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与有效路径探索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和有效路径。
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核心,注重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等。
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的内容。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文献等,来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2.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环节,如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辅导、道德讲堂等。
这些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英语辩论、英语写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等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5.加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衔接。
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是相互促进的过程,要通过合作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加强两者之间的衔接。
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如全国人大代表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选择适宜的路径。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6期总第674期新课标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摘 要:高职英语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特征显著的语言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为高职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学生的职场涉外沟通、语言思维提升、多元文化交流以及自主学习完善四大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鉴于此,高职英语教师应系统化设计课程育人目标与育人方案,以新课标为指导,在教学时深入挖掘并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以多元教学手段促成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从实际出发,围绕新课标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突出问题、积极意义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展开思考与探讨,旨在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及育人效能,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核心素养作者简介:王春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与社会输出技能型、全面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愈加重视,鼓励高职院校扩大招生,以培养更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扩大招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质量,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养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类课程。
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路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成高职院校的质量型扩招。
一、新课标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对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也得出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及结论,也证实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的确能优化课程育人效果。
但立足于新课标视域,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教师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一)教材内容滞后尽管“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汇,但在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着重强调还是首次。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6期隨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力,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分析高职食品工艺学专业的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优化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概念界定(一)“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三全育人”理念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导原则,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二)食品工艺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学注重在校期间培养锻炼学生运用实用英语的能力,为他们进入食品学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信地在国际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的交流。
详细特点如表2所示。
(三)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食品工艺学专业的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更广泛社会议题的深入理解,比如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评估经济全球化对本土经济、社会结构的利弊,思考如何在全球化中寻找平衡点,从而发展其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批判性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
另外,通过讨论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可以在促进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英语表达的同时,加深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解和反思,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责任感,确保其将来在食品工业或任何其他行业中能够做出基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正确选择。
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尝试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指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践活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使之在学习英语的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可以使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思想观念、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受到了挑战。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3.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民情等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之具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在语言教学上有一定的水平,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所造诣。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政策、社会现实、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之我见随着教育思政工作的深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而且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英语课程也开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这种“思政融入英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我对这一问题的见解。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方面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英语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得英语课程不再只是教授语言知识,更多地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学习英语,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
通过思政融入英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凝聚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和表达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领导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材内容上,应当注重选取能够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材料和话题。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与国家政策、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英语教学更具有思政的价值。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思政融入英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使得英语课程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案例摘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
本文探索课堂思政怎样落实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应用技能的同时,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将学生培养成“心中有国家、眼中有社会、手中有技能”的德技双修的新时代好公民[1]。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案例本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七单元“We have only one earth!”第一、二课时为例,将保护环境的著名案例:塞罕坝绿洲及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办奥”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在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简单谈论污染、环保话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践行绿色生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国人民勇于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争做现代工匠的使命感。
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202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完成基础模块一的学习,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大多学生能够做到上课积极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把自身的职业理想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感意识有待提高。
本课时的话题围绕环境问题展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有话可说。
二、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掌握与污染相关的词汇与英语表达,能够理解有关沙尘暴的对话;语言技能目标:能恰当运用语句来谈论污染、沙尘暴及介绍防治沙尘暴的举措。
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公民责任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联系起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努力成长为能承担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三、教学实施(一)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学生观看微视频,了解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同时学习有关白色污染的词汇 litter, white pollution,disposable dinnerware, plastic bags等。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标及意义《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育同砚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不息深化,高职院校的社会角色和使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职英语》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实施状况,为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某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课程为探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 课程目标依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师在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入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同砚通过进修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育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2. 教材内容调研显示,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关于道德修养、国情国别等方面的内容。
然而,部分在同砚的进修过程中并不是很明显地来进行教学。
3. 教学方法调研显示,大部分老师接受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谈论、案例分析等。
但要注意,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缺乏对同砚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4. 教室氛围依据调研结果,同砚对教室气氛普遍持乐观评判。
大多数老师重视培育同砚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室乐观活跃。
5. 考核评判方式大部分老师接受多种考核方式,包括教室测验、小组谈论、作业等。
然而,一些老师依旧过度依靠于传统的笔试形式,轻忽思政教育的培育。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同砚参与度不高由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强调知识传授,同砚参与度相对较低。
建议老师鼓舞同砚乐观参与教室谈论,提高同砚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材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建议老师在教材选择和编写过程中更加关注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例如通过提供一些道德素养的案例和文章,引发同砚的沉思和谈论。
