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8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一、厚度指标
(一)可采厚度
可采厚度又称“最小可采厚度”。
它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具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真厚度要求,其单位为m。
即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连续样品段,其真厚度达到此规定时,即可圈为矿体并参加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二)夹石剔除厚度
夹石剔除厚度是对夹在矿体或单工程各连续样品段之间的、低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厚度要求。
即其真厚度达此规定,就应圈作夹石予以剔除,否则应圈入矿体并参加工程平均品位或样品段平均品位的组合和储量计算。
夹石剔除厚度的单位亦为m。
(三)工业米百分值
工业米百分值(率)全称为“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在贵金属矿床中又称米克吨值,分别用m·%和m·g/t 表示。
对某些矿床,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脉状矿床,它是一项兼顾矿石品位与矿体厚度的综合指标要求。
即当矿体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矿石品位较高,两者乘积达到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乘积(即米百分值)时,即可列入表内储量。
脉状矿床多采用该项指标,其它类型的矿床原则上不采用。
二、其它指标
(一)无矿地段剔除长度
无矿地段剔除长度是对沿走向矿化不连续的脉状矿体中,应予以剔除的低于边界品位的无矿部分最小长度要求,其单位为m。
(二)含矿系数。
山东省费县桃园白云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2篇山东省费县桃园白云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1. 引言山东省费县是中国重要的白云岩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
其中,桃园白云岩矿床是该地区重要的矿床之一。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矿业开发提供参考。
2. 地质特征桃园白云岩矿床位于山东省费县西南部,属于下白垩统。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齐河构造带和单兵山构造带控制。
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长垣组中晚期,岩石主要由白云岩、糜棱岩、石灰岩等组成。
桃园矿床呈现出较大的规模,矿体分布比较连续。
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3.1 石层厚度石层厚度是开采矿床时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
桃园白云岩矿床的石层厚度在15-80米之间。
较大的石层厚度为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实现较高的矿石开采率和较低的矿石损失率。
同时,厚石层也有利于煤矸石回填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矿石品位矿石品位是衡量矿床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桃园白云岩矿床的品位较高,通常在CaO含量超过50%以上。
高品位的矿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冶炼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
此外,高品位的矿石还能够降低尾矿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矿床赋存状态桃园白云岩矿床的赋存状态主要为横向展布和点状展布。
其中,横向展布为主要类型。
这种赋存状态使得矿体的开采相对较容易,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的长距离开采。
此外,点状展布的矿体也有开采价值,可以通过块体开采等方式进行利用。
3.4 开采技术针对桃园白云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状态,可以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进行矿石的开采。
3.4.1 露天开采露天开采适用于矿石赋存于地表的开采方式。
它的优点是开采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等。
对于桃园白云岩矿床的横向展布部分,露天开采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适当的采块规模和坡度设计能够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3.4.2 地下开采地下开采适用于矿石赋存较深的情况,主要用于点状展布的矿体开采。
开采工艺技术条件开采工艺技术条件是指应用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要求和条件。
开采工艺技术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下面笔者就铁矿石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探讨。
首先,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要求具备较高的开采设备。
铁矿石开采常用的设备有钻井机、发掘机、地质雷达等。
钻井机用于钻孔扩大铁矿石的开采范围,发掘机用于挖掘和运输铁矿石,地质雷达用于检测地下矿石储量。
这些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到矿山开采的效果和成本。
因此,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要求配备先进的开采设备,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
其次,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要求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
