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模式识别”交互式教学内容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Matlab中的模式识别方法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数据产生和累积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如何从这个庞大的数据集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即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一门使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来辨识和分类数据的学科,它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在模式识别领域中,Matlab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和函数库,方便进行各种模式识别任务的实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Matlab中的模式识别方法。
一、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模式识别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在于减少噪声和不必要的信息,以提高模式识别的准确性和效果。
Matlab提供了各种数据预处理的函数,比如去除噪声、归一化、特征选择等。
其中,去除噪声是预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通过滤波等方法实现。
归一化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定范围内的值,常用的方法有最大最小归一化、z-score归一化等。
特征选择是指从原始数据中选择有效的特征,以减少冗余信息和降低维度。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有卡方检验、信息增益、互信息等。
二、分类算法分类是模式识别的核心任务,其目的是将数据集分成不同的类别。
在Matlab 中,有多种分类算法可供选择,比如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
K近邻算法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分类方法,它通过计算待分类样本与已知样本的距离,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二分类算法,它通过在样本空间中找到一个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类方法,其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节点和叶节点,来实现对数据的分类。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通过组合多个决策树,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三、聚类算法聚类是模式识别的另一种重要任务,其目的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成若干个类别,使得同一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较高,不同类别之间的样本相似度较低。
在Matlab中,也有多种聚类算法可供选择,比如K均值算法、层次聚类、谱聚类等。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教学设计引言MATLAB作为一种高效的科学计算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中,MATLAB程序设计的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MATLAB程序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文主要阐述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MATLA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提高学生在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和应用水平。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MATLAB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MATLAB语言基础MATLAB程序设计的教学应从MATLAB语言的基础知识入手,包括MATLAB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等内容,同时还应该对函数的使用和命令行调试有所了解。
初步学习MATLAB语言基础可以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实现。
数据结构与控制语句MATLAB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与控制语句的学习是编写复杂程序的前提,因此,掌握if-else语句,for和while循环语句,以及矩阵、向量等基本数据结构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图形化界面与GUI编程图形化界面设计与GUI编程是MATLAB程序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设计基本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以便于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用户交互。
工程应用MATLAB程序设计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设计、图像处理、数学建模等等。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领域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MATLAB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讲授法讲授法是MATLAB程序设计教学的基本方法。
可以通过联系实例,分析概念,解决问题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MATLAB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利用Matlab进行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与实践引言模式识别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图像识别、声音分析、文本分类等。
利用Matlab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因为Matlab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便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利用Matlab进行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与实践。
一、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进行模式识别前必要的步骤之一。
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噪声、缺失值等。
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异常值和噪声。
Matlab提供了许多函数,如`median`、`mean`等,可以用于计算中值和均值,帮助我们识别并去除异常值。
其次,对于存在缺失值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插补方法进行填充。
Matlab提供了`interp1`函数,用于进行线性插值,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缺失的数据。
如果缺失值较多,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级的插补方法,如多重插补(Multiple Imputation)等。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进行模式识别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原始数据通常具有高维度和冗余性,这对模式识别的算法效率和准确性都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我们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
Matlab提供了大量的函数和工具箱,如`wavelet`、`pca`等,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特征提取。
例如,对于图像识别任务,我们可以使用小波变换进行特征提取。
Matlab的`wavelet`工具箱提供了丰富的小波函数,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特征提取。
另外,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也是一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
Matlab提供了`pca`函数,可以用于计算数据的主成分。
三、模型训练模型训练是进行模式识别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进行模型训练前,我们需要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模型的过拟合,并评估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泛化能力。
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得仿真平台设计进行文字识别算法得设计与仿真。
也就就是用于实现文字识别算法得过程。
从图像中提取文字属于信息智能化处理得前沿课题,就是当前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领域中得研究热点。
由于文字具有高级语义特征,对图片内容得理解、索引、检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图片文字提取具有重要得实际意义。
又由于静态图像文字提取就是动态图像文字提取得基础,故着重介绍了静态图像文字提取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得飞速发展,以图像为主得多媒体信息迅速成为重要得信息传递媒介,在图像中,文字信息(如新闻标题等字幕)包含了丰富得高层语义信息,提取出这些文字,对于图像高层语义得理解、索引与检索非常有帮助。
关键字:文字识别算法;静态图像文字提取;检索目录1 课程设计目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相关知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课程设计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系统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文字识别算法仿真结果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基于字符及单词得识别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基于字符得识别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基于单词得识别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3现存算法得问题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大多文字识别方法依赖于人工定义得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Matlab中的人机交互设计方法在当今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社会中,人机交互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一种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人机交互设计通过研究和设计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和界面,以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易用性。
