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高级将领李特生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河北人物】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李青云烈士点击方志河北关注我们了解河北省情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李青云烈士李青云李青云(1903.3.12—1934),成安县柏寺营乡贾庄村人。
幼读私塾。
1916年,考入县立高小。
1918年高小毕业后,到县东范町小学任教。
1920年秋,考入武汉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他拥护北伐。
不久,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叛变革命。
李青云作为一名竭诚拥护北伐革命的活跃分子也在被捕之列,只好化装逃回家中。
1928年,冯玉祥所属西北军路经李青云的家乡。
他随这支部队到达陕西,任23军军部上尉参谋,并结识14军参谋长赵博生。
1930年,赵博生兼特种兵旅旅长,他任副官。
中原大战后,他与赵博生到董振堂的26军73旅,任旅部少校参谋。
1931年2月,蒋介石命26路军去江西“剿共”,进驻宁都。
在此期间,经中共地下党员、上尉参谋刘振亚介绍,李青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刘的指挥下,发展学兵连王际坦(王幼平)入党。
不久,担任学兵连连长,先后又发展8名党员,建立了两个支部,刘振亚任官长支部书记,他任士兵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26路军官兵日益不满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反而加紧“剿共”打内战的反动政策,董振堂、赵博生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他每日率部伪装野外演习,熟悉到苏区的道路和地形,待命行事。
12月14日黄昏开始起义,他奉命扼守宁都城内大街,占领总指挥部电台,15日清晨6时,起义成功。
起义部队改编后,他任红军15军43师129团团长。
1932年2月至7月,他率部先后参加了赣州、龙岩、漳州、水口圩、建宁等战斗,率领士兵主动出击,承担最艰巨的任务。
关键时刻,他经常甩开上衣,光着膀子,挥着大刀,带领战士冲锋陷阵,出奇制胜,屡建战功。
漳州战役后,他被提拔为师长。
水口圩战斗后,他被提拔为红15军军长。
12月中旬,值宁都起义成立红5军团一周年纪念日,李青云作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与赵博生、董振堂一起,受到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红星照耀中国10个主要人物介绍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对中国革命的深入调查,为我们呈现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10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这些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海东、贺龙、徐特立和刘少奇。
1.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在革命历程中,他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曾长期担任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
在革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共合作时期,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朱德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革命历程中,他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 彭德怀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曾担任过中国政府的国防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
在革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
5. 林彪林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曾担任过中国政府的国防部长和中共中央副主席。
在革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刘伯承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军事家,他曾担任过中国政府的国防部长和军事科学院院长。
在革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川藏战争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
7. 徐海东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曾担任过中国政府的国防部副部长和总参谋长。
在革命历程中,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
8. 贺龙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曾担任过中国政府的国防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事迹概括标题:《红星照耀中国》:英雄人物事迹概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记录了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作品,它生动描绘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文将概括介绍其中几位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以此缅怀那些为国家繁荣昌盛付出巨大努力的先烈们。
一、毛泽东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被誉为“新中国的缔造者”。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以其独特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从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到长征、抗日战争,毛泽东始终坚定信仰,领导人民走向胜利。
二、周恩来周恩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以坚定的信仰、过人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革命事业而努力。
他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朱德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被誉为“红军之父”。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朱德以英勇善战、忠诚为国的形象出现。
他领导红军长征,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
四、彭德怀彭德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军事家。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展现了勇敢、坚定、智慧的军人形象。
他领导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贺龙贺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著名军事家。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贺龙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形象出现。