铁矿石开采的方案应根据矿山地质特点、矿石储量和矿石品质等因素进行制定。
合理的开采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矿石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开采方案还应考虑开采作业的安全性。
因为铁矿石常常埋藏在地下,采用不合理的方案容易导致塌方和事故等安全问题。
因此,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和优化。
再次,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矿山规划、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多个环节。
为了保证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例如,对于人员管理,要求矿工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接受安全培训,并戴好安全帽等。
对于设备管理,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及时修复故障。
对于质量管理,要求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最后,开采工艺技术条件要求持续改进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矿山企业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开采工艺技术条件。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可以提高矿山开采的技术水平,提高开采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还应注重矿山环境保护,推动矿业可持续发展。
280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及探采对比分析施杰李(云南磷化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600)摘 要:在矿山地质工作中,探采对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本文对昆阳磷矿矿床开采进行探究分析,总结了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供矿区后续找矿工作借鉴。
关键词:矿床开发;技术条件;探采对比中图分类号:TD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10-0280-2收稿日期:2019-10作者简介:施杰李,女,生于1990年,汉族,云南永平,大专,地质助理工程师。
1 矿区地质概况昆阳磷矿位于滇池聚磷区南西部,即原昆阳磷矿区一至四采区勘探线6-56线之间,为昆阳磷矿区的东半部,与昆阳磷矿二矿(原五、六采区)相接。
位于昆明市204°方向平距39km、晋宁县325°方向平距6.7km,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境内。
其地理坐标(54北京坐标系):东经102°31′39″~102°34′55″,北纬24°42′36″~24°44′12″。
昆阳磷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50km~65km 的富民罗次一带,普渡河—滇池断裂与罗次—易门断裂之间。
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呈岩珠、岩墙、岩床状产出[1]。
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1 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以大气降水和矿层及其顶底板弱一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补给的简单类型,开采前后,矿区的水文地质基本无变化,矿区地层因剥蚀而出露不全,该矿区地形为顺向坡,岩(矿)层为单斜构造,为裂隙充水矿床,探明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滇池水面以上;本次核实开采标高在1620m 以上,矿坑水多能自然排泄。
矿区开采矿层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位以上,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比较单一,仅为大气降水,包括直接落入采坑的大气降水涌水量及地表径流涌水量,处理的主要方法是挖排洪沟泄洪,排洪沟的规模根据矿坑涌水量预测及对实际涌水量的观测经验设计,从开采的情况来看,此方法完全可以解决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矿坑涌水量问题。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矿藏品类多样,开采条件各异,且矿山企业规模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差别。
矿床开采地质工作中的各种技术条件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矿床开采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条件及需要关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采矿矿床地质1矿体埋藏条件分析研究埋藏深度(覆盖岩层厚度)和矿区地形等是决定开采方式的重要因素。
矿床开采的方式可以分为矿床开采方法、矿床地下开采开拓方式和地下开采方法三大部分。
此外,包括运输、通风、排水、供水、供风、供电等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开采系统,只有通过这一完整的生产系统,才能将埋藏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采出来为人们所利用,到这时矿产资源才具有工业价值。
1.1矿床开采方法矿床开采方法是根据矿床地质条件(主要是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埋藏条件等)和规模大小,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而确定的。
简单地说,矿体规模比较大,直接出露地表或埋藏于浅部的矿体,因为需要剥离的废石少,宜采用露天开采;反之,宜采用地下开采。