3. 考核评判方式需要改进应该缩减对传统笔试方式的依靠,更多地接受小组谈论、个人报告等形式来考核同砚的思政教育效果。
243教育智库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职英语的教学也应思考如何进行课程思政。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覆盖的范围广泛,涉及到的学生众多,因此高职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更加具有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作为目标,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将课程思政元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丰富生动的导入环节、知识点讲解环节、课堂总结环节及课后作业环节,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达到真正将课程思政和高职英语课程融为一体的目标。
本文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讲解、课堂总结以及课后作业等环节对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落实“课程思政”进行了思考。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和前奏,利用好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思政”融入教学中。
例如,在讲到“Wealth, Success or Love?”一文中时,在导入阶段,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如何处理好财富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学习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又如,在讲到有关中国女排的一篇课文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导入:“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word ‘sportsmanship’? For example, Chinese women volleyball team spirit: never give up and indomitable struggle. The Chinese team has successfully defended its World Cup crown with 11 straight victories, winning great honors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he players didn't fear any opponents and fought hard with both style and skills, demonstrating superb teamwork and a hardworking spirit”.(中国女排的团队精神: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奋斗。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思政元素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大学英语教育在逐步转变中,不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
英语教育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已成为高职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了高职大学探索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并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教师的角色定位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既是传授语言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重视引导性思考,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引导,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思想内容。
二、思政元素的融入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思政元素与语言知识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关于人文思想、伦理道德、学术诚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通过英语学习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接触到多样化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堂的实际操作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分别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思想元素,还应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想元素具体化,转化为学生与教师的即时互动、课堂氛围共同建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通过与“课程思政”的学习交叉,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新意和创新思考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为高职大学毕业生成为一名有思想素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英语教师的思政素养要求也更高,英语教师作为高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更应该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全面提高教学的素质。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探索
作者:李西伦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0期
【摘要】我国的高职英语课堂不仅应该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并学习国外的语言及文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程目标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政教育的融通。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现状展开,进而提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李西伦,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硕士。
从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出发,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深入研究思政内涵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探索新时代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路径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丰富课堂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改革实施中,教师首先应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并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必要时可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优质的英语课程不仅是提升学生技能为未来增加就业机会的“利器”,还是透过课程了解西方文化促进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媒介。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单一、课程内容单一,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技能上。
而这主要与人们的文化思想、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关。
如果高职学校办学理念落后,就很难引进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的教师,更难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倡导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构建课程教学体系,英语教师应以身作则,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课堂英语学科内容,完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生活的乐趣。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推进“课堂思政”的教学实施,其中明确德育目标,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增加德育教学素材丰富英文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价值观认同感,同时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增强民族自信。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西方语言时引导学生
正确接纳西方文化,不要养成崇洋媚外的不良习惯并培养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换而言之,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升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自豪感、强化国家意识,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传承国家精神命脉,增强民族自信心。
另外,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英语课堂学习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注重情景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思想为教学目标提供帮助。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参考课外资料,多浏览媒体文章,丰富英语教学环节。
全方位考虑选取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作为阅读资料,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并且明确他们的责任目标,为他们的人生提供积极的方向。
2.举办英语创新型教学活动。
学校通过举办创新型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活动当中,学校组织学生围绕以“国家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用来全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运用英文演讲的方式讲述国家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以丰富现有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拓展知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另外,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课本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鼓励他们勤动脑多思考,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目标迎合教学内容,并且设计相关教学环节,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时事。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多阅读课外资料,通过了解国内外文学并进行对比,上课后让学生进行展示,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了解差异,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有助于推进英语课堂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
3.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该贯穿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英语相关知识内容,还应该对国内外的思想政治其他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加提升技能的培训,具体有两方面∶一方面,作为学校,应该定期组织英语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并进行学习讨论,这样能够提高丰富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摒弃传统的英文教学方式,不能只关注英文的语法词汇讲解而忽略文章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的目标意识薄弱,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实质性的用途,所以教师应该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正确理解学习英语的优势。
但现阶段在现在众多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上的积极引导,一味追求唯分论,而忽略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将德育文化渗透到语言的教学中,培养具有精湛技术、同时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新时代的职业技能人才。
4.不断创新完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将新时代教学理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把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激发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提升学
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理解英语延伸各学科的教学含义,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多设计课堂的互动环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思考空间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将德育自然地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习Festival这样的题材时,英语教师可以要学生搜集西方和中国的传统节日素材,做成PPT进行展示,将中国节日与西方节目进行对比,教师可以补充隐含在我国传统节日里的文化内涵,如清明节的“孝”文化等。
另外,学校也应该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关注时事热点,通过对身边例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在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时,也需要融入我国傳统文化的学习,通过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
通过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比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好英语这门国际化的语言。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在讲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做到文化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于高职英语教学中。
在评价方式上,要将单一的知识性考核评价发展成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等多维度的评价,这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化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存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7):10.
[2]孟利魁.主体间性视阔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0).
[3]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2018(4):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