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4
重点章节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眼和视觉第二章第4节.力的图示第6节.摩擦的利与弊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章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5节.植物的一生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四章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1.感受器与感觉。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不同的感觉.感受物感觉器官感觉感受器乐声耳听觉听觉感受器(耳蜗)花香鼻嗅觉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光,字画眼视觉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冷,热,触碰皮肤皮肤感觉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冷热觉感受器(冷敏小体,热敏小体)酸甜舌味觉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2.鼻与嗅觉。
(1)嗅觉的形成。
香味(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末梢(感受刺激)——嗅神经(传导刺激)——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分析刺激,产生嗅觉。
)(2)嗅觉的特点:适应性.例子:卖带鱼的人,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差异性:第一点: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第二点:同意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第三点: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他们的父母灵敏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的减弱。
3.舌和味觉(1).舌的结构舌表面——味蕾(小凹点)——味觉细胞(感受刺激,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2)味觉形成食物(刺激)——口腔(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感受刺激)——味觉神经(传递信息)——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分析,产生味觉)(3).舌的对各种味道敏感的部位。
舌根——苦味舌尖——甜味舌侧前半部——咸味舌侧中部——酸味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声源,都可以作为声源。
1.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一、填空题1、根据教材,我们常见的文献信息的出版、发布及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可以把文献资源归结为11大类,分别是:图书、报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政府出版物、毕业论文、标准资料、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档案材料、网络文本2、EBSCOhost数据库系统不论是在基本检索界面还是在高级检索界面,除了最基本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外,还针对每一特定数据库提供了主题检索、期刊检索、公司名录、图片检索等检索方式。
3、学术侵权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剽窃、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4、提高查全率的技巧通常包括:(1)使用“全文”等相关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5、利用《中国期刊网》检索到论文,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CAJ浏览器。
6、查找浙江大学2009年申请的专利文献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来实现。
7、信息素质的内涵实际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8、事实型数据库中,法律和商业金融类占多数。
9、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于收录的内容都是已经通过论文答辩后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内容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相对可靠且详实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信息量大、多涉及最新研究领域和成果的特点。
10、学术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及其它(综述、述评、可行性报告)等。
11、万方资源系统的浏览器是PDF 浏览器,中国期刊网可使CAJ 或 PDF 浏览器。
12、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中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3 种类型。
14、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到图书,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超星浏览器。
15、三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至少写出三种)年鉴、指南等。
16、《中图法》将图书划分为“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哲学,C-K社会科学,N-T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共32个基本大类。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冷觉和热觉感受器。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不同的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3、人类有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的感觉(触觉、痛觉、冷觉、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皮肤的各种感觉都具有警示和保护作用,痛觉的作用最大).4、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7、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8、进行P5的“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9、感觉的互通性:人对环境中的多种刺激作出反应时,不同感觉间有互相干扰性、互补性.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340m/s。
4.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信息管理学》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辨析题1.信息和知识都具有普遍性。
错误。
信息具有普遍性,知识具有社会性。