他领导红军队伍,多次打败敌人,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六、林伯渠林伯渠,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被誉为“红色理财专家”。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林伯渠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理财能力,为红军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总结:《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描绘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展示了他们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昌盛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先烈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李达同志生平李达同志生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李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二日十九时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李达同志一九○五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陕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五岁时就开始给地主打短工,饱受凌辱。
后来先后考入西安市私立东道中学和省立单级师范学校。
其间,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在“五四”、“五卅”运动中,和同学们积极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游行示威等活动。
一九二六年考入冯玉祥在甘肃平凉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李达同志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一九三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苏区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第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第六军团参谋长。
参加了湘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曾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一九三四年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他率军团部分部队,几经辗转,冲出重围,与贺龙同志所率第二军团胜利会合。
后调任第二军团参谋长,参加指挥了龙家寨、梧溪河、忠堡、龙山、板栗园等战斗,为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征途中,他先后担任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在军事方面的得力助手。
一九三七年初,李达同志任援西军参谋长,为接应突围的西路军部队,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达同志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后兼太行军区司令员。
他跟随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率领第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以袭击、伏击、阻击等战法,先后在长生口、七亘村等地重创日军。
随后,他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第一二九师,转战晋冀豫、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心制定作战方案,部署战役,事必尽责。
他作为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主要助手,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开辟冀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一九四二年夏季反扫荡、沁源围困战、安阳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粉碎了日军的残酷围攻、“扫荡”,及其“囚笼政策”、“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及其主要事件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述中国工农红军英勇奋斗的历史纪实作品,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及其事迹:
1.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胜利,成功地建立了新中国,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
2.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3.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长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多次重要的战役。
4.彭德怀: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领导了平江起义,并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在南方红军长征时,他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
以上人物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贡献和事迹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红军将领李赐凡作者:曾春生来源:《百年潮》2019年第05期李赐凡,曾任红四军十师政委、师长,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奉命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1935年2月牺牲。
李赐凡,原名李嗣蕃,1908年2月2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鹧鸪坪村。
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李富祥常给人打短工,长期患肺病;母亲贺正梅则双目失明。
李赐凡从小饱尝艰辛之苦,在堂亲的资助下,8岁上了本村小学,1923年秋进入宜章县立高小就读,两年后,高小改为县立初中。
在这里,他受到了学校教员、共产党员李文香、颜秉仁和高静山等人的影响,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思想和学识与时俱进,成了进步组织宜章青年励进会的骨干,后来又担任县城学生联合会的主席。
1926年5月,李赐凡经高静山介绍加入国民党,接着,他也介绍欧阳毅等十几个进步学生加入国民党。
他领导宜章学联,组织学生开展了捣毁福音堂、查禁焚烧日货、慰问北伐军队等一系列活动,并带领学生宣传队到一些区乡宣传、发动。
他还回到家乡组织农会,推进国民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县立初中停办,李赐凡回到家乡鹧鸪坪当了小学教员。
这时,中共湘南特委派胡世俭担任中共宜章县委书记;县委秘密转设在离鹧鸪坪村4公里路的碕石承启学校。
碕石村原在衡阳读书的彭晒、彭暌、彭儒等十几名青年,也因白色恐怖而转回家乡活动。
县委在这里成立了中共碕石特别支部。
1927年10月,李赐凡即由碕石特支简载文、彭晒发展为中共党员。
从此,他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地下工作。
后来,在鹧鸪坪一带建立了党支部,李赐凡担任支部书记。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部在中共宜章县委配合下智取宜章。
李赐凡和碕石特支的彭晒赶到宜章县城,听取朱德和县委的指示。
1月18日,李赐凡与李玉岗带领赤卫队员镇压了本村首恶大豪绅,竖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
1月19日,彭晒等人勝利地举行了碕石暴动。
李赐凡和李玉岗带领鹧鸪坪130多名赤卫队员前去支援。
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生平简介李雄是怎么死的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
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
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
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
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
不久,攻克成都。
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
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
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李雄生平简介早年经历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
