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 格式:pptx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25
一文了解麻醉恢复延迟麻醉恢复延迟是指麻醉后苏醒的延迟,在手术麻醉后,正常情况下60min~90min内患者应恢复意识,能被唤醒,可以维持自主呼吸保持通气,恢复指令动作,定向能力。
苏醒延迟的的定义为全身麻醉在按计划停止给药后恢复时间超过90min,患者不能恢复自主意识而且对声音和疼痛等一些外界的刺激没有做出回答和反应可视为麻醉恢复延迟。
大多数人对于麻醉的理解不够全面,对于麻醉延迟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会有一些恐慌。
接下来就为大家简单介绍麻醉的一些相关知识。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麻醉延迟的原因及处理。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者其他一些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手术中无痛的目的。
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外科、妇产等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利用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对危重病人发生的呼吸、循环和肝肾功能衰竭进行处理。
一、麻醉的类型分类:1.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非吸入性麻醉药则是从静脉或肌肉注射等方法将药物注入体内。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病人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也称之为部位麻醉,是指患者在保持清醒的状态下,将局麻药应用于手术区的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暂时被阻滞,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不同程度的阻滞状态。
局部麻醉相对来说是比较方便,简易,对患者的伤害小。
3.复合麻醉复合麻醉就是应用两种以上麻醉方法同时进行,用于手术或者治疗。
联合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每种药物的作用,还可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麻醉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二、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1.药物过量是苏醒延迟做常见的原因,可能使用麻药过多,吸入麻醉药相对过量。
即使根据体重计算了正确的药物剂量,但是由于病人带有别的疾病也可能导致苏醒时限延长。
2020年临床麻醉学专业知识资料:苏醒延迟的原因总结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要求手术效果,同时手术的舒适度也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全身麻醉应运而生。
那么,全身麻醉作为临床最重要的麻醉方法之一,影响其舒适性最主要的一个并发症就是苏醒延迟,为了避免其发生,这不仅要求我们对其发生原因了如指掌,同时也是我们考试中最基础的常考点之一。
中公教育的医考专家就苏醒延迟发生原因这个重要考点进行了相关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1.【单选题】苏醒延迟的原因不包括:A.缺氧B.高CO2血症C.低CO2血症D.高钾血症E.低体温1.【答案】D。
可以看出,这道题目的考点就是苏醒延迟的发生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苏醒延迟的发生原因。
1.麻醉药物影响:(1)术前用药:应用半衰期较长的术前镇静药物,如地西泮。
(2)吸入麻醉药:极度肥胖病人吸入麻醉药超过3小时大量药物蓄积于脂肪内。
(3)麻醉性镇痛药:麻醉期间大量应用芬太尼导致呼吸抑制。
(4)肌松药:麻醉期间大量应用肌松药物导致呼吸抑制,且术后未能及时给足量新斯的明拮抗。
2.呼吸抑制:(1)低CO2血症:因呼吸中枢兴奋性需要依赖脑脊液中的H+支持,麻醉期间过度通气导致低CO2血症,使脑脊液中H+浓度降低,而致术后呼吸中枢长时间抑制。
此外,低CO2血症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传入大脑皮质的冲动减少,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减低。
(2)高CO2血症:当PaCO2升高超过65mmHg可使脑血流增加60%以上,发生脑水肿抽搐,当PaCO2升高超过90mmHg,可造成CO2麻醉。
严重CO2蓄积可使苏醒延迟达8小时甚至数日。
(3)低钾血症:当血钾低于3mmol/L时,肌无力症状明显。
(4)输液逾量:术中输入大量晶体液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肺水肿,影响吸入麻醉药的排出并导致缺氧及高CO2血症。
(5)手术并发症:如肝、肾、肾上腺手术影响肝肾功能,则全麻药物的代谢减慢。
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预防及紧急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61-01【摘要】:手术结束时,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言语或行为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
若全身麻醉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是麻醉苏醒延迟(delay of recovery)。
麻醉苏醒延迟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判断麻醉苏醒延迟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因治疗。
【关键词】:麻醉;苏醒延迟;原因;预防;紧急处理手术结束时,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言语或行为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
若全身麻醉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是麻醉苏醒延迟(delay of recovery)。
麻醉苏醒延迟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判断麻醉苏醒延迟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因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3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岁~83岁;asa i级者6例,asaⅱ级者14例,asaⅲ者10例,均为术前清醒的非脑外科患者。