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信息,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交换。
这是信息的普遍性的表现。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具有社会性。
2.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错误。
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是动态性而非社会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知识的社会性在于经过人脑加工的,情报同样也是经过人脑加工的;情报是最新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具有动态性。
知识则具有静态性,如图书馆里储藏的著作、人脑里掌握的知识等。
3.信息具有可共享性,所以人人都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
错误。
信息的可共享性是同一信息在不同时间可被不同的人利用,在同一时间也能被多个人共享。
(也就是说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信息的可共享性与人人都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信息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前者说的是信息的一个基本属性,后者说的则是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4.文献是信息的第一载体。
错误。
我们说用来表达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第一载体,如文字、图像、声音等;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第二载体,如纸张、屏幕等。
一般可以说,文献是信息载体。
严格地说,文献是信息内容和载体的综合体。
5.信息与载体既有不可分性,大部分信息对载体又有独立性。
正确。
考察的是信息对载体的二重性。
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这是不可分性;而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少部分艺术类、智力型信息会随载体的变化而改变。
)。
所以,信息与载体既有不可分性,又有相对独立性。
6.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活动。
错误。
“信息管理”是动宾倒置词,还原即为“管理信息”,可见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狭义的信息资源)而不是信息活动。
7.信息管理活动包括信息传播活动。
错误。
信息传播活动可以包括在广义的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但狭义的信息管理活动仅仅包括信息的搜集、组织、研究和提供利用等活动,是与信息传播活动并列于信息活动之中的。
一、填空题1、根据教材,我们常见的文献信息的出版、发布及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可以把文献资源归结为11大类,分别是:图书、报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政府出版物、毕业论文、标准资料、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档案材料、网络文本2、EBSCOhost数据库系统不论是在基本检索界面还是在高级检索界面,除了最基本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外,还针对每一特定数据库提供了主题检索、期刊检索、公司名录、图片检索等检索方式。
3、学术侵权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剽窃、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4、提高查全率的技巧通常包括:(1)使用“全文”等相关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5、利用《中国期刊网》检索到论文,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CAJ浏览器。
6、查找浙江大学2009年申请的专利文献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来实现。
7、信息素质的内涵实际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8、事实型数据库中,法律和商业金融类占多数。
9、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于收录的内容都是已经通过论文答辩后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内容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相对可靠且详实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信息量大、多涉及最新研究领域和成果的特点。
10、学术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及其它(综述、述评、可行性报告)等。
11、万方资源系统的浏览器是PDF 浏览器,中国期刊网可使CAJ 或 PDF 浏览器。
12、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中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3 种类型。
14、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到图书,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超星浏览器。
15、三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至少写出三种)年鉴、指南等。
16、《中图法》将图书划分为“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哲学,C-K社会科学,N-T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共32个基本大类。
一、名词解释:文献:是记录有一切知识的载体,是属于存贮型的固态的载体,如印刷件、缩微制品、磁盘和光盘等具有存贮型和传播型的信息载体。
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方法,去寻找资料或信息的工作过程。
这种方法利用的是有序化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业提供感到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的。
信息检索:是通过信息检索:是通过分析、综合等手段进行信息加工后,获取隐含在信息源中的知识的过程。
信息意识: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信息素质(信息素养):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
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
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
具有信息素养的日呢,具有信息素养的日呢,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文献信息、文献信息、书目:是指一批相关文献的记录,其基本功能是其基本功能是反映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在某一领域中出版物的信息。
馆藏目录:是查找文献应该首先考虑的检索工具,是某个图书馆或者档案馆收藏文献、图书的总体目录(是题录性的检索工具)。
图书馆的目录种类繁多,职能各不相同。
馆的目录种类繁多,职能各不相同。
索引:是揭示文献内容出处,提供文献查考线索的检索工具。
没有索引,各种海洋一样的文献资料就无法被利用,分篇目索引和内容索引两种。
索引两种。
