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水产品暂养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4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水质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水产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1.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生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一般来说,鱼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5-7毫克/升,虾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3-5毫克/升。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氧不足,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免疫力,甚至引发鱼虾群体的死亡。
2. 温度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的水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物合理控制水温。
一般来说,鱼类生长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虾类适宜的水温为25-30摄氏度。
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物的食欲、生长和免疫力。
3.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产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水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0,虾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
如果水体的pH值偏离适宜范围,会导致水生物的呼吸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4.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溶解的氨和游离态氨的总和,是衡量水体有机负荷的重要指标。
氨氮的含量过高会对水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2-0.05毫克/升,虾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5-0.1毫克/升。
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饲料投喂量和水质处理,以减少氨氮的积累。
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氮的氧化产物,也是水产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中亚硝酸盐中毒和硝酸盐中毒,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2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10毫克/升,虾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5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20毫克/升。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标准水产养殖的水质直接关系到养殖动物的产量和效益。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主要有:溶解氧、酸碱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养殖户应该经常检测养殖水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池塘水质调控。
1.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溶解氧氧气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也是水中鱼虾贝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中溶解氧含量偏低,鱼虾就会浮头,当溶氧低至窒息点时便会引起鱼虾窒息死亡。
鱼类适宜的溶解氧为5mg/L,虾类适宜溶解氧为3mg/L。
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约占水体溶氧的70%,其次才是空气溶解带入。
2.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酸碱度(PH值)pH值指的是水中的酸碱度的高低,pH的不同可分为强酸性pH<0.5、弱酸性pH5.0~6.5、中性pH6.5~8.0、弱碱性pH8.0~10.0、强碱性pH>10.0。
大多数天然水为中性到弱碱性,淡水的pH多在6.5~8.5,海水的pH一般在8.0~8.5,淡水养殖池中适宜的pH为7.5~8.5之间。
引起养殖池中pH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的。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水体的pH升高,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水体的pH降低。
pH的改变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与呼吸作用使水生动物血液pH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破坏其输氧功能,碱性过强常常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养殖动物呼吸障碍而室息。
3.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氨氮氨氮是水体的营养元素,其来源主要由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和残饵、粪便、生物残骸腐烂分解产生的,氨氮过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也会使鱼虾等水产动物中毒,使其体表粘液增多,出血,食欲减退,抑制其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其死亡。
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不得超过0.2mg/L。
4.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指标—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含氮无机化合物,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
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0.05mg/L以下。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使鱼虾中毒,其原理是因为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虾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严重时可能大面积暴发疾病死亡。
水产养殖指标参数水产养殖是指人工繁育和养殖水生动物或水生植物的一种经济活动。
为了提高养殖水产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和养殖户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参数来评价水产养殖的效果和成果。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水产养殖指标参数。
1.存活率:指在一定养殖时间内,水生动物的存活数量与初始存栏数量的比例。
高存活率是衡量水产养殖效果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代表了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2.产量:指在一定的养殖周期内,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水生动物或水生植物的产量。
产量是衡量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优质的饲料来提高。
3.平均体重:指水生动物在一定生长周期内的平均体重,也可以是每次采样均重的平均值。
平均体重是评价养殖对象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提高。
4.饲料转化率:指单位饲料能量对应的养殖对象体重增加量。
饲料转化率是衡量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低饲料转化率代表低造成废料产出和环境污染程度。
5.水质指标: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合适的水质参数范围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水产养殖的健康状态。
6.繁殖率:指单位时间内产仔数量与初始母体数量的比例。
高繁殖率是衡量水产养殖对象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来提高。