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吸入1.2%~2%七氟烷、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间断补充维库溴铵。
术毕前15~30min停止给予麻醉药。
药物用量均在常规治疗范围内。
手术麻醉期间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体温、尿量及出血量。
手术历时2~5h,苏醒延迟时间为120~600min。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二、病因2.1 麻醉药物过量:包括单位时间内过量、总量过大以及病人个体差异过大,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肝功能障碍时药物代谢减慢、肾功能障碍则药物排泄延迟和个体差异造成的麻醉耐受性差等,均可导致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过量:麻醉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药过量,其中较常见的是临床判断失误而投入过量的麻醉药。
36例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为改善全麻效果提供依据。
结果 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有:(1)麻醉药物使用相对过量。
(2)机体代谢紊乱。
(3)患者体温过低。
(4)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
结论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做好麻醉前会诊及准备,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加强麻醉管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血气、血糖、肌肉松弛度以及个体化使用麻醉药,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全麻)结束后2 h,若患者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视为苏醒延迟。
不但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和管理难度,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施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中,共发生36例苏醒延迟。
现对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期望为临床提供经验,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8~83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23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醒,无心、脑、肝、肺、肾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asa分级ⅱ~ⅳ级。
血压(89~140)/(66~117)mm hg(1 mm hg=0.133kpa)、心率67~97次/min、血糖(4.3~9.0)mmol/l。
原发疾病及手术种类:贲门癌根治性近半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加断流术9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肾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1例。
手术时间为65~150 min。
1.2 方法 36例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麻。
常规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术前用药:肌内注射托品0.01 mg/kg。
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0 mg/kg、芬太尼2.0~5.0 g/kg、维库溴铵1.5~2 mg/kg。
全身麻醉病人复苏延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进行全身麻醉应用后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滞留因素的总结,并进行相关护理措施的讨论。
方法:对2019年6月~2020年5月曾在本院进行全身麻醉术并滞留与麻醉复苏室的75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对引发滞留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引起75例患者滞留PACU事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大、血液循环不畅、血氧含量低、复苏延迟、体型肥胖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等。
在75例病患中,其中72例经过积极应对方法都安全返回病室,而有3例在气管插管后送入ICU。
结论:PACU工作人员应在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间严密观察,有问题及时对症处理方可保障患者麻醉苏醒期生命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病人;复苏延迟麻醉复苏的概念是指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状况下手术后逐渐转醒的过程。
麻醉复苏有其特定的场所叫做麻醉恢复室,也就是经麻醉后监测生命体征及基础治疗的地方,在此等候期间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作麻醉复苏时间。
而麻醉苏醒的时间是由手术规模、麻醉总时长、麻醉方式等因素共同决定并有所不同,在临床中通常将复苏所需时间长于两个小时定义做为复苏延迟。
遭遇复苏延迟的患者大概率会发生术后并发症,只有认真积极处理好各种并发症才是保证患者复苏安全的必要条件。
现将病例总结并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如本院进行全身麻醉患者,共7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其中男患27例,女患48例;年龄范围23~85岁,平均年龄(57.33±13.25)岁。
手术部位:上腹部位手术49例、泌尿外科患者6例、妇产科患者4例、胸外科患者4例、五官科患者4例、颈部损伤患者3例、颅脑外伤患者2例、骨科组患者2例以及乳腺科患者1例。
所有研究范围中患者术后都进入PACU进行麻醉复苏,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而且Aldrete PACU评分都小于9分。
五、麻醉后苏醒延迟手术结束时,病人能苏醒,对刺激可用言语或行为作出有思维的回答,是病人脱离麻醉状态、安全恢复的指针。
