图的基本概念SPC控制图是一种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监测过程数据是否正常运行的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将过程数据绘制成控制图,然后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来确定过程是否稳定,是否有异常的情况发生。
其常用的控制图有以下几种:1.平均值图:用于监测过程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2.范围图:用于监测过程变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3.标准差图:用于监测过程标准差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控制图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潜在的缺陷、不良趋势等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改进措施。
二、质量管理系统的改进与优化针对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以下是基于SPC控制图的质量管理系统改进与优化措施:1.建立SPC控制图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关键的工艺环节和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需要使用SPC控制图进行监控。
首先需要明确控制图的绘制规范,然后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产品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制定质量目标通过使用SPC控制图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变异过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结合质量控制目标,对照市场需求和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和质量管理指标,通过SPC控制图的应用来监测和实现这些目标。
3.加强员工培训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因此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关键过程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标准的执行能力。
通过SPC控制图的应用来监控员工的操作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和反馈,提高员工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MES系统中的质量及SPC管理品质是“惯出来的”,不要认为一个小小的缺点没什么关系,得过且过,反正也不会影响使用;也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最便宜的原材料,会节省成本,有时候会糟糕到让你哭。
百分百的全检,也会有漏网之鱼。
生产中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一定会出现问题,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也可能会出问题。
从20世纪初到如今,质量管理体系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先后从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到全面的质量管理,而每次变迁的背后,都是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
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的质量检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由于生产不够发达,企业生产规模小分工不明确,产品质量交由各个工匠或者艺人自己控制,仅能做到对产品质量实施事后的把关,不能在生产中起到预防和控制到作用,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
因此,这个阶段的质量检验并不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只是在剔除产品中的次品和废品。
在成本的压力下,产品无法全检,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1918年,美国出现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第二阶段:40年代~60年代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传统的人工检验已无法满足军用物资的需求,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突破的前提下,美国军方在军需物资供应商中推进数理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发现了产品质量问题不是检验出来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
于是有了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采用抽样检查,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第三阶段:60年代到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迅猛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厂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产品质量管理涌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全面质量管理的雏形诞生。
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TQC)是在一个组织里以质量为中心,全员的参与为基本手段,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Zhejiang M echanical &E lectrical Co llege ,H angzhou 310053,Ch ina )Abstract :T h is pap er in troduces the m ean ing and p ri m ary functi on s of CRM ,discu sses the key techno logy in developm en t of CRM system and p resen ts the m odel and the arch itectu re .Key words :CRM ;data base ;data m in ing ;CORBA收稿日期:2005208208作者简介:富 珍(1980- ),女,湖北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信息化,质量管理。
文章编号:100522895(2005)0420162204统计过程控制S PC 在ERP 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富 珍,郭顺生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研究了统计过程控制SPC 与企业ER P 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应用,用C ++Builder 6.0和SQL Server 2000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2者的有机结合,既给SPC 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也弥补了ER P 质量管理数据分析的不足,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实现SPC 管制图的分析。
关 键 词:统计过程控制SPC ;ER P ;质量管理;管制图中图分类号:F 273.2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统计过程控制SPC (Statistical P rocess Con tro l )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地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1]。
SPC统计在制程中的应用引言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制程控制方法,通过对制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控制,以实现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SPC统计在制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本文将介绍SPC统计在制程中的应用,包括其定义、原理、应用场景和效果等内容。
1. SPC统计的定义SPC统计是一种通过对制程过程中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实现对制程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控制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取制程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制程控制和改善,从而保证制程的稳定和一致性。
2. SPC统计的原理SPC统计的原理是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制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制程的变化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收集制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是实时监控数据,也可以是离线收集的数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均值、方差、极差等,来分析制程的变化情况。
•制程控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对制程的控制和改善。
3. SPC统计的应用场景SPC统计在制程中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过程监控SPC统计可以用于实时监控制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通过对实时监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制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 缺陷检测与分析SPC统计可以应用于制程中的缺陷检测和分析。
通过对制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和分析制程中的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良策略,提高制程的质量。
3.3. 过程改良SPC统计也可以应用于制程的改良中。
通过对制程数据的分析和比照,可以找出制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良策略,以提高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4. SPC统计的效果SPC统计在制程中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制程的稳定性:通过对制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控制,可以提高制程的稳定性,减少制程中的变异性。
基于SPC过程质量控制的定子生产异常研究在现代制造业中,质量控制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是对于电机生产企业来说,如何确保定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异常得到有效控制,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基于SPC(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对定子生产异常进行研究,以寻求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
一、SPC过程质量控制简介SPC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质量控制图、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异常等。
二、定子生产异常的原因分析定子生产过程中的异常一般可分为两类:可避免异常和不可避免异常。
可避免异常主要源于操作人员的疏忽、设备故障或材料质量问题,而不可避免异常则可能来自于原料的不稳定性、外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
1. 可避免异常可避免异常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问题引起的,其具体原因如下:(1)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对工艺流程、指导书等不够熟悉或不严格执行;(2)设备故障:设备运行状态不稳定,导致生产异常;(3)材料质量问题:原料的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引发生产异常。
2. 不可避免异常不可避免异常主要是由于原料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包括:(1)原料的不稳定性:原材料的特性会随着时间、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产异常;(2)外界环境的变化: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三、基于SPC的定子生产异常控制方案针对定子生产异常,我们可以基于SPC方法制定以下控制方案:1. 数据收集建立数据收集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监测、记录和分析,获得充分的生产数据。
2. 建立质量控制图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图,如控制图、散点图等,以便及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 分析异常原因通过对质量控制图的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分析异常的原因,以寻找解决办法。
MES系统软件SPC模块介绍实时SPC分析工具可减少工艺变化对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影响。
制造商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和过程能力工具可以确保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并推动改进。
MES软件与质量管理模块一起提供SPC分析模块,以便:获得实时SPC分析以确保您的流程稳定出现过程异常时快速反应测量过程能力并生成能力报告将SPC数据添加到一致性证书预测不合格产品的数量通过将过程维持在“最佳位置”来降低材料成本【SPC模块特征】1.配置您的SPC图表根据收集到的所有质量数据自动生成SPC图表计算并设置控制限制设置分层SPC分析,例如跨线,钻入机器内的机器,在机器上钻头2.实时SPC分析和警报实时SPC图表无论当前是否查看图表,都会在输入时分析所有数据警惕违规行为:失控测量,外部控制限制,违反趋势规则等。
3.线路操作人员的图表定义要显示的SPC图表和要显示的计算结果设计屏幕以帮助负责过程质量的生产线操作人员。
可能有几个功能需要控制; 您可能想要并排创建具有主要功能的屏幕4.进一步的工艺变化分析从XR,XS,IXMR,MXMR,直方图,X和个人,能力概述,3D图表,NP,P,C,U,帕累托图表中选择需要的SPC图表...多头分析- 有许多过程实际上是并行连接但是独立的过程,例如多模/腔工具,多通道/通道,多切割/切片/铺设。
在这些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和个人的变异来源。
理解变异的共同和个体来源至关重要。
创建SPC图表的多个视图为不同的人和目的生成视图,例如查看跨多个生产运行的生产产品的功能; 或者即使在流程从一种产品切换到另一种产品时也可以查看流程趋势。
5.计算过程能力Cp,CpkPp,Ppk生成一致性证书使用每次生产运行期间收集的关键特征和数据。
【优点】提高质量- 管理和减少差异不仅可以避免浪费,而且可以减少价值链下方变化的影响,减少问题,减少对流程进行调整的需要满足客户要求- 许多客户要求您使用SPC软件并了解工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