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常常在乡里间周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
有个叫刘化的人,是道家术士,常对人说:“关、陇一带的士人都将往南去,李家儿子中只有仲俊有非凡的仪表,终归会成为人主的。
”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义,承皇帝旨意,任命李雄为前将军。
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
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住在郫城。
罗尚派部将攻打李雄,李雄将其击跑。
李骧攻打犍为,切断罗尚运粮路钱,罗尚的军队非常缺粮,攻打得又很急,于是留下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弃城在夜晚逃走。
罗特打开城门迎李雄进城,接着攻克成都。
在当时李雄的军队非常饥饿,于是就率部众到郪地去就食,挖掘野芋头来吃。
蜀人流亡逃散,往东下到江阳,往南进入七郡。
李雄因为西山的范长生居住在山崖洞穴里,求道养志,想要迎他来立为君而自己做他的臣子。
范长生执意推辞。
李雄于是尽量避让,不敢称制,无论大小事情,都由李国、李离兄弟决断。
李国等人事奉李雄更加恭谨。
建立成汉永兴元年(304年,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建兴,废除晋朝法律,约法七章。
任命叔父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其余的人委任各自不同。
为一位红军领将写一份介绍红军是一支特别能打仗、特别能吃苦的部队,也是一支特别“年轻”的部队。
它的指挥人员都非常年轻,林彪当军长时还刚刚23岁,寻淮洲当军团长时还刚刚22岁。
今天再介绍一位年轻的红军将领,他叫李天佑。
李天佑是广西人,1914年出生,1929年12月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
由于机智灵活,被任命为军部特务连连长,负责警卫军部,当时还只有15岁。
百色起义后不久,红军攻打贵州一座县城时遇到顽强抵抗,还是少年的李天佑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勇攀城墙,之后在城墙上用大刀跟敌人勇猛拼杀,最终打垮敌军,攻占县城。
李天佑因特别勇敢获得了“小老虎连长”的称号,此后不到三年,就升为团长。
1933年,彭德怀东征福建,李天佑率领1个团作为前锋,途中成功全歼敌人一个团,首创了红军以1个团歼敌1个团的战例。
当时还只有19岁,彭德怀高兴的拍着他的肩膀说“小鬼,你真有本事”。
红军长征时,李天佑刚刚20出头,但已经是彭德怀麾下的主力师长。
一路上血战湘江、强攻娄山关,打了大量的硬仗、恶仗,靠着机智、勇敢,硬生生为红军杀出一条血路。
抗战爆发后,出任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平型关战斗时,被林彪指定担任主攻任务。
战斗刚一打响就指挥全团出击,成功将日军切成几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后又指挥部队抢占老爷庙,居高临下将日军的火力死死的压住。
全国刚解放后,李天佑任广西军区副司令。
当时广西土匪猖獗,10余万敌人的残兵败将散落在广西的大山、岩洞里,他们肆意抢劫农民粮食、牲畜,袭击解放军官兵,残杀政府工作人员和家属……广西人们成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面对严重的匪患,广西剿匪意见严重不统一,剿匪没有明显成效,多次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李天佑力排众议,先强行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枪支弹药,防止被匪乱所用;然后集中兵力对土匪集中的地方实行重点围剿,一举剿灭了绝大部分土匪;再以小部队分散出击,清剿漏网的和零散活动的土匪。
在李天佑的铁腕手段进剿下,广西境内的土匪不到半年就全被剿灭,广西的天空一片清丽、明亮。
博古李德的错误概括为【篇一:博古李德的错误概括为】李德,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
他作为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者。
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根据地。
同年9月,他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
李德来到苏区,虽... 李德,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
他作为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者。
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根据地。
同年9月,他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
李德来到苏区,虽然怀有帮助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良好愿望,但是他错误的干预、指挥却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重大损失。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
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和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结果导致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致使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踏上了悲壮的长征路程。
长征初期,李德是负责军事指挥的“三人团”成员之一,他的军事指挥错误再次充分暴露。
他一方面强调保密,对战略转移没有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一方面在退却中采取了消极避战、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损失惨重。
毛泽东曾尖锐地指出:“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在中国行不通的战略战术。
……李德和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
元朝的名将之一李璮李璮:元朝的名将之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统治者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们打下了广阔的疆土,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将领。
其中,李璮是元朝的名将之一,他以勇猛善战、兵法高明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李璮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元朝的军事活动中的重要贡献。
李璮是元朝时期的名将,他是元朝朝廷的重要将领,以忠诚、勇敢、聪明才智而闻名。
李璮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自小能操练武艺,对军事充满了兴趣。
在他年轻时,李璮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军事天赋,很快便被选拔加入元朝的军队。
李璮的第一次战争经历是在对南宋的战争中。
当时,南宋是元朝的主要对手,两个朝代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李璮作为一名年轻的军官,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勇敢,他带领部下多次取得了重要的战斗胜利,赢得了元朝朝廷的高度赞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璮的名声逐渐传遍了整个元朝。
他以智勇双全而闻名,善于运用兵法,并能迅速做出决策。
在元朝对抗西辽的战争中,李璮多次斩杀敌方将领,立下赫赫战功,为元朝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外,李璮还充分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在元朝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李璮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能正确地分析形势,采取合适的行动。
正因为如此,李璮在朝廷内外都赢得了大量人的崇拜和尊敬。
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杰出表现之外,李璮还以品德高尚和军纪严明而为人称道。
