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医疗救援经验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82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读后感受: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读后感受: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三月二十八日十三时许,发生在山西王家岭在建煤矿的透水事故,犹如一道凄厉的闪电,霎时间,再一次划伤了我们的心灵,将我们关切的目光引领到了那里。
抢险营救行动很快开始了,于是,一场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打响了,一个个数字牵动着我们的眼眸——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被困,除有一部分人员成功逃生,安全升井之外,井下,还有153人被困,生死未卜……在事故发生后的第八天,也就是在四月五日的零点四十分左右,第一个被困井下八天八夜之久的矿工被搜救人员成功地找到并抬出了黑暗的井底,紧接着,一个又一个被困矿工被救了上来……115个人获救,115个奇迹诞生了!当每一个被困矿工躺在担架上,被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托举着,从那扇厚重的铁门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现场就会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每一次在电视机里看到那些被困矿工们终于获救,终于平安地回到地面上来,想到他们终于能够再次看见他们的亲人朋友,终于可以再一次拥抱阳光和鲜花,我总是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我被那些救援队员们八天八夜的不懈努力感动,也为那些被困矿工们的坚韧、坚持和坚守而感动……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个国人都会激情澎湃,都会忍不住潸然落泪。
许多人认为此次矿难的营救行动无疑是创造了我国矿难救护史上的一个奇迹——党和国家领导人热切关注、当地政府的得力组织,争分夺秒,在第一时间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科学的、有效得当的救护措施,事故发生后,山西省省长、副省长、国家安监局领导等,一直在事故现场亲临指挥、耐心守候;各种大型的矿山救护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向事故发生地集结;人数超过三千人之多的矿山救护队员严阵以待;附近医院的急救准备工作提前就绪,以及医护人员提早在岗守候……据报道说,就连国外的诸多媒体都在盛赞我们国家从政府到地方百姓对于此次矿难事故的救护行动和营救成效。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最珍贵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分肤色、不分种族,血浓于水的凝聚力。
王家岭煤矿事故个人心得体会王家岭煤矿事故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深刻地体会到王家岭煤矿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和不幸。
这起事故不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害,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首先,这个事故让我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矿工工作环境复杂,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意识必须时刻保持。
作为矿工,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而作为雇主,更要重视矿工的安全,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这个事故也让我反思了煤矿行业的发展问题。
煤矿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安全技术设备,提高煤矿的自动化水平。
最后,这个事故也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在事故发生后,许多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志愿者等等,展现了社会的爱心和团结。
这让我明白,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风险,只要众志成城,我们就能战胜一切。
总而言之,王家岭煤矿事故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反思。
我希望这样的事故不再发生,矿工能够安全地工作,社会能够更加关注矿工的安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王家岭煤矿事故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作为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目击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命关天的重要性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这次事故让我更加意识到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对我个人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事故的发生提醒了我要时刻保持警惕。
当时煤矿有明显的透水迹象,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有关部门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明白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更是对他人的责任。
其次,事故也让我认识到了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的重要性。
当事故发生时,由于逃生通道被堵塞,很多人无法及时逃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要冷静应对,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尽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安监人员王家岭煤矿事故心得体会山西省王家岭煤矿是国家“十一五”投资的重点项目,可就在XX年3月28日那天,这家煤矿却发生了重大透水事故,153名煤矿工人被困井下,生死未补,做为一名安监工作人员,看到这条新闻,我的心里很复杂。
现在王家岭煤矿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几天的时间,153名被困者仍杳无音信。
不断逝去的时间在催促人,漫长等待的时间在急煞人。
中央领导指示全力救援,社会公众企盼好人平安,祈愿那些鲜活的生命全都安然无恙。
但是导致这一起矿难的具体原因,一说凿穿地下水,一说小窑老空水,其最后的权威结论尚在调查之中,但已无改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属性。
考究其后果前因,我们发现,这起矿难和此前发生的一些矿难一样,根本在于事故责任者虚掩了安全这道门。
更甚者,这起矿难责任方的几道安全门,更像虚设,不能不令人震惊和警醒。
国字号大煤矿、还未正式投运,这双重理由应使安全坐上头把交椅。
然而,这起事故发生表明,这理应有的第一重安全门,或许只是公众的一厢情愿。
“安全第一”是煤矿企业的生产理念。
但在中煤集团这个项目那里,“勇争第一”的标语赫然取代了“安全第一”。
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明确表示,王家岭矿难就坏在“勇争第一”上。
他们把项目外包出去,按施工进度奖惩。
公司3月5日召开的按期投运推进大会上更提出,“项目建设必须雷打不动地坚持10月1日投产的目标”。