总之,这是一项很重要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确定下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不断改进生产组织,采用露天开采方法将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美国和加拿大,露天开采的铁矿石占90%,英国为85.9%,前苏联为80%。
露天开采,废石剥离量(泥石流量),或剥采比系数,这是统计开采矿石单位体积的废石剥离量的比例。
它是影响开采技术复杂程度和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
统常使采用的剥采比有分层剥采比、平均剥采比、境界剥采比与经济剥采比。
经济剥采比又称极限剥采比,它是衡量露天开采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如果该矿床实际计算出来的平均剥采比小于根据类似矿山所确定的经济剥采比,则认为露天开采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大于这一比值,露天开采在经济上就不合理了。
确定经济剥采比的原则是露天开采费用应低于或等于地下开采费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η经=a-bc式中:η经———经济剥采比;a———地下开采1m3矿石的成本(元/m3;);b———露天开采1m3矿石的成本(不包括剥离废石的费用)(元/m3;);c———露天开采1m3矿石的成本。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一)自然地理地形地貌:该区属低山丘陵区,标高在1613~1761.3m,相对高差约150m,地势总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单个山体多为东西向,南高北低,最高峰为马沟山,海拔1761.3m,其南部为低缓的丘陵地形。
矿区内季节性洪流沟谷较为发育,一般规模小、流程短,最终呈散流消失于山前山间戈壁。
气候:该区处内陆腹地,属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燥多风,温差变化大,年度最高气温35°C,最低气温-,20℃,平均气温6-8.5°C。
年最大降水量一般集中在6—9月份,且占全年的80%以上为110mm左右,最低降水量90mm左右,平均约94.9mm。
蒸发量大是本区气候的显著特点。
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4000mm左右。
其中4—9月蒸发量占全年的80%,蒸发量主要受气温控制,一般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4—6月份以西北风为主,5月份开始出现东南风及东风,最大风速27m/s,最小风速3.57m/s。
冬季日照率约71%,冻土层最大厚度约132cm。
(二)区域水文地质该区属内蒙古高原西部水文地质区,低山丘陵贫水地段。
含水岩系主要为中生界变质岩、火成岩,白垩系碎屑岩及第四系松散岩类。
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不同将区内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三大类。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沟谷潜水和山前山间戈壁含水组两个亚类。
<1>沟谷潜水主要为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碎石组成,地下水分段赋存。
较大沟谷在低山丘陵区均有第四系潜水赋存。
富水性受地形、含水层厚度、汇水面积等因素控制。
沟谷上游地形坡度大,侵蚀性作用较强,第四系沉积厚度小,一般水量较小;大沟下段,汇水面积大,第四系较厚,沟宽坡小,富水性较好。
一般含水层厚度0.82-2.94m,水位埋深1.5-2.8m,单井涌水量10-30m3/d,矿化度2.6-7.4g/l,水化学类型属Cl·SO4—Na型。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在区域上属于以侵蚀构造作用为主的高山覆盖区,工作区位于大兴安岭岭脊。
在普查区南侧有扎敦河,水量较大为永久性河流。
区域上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个类型。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由于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其富水性差异较大。
侵入岩类、板岩类以风化带网状裂隙为主,含风化网状裂隙潜水。
火山岩类构造裂隙发育,富含构造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洼地、坡洪积扇群及河谷平原区。
区域上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充来源,据气象资料,年平均降水量为313.8mm,最大降雪量800—900mm,降雨多集中在、七月、八月,此时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期。
此外春季冰雪消融也有一定补给。
另外,本区地下水位的变化严格受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一般在0.3-1.0 m之间,不同的地貌单元水位变化幅度不同,且略迟于降雨的变化。
基岩山区为地下水的被给径流区,降水入渗地下后,小部分以泉的形式常年排泄于沟谷,大部分以潜流形式补给山前、河谷阶地松散含水层。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总的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河谷阶地为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区。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一矿区概况四子王旗哈少忽洞金矿区,面积5.76Km2。
区域上为地下水侧向径流的排泄区,地表无水体。
矿区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地形绝对标高一般在1286-1486m,地势西高东低,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280m。
山间沟谷较有微地貌,如冲沟、洪积扇等。
河谷底部及边坡被第四系粉土及残坡积物覆盖,沟谷上部及山顶基岩裸露。
地形坡度较缓。
二地下水分布特征根据含水层结构,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依据富水性和水文地质单元分为三个区。
1、沟谷残坡积层水量极贫区分布于矿区丘陵的坡脚处,面积近0.8Km2,占矿区面积的14%左右。
