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共高级将领未参加1955年授衔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9
哪些中共高级将领未参加1955年授衔?
我军有那些高级将领1955年没有参加授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们当时未授衔的原因?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前夕,中央军委为军队离休干部颁发了功勋荣誉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者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军队离休干部。
1955年没有参加授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有耿飙、伍修权、孔原、舒同、周文龙、贺彪、王彬等人。
耿飙,解放战争后期任第十九兵团(即“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建国初期调外交部工作,任驻外大使。后任中联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1981年3月任国防部部长。
伍修权,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调外交部任苏联东欧司司长,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副部长。1975年4月回军队系统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参情报部部长。
孔原,解放战争后期曾兼任吉林延边军分区政委。建国后曾任海关总署署长、外贸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70年代调任总参三部政委,1980年3月任总参谋部顾问。
舒同,曾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4年起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1978年回军队系统,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周文龙,建国后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1955年调任国务院石油部副部长。1978年11月回军队系统,任总后勤部顾问。
贺彪,解放战争后期曾任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1977年12月回军队系统任总后副部长(1978年7月兼总后卫生部部长)。
王彬,曾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参谋长,回国后任二机部副局长、局长、司长、部长助理、南京市副市长等职。1979年2月回军队系统任国防科委顾问。以上几人除周文龙外,1952年军队评级时都已到地方工作,没有军队级别。故1955年没有授衔。周文龙1955年评衔时被评为中将,因新组建的石油部工作紧迫而与中将军衔失之交臂。他们返回军队时,正处于“无衔期”。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他们已离休,是我军的“无衔将军”。
其他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还有:
邓小平(1904~1997) 四川广安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中共中央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军委秘书长
杨尚昆(1907---1998)四川潼南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领导机构中负责政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央外事工作组副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尚昆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分别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杨尚昆同志相继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副省长,中共广州市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任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979年9月,杨尚昆同志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80年9月,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81年7月,他任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第二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11月担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
赵寿山(1894---1965),陕西鄂县(今户县)人。原名生龄,1913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7年参加陕西靖国军。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任第十七路军南阳后方留守司令、旅长。1932年在汉中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1936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向杨虎城提出了“抗日建议书”,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中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抗击日军。193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三十八军军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3月进入解放区,7月通电起义。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张际春 (1900~1968)湖南宜章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曾任中共宜章县委农委书记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随军到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29年起任第2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4、红3军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处长,红11、红13、红45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军事裁判所所长,红军第2步兵学校(即公略学校)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曾任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政治主任教员、代理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1938~1942年,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1943年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第二副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4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
谭震林(1902-1983) 江西太和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9月任中共湘赣特委代理书记,不久任书记。1929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1931年初任红十二军政治委员,1932年任福建军区司令员。1936年1月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军事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山东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兼第七兵团政治委员。1949年5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企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任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
邓子恢(1896年----1972),福建龙岩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县委宣传部长,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0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底任华东局副书记兼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6月任中原局第三书记。1949年3月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后任华中局(后改中南局)第三书记兼华中军区(后改中南军区)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兼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央财委副主任,政务院第四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七至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军委总后勤部部长
杨立三( 1900~1954) 湖南长沙人。1920年在湖南张辉瓒部当文书、司务长。1925年回家乡参加农民运动,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武昌入国民革命军,在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排长,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队到井冈山。曾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1团副官、会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辎重队队长、纵队辎重队队长兼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红12军军需处处长、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官长兼总经理处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经理处处长和后方办事处主任、总兵站站长兼政治委员。长征中,任军委保管处处长、粮秣队队长、总医院院长、陕甘支队后方办事处主任。到陕北后,任军委兵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兵站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副部长兼兵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务委员兼经济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政联合办事处主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外线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和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解放军财务部部长,致力于统一军队供给制度和后勤工作建设。
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陶铸(1908年--1969)湖南祁阳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部任连长。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警卫团工作,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春回湖南,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曾在唐生智部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秋起,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38年冬赴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参与开辟鄂中游击区。后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代理政委。194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进,途中奉命转赴东北地区。先后任中共辽宁、辽吉、辽北省委书记兼辽西、辽北军区政委。1947年8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委。辽沈战役后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5月兼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务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秋调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1951年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任广东省省长兼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7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委。曾兼暨南大学校长、华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中甫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1965年1月调任国务院副总理。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成为政治局常务委员。
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
陈光(1905年---1954年)湖南宜章县人。1926年,投身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陈光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 义,井冈山会师后,历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一营三连连长,三十一团排长、连长,二十八团副大队长(副营长)、大队长(营长)红一军团红四师师长,红一军团的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期间,陈光曾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他与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一起,在晋西的隰县指挥了午城、井沟战斗,激战5昼夜,歼灭日军1000余人。抗战胜利后,陈光被任命为东北四大军区之一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整编,将野战部队统编为6个纵队。陈光任第六纵队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华中军区副参谋长。1950年1月,陈光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
张德生(1909-1965) 陕西榆林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中共府谷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甘宁青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汉中特委宣传部部长。1935年起先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从事政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关中地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政委,关中警备区兼警备第一旅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统战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军区副政委,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第一书记,陕西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等职。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