一项生产建设或经营任务的完成期限,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如果把施工层逼到了不抢进度就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的境地的话,生产安全必定会让位于生产进度。
在实际操作中,诸如探水、探矿机制就难以建立,对周边的煤窑分布情况也就不明。
这岂非有点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会促使那些不把安全当回事的官员、企业主等关好安全门。
然而,即使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山西,即使是省一级的重要会议,即使是主要领导强调和部署安全工作,不把安全当回事的大有人在。
就在矿难前几天的3月24日,山西“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
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及救援之我见资源勘查工程0701姜涛2010年7月4日王家岭突水事故及救援之我见3月28日13时3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
王家岭煤矿处于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属于河东煤田,为在建煤矿,隶属于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
事故发生点为煤矿北翼盘101回风顺槽。
王家岭矿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600万吨,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
也就是说,这个矿还未建成投产就发生了严重的透水事故。
这给煤矿在设计施工阶段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提出了警告。
论文中将介绍以下几点内容:1.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原因分析;2.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援救措施;3.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所暴露的一些问题。
具体内容分述如下:(一)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原因1.王家岭透水事故的浅层原因经分析,事故原因为废弃小窑老空水。
老空水从学术上来说也叫做老窑水,主要是指由于过去的一些煤矿开采,包括本煤矿的开采,也包括其它一些小煤窑的开采,开采完以后遗留下一部分采空区,这部分采空区被后期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充满,就形成了一些老窑积水。
如果后期的地下采掘工程触及到这种老窑水的水体的边缘的时候,这部分老窑水就会以突然溃入的方式溃入到井下,造成一些突发性的水害事故。
老窑水导致的水害事故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突发性,因为老窑水不是一种赋存于地下介质的含水层的水,它是一个小的地表水体,所以一旦采掘工程触及它,它就会以溃入的方式突然涌入到井下。
第二特点就是由于老窑积水常年处于一种封闭、缺氧的环境,它是一种高度的还原环境,所以老窑水往往是呈酸性状态,PH值都是非常低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由于这种高度还原环境,老窑积水里面往往富含有一些硫化氢的气体,而且硫化氢气体的浓度非常高。
有些老窑水冲入之后,这种硫化氢气体由于浓度比较高,有时候也会给现场的接触的人员造成一些窒息性的死亡或者伤害。
应急救援的典型案例分析从我国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下面给大家做一下对比,并参考国外应急救援经验,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救援成功与不成功案例对比(一)成功案例前段时间发生的王家岭煤矿,相信大家也都很关注。
事发时共有261人在井下作业,其中108人升井,153人被困井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4月5日共有115人在被困8天8夜后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现在一起回忆一下当时的救援现场。
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事故发生以后,各位领导立即奔赴一线指挥救援……3月29日,事故救援指挥部迅速成立,救援有序展开……上午,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指挥部成立,设救援、救护协调、医疗、宣传、善后、后勤保障等7个小组。
下午又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小组:钻孔打眼组、水情分析组和安全措施专家组。
9:30,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已经安装了水泵5台,目前每小时的抽水量在150到200立方米/小时。
晚20点,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和指示:要做好干7天7夜的救援准备。
当日,7支专业救护队的200余名救援人员每4小时一轮换,轮番下井抢险作业。
直接投入抢险的人员达到670人,加上从外地紧急调集的300多人,目前参与事故抢险的人数已近千名。
3月30日,地上打孔排水的新方案有力推进了救援的进展……上午,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政府在王家岭矿难事故现场召开会议,骆琳局长和王君省长分别对抢险救援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安全和部署。
12时,抢险救援指挥部紧急商量最新救援方案,采取地面上打孔排水进行施救。
17时,地面垂直钻孔1号孔开始打钻,2号孔选址已确定。
当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通报该事故。
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派员前往山西指导山西省检察机关对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的调查工作。
3月31日,井下水位首次出现下降,井下巷道钻通……中午,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山西省长王君下井勘察救援情况。
2024年煤矿透水事故反思总结样本针对近期我矿发生的透水事故及采一区1031采面采空区瓦斯爆炸事故,这两起事故不仅给公司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事故经过的深入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确保安全警钟长鸣。
作为煤矿行业的从业者,面对此次事故,我们深感痛心,事故的发生再次警示我们,在安全工作中仍存在不足。
事故暴露出安全意识不足、安全确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安全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工作效率,必须将安全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真抓实干。
为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我们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我们必须认识到,安全工作的落实,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
针对未来工作,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各项工作的首位。
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加强员工培训,特别是对新入职员工,要实施“师带徒”制度,提高其操作技能。