含水层由全新统洪积粉细砂(厚度3—5米)和沟谷底部的基岩风化带组成,总厚度30—45m。
开采技术条件分类代码1、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Ⅰ)●开采技术条件特征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或矿体虽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但含水层富水性弱,附近无地表水体,无水富;矿体围岩单一,力学强度高,结构面不发育,稳定性好,或矿床虽处于多年冻土区,但因长年冻结,工程地质问题不突出,无原生环境地质问题,矿石及废弃物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采矿活动不形成对附近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典型矿床实例石灰石、花岗岩露天开采矿床●勘查工作要求一般不投入专门工作,以搜集区域和相邻开采矿区资料为主,结合矿区实际进行重点调查,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可通过类比做出评价。
2、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Ⅱ-1)●开采技术条件特征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但因矿体顶板有富水的含水层或断裂带对矿山生产造成危害;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但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地表水不构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矿山排水可引起局部地面变形破坏,水体轻度污染,矿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较简单。
●典型矿床实例云南四营煤矿山东省焦家市金矿●勘查工作要求主要针对水文地质问题开展工作,相应进行矿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搜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区进行大、中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填图,对地质钻孔及坑道进行水文工程地质编录,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求取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查明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3、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Ⅱ-2)●开采技术条件特征矿体围岩多为坚硬、半坚硬岩组,岩组结构较复杂,有局部软弱夹层或透镜体分布,各类结构面较发育,露采边坡可沿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井采可在风化带、构造破碎带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矿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一般较简单。
●典型矿床实例吉林盘石镍矿、四川攀枝花把关河石灰岩矿,青海柴达木煤矿●勘查工作要求主要围绕矿床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工作。
采矿方法适用条件要点归纳1)、空场采矿法适用于开采水平、微倾斜、缓倾斜的矿体。
其采矿法不仅能开采薄矿体,更适合于开采厚矿体和极厚矿体。
特征:将矿块划分为规则的矿房和矿柱,并根据矿体的厚度及采矿设备、技术条件的不同,选用浅孔、中深孔或深孔落矿方案进行矿房的回采,因而有浅孔房柱和中深孔房柱之分。
1.浅孔房柱采矿法(1)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固与较稳固的矿体。
(2)矿体倾角30°以下。
(3)矿体厚度小于8-10m。
(4)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矿石。
2.中深孔房柱采矿法(1)矿石稳固和中等稳固。
当顶板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时,采用不切顶或不预控顶; 当顶板不太稳固或局部不稳固时,可采用切顶与预控顶;(2)矿体倾角W30° ;(3)厚度W6-8m的矿体,采用不切顶房柱法;厚度8-10m的矿体,可采用浅孔切顶房柱法;厚度11-12m的矿体;可采用中深孔切顶房柱法;(4) 顶板接触面平整,可采用不切顶房柱法;顶板接触面不平整,可采用切顶房柱法;(5)使用于低品位、价值低、凿岩性较好的矿石中。
2)、全面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围岩均较稳固,矿体厚度小于5-7m的水平至缓倾斜矿体;也适合于开采矿体底板起伏较大或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以及矿石品味不均匀的矿体。
1.普通全面采矿法(又称全面采矿法)(1)一般要求矿岩中等稳固以上;顶板的暴露面积应大于200-500m;(2)矿体倾角W30° ;(3)矿体厚度在5-7m以下,国内大部分矿山开采1.5-3.0m的矿体;(4)一般矿体产状较稳固;(5)该法留有采场内矿柱,最好在贫矿中应用。
2.留矿全面采矿法(1)矿石和顶板岩石为稳固或中等稳固;矿石不粘结,不自然;(2)矿体倾角由缓倾斜到倾斜(即26°-55°),以倾斜矿体为主;(3)厚度由薄至中厚的矿体,以薄矿体为主;(4)可用于形态较复杂,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以及底板沿走向和倾斜均有起伏的不稳定矿体。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知识矿床概述一、矿体的形状与产状1、层状矿床、脉状矿床、块状矿床?呈饼状、柱状、透镜状?2、按矿体的倾角:水平矿体(小于5°)、缓倾斜矿体(5-30°)、倾斜矿体(30-55°)、急倾斜矿体(55°以上)3、按矿体厚度:极薄矿体(小于0.8m)、薄矿体(0.8-5m)、中厚矿体(5-15m)、厚矿体(15-50m)、极厚矿体(50m)以上4、矿体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倒伏角、倾覆角;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还是截穿围岩)、与侵入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岩体内部、围岩与岩体接触带上、或是距离接触带有一定距离的围岩中?)5、矿体的埋藏情况:是出露地表还是隐伏的盲矿体,埋藏深度等。
