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50.70 KB
- 文档页数:2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摆放和护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成为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手术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作为其中一种,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截石位是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工具,但其摆放与护理是手术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一、截石位的摆放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截石位通常用于支撑子宫颈,增加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
截石位的摆放位置应该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调整,并且要求稳定可靠。
截石位的高度应该与手术医生的视线高度一致,以便于手术医生观察和操作。
如果截石位的高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手术难度增加、视野变形、操作不便等现象。
截石位的角度应该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支撑作用。
如果截石位的角度调整不合适,会导致子宫颈位置不稳,影响手术进程。
截石位的位置应该稳定可靠,不能因为操作过程中的不慎而移位。
为了保持截石位的稳定,可以在其底部放置吸盘或者纱布,以增加摩擦力。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截石位的位置是否合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截石位的护理是手术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环节。
如果不加以护理,截石位可能会成为手术导致感染的来源之一。
手术前,需要对截石位进行消毒。
常规的消毒方法包括用75%酒精或者2%碘伏对截石位表面进行消毒。
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把酒精或碘伏涂抹到截石位的每一面,确保每个角落都有充足的消毒。
手术后,需要对截石位进行清洗。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温水加少量肥皂水进行清洗。
清洗时,要注意截石位每一面都要清洗干净,特别是底部和角落处的污物,以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术结束后,应该将截石位放置在清洁的器皿中,并且标注清楚器皿的用途和消毒时间。
在下一次使用之前,需要对截石位进行消毒和清洗等操作,确保其干净卫生。
结论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7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按其意愿分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参照组应用传统截石位,观察组应用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不同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中,病人手术用时比参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24h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参照组少(P<0.05)。
结论: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有效缩短病人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减少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价值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odified lithotomy site in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surgery. Methods:the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June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76 cases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38 cases,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lithotomy posi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a modified lithotomy position,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surgical position on operation.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of patient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24h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 Conclusion:the improvement of lithotomy position in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ope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24h,and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Keywords modified lithotomy site;Gynecology;laparoscopic surgery;application value;腹腔镜技术当前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妇科手术都需应用腹腔镜技术,而在手术过程中截石位的摆放十分关键,以往多采取头低脚高位,这种体位很容易影响医生的操作,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开展,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手术意外[1]。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8-07T10:28:08.9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韩明霞[导读]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719000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对实验组33例应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截石位手术,对比两个小组不同患者的体位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治疗指标。
结果: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经过改良截石位手术后体位舒适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将在我院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33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改良截石位手术操作之后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我院的入院编号对66例患者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其中实验组33例患者包括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12例、不孕症行输卵管再通术7例、子宫肌瘤剥出术10例、子宫全切4例,患者年龄大致分布在22-58岁;对照组33例患者包括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16例、不孕症行输卵管再通术6例、子宫肌瘤剥出术8例、子宫全切3例,患者的年龄大致分布在20-59岁。