若全身麻醉后>2h,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是麻醉苏醒延迟(delay of recovery)。
病因1. 麻醉药物过量:包括单位时间内过量、总量过大以及病人个体差异过大,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肝功能障碍时药物代谢减慢、肾功能障碍则药物排泄延迟和个体差异造成的麻醉耐受性差等,均可导致麻醉药物相对过量。
2. 低氧血症。
3. 低血压:对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病人,术中较长时间低血压。
4. 吸入低浓度氧: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或慢性缺氧。
当PaO2<7.98kp或SaO2<75%时,可致脑组织缺氧,并可出现意识障碍。
5. 贫血:若术中失血量较多、Hb<20—50g/L,可出现意识障碍。
慢性贫血者,脑耐受低氧的能力虽较强,但术后苏醒延迟。
6. 糖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休克昏迷:误用过量胰岛素、潜在的胰岛细胞瘤所致的低血糖等。
小儿血糖<2.78mmol/L出现昏迷;成人<2.2mmol/L出现意识不清。
7. 糖尿病酮症昏迷:发生在重症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用量不足的情况下,血糖16.65—27.76mmol/L,尿糖及尿酮体呈阳性,血酮体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8.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9.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血钠>160mmol/L或血钠<100mmol/L,均可引起意识不清。
血钾<2mmol/L并发心律失常。
血镁<2mmol/L也可导致意识障碍。
10. 脑疾患:颅脑手术对中枢的刺激,脑水肿,脑血管意外等。
11.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病理性垂体功能减退、粘液性水肿以及医源性原因等。
12. 机体极度衰弱、恶液质、休克。
13. 其它:尿毒症、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氨增高、低温以及心跳骤停复苏后等。
预防1. 全面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半衰期、代谢方式等。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M e t a分析熊浪宇1,曹学华2*,王晓霞1,向凤1,胡婉琴1,贾钰1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610036;2.四川省人民医院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d e l a y e d r e c o v 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g e n e r a l a n a e s t h e s i a:aM e t a-a n a l y s i sX I O N GL a n g y u,C A OX u e h u a,W A N GX i a o x i a,X I A N GF e n g,H U W a n q i n,J I AY u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C h e n g d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S i c h u a n610036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A OX u e h u a,E-m a i l:1252668204@q q.c o m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i n c i d e n c e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o f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g e n e r a la n e s t h e s i a. M e t h o d s:L i t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r i s kf a c t o r so f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w e r er e t r i e v e df r o m P u b M e d, E M b a s e,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EB SC O,W e b o fS c i e n c e,C N K I,W a n F a n gD a t a b a s e,V I P,a n d C B M.T h es e a r c h p e r i o d w a sf r o m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t h e d a t a b a s e t oD e c e m b e r2022.T h eN e w c a s t l e-O t t a w a S c a l e(N O S)w 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S t a t a17s t a t i s t i c a l s o f t w a r ew a su s e dt o p e r f o r m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t h ed a t a.R e s u l t s:At o t a lo f14a r t i c l e sw e r e i n c l u d e d,i n v o l v i n g 6312p a t i e n t s,i n c l u d i n g934p a t i e n t sw i t h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M e t a-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w a s18%.