他不仅对自己的部队要求严格,更对自己要求严苛,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正因为如此,李璮的部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斗状态,并在各次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尽管李璮是元朝的名将之一,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相反,他一直谦虚有礼,与士兵们和平民百姓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他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建议,并将他们的意见融入到自己的决策中。
这种谦逊和包容的态度使得李璮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成为了军队中的楷模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总结起来,李璮是元朝的一位杰出将领,他以勇敢善战、兵法高明而闻名于世。
解放军女将军李贞的生平简介李贞(1907—1990),少将,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女将军李贞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贞的生平简介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开国女将军李贞的名声早已传播到各个地方。
虽然她战功显赫,又是开国女将军,但是她的少时生活却是非常曲折,历经磨难,到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
跟许多革命前辈一样,李贞的生活一直都不是很平坦,经历了多次婚姻,尝尽了各种辛酸,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开国女将军李贞的青年时代期艰难的生活。
李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童年的生活是非常不幸的。
家里只有两亩的田地,父母生了6个小孩,全部都是女的,最小的妹妹出生两天的时候,她们的父亲就因为病痛离开了人世。
因为家里有很多孩子要养,她的母亲含泪将她送给了一个姓古的人家,于是她便成为了别人家的童养媳。
那时候的童养媳,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丫鬟。
从此之后,李贞就在古家开始她繁重的体力劳动。
让她去断水,如果水倒翻了,她要被打;让她去砍柴,如果回家晚了,又要被挨打。
在婆家的那几年的生活中,她都不记得自己挨过多少打。
人长大点了,胆子也就逐渐大起来了。
有一次,她便跟几个童养媳商量偷走的事情,结果并古家所察觉,为了不让她逃跑,就决定马上成亲。
十年的婚姻生活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由于丈夫暴躁的性格常年受到虐待,夫妻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
之后,李贞决定离开婆家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也总算结束了一场噩梦。
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电影《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是一部由张玉中执导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开国女将军李贞的故事,主要是写了李贞怀着身孕,率领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搏斗,最后因为力量上不及敌方,李贞和队员们跳崖的英勇事迹。
现在来看看电影《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的剧情的介绍。
1928年的秋天,湖南平浏游击队因为遭到国民党的围剿,所以受到了严重的重创。
红星照耀中国20个人物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主要人物有彭德怀,他是个乐观爱笑,率直爽朗,富有才智,善于驰聘,吃苦耐劳,活泼且精力旺盛,顽强不屈,强抗反抗精神,性格刚烈,是位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还是军杰出的军事家。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介绍
1、朱德:在《红星照耀中国》第10篇里介绍朱德形象,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
2、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
结果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
3、贺龙。
他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
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概括及事迹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是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下面是对几位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的概括。
朱德(1886-1976)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朱德指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顶层的战略和组织决策,并在战场上发挥了杰出的领导能力。
他的出色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对中国军事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1898-1969)是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国家主席。
刘少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毛泽东思想的早期支持者和践行者之一,提出了许多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的重要理论。
他还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小平(1904-1997)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之一。
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邓小平的改革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形态。
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口号,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的改革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转型。
江泽民(1926年生)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还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胡锦涛(1942年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
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福祉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推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他还提出了“和谐社会”概念,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以上是对几位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的概括。
这些人物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重要人物及事件梳理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一、周恩来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造反者【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在中国,他像许多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性格、爱好与能力】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
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家庭出身与童年经历】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欢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是他在民族觉醒时期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别的方面去了。