文摘:是一种揭示文献外部特征、又通过摘录文献要点报道文献内容的工具,文摘是集树木、索引和一次文献三者与一体的检索工具。
文摘:是一种揭示文献外部特征、又通过摘录文献要点报道文献内容的工具,文摘是集树木、索引和一次文献三者与一体的检索工具。
年鉴:是以描述和统计的方式逐年提供某一年度、某一领域信息的工具书,或者说是相应年度内的信息的汇编。
手册:是汇集某一学科领域或业务部门专门知识的工具书,是真带当前时间中的需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供的具体、使用的资料,工随时翻检查阅的一种小型工具书。
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陕西省丹凤中学刘青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网络特定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方法。
在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渠道之一的今天,利用网络来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必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网络上的信息非常丰富,数量庞大,但主题分散,而且缺乏足够的加工深度,通过浏览网页寻找特定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
置身于网络环境中,掌握获取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以及简单的图文编排软件的使用,如Word、PowerPoint等。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学习的方法,可以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网络信息查找的需求是搜索引擎产生的直接动力。
(2)能运用搜索引擎的帮助系统进行学习。
(3)能根据不同的下载目标与下载环境选择不同的下载策略。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网络信息的特点。
(2)认识搜索引擎及其简单原理、工作过程。
(3)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关注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2)能产生通过优化检索获取网络信息的强烈愿望。
(3)能对常用的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和评价。
(4)能合理合法地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5)能对下载结果进行初步评价。
(6)能认识到因特网既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空间,又是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场所。
四、教学策略任务驱动、分工协作、自主探究、总结评价法等。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网络信息搜索的主要策略和技巧。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
(2)能根据不同的下载目标与下载环境选择不同的下载策略。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优选版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
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地图。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将有关地图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图的种类。
难点;地图的运用。
四、探究过程《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一、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技能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大学计算机练习题第一章IT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信息的表示方法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在计算机中以指令的形式表示B.字符在计算机中用8个比特表示C.数字在计算机中以十进制的形式表示D.图形在计算机中用0,1序列表示2.信息与情报的关系是()A.情报是一种信息B.信息是情报C.两者等同D.信息与情报没有关系3.我们今天可以读到古代的《理想国》《老子》等著作,这说明了信息的()A.共享性B.本质性C.普遍性D.独立性4.信息技术是涉及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诸方面技术的统称A.信息接收B.信息发送C.信息传输D.信息加工5.下面哪个选项对数字视频的描述是正确的()A.每一帧都是动态画面B.数字视频由一系列的帧组成C.两帧间的时间要大于视觉暂留时间D.在计算机中以十进制序列表示6.256色彩色图所需存储容量是同样大小黑白图的()A.8倍B.6倍C.4倍D.10倍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Unicode码中有128个字符B.ASCII码的中文含义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C.标准ASCII码中没有不可打印字符D.ASCII码是一种常用的对数值数据的编码8.下列选项中,ASCII码值最大的是()A.m B.k C.A D.H 9.我们读yahoo网站上有关中美贸易逆差的新闻这说明了信息的()A.共享性B.独立性C.普遍性D.本质性512个像素组成,每一像素256级灰度,则一幅图像的大小是()512×51210.一幅黑白图像由512×A.256KB B.128KB C.512KB D.1024KB 11.若有10个信息单元,表示信息单元的最小比特数为(个信息单元,表示信息单元的最小比特数为( )A.4 B.3 C.2 D.5 12.关于压缩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压缩后的文件大小叫做压缩比.数据压缩后的文件大小叫做压缩比B.图像和声音文件可以压缩,但视频文件不能压缩但视频文件不能压缩C.压缩技术可以减少文件存储占用的空间,便于传输D.数据压缩有三种方式:磁盘压缩、文件压缩和控件压缩.数据压缩有三种方式:磁盘压缩、文件压缩和控件压缩13.二进制数值10011表示的是十进制数值(表示的是十进制数值( )A.19 B.20 C.21 D.18 14.关于unicode编码正确的是(编码正确的是( )A.unicode是16个比特的字符编码B.unicode是16个比特的数值编码个比特的数值编码 C.unicode可以表示95个字符专用于科学计算个字符 D.unicode专用于科学计算15.下列关于对决策支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对决策支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机交互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复杂问题提供支持与帮助 .人机交互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B.对复杂问题提供支持与帮助C.能代替管理人员的判断D.以计算机为工具、帮助决策者做决策.以计算机为工具、帮助决策者做决策16.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而进行的编码为(.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而进行的编码为( )A.压缩编码.信源编码 D.信道编码冗余编码 C.信源编码.压缩编码 B.冗余编码17.人们把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合称(.人们把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合称( )技术)技术A.3C B.3W C.3D D.3E 18.