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f l u i d i n t a k e(O R=5.19,95%C I(2.30,11.72),P<0.0001),p r o p o f o l d o s a g e (O R=5.21,95%C I3.08-8.82,P<0.0001),h y p o t h e r m i a(O R=2.80,95%C I1.41-5.58,P=0.003),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b 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ȡ500m L(O R=2.58,95%C I1.50-4.43,P=0.001),h i s t o r y o f a l c o h o l c o n s u m p t i o n(O R=1.94,95%C I1.35-2.78,P<0.0001),a g eȡ60y e a r s(O R=1.99,95%C I1.51-2.62,P<0.0001),l o n g o p e r a t i o nt i m e(O R=1.91,95%C I1.46-2.50,P<0.0001),c o m b i n e d i n h a l a t i o no f s e v o f l u r a n e(O R=1.77,95%C I1.02-3.07,P=0.042)w e r e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 o f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e x i s t i n g e v i d e n c e s h o w s t h a t 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 o f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i n v o l v e sm a n y a s p e c t s,s u c ha ss e l f-f a c t o r sa n ds u r g i c a l f a c t o r s.I nc l i n i c a lw o r k,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i d e n t i f y e a r l y a n dt a k et a r g e t e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t o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d e l a y e d r e c o v e r y a n da v o i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K e y w o r d s a n a e s t h e s i a;d e l a y e d r e c o v e r y;r i s k f a c t o r s;M e t a-a n a l y s i s;e v i d e n c e-b a s e d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㊂方法:计算机检索P u b M e d㊁E M b a s e㊁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㊁E B S C O㊁W e b o f S c i e n c e㊁中国知网㊁万方数据库㊁维普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 O S)评价文献质量㊂采用S t a t a17统计学软件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涉及6312例病人,其中苏醒延迟病人934例㊂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为18%㊂术中液体入量[O R=5.19,95%C I(2.30,11.72),P<0.0001]㊁丙泊酚用量[O R=5.21,95%C I(3.08,8.82),P<0.0001]㊁低体温[O R=2.80,95%C I(1.41,5.58),P=0.003]㊁术中输血量ȡ500m L[O R=2.58,95%C I(1.50,4.43),P=0.001]㊁有饮酒史[O R=1.94,95%C I(1.35,2.78),P<0.0001]㊁年龄ȡ60岁[O R=1.99,95%C I(1.51,2.62),P<0.0001]㊁手术时间长[O R=1.91,95%C I(1.46,2.50), P<0.0001]㊁术中联合吸入七氟醚[O R=1.77,95%C I(1.02,3.07),P=0.042]是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涉及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等多个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识别,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来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避免预后不良㊂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危险因素;M e t a分析;循证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22.006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全身麻醉药物停止后,在规定时间内,排除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病人意识仍未完全恢复,且无法对外界刺激㊁言语指令做出正确应答称为苏醒延迟(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D R)[1],是苏醒期常见不良事件之一㊂苏醒延迟可导致机体功能恢复减缓,加重身心应激反应,降低病人苏醒期质量,滞留麻醉后入住监护室时间延长,导致病人精神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2],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㊂有研究表明,苏醒延迟会造成严重的代谢性脑病和神经损伤[3]㊂因此,尽早作者简介熊浪宇,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曹学华,E-m a i l:1252668204@q q.c o m引用信息熊浪宇,曹学华,王晓霞,等.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M e t a分析[J].循证护理,2023,9(22):4025-4030.发现全身麻醉病人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是降低病人术后麻醉苏醒延迟发生率的关键,同时可保护病人脑神经功能[4]㊂为从根本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多项研究对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结果尚未统一㊂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M e t a分析及系统评价较少㊂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M e t a分析,拟进一步明确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苏醒延迟㊂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P u b M e d㊁E M b a s e㊁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㊁E B S C O㊁W e bo f S c i e n c e㊁中国知网(C N K