7.疫病发生率:指养殖过程中养殖对象患病的比例,是评价养殖环境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低疫病发生率代表着良好的养殖管理和疫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8.防治成本:指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治疗疾病所花费的经济成本。
高防治成本代表养殖环境和养殖对象存在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养殖管理和疫病预防措施来降低。
9.水生植物生物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水生植物的质量。
水生植物是水产养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的增加可以提供养分和氧气,帮助提高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长。
总之,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水产养殖指标参数,这些指标参数能够全面评价水产养殖效果和成果,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水产品鲜度评价指标及15种保鲜方法水产品是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的鱼、虾、蟹、贝、藻类等鲜活品及加工制品的总称。
水产品易腐败变质,运输过程易受到粪便的污染。
我国水产品的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2/5以上。
2019年数据显示产量为6450万吨。
近年来,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以3%年均消费量的速度增长。
人们对水产品既追求良好的新鲜程度,还要保持肉制品的适口性、营养不流失等要求。
因此,水产品保鲜一直是从事水产品课题研究的热点问题。
1、水产品的腐败原因及鲜度评价指标水产品失去活性后会发生僵直、解僵、自溶、腐败。
开始肝糖元无氧下降解成肌酸,肌磷酸分解成磷酸,肌肉变成酸性,pH值下降。
肌肉中的ATP分解释放能量,体温上升,导致蛋白质酸性凝固和肌肉收缩,肌肉失去伸展性变硬。
对虾等水生动物死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肌肉开始僵硬并持续几小时至几十小时。
在ATP分解完后,肌肉逐渐软化而解硬。
自溶是由于糖原含量降低,代谢产物积累引起肌球蛋白重链开始降解,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加引起的。
进入自溶作用阶段,由于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生成黑色素物质,出现黑斑。
表1低温保鲜技术的优缺点自溶后期,微生物在体内迅速繁殖,将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含氮物进一步分解成NH3、三甲胺、硫化氢、硫醇、吲哚、尸胺,以及组胺等,使水产品不堪食用。
然而Si LianHe研究凤尾鱼蛋白的自溶过程。
其研究结果表明自溶水解蛋白物具有良好的还原力、具备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
日后可应用到营养和功能食品中。
目前,水产品的新鲜度表征方法包括感官评价,物理表征(质构分析、色差比较、电导率测定),化学表征(TVB-N值、吲哚、K值、PH 值),微生物学表征,生物传感器。
生物胺(BAs)的产生给海产品的保鲜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
由于大黄鱼的BAs特征及其在腐败剖面中的作用仍不清楚,Yanbo Wang在4℃贮藏过程中,对大黄鱼的BAs含量、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需氧菌数、感官评定及若干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
2022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指标
2022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量指标发布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改善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特制定了有关水产品兽药残留量指标如下:
1.鱼、虾、蟹、贝、海胆、扇贝等水产品禁止使用兽药,相关残留量应严格控制在0.01mg/kg 以下;
2.鱼类及虾类产品中放入兽药残留量不得超过0.1mg/kg;
3.蟹、贝类产品中放入兽药残留量不得超过0.05mg/kg;
4.海胆类产品中放入兽药残留量不得超过0.03mg/kg;
5.经过非化学处理的技术产品中放入兽药残留量不得超过0.01/kg;。
水产养殖各指标参考● pH 淡水6.5-8.5,海水7.0-8.5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
通常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 ,低于4%以下,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状:①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广告②pH值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 溶解氧连续24小时中, 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
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
展开剩余92%症状: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1)养殖密度过大(2)养殖水体过肥(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5)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可以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降低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化学物的含量,并可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而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质标准对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解氧、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
其中,溶解氧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5mg/L以上;水温适宜范围视养殖品种而定,但一般要求在15-30摄氏度之间;PH值应保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不良影响;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其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其次,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养殖对象和养殖水体特点进行调整。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对PH值要求严格,有的对溶解氧要求较高,因此在制定水质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的特性。
同时,不同的养殖水体也会存在差异,一些水源可能含有较高的氨氮或硝酸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处理。
再者,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执行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监管。
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处理。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水产养殖水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处罚机制,对违反水质标准的养殖户进行处罚和整改,以保障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水质标准,不断优化水产养殖水质,才能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养殖户能够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好水产养殖水质标准,为水产养殖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而水质是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制定和遵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包括对水质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水体的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氮、总磷等。