6、矿体的排列方向和规律矿石与废石、矿石的品位、矿物组合特征。
二、褶皱对矿山采掘工作的影响1、成矿前形成的褶皱对矿床的形成、矿体的分布、空间形态、产状等起控制作用,因此,褶皱的形状决定了矿体的产状和赋存条件,也直接影响着矿床的开拓和采矿方法的选择。
2、成矿后形成的褶皱,常使矿体形态复杂化,使勘探和采矿工作变得复杂。
褶皱可以使同一矿层的位置抬高或反复出露地表,易于发现。
便于开采。
当矿层受到褶曲作用后,可使矿量分布相对集中,一般在矿层鞍部或核部厚度相对变大,可以减少巷道的总长度,便于开采。
3、在背斜核部顶压一般较小,对采掘工程一般有利,但背斜核部的顶部岩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还可能导致涌水增加,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冒顶片帮和透水等事故。
在向斜核部,顶压一般较大,也易出现冒顶片帮事故。
4、皱曲可使矿层的产状发生变化,有时可利用重力搬运,对矿内运输有利。
三、节理对矿山采掘工作的影响1、节理发育的岩石中,爆破时要注意节理的走向、发育情况及延伸情况。
并注意不要沿节理打眼,以避免卡钎,由于裂隙易漏气,使炸药能力散失,影响爆破效果。
2、在露天矿山开采时,如果节理发育,特别是受爆破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影响,往往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容易发生滑坡和坍塌事故,所以要注意边坡角的选择。
采矿常识知识点总结一、采矿经济学知识1. 采矿地质学采矿地质学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规律性。
包括矿床的形成条件、床层结构、构造特征、矿石成分及品位、矿层规模、赋存特征等。
采矿地质学对于找矿、矿床规模评价、矿山设计和开采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采矿的经济性评价采矿的经济性评价主要包括成本、产量、产品价格等方面。
在采矿活动中,需要对矿床规模、探矿成本、开采成本、矿产量、矿石品位进行评估,以确定采矿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3. 采矿的市场营销采矿的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的开拓等。
在采矿活动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矿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对于价格、质量、供应等方面进行市场分析,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采矿规划知识1. 采矿权管理在我国采矿活动中,需要经过采矿权的管理和发放。
采矿权的管理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划拨、采矿权的申请、评估等相关程序。
同时,需要对于采矿权的使用期限、范围、适用条件等进行管理。
2. 采矿规划的编制采矿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而进行的规划活动。
采矿规划的编制主要包括矿山设计、开采方案、环境保护等内容。
在采矿规划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技术、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
3. 环境保护与治理采矿活动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采矿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减少采矿活动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包括土地复垦、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三、采矿工程知识1. 采矿法律法规采矿法律法规主要是对采矿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包括矿产资源的管理、采矿权的划拨、采矿活动的安全监管等内容。
采矿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对于采矿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采矿设备的选型与使用采矿设备的选型与使用对于采矿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选用采矿设备时,需要考虑矿床特征、地质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并选择适合的采矿设备。
同时,在采矿活动中,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doc第3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1 ⽔⽂地质3.1.1 矿区⽔⽂地质条件1、地下⽔形成的⾃然条件(1)⽓象、⽔⽂特征①⽓象矿区属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候,具明显的垂直分带⽓候特征。
据⽂县⽓象局资料,多年平均⽓温14.9℃,极端最⾼⽓温37.7℃,极端最低⽓温-7.4℃;多年平均降⽔量600mm,蒸发量2122.0mm;平均风速2.4m/s,最⼤风速16m/s;最⼤积雪厚度5cm,最⼤冻⼟深度9cm,冻⼟时间出现在12-2⽉间。
②⽔⽂矿区外围⽔系较为发育,主要有让⽔河、⽩⽔(龙)江,⾃西向东分别流经⼯作区南北边缘,在东部边缘汇⼊⽩龙江⽔利枢纽碧⼝⽔库。
让⽔河、⽩⽔江其⽀沟极为发育,多为南北向展布,强烈切割,⼤多形成陡峻的⼭坡或悬崖绝壁,基岩裸露,矿区内最⼤的⽀沟为铜沟。
⽩⽔江为常年性河流,据⽂县站资料,流域⾯积6935km2,多年平均流量86.285m3/s,历年最⼤流量357m3/s,历年最⼩流量27.6m3/s,径流量主要集中在8、9、10⽉份,当年11⽉份⾄翌年2⽉份较⼩;让⽔河是⽩龙江右岸⼀级直流,由于存在丰沛的降⽔,径流量年际变化不甚显著,但年内的分配极为不均匀,洪枯差异显著,5~10⽉为丰⽔期,集中了全年70%以上的径流量,11⽉⾄次年的4⽉为枯⽔期,枯⽔期径流补给主要靠上游林区的地下⽔,枯⽔期流量⼩⽽稳定,最⼩枯⽔期⼀般出现在2~3⽉,汛期⼤暴⾬多形成洪⽔,峰形稍胖,洪⽔量⼤。
⽩⽔江、让⽔河均汇⼊⽩龙江,据碧⼝站资料,⽩龙江流域⾯积26086km2(碧⼝站以上),多年平均流量285.1m3/s,历年最⼤流量2420m3/s,历年最⼩流量76.43m3/s,径流量主要集中在7、8、9⽉份,约占全年的67%,12⽉⾄次年的3⽉为枯⽔期,径流量较⼩,仅占14.7%,河⽔清澈透明,径流湍急,含沙量⼩。