I)㊁万方数据库(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㊁维普数据库(V I P)㊁中国生物㊃5204㊃循证护理2023年11月第9卷第22期(总第114期)医学文献数据库(C B M),搜集有关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㊂中文检索词为苏醒延迟㊁异常苏醒㊁影响因素㊁相关因素㊁有关因素㊁危险因素㊁现状㊁原因等;英文检索词为d e l a y e d e m e r g e n c e f r o ma n e s t h e s i a㊁d e l a y e d e m e r g e n c e㊁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㊁i n a d e q u a t ee m e r g e n c e㊁d e l a y e da w a k e n i n g㊁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㊁r e l a t e df a c t o r s㊁r i s k f a c t o r s㊁d a n g e r o u s f a c t o r s㊁s i t u a t i o n㊁r e a s o n s等㊂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㊂以P u b M e 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如下㊂#1"d e l a y e d e m e r g e n c e f r o ma n e s t h e s i a"[M e S H T e r m s] #2"r i s k f a c t o r s"[M e S H T e r m s]#3"d e l a y e d e m e r g e n c e f r o m a n e s t h e s i a"[M e S H T e r m s]A N D"r i s k f a c t o r s"[M e S H T e r m s]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㊁队列研究;2)研究对象: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病人,年龄ȡ18岁;3)研究内容: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素;4)研究涉及的样本量ȡ100例;5)原始文献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文献提供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 d d sr a t i o,O R)及其95%置信区间(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C I),或经计算可获得O R值及其95%C I;6)语言为中文或英文;7)研究结果至少包含1项危险因素㊂1.2.2排除标准1)无全文或原始数据不完整,不能提取O R值及95%C I或不能实现转化者;2)重复报道的文献;3)质量较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 h eN e w c a s t l e-O t t a w a S c a l e,N O S)评分<6分㊁明显统计学错误]的文献㊂1.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2名相关研究员分别独立采用E n d N o t e软件进行筛选文献并提取指标数据㊂初筛:首先使用E n d N o t 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再通过浏览标题和摘要筛除与研究不相关的文献㊂复筛:阅读全文后,筛选出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必要时请第3方决定是否纳入有不同意见的文献㊂文献提取资料主要包括作者㊁研究年份㊁样本量㊁发生苏醒延迟病人例数㊁苏醒延迟发生率㊁危险因素等㊂1.4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采用N O S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5],N O S包括评估研究对象的选择㊁组间可比性㊁暴露因素测量等方面,满分为9分,ȡ6分为较高质量文献㊂1.5统计学方法采用S t a t a17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㊂二分类数据采用O R值为效应指标,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方差(m e a nd i f f e r e n c e,M D)为效应指标㊂采用I2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I2ɤ50%且Pȡ0.1,表明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 分析;I2>50%且P<0.1,表明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㊂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剔除单个文献的方法比较结果是否稳定㊂检验水准α=0.05㊂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经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593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4篇[6-19]文献,其中3篇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㊂图1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共纳入14篇[6-19]文献,涉及6312例病人,其中发㊃620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9N o.22生苏醒延迟934例,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1㊂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研究类型苏醒延迟标准(m i n )样本量(例)发生苏醒延迟(例)苏醒延迟发生率(%)危险因素N O S 评分(分)曹雁等[6]2022病例对照研究>9060020033①②③7李飞红等[7]2022病例对照研究1602214①②③④⑤⑥⑦6何翠茹等[8]2022病例对照研究>1201002323①②③⑤⑥⑦6黄玲等[9]2006病例对照研究>12038810828①②7沈晓瑜等[10]2019病例对照研究>1204265513①②④⑧6李想[11]2017病例对照研究>903095819②⑤⑥⑦⑧⑨⑩ 6李映云等[12]2021病例对照研究>903276119②⑤⑦⑧⑨⑩ 7宋辛叶等[13]2018病例对照研究>7206376610①②③⑤7赵岩等[14]2021病例对照研究>9021410750①7王幸芝等[15]2022病例对照研究>90292238①②③④⑧6朱森[16]2020病例对照研究>901603522⑦6C h e n 等[17]2021病例对照研究>7207567410①②⑤6R a d t k e 等[18]2010队列研究 1775603①7Z