我们要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现场质量关,细致排查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果断彻底地处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024年煤矿透水事故反思总结样本(二)观看煤矿透水事故教育视频,深感事故的沉痛教训和警示意义。
事故的深刻分析提示我们,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全体员工需确立“安全不抓等于自杀,隐患不除等于放任事故隐患”的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始终保持警惕,坚守“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原则。
此次事故反映出我们在安全意识、安全确认及安全理念方面的不足。
安全工作应与工作效率并重,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我们需通过学习和反思,借助科学管理和监督,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以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不仅对个人生命安全造成伤害,更给家庭和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3.28王家岭事故心得体会自从3月28日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发生以来,这几天,王家岭煤矿的救援工作,一直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从9名到115名,看到平安生还者的名单不断拉长,沉浸于悲痛的我们些许感到安慰。
正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所说,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工人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中国抢险救援史的奇迹。
我个人认为“王家岭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抢救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信念,离不开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科学施救。
为了营救被困人员,上级领导表示,山西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为了保证幸存者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达到5000多人,所有救助设施都提前备好,一切井然有序;从井口到医院的路线全部打通,形成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
“王家岭奇迹”的创造,更离不开井下被困矿工与死神艰苦卓绝的抗争。
饱受死亡的威胁,他们能够患难与共,与时间赛跑,几个人集中在一起,轮流用矿灯晃动,以便让救援人员看到;他们顽强地坚持、坚持、再坚持,靠吃施工用的木头柱子上的松树等树皮,喝凉水,挨过了八天八夜的生命难关。
这一切都表明,“王家岭奇迹”的创造并不是偶然的,它既蕴含着被困矿工顽强地意志和生命力,又蕴含着“中国救援”速度和质量的惊人。
“我很好,你和孩子还好吗?”然而,当我们听到获救的矿工经历八天八夜的生死关口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时,我们又作何感想呢?面对已发生的矿难,不抛弃,不放弃,是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但这种尊严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惨痛和悲壮。
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通报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时称,这起事故再次暴露出部分在建矿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等突出问题。
归根结底,王家岭透水事故不是“天灾”,而是又一场本不该发生的“人祸”。
带血的“黑金”和屡禁不止的矿难,给我们的教训已经不少了。
采矿是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天灾损失降到最低,让人祸销声匿迹,是管理者、经营者需要不断求解的难题。
2024年煤矿透水事故的心得体会引言:2024年,一起严重的煤矿透水事故震惊了整个社会。
这场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也给煤矿行业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教训和反思。
作为这次事故的目击者和参与者,我深感痛心和愧疚,但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总结并反思这次事故,旨在通过分享个人的心得体会,提醒和教育广大矿工和相关人员,同时也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煤矿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一、前因后果:事故的教训深刻这起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与多个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是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对于矿井地质特点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地下水体的监测不到位等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相关人员在应急处置方面不够及时有效,缺乏足够的应急救援设备和技术支持,给事故的扩大和伤害造成了更多的障碍。
最终,煤矿企业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预防措施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只追求产量和效益,而忽视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二、煤矿安全监管的不足:需要加强责任体系这次事故也揭示了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监管部门在事故预防和日常监管中存在盲区和疏漏,监督力度不够。
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后,监管部门的处置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急反应速度不够快,指导和协调不够到位。
因此,要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水平,必须加强责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三、煤矿企业的自我反思:安全至上,从细节抓起事故的发生让煤矿企业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企业必须把安全摆在首位,将安全纳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决策中。
同时,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安全意识教育,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文明职业素养。
此外,企业要加强与监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预防事故隐患。
四、矿工自身的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是关键作为矿工,我们更应该自己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