两个研究对象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比性。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摆放和护理【摘要】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改良截石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择截石位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讲解了截石位的摆放方法。
在术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包括保持患者的体位稳定和监测生命体征等。
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如定期更换敷料和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
还介绍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指导,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对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质量。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强调了改良截石位在手术中的重要作用,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改良截石位、摆放、护理、并发症预防、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妇科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对于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改良截石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选择、摆放和护理改良截石位,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改良截石位的选择、摆放以及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使他们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更加熟练和安全地操作改良截石位,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截石位的选择截石位的选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截石位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在选择截石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体位:患者的体位应该是舒适、稳定的,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同时还要考虑手术时所需的器械和人员的操作空间。
2. 腹壁的解剖结构:截石位应根据患者腹壁的解剖结构选择,避免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腹部造成损伤,尤其是避免压迫到血管和神经。
3. 手术部位的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截石位,保证手术区域的曝光度和操作空间。
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配合目的探讨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影响,总结体位配合体会,对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进行改良。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截石位,观察组行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手术医生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改良截石位既不影响术中医师的操作,又可以按人体力学的要求安置患者,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提高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标签:改良截石位;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配合体会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在妇科癌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早期宫颈癌首选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发发展,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出血少、术后病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良性肿瘤及不孕症等的诊治[2]。
截石位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最常用的体位,而传统截石位易导致腓总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为此,我们对传统截石位摆放方法进行了改良,并对85例截石位下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传统与改良方法的对比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及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84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68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35~67岁。
纳入标准:术前患者均无小腿疼痛以及血栓发生,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
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截石位是现阶段妇科临床中腹腔镜手术最常用强迫体位,传统的截石位采用头低足高的体位,虽然手术操作较为简便,但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此种安置体位会增加神经损伤、腓肠肌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改良截石位以传统头低足高截石位为基础,使患者的舒适度更高,有助于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妇科;腹腔镜;并发症1 传统截石位1.1安置方法麻醉后将患者抬起下移,使患者臀部超过床缘约3—5cm,用托腿架支托患者大腿远端,托腿架关节置于腘窝部,使其髋关节屈曲90—100°,小腿自然下垂,在腘窝处垫一软垫,固定好膝关节撤去手术床腿板,将患者双上肢外展并妥善固定。
1.2传统截石位常见并发症1.2.1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管扩张等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显著变化,老年人和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血液动力学的剧变甚至可以引起严重心脑血管意外[1]。
1.2.2周围神经损伤:传统截石位将托腿架关节至于腘窝部,容易损伤腘窝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
同时双下肢分开角度过大,会导致大腿内收肌拉伤,也会造成坐骨神经损、腓总神经得损伤[2]。
1.2.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传统截石位下肢以腘窝作为身体的主要支撑点,而且小腿需要全程保持下垂状态,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局部血管内压力持续升高,损伤血管内膜,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1.2.4肩部疼痛和眼结膜水肿:肩部疼痛是由于头低臀高截石位时CO2气体和腹腔内液体集中于上腹部刺激到膈神经而引起。
头低臀高截石位也增加了眼部血管内的静水压,促进了眼结膜水肿的形成。
