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6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6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2017·高考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故D项正确。第2题,此时为夏季,长江径流量较大,泥沙在河口附近淤积较少,冲入外海的泥沙较多,挟带至外海的营养盐类也较多,所以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受水体含沙量影响较大,C项正确。第3题,从题中信息可知,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水温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减少。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江水含沙量由长江河口向外海递减,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移动,故选A项。

答案:1.D 2.C 3.A

(2017·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我国东部沿海某省区,所辖范围内岛屿众多,自然岸线(包括大陆岸线与岛岸线)曲折绵长。近年来,填海造陆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下图为1985~2015年该省区岸线长度与海岸人工化强度关系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分别对应海岸人工化强度、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整体岸线的是( )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该省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岛屿岸线变长B.陆地岸线变长

C.改变地质构造D.地下水质变差

解析:第4题,材料中提到近年来,填海造陆等方式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岸线曲折度变小。说明岸线总长度减小,而人工岸线长度加大,则自然岸线长度减小,结合图示柱状图变化可知,选项B正确。第5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部分地区,使陆地(岛屿)面积减小,陆地(岛屿)岸线后退,变小;气候变化对地质构造没有影响;海水上升,沿岸海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变咸,水质变差。

答案:4.B 5.D

(2017·高考预测卷)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最高处马约尔峰海拔不到2 000米。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人,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6~7题。

6.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7.下列有关缓解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的说法,不可行的是( )

A.河流上游修大坝建水库

B.污水处理二次利用

C.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

D.海水淡化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马略卡岛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该地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夏季是游客旅游的旺季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大,因此城市供水更为紧张的季节应是夏季。第7题,在河流上游修筑大坝建水库缓解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不可行,因为该岛地下岩层孔隙丰富,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水库水容易下渗。污水处理二次利用,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岛屿四周环海,可以开展海水淡化。

答案:6.B 7.A

(2017·湖南省联考)长山岛位于黄海、渤海交汇处,南距山东省烟台市海岸仅7km,全年有效风能时间高迭2 300小时,是中国的三大风场之一。图1为长山岛大坝(延伸到海洋内部,海拔3米)和东山(岛上一山脉,海拔130米)风速年变化曲线图,图2为风力发电机结构图。读图,完成8~9题。

8.长山岛冬季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安装发电效果最好的是( )

A.大坝10米高处,朝北

B.东山10米高处,朝南

C.大坝30米高处,朝南

D.东山30米高处,朝北

9.关于该海岛风力发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改善当地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②供电量大、稳定③干扰轮船电子导航④误伤途经飞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8题,读图1可知,长山岛东山30米高处(海拔160米)风速最大,风力强;冬季渤海湾盛行偏北风,风力发电机的风轮迎风发电效果最好。第9题,长山岛常规能源缺乏,主要靠海

底电缆从烟台输电(火电),风能发电可以改善当地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途经飞鸟可能会被转动的风轮误伤;风力发电不稳定;不会干扰电子导航系统。

答案:8.D 9.C

(2017·浙江十校联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回答10~11题。

10.

A.纬度B.气温

C.降水D.河流

11.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第10题,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第11题,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

答案:10.C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7·福建省4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闽浙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遮阳、挡风、避雨,供人休憩,还起到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的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使河流流速加快,山洪暴发时导致水位暴涨,且位于丙处沟谷下游,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第(3)题,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第(4)题,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且木料更轻便,便于运输、加工,建造成本低。

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13.(2017·岳阳市四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古称“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矿产资源丰富;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

材料二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

材料三河西走廊图。

(1)分析石羊河和弱水两河流流量的共同特点。

(2)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4)西北地区为减轻弃风限电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特征从河流补给类型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从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风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从地理位置、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等方面分析。第(3)题,关键是根据材料提示,理解“充风限电”的含义。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风力资源分布与市场距离远,风力资源不稳定等。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充风限电”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主要从控制规模、提高外送、提高当地消费及蓄电技术等方面来采取措施。

答案:(1)都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内流河,河流流量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河流都流经荒漠、半荒漠地区,下渗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出现断流。

(2)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

(3)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或当地接纳能力不足);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4)控制风力发电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大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外送能力;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耗能产业(如石化、冶金);提高蓄电、风力预测等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