其中,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动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而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则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其浓度过高会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伤害,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因此,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对这些指标有明确的要求,以保证水体的质量符合养殖需要。
其次,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特性和需求。
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淡水鱼和海水鱼对水质的要求就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时,应该根据具体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和数量来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以保证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此外,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执行和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确定了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执行,才能确保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是水产养殖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标准,可以保证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养殖户都应高度重视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努力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讲解水产养殖水质指标是指对养殖水环境中水质指标的监测和评价,是水产养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良好的水质是水生动物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同时也是预防疫病和提高养殖效益的保障。
下面将解释水产养殖水质指标的一些重要要素。
一、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动物进行呼吸和生命活动的重要供给物质。
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水生动物窒息、生长不良等问题,而过高的溶解氧含量则会减少生物水体中的一氧化氨,造成氨氧化速度降低,导致水中氨氮积累过高。
二、温度:水温是指水的温度,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很大的影响。
水温较低时,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较缓慢,养殖物种的繁殖能力受到抑制;而水温较高时,容易导致水体中的氧气溶解度降低,增加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率。
三、PH值:PH值是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不同的水生生物在不同的PH值下生长繁殖能力也不同。
养殖水体的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浊度: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
浊度反映了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浓度和水的透明度。
过高的浊度会影响水生动物的视觉感知和摄食能力,导致生长受限。
同时,浊度也与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等有机物质的浓度相关,过高的有机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等问题。
五、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水体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适量的总氮和总磷有利于水产养殖物种的生长,但是过高的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造成氮磷污染。
总体而言,水产养殖水质指标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指标,不同的水体和养殖物种对水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定期监测和评价水质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对于保证养殖物种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一、引言水产养殖是农业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水质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以及常用的监测方法。
二、水质指标1. pH值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程度的指标。
在水产养殖中,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一般来说,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9。
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导致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和贝类出现生理问题。
2. 溶氧量溶氧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对于水生生物,氧气是必需的。
过低的溶氧量会影响鱼类的养殖效果,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因此,维持水体中的溶氧量在适宜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
3. 温度水温是水体中的温度,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适宜的水温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食欲。
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水产养殖品种来控制水温。
4. 水体浊度水体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浓度。
过高的水体浊度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减少光照的穿透力,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要定期监测水体的浊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三、水质监测方法1. 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地监测。
采样分析是通过采集水样,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以获得水质指标的具体数值。
实地监测则是利用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在养殖场地直接监测水质指标。
2. 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或移动设备上,供养殖人员进行及时监测和管理。
四、总结水质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监测和控制水质指标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和监测方法,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产品及其暂养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残留的检测与分析童跃聪
【期刊名称】《现代食品》
【年(卷),期】2022(28)22
【摘要】根据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水产品及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测定》(BJS 201908)对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抽检的260批水产品及其暂养水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水产品中普遍存在丁香酚类化合物,而暂养水中不存在丁香酚类化合物。
其中鱼类中丁香酚类化合物检出率为50.0%,蟹类中丁香酚类化合物检出率为3.8%,水产品中丁香酚的最高检出量为10.6 mg·kg^(-1)。
此外,农贸市场的水产品中丁香酚类化合物的检出率最高,为50.0%。
【总页数】4页(P174-176)
【作者】童跃聪
【作者单位】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4.7
【相关文献】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鱼肉和暂养水中丁香酚残留量