h a n g 等[19]2021病例对照研究>1201684225①②④⑧⑨⑩7注:①为手术时间;②为年龄;③为低体温;④为术中联合吸入七氟醚;⑤为术中输血;⑥为丙泊酚使用量;⑦为术中液体入量;⑧为麻醉时间;⑨为饮酒史;⑩为吸烟史;为贫血㊂2.3 M e t a 分析结果2.3.1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14篇[6-19]文献均报道了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为3%~50%,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 2=98.02%,P <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 分析,合并后苏醒延迟发生率为18%[95%C I (12%,26%)],见图2㊂图2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的M e t a 分析森林图㊃7204㊃循证护理2023年11月第9卷第22期(总第114期)2.3.2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亚组分析共12篇文献[6,8-17,19]提及了苏醒延迟诊断标准,以苏醒延迟诊断标准为>90m i n ㊁>120m i n 和>720m i n 为亚组进行分析㊂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苏醒延迟发生率分别为24%[95%C I (14%,36%)],22%[95%C I (14%,31%)],10%[95%C I (9%,12%)]㊂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亚组分析结果见表2㊂表2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发生率亚组分析分组纳入文献数(篇) 异质性检验I 2值(%)P 效应模型 M e t a 分析结果 发生率95%C IP>90m i n 6[6,11-12,14-16]96.87<0.001随机0.24[0.14,0.36]<0.001>120m i n 4[8-10,19]90.49<0.001随机0.22[0.14,0.31]<0.001>720m i n2[13,17]0.000.79固定0.10[0.09,0.12]<0.0012.3.3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ȡ60岁㊁手术时间长㊁低体温㊁术中联合吸入七氟醚㊁术中输血量ȡ500m L ㊁术中液体入量㊁有饮酒史㊁丙泊酚用量是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麻醉时间㊁吸烟史和贫血尚不能认为是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见表3㊂表3 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M e t a 分析结果研究因素 纳入文献数(篇) 异质性检验I 2值(%)P 效应模型 M e t a 分析结果 O R 值95%C IP年龄ȡ60岁11[6-13,15,17,19]76.3<0.0001随机1.99[1.51,2.62]<0.0001手术时间11[6-10,13-15,17-19]88.9<0.0001随机1.91[1.46,2.50]<0.0001低体温5[6-8,13,15]71.90.007随机2.80[1.41,5.58]0.003术中联合吸入七氟醚4[7,10,15,19]87.2<0.0001随机1.77[1.02,3.07]0.042术中输血量ȡ500m L 6[7-8,11-13,17]61.30.024随机2.58[1.50,4.43]0.001术中液体入量5[7-8,11-12,16]68.10.014随机5.19[2.30,11.72]<0.0001麻醉时间5[10-12,15,19]53.60.071随机1.29[1.00,1.67]0.050吸烟史3[11-12,19]65.50.055随机1.56[0.94,2.61]0.086饮酒史3[11-12,19]0.00.888固定1.94[1.35,2.78]<0.0001贫血3[10-12]0.10.368固定1.37[0.98,1.92]0.063丙泊酚用量3[7-8,11]0.00.520固定5.21[3.08,8.82]<0.00012.4 敏感性分析本研究采用逐一剔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果具有稳定性,见图3㊂图3 敏感性分析结果㊃820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 ,2023V o l .9N o .223讨论3.1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3.1.1病人自身因素1)年龄ȡ60岁:老年病人肾血流量㊁肾小球滤过率㊁血浆蛋白结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0],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游离药物浓度升高,不能及时代谢;同时随着中枢系统调节功能的下降,老年病人兴奋类与抑制类2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受到影响,对麻醉药物异常敏感[21]㊂因此,在同等条件下,老年病人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应低于年轻病人㊂2)有饮酒史:由于乙醇在肝细胞内转换为有明显毒性作用的乙醛,能间接或直接引起肝细胞变性及纤维化,故认为饮酒后肝功能受损的病人难以正常降解麻醉药物,从而发生苏醒延迟[22]㊂3.1.2手术麻醉因素1)手术时间长:苏醒延迟可能与手术时间较长有关,手术时间通过间接反映麻醉药物体内的累积量,被研究证实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但对具体的手术时长节点暂无统一定论[23]㊂与此同时较长的手术时间影响术后评价,不利于病人康复㊂2)低体温:正常的体温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的必要前提,当核心体温低于33ħ时将延缓血液中麻醉药物代谢,使病人麻醉苏醒时间减慢[24],影响病人体温的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温度㊁术野暴露㊁输注冷液体等均可导致苏醒延迟发生,增加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㊂3)术中联合吸入七氟醚:本研究结果显示,静吸复合麻醉与病人发生苏醒延迟成正比,与纳入研究[7,15,19]的结果一致,但与沈晓瑜等[10]结果不符,可能与其手术方式为单纯胸科手术有关㊂4)术中输血量ȡ500m L及术中液体入量:术中输血的病人会增加脑组织低灌注和栓塞的发生率,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导致脑损伤,大量补液导致机体内电解质紊乱,同时液体温度低促使病人体温下降,两者均明显加大术后苏醒延迟的概率㊂5)丙泊酚用量:林培容等[25]研究显示,大剂量使用丙泊酚会导致丙泊酚输注综合征,即代谢性酸中毒㊁肌肉损伤㊁肝脏脂肪浸润㊁心力衰竭,甚至引起严重高钾血症和肾衰竭导致病人死亡,而麻醉药物过量可分为相对过量与绝对过量,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相对用量过大㊁总剂量过大以及单位时间内用量过大有关[26],与本M