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5
简述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
陆源碎屑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它的结构类型各有不同。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可大致分为粒状结构、晶间结构和充填性结构三种,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矿物和构造特征,可以为研究陆源碎屑岩提供重要信息。
粒状结构是最普遍的陆源碎屑岩类型,其特征是砂砾晶体、细粒晶体和细砂屑晶体的结合,形成的层次结构如同把多层衬衣一样,砂砾晶体层、细粒晶体层和细砂屑晶体层交错排列,形成一种多层结构。
粒状结构具有块状物质,常出现在深海沉积岩中,主要由沙砾、粗细砾、细砂和细砂组成,尤其是沙砾组成较多。
晶间结构是次要的陆源碎屑岩类型,其特征是细粒晶体与晶间物质的混合,晶间物质可以是砂、砾、细砂,也可能是类似泥的材料,晶间物质特征的确定是晶间结构的基础。
此外,晶间结构也有很多具体的成份,比如有机物、水、气体和灰等,它们各司其职,可以经常被发现在古生界沉积岩中。
充填性结构是最常见的陆源碎屑岩类型,它的特征是多种岩石碎屑物质分层排列,通常由细砂、砾石、砂砾和细砂组成,具有比较稳定的充填性,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陆源碎屑岩会把受压的碎屑物质做出较好的充填,形成稳定的结构。
同时它具有较强的抗剪性,能够有效抵抗外力的作用,对地质环境比较有利。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得知陆源碎屑岩的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晶间结构和充填性结构三种,它们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矿物组
分和构造特征,随着深部沉积和成岩作用,陆源碎屑岩有着极为重要的地质意义,对于更好地了解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碎屑岩是一类由已经存在的岩石碎屑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它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砂岩、砾岩和泥岩三类。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类碎屑岩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砂岩砂岩是由砂粒组成的碎屑岩,其主要特征如下:1. 颗粒成分:砂岩的颗粒成分主要是石英,也可以包含少量的长石、云母和其他矿物。
这些颗粒的大小一般在0.0625-2毫米之间。
2. 结构:砂岩的颗粒之间常常有一定的空隙,形成孔隙度。
砂岩可以分为均质砂岩和颗粒状砂岩两种结构类型。
均质砂岩的颗粒排列整齐,颗粒间无明显的孔隙;颗粒状砂岩的颗粒排列松散,颗粒间存在较多孔隙。
3. 颜色: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其中矿物的成分和含量。
常见的颜色有白色、灰色、黄色、红色等。
4. 纹理:砂岩的纹理可以分为层理状、交错状和鳞片状等。
层理状砂岩呈现出平行的层次结构,交错状砂岩则是颗粒的交错排列,鳞片状砂岩则是颗粒形成鳞片状的结构。
二、砾岩砾岩是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砾石组成的碎屑岩,其主要特征如下:1. 颗粒成分:砾岩的颗粒成分主要是砾石,也可以包含少量的砂粒和泥粒。
砾石的成分多样,包括石英、长石、岩屑、变质岩等。
2. 结构:砾岩的颗粒之间常常有较大的孔隙,形成孔隙度。
砾岩可以分为均质砾岩和颗粒状砾岩两种结构类型。
均质砾岩的颗粒排列整齐,颗粒间无明显的孔隙;颗粒状砾岩的颗粒排列松散,颗粒间存在较多孔隙。
3. 颜色:砾岩的颜色多样,主要取决于其中砾石的成分和含量。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黄色、红色等。
4. 纹理:砾岩的纹理通常是颗粒的交错排列,形成交错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使砾岩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泥岩泥岩是由粘土颗粒和泥粒组成的碎屑岩,其主要特征如下:1. 颗粒成分:泥岩的颗粒成分主要是粘土颗粒和泥粒,其中粘土颗粒的直径小于0.002毫米,泥粒的直径在0.002-0.06毫米之间。
碎屑岩的粒度分析与岩石成因研究在地质学中,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之一,其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碎屑岩是由挤压、磨蚀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对于理解地质过程、勘探矿产资源以及预测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碎屑岩的粒度分析和岩石成因两个方面来探讨其相关问题。