2.运输暂养水体中丁香酚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3.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运输水和暂养水中丁香酚残留
4.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产暂养水中丁香酚和异丁香酚
5.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产暂养水中丁香酚和异丁香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殖用水化学因子含量参考范围养殖水体的主要化学性质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一、溶解气体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
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
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
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https:///item.htm?spm=a1z10.1-c.w4004-4024479963.22.tnDhd6&id=139413709 76(单击若不能跳转,请将连接复制到网址栏打开)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
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而消失。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
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https:///item.htm?spm=a1z10.1-c.w4004-4024479963.16.tnDhd6&id=356489895 99(单击若不能跳转,请将连接复制到网址栏打开)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
水产养殖排放标准
水产养殖排放标准主要用来控制水产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损害,规定了养殖场的排放限值,以保证水产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的持续重塑功能。
常见的水产养殖排放标准包括:
1.化学需氧量(COD)标准:限制养殖活动产生的有机物质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程度。
通常COD排放限值在20-50mg/L之间。
2.总氮(TN)和总磷(TP)标准:限制养殖场施用或产生的氮、磷元素及其化合物流入水体,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TN、TP排放限值通常在0.5-1.5mg/L、0.02-0.5mg/L之间。
3.流出固体粒子(TSS)标准:限制养殖活动产生的悬浮物质粒子流入水体,以保证水体透明度和水质。
TSS排放限值通常小于30mg/L。
4.病原菌标准:限制养殖场产生的病原菌、抗生素等对周边水域环境造成的危害,通常规定累积释放量不得超过某一阈值。
5. 其他标准:一些地区还设定泥沙、农药、重金属等的排放限值标准,以确保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度。
这些水产养殖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控制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1.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氧气溶解于水中的量。
水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呼吸和生长至关重要。
在水产养殖中,DO的含量应在5-9mg/L 之间,不低于4mg/L,否则会影响鱼类呼吸和生长。
2.温度水温是水产动物的重要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
不同的水生动物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3.pH值pH值是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反映了水体的酸碱程度。
不同的水生生物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要求在6.5-8.5之间。
4.总硬度和碱度总硬度是指水中包括钙、镁、铁等离子的总量,而碱度是指水中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总量。
水产养殖中,适当的总硬度和碱度有助于维持水质稳定,提供养分供水生物吸收利用。
5.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最重要的无机氮化合物之一,主要来自于水生生物的代谢和分解。
氨氮的浓度过高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6.亚硝酸盐和硝酸盐7.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包括悬浮固体、浮游生物等。
过高的悬浮物含量会降低水的透明度,减少光照对水生生物的照射。
8.非离子氮化合物非离子氮化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胆汁酸以及其他有机氮化合物。
在水产养殖中,过高的非离子氮含量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等问题。
9.溶解有机物(BOD5和COD)溶解有机物包括水中的各类有机物质,如腐殖质、蛋白质、糖类等。
溶解有机物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生长,进而影响水产动植物的生长。
10.钾、钙、镁等微量元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适量添加这些元素可以改善水质,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海鲜养殖水质检测标准参数
海鲜养殖水质检测标准参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一般要求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同海鲜的适宜水温有所差异,但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2. pH值:pH值是描述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于海鲜养殖来说,一般要求pH值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海
鲜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3. 溶解氧:溶解氧是描述水体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数量的指标,对于海鲜的生长和呼吸十分重要。
一般要求溶解氧浓度在5-
8mg/L之间。
4. 浊度:浊度是描述水中悬浮物和颗粒物质含量的指标,高浊度水体会影响海鲜的视觉觅食,一般要求浊度不大于10NTU。
5. 氨氮:氨氮是描述水体中溶解态氨和铵离子含量的指标,显著高于适宜范围的氨氮含量会对海鲜的生长和健康产生毒害作用。
一般要求氨氮浓度不超过0.1-0.2mg/L。
6. 高锰酸盐指数(CODMn):CODMn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
污染程度的指标,过高的CODMn值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一般要求CODMn值不大于10-15mg/L。
7. 水质中重金属含量:水质中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的含量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有很大影响。
一般要求重金属含量
在环境标准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海鲜的养殖水质检测标准参数可能有所差异,具体标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
各种水产品暂养指标
1、尽管水产品一般都有很广的温度、盐度、PH值适应范围,但即便在适合的范围内,温度、盐度、PH值在单位时间内(如1小时)变化幅度过大仍会导致水产品代谢紊乱,造成免疫力下降、致病菌趁虚而入,继而染病死亡,尤其虾蟹等甲壳类低等动物反应更敏感,譬如人在低海拔地区一下子到高原、从冷库一下子到烈日下产生不适一样。
剧烈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水产品几小时或几天后大量死亡,但第一时间肉眼却不易识别。
由于运输与暂养往往意味着将水产品由一个水体转换到另一个水体中,所以,应尽量保证两个水体的水温、盐度相差在2度以内、PH值相差在0.3以内,若相差过大,应予调节,即每小时渐进式改变,盐度每小时变化在2度以内,水温10-20度时每小时变化4度以内、0-10度时每小时变化1度以内,如南美虾能在盐度33度的水中生活,在渐进式淡化后,可在淡水中养就是这个道理。
故在运输和暂养的水体转换时,首先解决温度、盐度、PH值变化幅度的问题,其次才是调节到适合范围内的问题。
2、养殖的水产品,应在运输前2天停喂;否则大量的水产品排泄物会败坏水质,严重时会造成1/3以上的死亡率。
不仅影响运输成活率,更影响暂养成活率。
建议运输前抽样开腹检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洄游性水产品是产卵时回到淡水中,长成后再回到海水中的水产动物。
此类水产品海淡水均能适应,但仍不能适应温度、盐度突变,运输和暂养时要注意与产地的水温、盐度相适应。
4、淡水即盐度低于3‰的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