e t a分析结果一致㊂3.1.3其他相关因素国内外研究还报道了其他相关因素,如高血压[13,27]㊁糖尿病[12]㊁肺部通气功能障碍㊁肝肾功能障碍[9]以及体质指数(B M I),但由于相关报道较少无法合并,需继续研究㊂B M I对于全身麻醉病人造成苏醒延迟的风险还存在争议,在外科手术中存在 肥胖悖论 现象,肥胖可能成为某些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28-29],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与之相反,Z h a n g 等[19]却认为B M Iȡ25k g/m2的病人发生苏醒延迟的风险明显高于B M I正常的病人,因为B M I较高的病人麻醉药物的总剂量增加,同时自身代谢较慢[30],影响病人苏醒时间㊂对于以上因素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证实是否与苏醒延迟发生有关㊂因此,术前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饮酒史㊁肝肾病史进行全方位了解,根据病人情况酌情使用麻醉药物㊂术中及术后避免过量补液及输血,通过高质量麻醉管理工作,避免电解质紊乱,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苏醒延迟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㊂麻醉及手术全过程注意保暖,预防低温,可应用保温毯㊁调节室温及调节输注液体温度等措施进行保温㊂在围术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评估,对于完成高质量麻醉管理尤为重要㊂3.2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1)本研究纳入文献对于苏醒延迟的界定诊断标准有差异,导致部分合并结果异质性较大;2)由于部分因素信息缺失无法合并,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3)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多为病例对照试验,无法避免各种偏倚㊂4小结综上所述,年龄ȡ60岁㊁手术时间㊁低体温㊁术中联合吸入七氟醚㊁术中液体入量㊁术中输血ȡ500m L㊁有饮酒史㊁丙泊酚用量是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㊂因此,对于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需要重视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避免术后苏醒延迟,提升术后康复质量㊂参考文献:[1]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T H OMA S E,MA R T I N F,P O L L A R D B.D e l a y e d r e c o v e r y o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f t e r g e n e r a l a n a e s t h e s i a[J].B J A Ed u c a t i o n,2020,20(5):173-179.[3]李海朝,李晨辉.全麻术后意识恢复障碍病人治疗程序[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15-116.[4]N A K A D A T E Y,F U K A S AWA E,I K E MO T O K,e ta l.D e l a y e da w a k e n i n g w i t ha p n e aa sas i g no fc e r eb e l l a rh e m o r r h a g ea f t e rv e s t i b u l a rs c h w a n n o m as u r g e r y:ac a s er e p o r t[J].C l i n i c a lC a s eR e p o r t s,2021,9(2):725-728.[5]曾宪涛,刘慧,陈曦,等.M e t 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4):297-299. [6]曹雁,陈雪,刘胡青,等.A l d r e t e评分㊁S t e w a r d评分㊁O A A/S评分㊃9204㊃循证护理2023年11月第9卷第22期(总第114期)在日间胸腔镜手术全麻术后苏醒的应用价值对比[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9):944-949.[7]李飞红,方亮.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5):100-103.[8]何翠茹,王丽丽,何海棠.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检验[J].临床护理杂志,2022,21(3):60-64. [9]黄玲,黄冰,潘灵辉,等.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影响因素的L o g i s t i c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547-549.[10]沈晓瑜,周利,徐国勇,等.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9,40(21):3021-3024.[11]李想.全身麻醉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7.[12]李映云,周志军.腹腔镜下精准解剖定位行前列腺癌或膀胱癌根治术降低术后苏醒延迟发生风险[J].解剖学报,2021,52(1): 108-112.[13]宋辛叶,栾永.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8,16(3):165-169.[14]赵岩,闫翔,李若雯,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0): 1061-1065.[15]王幸芝,谢春花,郑娜,等.行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复苏室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7):139-141.[16]朱森.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3):18-19.[17] C H E N BZ,F E N G M J,S H E N G C,e ta l.T h e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d e l a y e d r e c o v e r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b y p a s s:w h ys h o u l dw e c a r e[J].M e d i c i n e,2021,100(11):e23931.[18] R A D T K E F M,F R A N C K M,H A G E MA N N L,e t a l.