一、碎屑岩的粒度分析粒度分析是研究岩石中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的重要方法。
通过粒度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沉积环境、运动情况等信息,对岩石的分类和成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在进行碎屑岩的粒度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仪器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粒度分级和颗粒形态来描述岩石颗粒的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粒度分级:根据颗粒大小,将岩石颗粒分为粗砂、细砂、粉砂等不同级别。
通过统计每个级别颗粒的百分比,可以获得岩石的粒度分布曲线,从而推测岩石的沉积环境和源区特征。
2. 颗粒形态:通过观察颗粒的形状和角度,可以了解岩石颗粒的来源以及运动过程。
例如,圆形颗粒往往来自于河流或海洋沉积,而锐角颗粒则可能来自于高山地区的物源供应。
3. 细砂颗粒特征:细砂颗粒在碎屑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细砂颗粒的孔隙度、圆整度和化学组分等特征可以提供诸多线索。
二、碎屑岩的岩石成因研究岩石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研究碎屑岩的岩石成因,可以了解地壳构造、沉积环境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碎屑岩的岩石成因研究方法:1. 分析岩石成分:通过对碎屑岩中各种矿物成分的分析,可以判断岩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不同矿物的含量和化学组成反映了岩石的物源特征和沉积环境。
2. 揭示岩石变质和变形历史:对碎屑岩进行岩石学薄片鉴定和剖面观察,可以揭示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历史。
例如,薄片中的矿物排列和微观结构可以反映出岩石的应力环境和变形机制。
3. 重构古环境:通过对碎屑岩的沉积构造、沉积特征及古地理背景的分析,可以重构出古环境的演化过程。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和构造一、火山碎屑岩结构1、粒度结构1)集块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64mm,一般超过50%,不少于是/3。
2)火山角砾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介于64-2mm之间,一般超过50%,不少于是/3。
3)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介于2-0.0625mm之间,一般超过50%,不少于是/3.4)尘屑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0.0625mm,一般超过50%,不小少1/3。
火山尘是最细的火山碎屑物,它是一种玻屑和晶屑的混合物,在高倍镜下也不易分辨其形态,但在扫描镜下可以看出,空们呈碎屑状。
2、成因结构1)塑变(熔结)结构:主要由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彼此平行重叠熔结构成,其中可含少量刚性碎屑物。
按粒度右进一步分为熔结集块结构、熔结角砾结构和熔结凝灰结构,以后者最为常见。
2)碎屑熔岩结构:这是属于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之间过渡类型的结构,火山碎屑被熔浆胶结,熔浆冷凝后结构都比较细。
按火山碎屑物粒度可进一步划分为集块人岩结构,角砾熔岩结构和凝灰熔岩结构。
3)沉火山碎屑结构:这是属于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过渡类型的结构,以火山碎屑物为主,混入较少的正常沉积物,按火山碎屑物粒度进一步划分为沉集块结构、沉火山角砾结构和沉凝灰结构,后者比较常见。
4)凝灰沉积结构:这是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的过渡类型岩石的结构,在正常沉积物中混入有少量火山碎屑物,名称以正常沉积岩结构为主,前面加上“凝灰”字头,如凝灰砾岩状结构、凝灰泥质结构、凝灰沉积结构、凝灰碳酸盐结晶结构等。
二、火山碎屑岩构造1、假流纹构造:由压扁拉长的塑性玻屑和塑变岩屑呈定向排列,它与流纹构造的区别见表。
2、火山泥球构造(包括火山灰球、火山豆石等构造)主要由较细的中、酸性火山碎屑物所组成,混有一些陆源物质和硅质凝胶,呈球状和扁豆状,常呈同心纹状构造。
泥球大小从一毫米至几厘米不等。
球状个体的内部为较粗的火山碎屑物,边部很细,常呈同心纹状。
它是大陆喷发以及水下堆积的火山碎屑岩中常见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