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7
《认识区域》讲义一、区域的定义与特征(一)区域的定义区域,简单来说,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范围、拥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地理单元。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片大陆,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小街区。
(二)区域的特征1、地域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这决定了其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独特性。
2、综合性区域是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体。
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要素如人口、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区域的独特面貌。
3、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候、农作物种植、饮食习惯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边区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与交换。
这种开放性使得区域能够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区域的类型(一)按照自然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不同的地形区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气候区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划分,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区。
3、水文区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分布和特征为依据,如流域、内流区、外流区等。
(二)按照人文特征划分1、经济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划分,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区、农业区等。
2、文化区以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为标准,如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等。
3、行政区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区域,如省、市、县等。
三、区域研究的方法(一)实地调查通过亲身前往区域进行观察、访谈、采样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
(二)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成果和认识。
(三)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区域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
(四)比较研究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特征:1.界限: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限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
2.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区域的划分:从总体上看: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产业活动农业生产活动非农业生产活动地域范围大小大小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项目形状结论农业面状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⑴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⑵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⑶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2.产业结构的差异⑴表现:①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②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③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3
征(讲义)
1. 了解区域的概念;
2. 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难点: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二】区域的划分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行政区等;
②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等;
③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④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或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的区域,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⑤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
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某一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思考:人们生活中常说的地区和区域是一个概念吗?
提示: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
既可以是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以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
地区的概念那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三】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不同的区域类型,界线划分指标是不一样的。
①有的区域界线是由一种指标确定的,即单一指标,如中国干湿区划分就是按降水量这个单一指标划分的:
a. 年降水量> 800mm——湿润区——我国的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b. 400mm < 年降水量< 800mm——半湿润地区——我国的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c. 200mm < 年降水量< 400mm——半干旱地区——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
d. 年降水量< 200mm——干旱地区——我国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②有的区域界线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指标划分的,即综合指标,如中国南北方地区的划分就是由气温和降水综合起来确定的〔1月均温0℃等温线及800mm等降水量线〕。
2.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那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是因为区域内部的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是因为不同的区域,因地理位置、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重要提示】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但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是求大同存小异而已。
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为确定区域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如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色,中心商务区的商业和服务功能等。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方面的差异:
【随堂练习】
1. 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是〔〕
A. 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B. 区域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 区域对周围地区影响的大小
D.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答案:D
思路分析: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2. 关于划分区域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
B. 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C.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区域内的资源
D. 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答案:C
思路分析:进行区域划分的意义主要是方便了解区域的特征、差异,从而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故C错误。
例题1 某年8月21日,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见以下图〕。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2〕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千米〞产地的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的明确界线
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
C.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
思路分析:〔1〕题干中描述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即茶的品质好,农作物的品质与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十分明确,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西湖龙井茶的生产界线属于自然区域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线,所以A是错误的,B、C、D所描述的都为区域的特征,是正确的。
答案:〔1〕C 〔2〕A
例题2 〔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的优势,试分析其共同的区位条件。
思路分析:〔1〕读图可知,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是沿长江分布。
这样布局的优势是水资源丰富,用水方便,水运便利。
〔2〕根据图例可以判断,两地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
靠近大河和湖泊,都有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北京高考〕〝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以下图,回答: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思路分析:川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土地面积、资源、能源、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高频疑点】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