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i n a d e q u a t e e m e rg e n c e a f t e r a n e s th e si a:e m e r g e n c ed e l i r i u ma n dh y p o a c t i v e e m e r g e n c e[J].M i n e r v aA n e s t e s i o l o g i c a,2010,76(6):394-403.[19] Z HA N G G H,P A N BB,T A N D,e ta l.R i s kf a c t o r so fd e l a y e dr e c o v e r y f r o m 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r a d i c a lb i l i a r y s u r g e r y:w h a tc a n w e p r e v e n t[J].M ed i c i n e,2021,100(32):e26773.[20] L I N J,L I J B,L U Z W.C l i n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e f f e c t o fd e x m e d e t o m i d i n e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 c o n t i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 a i r w a yp r e s s u r e o no n e-l u n g v e n t i l a t i o n i n l u n g s u r g e r y o f e l d e r p a t i e n t s[J].P a k i s t a n J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18,31(6S p e c i a l):2879-2883.[21]J O S H IGP.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t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a f t e r s u r g e r y:c u r r e n t c o n t r o v e r s i e s[J].B e s tP r a c t i c e&R e s e a r c hC l i n i c a lA n a e s t h e s i o l o g y,2021,35(4):531-541.[22]莫进海.顺式阿曲库铵在不同麻醉中对患者术后苏醒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66-68.[23]张淼,胡宪文,李锐,等.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室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21(7):1379-1382.[24] L E S L I E K,S E S S L E R D I,B J O R K S T E N A R,e t a l.M i l dh y p o t h e r m i a a l t e r s p r o p o f o l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a n di n c r e a s e st h ed u r a t i o no fa c t i o no fa t r a c u r i u m[J].A ne s t h e s i a&A n a l g e s i a,1995,80(5):1007-1014.[25]林培容,黄宇光.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可能的风险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4):250-252. [26]刘白莎.全麻苏醒延迟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9):1407.[27] MA K A R E MJ,L A R I J A N IA H,E S L AM IB,e ta l.R i s kf a c t o r so f i n a d e q u a t ee m e r g e n c ef o l l o w i n g g e n e r a la n e s t h e s i a w i t h a ne m p h a s i so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b s t a n c e d e p e n d e n c e h i s t o r y[J].K o r e a nJ o u r n a l o f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2020,73(4):302-310. [28] T S A IH J,C H E N C C,C HA N G K Y.P a t i e n t sa n ds u r g e r y-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t h a ta f f e c tt i m et or e c o v e r y o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n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e l e c t i v ec a r d i a cs u r g e r y[J].J o u r n a l o ft h e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2011,74(8):345-349. [29] X I E S C,MA W J,S H E N M X,e t a l.C l i n i c a l a n dp h a r m a c o g e n e t i c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r e c o v e r y t i m ef r o m g e n e r a la n e s t h e s i a[J].P h a r m a c o g e n o m i c s,2018,19(14):1111-1123.[30] F U K A Z AWA K,Y AMA D A Y,G O L O G O R S K Y E,e t a l.H e m o d y n a m i cr e c o v e r y f o l l o w i n g p o s t r e p e r f u s i o ns y n d r o m ei n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o fC a r d i o t h o r a c i ca n d V a s c u l a rA n e s t h e s i a,2014,28(4):994-1002.(收稿日期:2023-04-18;修回日期:2023-10-23)(本文编辑贾小越)㊃030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9N o.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