信息论的创始人是(.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巴贝奇图灵 .巴贝奇 B.冯.诺依曼诺依曼 C.香农D.阿伦.图灵19.专家系统中(.专家系统中( )利用知识库的事实和规则,分析数据,回答用户的问题)利用知识库的事实和规则,分析数据,回答用户的问题 A.永动机.处理器.永动机 B.自动机自动机 C.推理机D.处理器20.信息获取包括(.信息获取包括( )A.信息发现、信息推理与信息测试.信息发现、信息推理与信息测试 B.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C.信息推理、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信息推理、信息测试与信息优选 .信息推理、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D.信息推理、信息测试与信息优选21.(.( )技术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对目标进行测量和识别的信息获取技术技术A.遥感B.数字照相.录音摄像数字照相 C.电磁.电磁 D.录音摄像22.(之后的第三大浪潮,也称之为第三代因特网 .( )技术是继传统因特网和WEB之后的第三大浪潮,也称之为第三代因特网A.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 D.网格电磁 C.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 B.电磁23.(服务.( )不属于IT服务A.网络游戏搜索引擎 C.网络设备D.接入服务.接入服务 .网络游戏 B.搜索引擎24.ISDN指(指( )A.综合业务数值网.综合业务数值网 B.综合业务数字网C.调制解调器.分析数字网.调制解调器 D.分析数字网二、多项选择题25.关于灰度图描述正确的是(.关于灰度图描述正确的是( )A.灰度级别越高,图像越真实B.灰度级别越低,存储所需容量越小C.灰度图比同样大小的黑白图占用的存储容量大D.256级灰度图的每个像素用个比特表示级灰度图的每个像素用 6个比特表示E.灰度级别越低,存储所需容量越多.灰度级别越低,存储所需容量越多26.关于音频信号描述正确的是(.关于音频信号描述正确的是( )A.处理声音的方式有两种: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B.声音在存储到计算机中时必须要经过A/D转换C.采样频率越低,声音质量越差D.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存储占的空间越小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存储占的空间越小E.采样频率必须以分种为单位.采样频率必须以分种为单位27.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正确的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正确的是( )A.信息是所有知识的来源B.知识是信息C.信息不同于知识D.信息与知识没有关系信息与知识没有关系E.知识等同于信息.知识等同于信息28.下列关于计算机语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计算机语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语言的程序都必须经过翻译才能被计算机执行B.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运算速度最快C.高级全部语言用来编写应用软件D.低级语言全部用来编写系统软件E.汇编语言是符号化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是符号化的机器语言29.下列()是信息的特点.下列( )是信息的特点A.共享性B.独立性C.普遍性D.有用性.特殊性有用性 E.特殊性30.计算机中的总线一般分为(.计算机中的总线一般分为( )A.数据总线B.地址总线C.控制总线D.协同总线.信号总线协同总线 E.信号总线3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计算机内部,所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B.在数字计算机中,每个数字或字符都是由一系列的电脉冲信号表示的C.在计算机中,位是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D.在计算机中,电容充电状态表示数据“0”,电容未充电状态表示数据“1” E.在计算机中,字节是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在计算机中,字节是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32.1994年初,国家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公路基础设施的“三金”工程是工程是 A.金关B.金卡C.金桥D.金城.金路金城 E.金路33.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包括( )A.决策模型B.辅助决策信息集(数据库)C.决策支持工具D.用户界面E.决策策略决策策略三、判断题34.比特与信息单元之间的数量关系是:n个比特就代表2n个信息单元(个信息单元( )35.标准ASCII码采用八位二进制编码(码采用八位二进制编码( )36.矢量图是由多个对象构成的,每个对象都可以单独拉伸、拖动和变形()37.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载体之一()38.情报必须有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都能成为情报()39.ASCII码的英文全称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40.位图是有一系列可重构图像的指令组成的(.位图是有一系列可重构图像的指令组成的( )41.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而被保存和传播()42.信息是客观的,其价值不随时间空间而改变(.信息是客观的,其价值不随时间空间而改变( )43.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44.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由图灵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由图灵提出的( )45.图灵最先提出了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图灵最先提出了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46.灰度图比同样大小的黑白图占用的存储容量大()第二章第二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一、单项选择题47.世界上第一个CPU 是由(是由( )公司生产的)公司生产的A .IntelB .IBM C .DEC D .DELL 48.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主要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主要是( )A .超导计算机.超导计算机B .冯.诺伊曼型计算机C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D .智能计算机.智能计算机49.在现代电子计算机诞生1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多年前,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几乎是完整的计算机设计方案计方案A .阿伦图灵图灵B .布尔布尔C .巴贝奇D .冯诺伊曼诺伊曼 50.CSTnet 是指(是指( )A .中国金桥网.中国金桥网B .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C .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D . 中国科技网51.目前,常见计算机处在计算机发展的第(.