在人机交互设计领域,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工具,为人们探索和实现优秀的人机交互方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Matlab提供了丰富的界面设计工具和交互函数,为人机交互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Matlab中的GUI设计工具箱可以帮助开发者创建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
开发者可以通过拖拽、放置和调整组件来自定义界面布局,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属性和回调函数来实现用户交互。
而Matlab中的交互函数则提供了更灵活的交互方式。
例如,通过命令行窗口中的输入和输出实现与用户的简单交互,也可以通过绘图或动画的方式与用户进行复杂的交互。
这些界面设计工具和交互函数相互结合,使得Matlab成为了实现人机交互的理想平台。
其次,Matlab中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的交互方式。
数据可视化是人机交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将抽象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可以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和解读数据。
Matlab中的绘图函数和工具箱提供了全面且强大的绘图能力,可以满足各种交互需求。
开发者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任务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同时可以通过修改图表的属性和添加交互元素,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拖拽等方式实现对数据的探索和操作。
这种基于数据可视化的交互方式,能够提高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和高效。
另外,Matlab中的算法和模型库为人机交互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机交互设计通常需要依靠各种算法和模型来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实现特定的交互功能。
Matlab作为一个强大的科学计算工具,集成了各种经典和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库,如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信号处理等。
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算法和模型,对交互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基于matlab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与分析设计内容:1. 图像读取与显示:使用matlab读取图像文件,并将其显示在matlab界面上。
2. 图像处理:对读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的灰度化、二值化、滤波、边缘检测等操作。
3. 图像分析: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包括图像的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操作。
4. 图像保存:将处理后的图像保存为新的图像文件。
5. 界面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matlab界面,包括图像读取、处理、分析和保存等功能按钮,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设计步骤:1. 首先,使用matlab的imread函数读取图像文件,并使用imshow函数将其显示在matlab界面上。
2. 对读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的灰度化、二值化、滤波、边缘检测等操作。
可以使用matlab的im2gray函数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使用im2bw函数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使用imfilter函数进行滤波操作,使用edge函数进行边缘检测操作。
3. 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包括图像的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操作。
可以使用matlab的regionprops函数提取图像的特征,使用imfindcircles函数进行圆形目标检测,使用imread函数读取训练好的图像库进行图像识别。
4. 将处理后的图像保存为新的图像文件。
可以使用matlab的imwrite函数将处理后的图像保存为新的图像文件。
5. 最后,设计一个简单的matlab界面,包括图像读取、处理、分析和保存等功能按钮,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可以使用matlab的GUI设计工具进行界面设计。
设计要求:1. 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方便。
2. 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算法要求准确可靠。
3. 代码规范,注释清晰,易于理解。
4. 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档。
5. 可以自行选择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可以使用提供的测试图像进行测试。
利用Matlab进行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是人工智能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数据中发现规律,从而实现自动化处理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软件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任务中。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Matlab进行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同时对其原理和算法进行分析。
一、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概述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是指通过学习和确定数据集的特征,将其归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在模式识别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等步骤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
相比之下,模式分类则是根据已有的特征模型,将新的样本分类到合适的类别中。
二、Matlab在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中的应用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工具,提供了许多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函数和工具箱,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的研究和实现。
例如,Matlab中的Image Processing Toolbox和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box等工具箱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算法,方便用户进行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和评估等操作。
1. 数据的预处理在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任务中,数据的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模式识别算法处理的形式。
Matlab提供了许多数据预处理函数,如数据归一化、数据标准化、数据降维等。
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降维等操作,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做好准备。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任务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转换为一组有意义的特征向量,可以提高模式识别与模式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Matlab提供了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二值模式(LBP)、灰度共生矩阵(GLCM)等。
matlab水果识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分类算法,实现对水果的自动识别。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机器学习中常用的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等环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读取、显示、预处理等基本操作。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基于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的水果识别程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水果识别课程,培养对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技创新的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结合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础:包括图像读取、显示、转换、滤波等基本操作,重点讲解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预处理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图像处理基础2. 特征提取:介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如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特征在水果识别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特征提取与表示3. 分类算法:讲解机器学习中常用的分类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决策树等,以及如何在Matlab中实现和调用这些算法。
在MATLAB中使用SVM进行模式识别的方法在MATLAB中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模式识别SVM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常用于模式识别任务。
在MATLAB中,使用SVM进行模式识别是一种相对简单且高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MATLAB中使用SVM进行模式识别。
1. 背景介绍在进行模式识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一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来识别特定模式或类别的任务。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模式识别来识别手写数字、语音识别、图像分类等。
2. SVM的原理SVM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找到一个最优超平面来分隔两个不同类别的样本。
这个超平面应尽可能地使两个类别的样本距离超平面最大化。
SVM在解决线性可分和线性不可分问题上表现出色。
3. 数据准备在使用SVM进行模式识别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数据。
数据应该包含两个类别的样本,每个样本应该用一组特征表示。
例如,如果我们要识别手写数字,每个样本可以是一个数字图像,特征可以是像素值。