矿区最⼤的沟⾕铜沟,平⽔期流量仅为0.4-0.5l/s,丰⽔期(6-9)径流量可达20-25 l/s,特征是含砂量⼩,径流量变幅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开采基本要求了解
一、对矿床开采的要求
(一)确保矿床开采工作的安全及良好的劳动条件
安全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准则之一,是进行正常生产的前提,特别是采矿企业,它是在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因此确保采矿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良好的劳动条件,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评价开采方法好坏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劳动生产率要高
由于采矿生产的复杂性和繁重性,目前生产每吨矿石的劳动消耗量较大。
采用高效率的采矿方法,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调动采矿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开采强度大
是指矿床、井田、阶段、采区的开采速度。
提高开采强度,有利于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降低巷道的维修费和生产管理费,保证满足冶金工业对矿石不断增长的需要。
同时,加快开采速度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四)矿石的损失和贫化要小
矿石的损失,即在开采金属矿床时,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一部分工业储量未能采出,或采下的矿石未能全部运至地表而丢失。
矿石损失的原因如下:(1)由于地质构造破坏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矿体埋藏条件复杂,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难以采出而造成的;
(2)为了保护井筒或地面重要设施、河流等所留下的保安矿柱而造成的;
(3)回采过程中所造成的;
(4)在装矿、运输、卸矿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需注意的问题一、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1、划分原则:以地质特征(主要充水含水层介质类型、充水方式),分类,一般分为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和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3类。
其中岩溶充水矿床分为三个亚类即溶蚀裂隙为主的、溶洞为主的和以暗河为主的。
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型,分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和复杂3型。
2、“型”的确定依据①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②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分布埋藏及地下水的补给;③补给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④主要充水含水层与相邻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⑤开采条件下可能遭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其性质;⑥第四系发育情况;⑦水文地质边界复杂程度。
3、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表述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根据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命名,其一般表达式: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主要充水含水层介质类型—孔隙含水层或孔隙水、裂隙含水层或裂隙水、岩溶含水层或岩溶水)××(充水方式—直接顶(底)板、间接顶(底)板)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类型。
如: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顶板溶洞岩溶含水层间接充水为主的中等—复杂类型,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底板溶蚀裂隙岩溶含水层间接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
等等。
二、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划分1、划分原则以地质特征(矿体和围岩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层位的主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分类,一般分为松散—软弱岩类、块状岩类、层状岩类和可溶岩类4类。
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型,分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3型。
2、型的确定依据①地形地质条件;②地质构造复杂程度③矿体及其顶底板岩性组合特征④矿体及其顶底板岩体风化、岩溶发育程度,岩体结构、岩体质量⑤开采条件下可能遭遇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性质⑥第四系发育情况⑦水文地质条件等3、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的表述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复杂程度综合命名,其一般表达式: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属××(矿体和围岩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层位的主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松散—软弱岩类、层状岩类、块状岩类和可溶洞盐岩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类型。