2.改良截石位2.1安置方法麻醉后将患者向下平移,使患者臀部超过床缘约3—5cm,支腿架不宜过高,应与患者大腿在仰卧屈髋时的高度相等,托腿板上放置凝胶软垫支托患者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悬空腘窝,小腿处于水平位或稍向上倾斜位,患者髋关节屈曲90~ 100°,外展45°,膝关节弯曲90—100°,双下肢分开80~90。
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与价值研究作者:李宁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第22期【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对照组行传统截石位手术,托腿架关节端置患者胭窝,以托腿架对大腿支撑,保持双腿的自然下垂,观察组行改良式截石位,把托腿架调节成远高近低,小腿腓肠肌中上段放置在托腿架,保持踝部比膝部高,对比两组舒适状态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舒适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舒适状态对比差异显著(P【关键词】改良式;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应用价值妇科腔镜手术体位主要是截石位,截石位很容易引起损伤,为控制手术体位造成的损伤,对患者实施摆放体位护理干预可以使手术安全得到保证,也能提高患者手术中的舒适度[1]。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手术体位摆放方式,结果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78例研究对象均确诊需行妇科腔镜手术治疗,排除全身性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患者和家属均知情签署研究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研究,按手术先后顺序分组,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
先手术39例为对照组,年龄20~56岁,平均(38.2±6.1)岁;手术类型:8例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7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9例子宫肌瘤剔除,6例附件囊肿剥除,5例异位妊娠手术,4例宫腹联合手术;后手术39例为观察组,年龄21~56岁,平均(37.6±7.5)岁;手术类型:7例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9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8例子宫肌瘤剔除,5例附件囊肿剥除,6例异位妊娠手术,4例宫腹联合手术。
改良截石位护理在4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截石位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术野暴露、体位舒适度、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将2020年9月至 2021年9月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传统截石位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6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改良截石位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截石位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护理,对两组术中术野暴露、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手术医生对术野暴露满意度、患者体位舒适度、患者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术野暴露满意度概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体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下肢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改良截石位有助于提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术野暴露满意度,利于术者操作,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护理;并发症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瘤、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等妇科疾病的重要术式。
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时,需将其体位摆放为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术野,方便进行手术操作 [1]。
临床研究表明,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特殊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需要采取截石位进行手术,但截石位是最容易引起患者在术中机体损伤的体位,摆放不当患者极易出现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状 [2],因此,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并有效减少并发症成为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探究应用于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更为有效的截石位,本研究将改良式截石位应用于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并探究其对术野暴露、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异常状况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9月至 2021年9月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传统截石位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6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改良截石位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4月30日,实施了改良截石位腹腔镜妇科手术例123例,无1例因体位安置不当导致患者手术实施困难及术后不适。
结果护士能熟练掌握此体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未发生因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损伤。
结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点是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手术方式。
良好手术体位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防止肢体神经等以外损伤的发生,同时也是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
标签:改良截石位;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30日共完成12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年龄20~67岁,平均37.5岁,手术时间30~200min,平均90min。
其中卵巢囊肿剥除术15例,不孕症24例,异位妊娠54例,子宫肌瘤剔除30例。
123例患者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1.2.用物准备高40cm宽25cm海绵垫、硅胶体位垫、约束带、美国史塞克腹腔镜系统。
1.3.方法患者入手术室时,平躺于硅胶体位垫的手术床上,以利于手术体位的摆放及举宫,建立静脉通路后将输液的一侧手用约束带固定于手术床的托收架上,再将另一侧手固定于身体一侧。
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不可折叠,以方便术中给药。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采用改良膀胱截石位,即将高40cm宽25cm的海绵体位垫按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固定于手术床上,将高40cm宽25cm的海绵体位垫腘窝处且使膝关节略高于腹部,同时用约束带将双膝固定好,这样既便于手术者操作,又利于举宫,又利用重力作用将盆腔器官如肠、大网膜等推向上腹部,盆腔在充盈CO2气体并达到一定压力后,有相对较大的操作空间,使手术野暴露充分。