4. 加载和划分数据集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readmatrix函数来加载数据集。
加载数据集后,我们可以使用crossvalind函数来划分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通常,我们将数据集的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测试集。
5. 特征提取和预处理在进行模式识别之前,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预处理。
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以便模型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分类。
预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标准化等操作,以使得不同特征具有相同的尺度。
6. 训练和调参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fitcsvm函数来训练SVM模型。
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SVM的超参数来获取更好的模型性能。
一些常用的超参数包括惩罚参数C、核函数类型和核函数参数等。
7. 模型评估在训练完成后,我们需要评估模型的性能。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predict函数来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然后使用confusionmat函数来计算混淆矩阵和其他评估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
基于matlab的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课程设计题目正文:在matlab中,有许多有趣且实用的课程设计题目可以选择。
以下是一个基于matlab的课程设计题目示例:基于图像处理的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身份验证等领域的技术。
该课程设计旨在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功能,开发一个能够识别人脸的系统。
首先,你需要收集一批含有人脸的图像数据集。
可以从公开的人脸数据库中获取,如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数据库。
然后,使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对这些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人脸检测、图像归一化等。
接下来,你可以选择使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或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等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
这些算法可以将人脸图像转换为一个更低维度的特征向量,以方便后续的分类。
然后,你可以使用matlab的机器学习工具箱,训练一个分类器来识别人脸。
可以选择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KNN)或神经网络等方法。
通过使用训练数据集,将提取的特征向量与相应的标签进行训练。
最后,你可以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来测试你的人脸识别系统。
将测试图像输入系统,通过分类器进行分类,并与测试图像的真实标签进行比较,以评估系统的准确性。
拓展:除了人脸识别系统,还有许多其他基于matlab的课程设计题目可以选择,如音频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与之相关的课程设计题目。
例如,你可以设计一个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用于语音识别。
通过使用matlab的信号处理工具箱,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语音分段等。
然后,使用mfcc(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等特征提取算法,将语音信号转换为特征向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MATLAB的“模式识别”交互式教学内
容设计
作者:张芳 熊在臣 王萌 李凯 周圣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12期
摘要:“模式识别”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的授课过程中缺乏实
例演示,讲解抽象、不生动,致使学生在理论课上对算法的理解不直观、不透彻等一系列问
题,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和图形用户界面GUI工具,创建交互式的操作界面,将
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形象地表现出来。该设计可实现交互式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式识别;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设计;MATLAB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49-02
一、引言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
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
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工业生产、交通
安全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模式识别技术的重要性,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模式识别
的相关课程,这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智能识别、工业无损检测、医学诊断等工作打下了必要的知
识基础。
本校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模式识别”课程。2011—2012年,课程组就原
有的“模式识别”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教改工作。作为学校立项的教改项目,“„模式识别‟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0-3-22)解决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中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
提炼精品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增加了一些新颖的、实用的模式识别技术(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密切联系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推
导过多、而学生对课程核心思想理解不深入的状况,根据教学内容开发了相关实验,在实践中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目前本校开设的“模式识别”课程共包含七章的授课内容,分别是绪论、贝叶斯决策理论、
线性判别分析、特征提取和选择、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改革后的教学内容
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介绍Fisher
判决准则时,目前采取的讲授方式是先以板书的形式讲解Fisher判决准则的基本原理,然后总
结利用Fisher判决准则进行模式分类的步骤并展示在PPT上,最后以一次实验课“Fisher判别
算法”加深学生对Fisher判决准则的理解。但是,在近两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论课
上对算法的理解不直观、不透彻,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相隔几天之后的实验课上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新理解算法原理才能进行相关的实验编程。这样在实验课上仅仅是完成实验内容,而没有达
到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既耽误课上时间,又不能将知识点深刻地灌输到学生
的头脑中,教学效果不好。由此可见,当前的“模式识别”课程在教学手段方面仍存在一些问
题,不能完全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探求有效的“模式
识别”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式识别”交互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交互式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阐述,还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并学会如何去运用
涉及到的知识。因此设计并开发了一套交互式教学课件,在现有PPT课件的基础上,增加交
互式的教学演示内容。目的是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展示,直观地讲课各种分类器的原理,以加深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热情。MATLAB是集矩阵运算、图形处理、程
序语言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还提供了可视化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环境,可以方便地创
建交互式的操作界面,有利于将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算法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
地学习、实验甚至创新。因此,可以利用MATLAB提供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和可视化的图形用
户界面GUI工具来实现交互式教学。
基于MATLAB设计和制作“模式识别”课程的交互式教学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分类方法:实现利用最大后验概率判决准则和最小风险贝叶斯判
决准则进行分类的功能,可设置先验概率、损失函数等参数,对样本进行分类。
2.线性判决分析方法:实现利用Fisher判决准则、感知准则函数和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的
功能。
3.聚类分析方法:实现利用K均值算法进行分类的功能。
4.特征选择与提取:利用K-L变换法进行人脸识别,实现人脸识别功能。
5.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实现利用感知器网络、BP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网络进行数据分
类的功能,可设置网络结构,对样本进行分类。
6.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实现利用线性支持向量机和多种核函数下的非线性支持向量机进
行模式分类的功能。
三、结语
设计制作了交互式“模式识别”多媒体课件,对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
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模式识别”课程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
的课件形式能够解析课程难点,可减少理论的抽象性,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交互式教学环节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阐述,还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并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新的教学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件将用于新学期开设的“模式识别”课堂和实验教学。如何使新的授课方式取得最佳效果,有待
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