矿床概述一、矿体的形状与产状1、层状矿床、脉状矿床、块状矿床?呈饼状、柱状、透镜状?2、按矿体的倾角:水平矿体(小于5°)、缓倾斜矿体(5-30°)、倾斜矿体(30-55°)、急倾斜矿体(55°以上)3、按矿体厚度:极薄矿体(小于0.8m)、薄矿体(0.8-5m)、中厚矿体(5-15m)、厚矿体(15-50m)、极厚矿体(50m)以上4、矿体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倒伏角、倾覆角;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还是截穿围岩)、与侵入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岩体内部、围岩与岩体接触带上、或是距离接触带有一定距离的围岩中?)5、矿体的埋藏情况:是出露地表还是隐伏的盲矿体,埋藏深度等。
6、矿体的排列方向和规律矿石与废石、矿石的品位、矿物组合特征。
二、褶皱对矿山采掘工作的影响1、成矿前形成的褶皱对矿床的形成、矿体的分布、空间形态、产状等起控制作用,因此,褶皱的形状决定了矿体的产状和赋存条件,也直接影响着矿床的开拓和采矿方法的选择。
2、成矿后形成的褶皱,常使矿体形态复杂化,使勘探和采矿工作变得复杂。
褶皱可以使同一矿层的位置抬高或反复出露地表,易于发现。
便于开采。
当矿层受到褶曲作用后,可使矿量分布相对集中,一般在矿层鞍部或核部厚度相对变大,可以减少巷道的总长度,便于开采。
3、在背斜核部顶压一般较小,对采掘工程一般有利,但背斜核部的顶部岩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还可能导致涌水增加,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冒顶片帮和透水等事故。
在向斜核部,顶压一般较大,也易出现冒顶片帮事故。
4、皱曲可使矿层的产状发生变化,有时可利用重力搬运,对矿内运输有利。
三、节理对矿山采掘工作的影响1、节理发育的岩石中,爆破时要注意节理的走向、发育情况及延伸情况。
并注意不要沿节理打眼,以避免卡钎,由于裂隙易漏气,使炸药能力散失,影响爆破效果。
2、在露天矿山开采时,如果节理发育,特别是受爆破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影响,往往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容易发生滑坡和坍塌事故,所以要注意边坡角的选择。
3、节理影响采矿方法的选择。
节理、特别是张节理发育的地段,不应采用空场法,而应采用充填法、或房柱法;在某些壁式崩落法采场,应适当缩小放顶距离。
4、掘进中,工作面若平行于主要节理面,不仅容易冒顶,还容易发生片帮,所以在布置掘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时,最好与主要节理面垂直或成锐角。
5、在节理发育地段进行采掘作业时,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必须加强支护和顶板管理。
支护时应根据节理的密度和方向,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
6、节理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规模大的张节理若与采矿巷道贯通,有发生突水的危险。
在采掘过程中涌水量增加时,应加强突水预兆的观察和防排水工作。
四、断层对矿山采掘工作的影响1、成矿后的断层常把矿体切割成几部分,使矿体的分布、形状和产状复杂化,增加了探矿工作量和施工难度。
2、断层影响矿床开拓系统的布置。
断层往往使开拓复杂化,增加开拓巷道的数量和总长度,并造成掘进施工困难,加大巷道支护和维护工作量。
因此,在开拓系统设计中应弄清较大断层的情况,使开拓井巷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避开与巷道平行的或成小交角斜交的破碎带,不要沿着断层面掘进。
3、在巷道掘进中遇到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必须加强支护,或采取特殊措施才能通过断层。
4、断层使矿体形态复杂化,或使采矿容易发生冒顶片帮,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而造成回采工作的复杂化,并增加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所以,在采矿设计中一定要充分弄清楚采场内的断层情况,如遇断距较大的断层,应尽可能把它作为划分采场的边界,以减少对回采工作的影响。
在回采过程中新发现的断层要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大的危害。
5、断层容易引起矿坑涌水。
断层破碎带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尤其是断层通过透水性较强的岩石或与地下水源相连通且多溶洞时,要制定防水措施,以防透水事故。
6、对露天矿山,断裂构造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7、对地下矿山,断裂构造是井下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原因,在选择采矿方法时应加以充分考虑,某些采矿方法如空场法、长壁采矿法不能应用,必须采用充填法和房柱法。
对采掘工作面要加强支护。
对宽度比较大的破碎带,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才能通过破碎带。
由于节理和断层发育区往往是地下水发育的地区,也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容易引起井下透水事故。
矿床水文地质矿床在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大气降水通过岩石的空隙,以滴水、淋水、涌水和突然涌水等方式流入露天矿坑和地下巷道中,给矿山安全生产造成危害。
造成矿坑水害的水源类型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其中地下水按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等。
一、地下水1、地下水按照其埋藏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的孔隙、裂隙或岩溶溶洞内,局部隔水层的上方。
上层滞水的范围较小,水量少,季节性存在。
潜水,位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包气带水以下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的出隙、坚硬基岩的裂隙及可溶岩的岩溶溶洞内。