目前,常见计算机处在计算机发展的第( )代)代A .一.一B .三C .二.二D .四5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 )A .ENIACB .Colossus C .Korad D .Warrior 53.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 )A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B .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 .晶体管.晶体管D .电子管.电子管54.关于图灵机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图灵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所有计算机的模型.是所有计算机的模型 B .由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由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C .为了解决希尔伯特第十问题.为了解决希尔伯特第十问题D .是一个真实的计算机55.CAM 在计算机辅助中指的是(在计算机辅助中指的是( )A .计算机辅助制造B .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C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D .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56.根据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根据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 )A .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B .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C .大型机和小型机.大型机和小型机D .微机与微型机.微机与微型机57.下列(诺依曼思想的主要特点.下列( )能说明冯·诺依曼思想的主要特点A.存储程序和自动化思想.存储程序和自动化思想 B.程序结构化思想程序结构化思想C.信息抽象化思想.信息抽象化思想 D.二进制和存储程序思想58.一个指令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个指令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取指令、翻译指令、执行指令、指令计数器加1并取下一条指令B.取指令、翻译指令、指令计数器加1并取下一条指令并取下一条指令C.取指令、执行指令、指令计数器加1并取下一条指令并取下一条指令D.翻译指令、执行指令、指令计数器加1并取下一条指令并取下一条指令59.主频是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它的单位是(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它的单位是( )A.HZ B.MIPS C.BPS D.BIPS 60.计算机系统可分为(.计算机系统可分为( )A.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存储器和外部设备 B.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C.CPU和内存.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和内存 D.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6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ISC表示的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B.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C.RISC和CISC相比,RISC可提高处理器的可靠性和可测试性可提高处理器的可靠性和可测试性 D.RISC表示的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表示的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62.()是运算器的主要部件,完成指令系统所规定的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是运算器的主要部件,完成指令系统所规定的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A.控制器累加器 C.存贮器.存贮器 D.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器 B.累加器63.CPU是()的总称是( )的总称A.运算器和存储器.运算器和存储器 B.寄存器和累加器寄存器和累加器C.运算器和控制器D.存储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和控制器64.主机不包括(.主机不包括( )A.主板.主板 B.软盘和光盘C.硬盘驱动器和硬盘.硬盘驱动器和硬盘 D.电源、风扇.电源、风扇65.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性能指标,其单位是(.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性能指标,其单位是( )A.MIPS和BIPS B.MHZ C.MB D.MTTR 66.下列(的性能指标.下列( )不是CPU的性能指标A.主频、倍频、外频.主频、倍频、外频 B.内存总线速度内存总线速度C.工作电压.工作电压 D.调取指令67.标记“Pentium III/450”中的450指的是(指的是( )A.CPU的时钟频率B.CPU运算速度运算速度C.内存容量的字长.内存容量 D.CPU的字长68.(.( )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缩写,是指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一种技术或用这种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
七年级教学大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教学目标:1. 练习实验操作、记录,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2. 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方法,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记录和描述教学难点:准确的记录和描述简单实验现象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第四节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 理解质量的大小表示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第六节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测量时间的仪器2、掌握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加深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4、学会实验室用来及时的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间及其单位。
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难点:停表的使用步骤及其读数的方法。
第七节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对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天花和牛痘的故事,能让学生概括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