【受教育情况与革命经历】周恩来曾经在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求学,参加过1919年的学生运动,也因此在天津被捕入狱。
获释后曾经在法国、英国、德国留学,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立即与孙中山在广州回合,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秘书,后被时任校长的蒋介石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1925~1927年的北伐战争期间,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发动起义,协助国民军攻占上海。
他组织六十万名工人发动政变,取得了胜利。
然而一个月后,到达上海的蒋介石发动了右派政变,逮捕并处决了好几十位这次起义的组织者。
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故事
李贞是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她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先后经历了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
李贞的父亲是一位革命烈士,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牺牲了。
母
亲带着她和兄弟姐妹们艰苦地生活着。
李贞自小非常聪明好学,十几
岁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时年18岁的李贞跟随红军长征。
在艰难的长征中,她
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红二十六军政治部的组织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贞担任了晋察冀边区军及冀中军政治部宣传
处处长,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勇敢地领导士
兵们进行游击战争,多次打击了日军的进攻。
解放战争时期,李贞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妇女工作部
副部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李贞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一生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她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史册上。
红军高级将领李特生平简介
李特(1902;1938),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原名徐克勋,又名徐李特,号希侠。
1925年入中国共产党。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红军高级将领李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特这个名字,是一个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很陌生的名字,但是即使对于这个名字陌生,也不能够否认在当时的时代,李特对于中共的卓越的贡献。
李特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
李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和自己的父亲出去谋生了。
李特后来大概是加入了工人的队伍,而且还当了领队一类的人物。
后来,李特去了苏联那边学习,因为个子小才被朋友们戏称李特的。
就这样叫惯了。
索性,李特就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
李特对于中共的贡献是很大的。
虽然说李特也曾经做了很多的错事,他也有自己判断失误的时候,也有自己选择错了的人。
李特简历里面,有一点必须要提及的,就是他当时反对毛周等人北上。
但是李特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也是奉了别人的命令行事。
可是李特简历里面也有提到,李特当时的态度是很不好的。
虽然后来李特被说动了,让大部队走人了,可是这件事情就这样的被人给记下了。
李特人生最后的一笔记录是在西路军里面。
李特的死是很冤枉的,因为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反而是被诬陷而死。
后来的李特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被平反,可是斯人已逝,大家对于李特的名字,
都陌生了。
李特和黄超的关系李特原名不叫李特,是在苏联学习期间因个子矮小被人取笑为“litter”才给自己改名为李特,这样娱乐精神也是少见。
而黄超呢,是在乌鲁木齐死亡的,为什么把这两人放一起呢?因为李特黄超死的冤枉。
李特黄超这两人从某个程度上都是被错杀,所以才会说这两人死的冤枉。
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对革命有功者,这样草率的死去,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时的李特黄超的战友甚至想要平凡来为这两个人伸冤。
但由于当时两人是被秘密执行死刑的,所以连收尸都不知道去哪里。
而李特黄超的死因也成了千古之谜,到底是谁下的命令?大家一致认为,断然不是毛泽东,而是中央背后另一个高层。
很明显这个中央高层杀了李特黄超是为了防止他们回到莫斯科告状,但究竟是谁下的手,这个已经无处考证了。
在李特黄超离开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后人怀念起他们来依旧是非常惋惜,明明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却被当做反革命处决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而当时两人的死讯也让中央内部坐立不安,张国焘更是失去了一个心腹。
而不仅党失去了两个得力的左右臂,李特黄超也只是中央内斗的两个牺牲品罢了。
李特黄超虽然死了,但是后人一直没有忘记他,他们对政治的贡献也被没有被一票否决,这也算是在他们死后一个小小的安慰吧。
李特沉冤昭雪一些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并不认为李特是“托派”和反革命,对他评价颇高。
红三十军军长李先念对李特很了解,他曾说:“李特、黄超是反革命吗?不是!当时和彭(德怀)老总吵架只是在气头上。
”
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说:“李特资格很老,在苏联留学。
李特人很好,和人相处不错。
他心很细,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作战命令、训练指示,大都由他起草。
这个人很能吃苦耐劳。
”
曾任红三十军政委、建国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的程世才中将说:“李特政治上没有问题,人很好,理论水平很高,革命很坚决,能吃苦耐劳。
至于1935年9月,李特奉命去追赶党中央、带领一部分四方面军回头南下,说中央北上是机会主义,一些人说李特是反中央,这不能和张国焘一概而论。
所以,徐帅、先念主席对李特的问题很关心,指示要把李特的情况查清楚。
”
原西路军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建国后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杜义德中将说:“李特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是非常忠诚于党的人。
在西路军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带领几百人到新疆,就说明了这一点。
李特早就应该平反了。
”
原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师长、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深吉中将说:“李先念(从新疆)回到延安时对我们说,我离开新疆的时候,李特和黄超还到机场送行呐,以后就不见了,一打听,听说被杀害了。
把他们说成是托派,那只是借口。
不管怎么说,李特和黄超不是托派,不是反革命。
李特这个同志品质很好,理论水平比较高,平易近人,有学问。
”
原红四方面军机要局局长、电台台长,建国后曾任武汉市委第一
书记、中顾委委员的宋侃夫说:“在西路军,李特在总部主管军事方面的工作,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是很努力的,也是有贡献的。
西路军打了败仗,同李特没有关系。
我们离开新疆以后,把李特、黄超留下来了,后来听说把他们当做反革命处理了。
我和四方面军的同志都谈过,当时把李特当成反革命是冤枉的,应该平反,因为他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