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和承压水。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间的重力水,由于具有高差而产生静水压力,它可沿着岩石裂隙、钻孔等涌出地表,所以也叫自流水,其补给来源一般是大气降水,当条件合适时,也可以接受地表水和潜水的补给。
2、地下空隙储水特征根据含水空隙的性质,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孔隙水,是指松散沉积岩层中所含的水,以及岩石孔隙中所含的水。
这种水源的水量一般比较小。
在开采松散沉积层中或接近松散沉积层内的矿产时,常遇至这种水源。
我国曾发生过冲积层补水突水事故,还发生过流砂冲溃事故。
裂隙水,有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三种情况。
坑道揭露含有裂隙水的矿体和围岩时,裂隙水便会涌入坑道,形成矿坑涌水。
它和岩溶水相比,涌水量较小,裂隙水的水压可以很高,但水量较小。
当裂隙水和其它水源有联系时,会造成淹井事故;无联系时,矿坑的涌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干涸。
岩溶水,是由碳酸盐岩类岩石溶蚀和冲蚀而成,一般较孔隙、裂隙大,具埋藏深、水量大、水压高、来势猛、涌水量稳定、不易排干等特点。
突水规律受岩溶发育状况的控制。
在岩溶发育地区,岩溶水对矿床开采威胁大。
老窿水,废旧矿坑和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其中积满了水,当生产坑道接近它的时候,这些水便成为突水的水源。
这类水源的特点是,短时涌水量在,来势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容易造成淹井事故,同时,水的酸性强,具有腐蚀性,常伴随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害性很大。
二、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对矿坑充水的影响1、受矿区地形、矿体埋深及透水基岩出露程度和隔水层的厚度的影响,一般,沼泽、低洼地区容易汇水,该场所的矿坑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引起的涌水也较多。
露天矿坑和采用崩落法采矿的地下矿坑,露天坑和地表陷落区的大气降水的汇水面积直接决定了矿坑的大气降水渗入量。
2、地下开采的矿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透水基岩出露程度和能使含矿层与地表水隔绝的亚粘土质和粘土质覆盖层的厚度。
若覆盖层的稳定厚度超过5m,地下水几乎不能向下渗透。
如有巨大通道,如断裂、流沙层时,则易发生灾难性的突水。
3、地表水体距矿坑(矿体)越近,充水越严重。
当常年存在的地表水体为涌水水源时,水体越大,矿坑涌水量越在,且稳定,当淹井时,不易恢复;季节性水体为涌水水源时,对矿坑涌水量的影响程度随季节变化。
4、矿坑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能及区域降雨量的影响明显,雨季坑道涌水量较平均涌水量在20%-40%,有时甚至在二、三倍;降水量大,长时间降小雨对渗入有利;5、随开采深度增加,大气降水对深处矿坑涌水的影响幅度减小,涌水量高峰的出现后延。
总之,地表水对采矿的威胁较大,在勘探、采矿时,要对地表水体加以足够重视。
在研究地表水体对矿坑充水的影响时,要注意研究地表水与坑道之间的地层和构造的关系,以及所采用的采矿方法。
三、地质构造及岩性对矿坑充水的影响1、地下水流入坑道与坑道揭露的围岩的性质有关。
如所揭露的岩石为流砂层、疏松碎屑状,当有固定的补给水源时,则涌水量特别大,可造成流砂冲溃。
粘土质不透水层则是隔绝临近含水层的有利岩层。
一般岩石都有孔隙。
当岩性一致时,孔隙的大小是均匀的,因此坑道穿过进,其涌水也是均匀的。
孔隙度越大,透水性越强。
2、岩层的各种裂隙往往是地下水集中的地方,对地下水的迳流起到控制作用。
风化裂隙和成岩裂隙含水量一般不大,但与其它水源相连时,则是矿坑充水的重要因素。
构造裂隙包括各种节理、裂隙和巨大的裂隙,有时是矿坑充水的主要通道。
节理尤其是张节理是矿坑充水最为有利的通道。
节理型裂隙分布细小、均匀、水渗透缓慢。
一般,脆性岩石较柔性岩石的节理发育,且有更多的张节理,裂隙的宽度也大。
3、断层分为隔水断层和透水断层。
隔水断层主要由压力性及部分扭性或后期被充填、胶结而形成,本身不含水,还可切断某些含水层,对分区疏干可起到有利作用。
透水断层极易造成灾难性的事故,多数是张性和张扭性断层,少数为压性或扭性断层。
当透水断层与其它水源有水力联系时,造成的矿坑突水水量较大而且稳定,不易恢复。
当与其它水源无联系时,断层内水储量一般有限,突水开始时水量很大,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干涸。
巨大的断裂带往往含水量很大,危害极大。
4、岩溶溶洞可以是细小的溶孔到巨大的溶洞,可以彼此连通,形成巨大的地下河,可储存大量的地下水或沟通其它水源,当采掘工作接近或揭露它们时,易造成灾难性突水。
5、一般,随着岩层深度的增加,岩石的裂隙逐渐减少,涌水量也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地下岩层压力或地下水的静压力的作用,或者它们联合作用的结果,可促使坑道底板产生裂隙,沟通底板下部的含水层、含隔水断层带或溶洞水,使矿坑水增加或造成突水事故。
四人为因素对矿坑充水的影响1、不适当的开采方式,如采用崩落法,造成地表裂隙、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能及大气降水涌入矿坑,造成突水。
2、勘探钻孔如不封闭或封闭不严,也会成为沟通矿坑顶、底板含水层或地表水的通道。
3、废旧矿坑积水如不处理,也会溃入开采坑道,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岩石的性质与地质现象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采矿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它影响着采矿方法的选择,采矿工程的部署和爆破工作,其中,有些性质往往直接与采掘工作安全有关。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岩石的弹性、塑性、脆性、硬度、韧度性、强度、容重、比重、碎胀性和特征阻抗等。
1、岩石的弹性、塑性和脆性。
弹性是指受到外力作用的岩石,在除去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性质。
弹性大的岩石,在凿岩爆破时不易破碎。
塑性是指受至外力作用的岩石,在解除外力后发生形变的性质。
如含水的粘土或泥质灰岩等,在爆破时易使炮眼扩大,爆破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