膝关节呈微屈状,角度增大,搁腿板与腘窝不会形成“楔嵌”式固定,在手术操作(如肛门填塞、压迫止血)引起躯干活动时,小腿可随之呈斜坡上下移动,避免了因此而受到的牵拉损伤[2]。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13T09:03:59.7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作者:胡媛媛
[导读] 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断的学习,术前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正确地摆放手术体位,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变化,保证手术安全。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截石位是现阶段妇科临床中腹腔镜手术最常用强迫体位,传统的截石位采用头低足高的体位,虽然手术操作较为简便,但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此种安置体位会增加神经损伤、腓肠肌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改良截石位以传统头低足高截石位为基础,使患者的舒适度更高,有助于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妇科;腹腔镜;并发症
1 传统截石位
1.1安置方法麻醉后将患者抬起下移,使患者臀部超过床缘约3—5cm,用托腿架支托患者大腿远端,托腿架关节置于腘窝部,使其髋关节屈曲90—100°,小腿自然下垂,在腘窝处垫一软垫,固定好膝关节撤去手术床腿板,将患者双上肢外展并妥善固定。
1.2传统截石位常见并发症
1.2.1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管扩张等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显著变化,老年人和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血液动力学的剧变甚至可以引起严重心脑血管意外[1]。
1.2.2周围神经损伤:传统截石位将托腿架关节至于腘窝部,容易损伤腘窝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
同时双下肢分开角度过大,会导致大腿内收肌拉伤,也会造成坐骨神经损、腓总神经得损伤[2]。
1.2.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传统截石位下肢以腘窝作为身体的主要支撑点,而且小腿需要全程保持下垂状态,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局部血管内压力持续升高,损伤血管内膜,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1.2.4肩部疼痛和眼结膜水肿:肩部疼痛是由于头低臀高截石位时CO2气体和腹腔内液体集中于上腹部刺激到膈神经而引起。
头低臀高截石位也增加了眼部血管内的静水压,促进了眼结膜水肿的形成。
2.改良截石位
2.1安置方法麻醉后将患者向下平移,使患者臀部超过床缘约3—5cm,支腿架不宜过高,应与患者大腿在仰卧屈髋时的高度相等,托腿板上放置凝胶软垫支托患者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悬空腘窝,小腿处于水平位或稍向上倾斜位,患者髋关节屈曲90~ 100°,外展45°,膝关节弯曲90—100°,双下肢分开80~90。
固定好膝关节撤去手术床腿板,将患者双上肢外展并妥善固定,肩托固定肩部。
2.2改良截石位的优点
2.2.1避免血流动力学变化:改良截石位中将双下肢置于水平位腿架上,使小腿、大腿与躯干保持在同一平面,避免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完毕后先后将双下肢恢复水平位,可以有效放缓体内血液迅速流向下肢的速度,从而避免循环血量骤减造成的体位性低血压。
2.2.2避免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良截石位使小腿由下垂变为水平位,避免了对腘窝的直接压迫和静脉受压,改善了小腿静脉血液回流,降低了血管内压力,防止血管内膜损伤,避免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小腿筋膜室高压综合征的发生[3]。
2.2.3避免了周围神经的损伤:改良截石位安置方法将受力点下移至小腿腓肠肌中上段,并使踝部高于膝部,使小腿与托腿板全面接触,增加了受力面积,减轻局部压力。
3.临床应用进展
3.1“人”字形体位
朱艳[4]认为,一般简单妇科手术,双下肢可不抬高,平行适当分开,采用“人”字形体位。
这种体位降低了人体重心的高度,减轻了肩部承受的压力,避免了双下肢的抬高与放平,从而改善了患者循环呼吸系统功能、减少了下肢神经及血管的损伤。
3.2单腿截石位
李秀茹[5]通过对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需举宫患者采用单腿截石位,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脏负担并稳定了血压,避免了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既保证了会阴部手术操作,又不影响腹腔镜术者操作。
3.3细节应用进展
3.3.1体位安置时间的改进
杨连红[6]等对100例LAVH患者安置截石位在全麻前后效果比较,研究显示在麻醉开始前安置体位,此时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根据其体会和感受提出主观诉求,避免了在麻醉状态下护士摆放时凭借主观判断过度摆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3.3.2降低手术床的倾斜度
张建芳[7]对180例头低臀高位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床头分别向下倾斜20°、30°、40°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于20°可以减轻患者由妇科腹腔镜CO2气腹造成的肩部疼痛和头部过低引起的眼结膜水肿。
3.3.3术后体位摆放的改良
张雪艳[8]等对43例截石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双腿慢放,改良组采用单腿慢放法,结果显示采用单腿慢放法能够为机体代偿提供缓冲时间,可以避免因体位突然变化而导致的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结论
截石位的安置是妇科手术室护的常规技能,改良截石位以传统截石位为基础,通过优化患者的体位安置方法以改善术中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是,改良截石位对护士的人体力学和解剖学知识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断的学习,术前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正确地摆放手术体位,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变化,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任杰平,张秀平,陆燕弟,等.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31-32.
[2]苏玉屏,易茉.改良截石位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0):10—12.
[3]张信霞,殷艳.膀胱截石位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4(2):65—68
[4]朱艳.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7(21):88—89
[5]李秀茹.不同体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0,7(12):642—646
[6]杨连红,章传叶. 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截石位安置时机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1:4(10):53—54
[7]张建芳.不同手术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11):831-833.
[8]张雪艳,胡军.手术室截石位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