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体系优化对齐齐哈尔地区土壤改善的影响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81.38 KB
- 文档页数:2
农田防护林对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农田林网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环境有着明显的良性影响。
本文拟对农田防护林对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与对策做一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带;农作物;胁地现象作物的生存是和它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作物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通常的生态关系,不良的生态环境将使作物生长不良,生理机能的破坏,农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颗粒无收。
1 农田防护林与土壤的关系1.1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农田防护林带建成后对降低土壤表层及耕作层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可防止次生盐渍化。
一般,杨树林带下土壤中碳酸钠盐下移,多滞留在30cm上下;灌木林带下土壤中的硫酸盐及碳酸盐则向47cm以下的土层移动。
杨树林带下0~20cm土层全盐量较旷野减少66%,1~11H(H表示防护林带树高)之间减少86%~90%;灌木林带下0~30cm土层防护林带比旷野减少65%,林带背风面5~20m处减少58%~75%。
农田防护林带还有减少土壤中CO32-和HCO3-的效果,从而使土壤碱性减弱,pH值降低。
杨树林带内0~10cm土层中CO32-和HCO3-的浓度含量较旷野減少66%,并降低1.4个pH值。
林带背风面1~11H之间减少78%~89%,降低1.0~1.5个pH值。
灌木林带至带后20cm处范围内、在0~30cm的土层减少63%~82%左右,下降约0.5~1.5个pH值。
此外,农田防护林带还有改善盐碱土水溶性组成成分的作用。
受林带庇护的土壤,Ca2+比例增大,Na+减少,从而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可耕性。
农田防护林带所庇护的上层土壤中水溶性Na+大幅度降低,在杨树林带可降低90%,灌木林带降低19%~82%左右。
1.2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增肥效应农田防护林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7~8年林地土壤(0~40cm)有机质含量比农地土壤增加近1倍,土壤氮、磷养分含量显著提高,电导率平均值比对照点降低42.9%,土壤容重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加,通气透水性能提高。
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01-04T06:27:38.85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温利民[导读] 防护林主要是为了起到保持水土和防护风沙的作用,通过防御抵御自然灾害维护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因此相关地区要根据当前的气候特点加强对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视程度,和周边自然环境进行相互的协调,充分发挥防护林体系本身的优势,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
温利民吉林省通榆县新华国有林保护中心吉林省白城市 137200摘要:防护林主要是为了起到保持水土和防护风沙的作用,通过防御抵御自然灾害维护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因此相关地区要根据当前的气候特点加强对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视程度,和周边自然环境进行相互的协调,充分发挥防护林体系本身的优势,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防护林建设;价值与要点;研究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天然防护林的建设,通过人工和自然因素相互协调的方式,满足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以及标准。
在防护林周边形成充足的空气动力效应,不仅可以净化当地的空气,还有助于提高防护林建设的优势,因此相关地区要加强防护林建设的重视程度,考虑整体的技术体系和建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逐渐的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模式。
一、建设防护林体系的价值(一)防风作用防护林的防风作用非常的突出,这属于防护效益最为突出的表现,在防护林带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将防风指标纳入到重要工作体系中,考虑防风作用的优劣性,并且优化林带本身的结构,掌握疏透度和高度方面的因素,和周边环境进行相互的协调,从而使得防护林建设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当地的既有条件和条件要求划分为不同的结构,例如紧密结构、稀松结构和通风结构等等,不同结构林带彰显出不一样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风沙严重的区域要选择紧密式的结构,在风沙危害较轻的地区,可以采取通风林带配合日常的防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逐渐的提高整体的防护效果[1]。
防护林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汤瑞发布时间:2021-10-06T03:09:21.74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汤瑞[导读] 在数十年改革与发展中,我国以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为代价,换取了眼前社会经济的持续提升,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与破坏不良后果的不断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觉醒和提高,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大量分析探讨能够发现,只有更好的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为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下面的文章就在全面分析我国防护林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强化防护林水土保持的有效策略。
安徽九凡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摘要:在数十年改革与发展中,我国以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为代价,换取了眼前社会经济的持续提升,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与破坏不良后果的不断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觉醒和提高,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大量分析探讨能够发现,只有更好的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为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下面的文章就在全面分析我国防护林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强化防护林水土保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防护林;水土保持;现状;改进措施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的频率越来越高,防护林水土流失现象也随之越来越严重,因此我国的防护林水土保持面临着更大考验,但是在我国当前的防护林水土保持工作中,在管理方式、工作制度以及科研手段及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只有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改进,才能切实提高防护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性,所以,相关人员很有必要深入分析防护林水土保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各个角度入手,积极探讨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便为防护林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1防护林水土保持的现状1.1改善管理体系,促进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生产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对于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我国的林业资源保有量持续降低,水土流失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关于齐齐哈尔地区“三北”防护林五期收尾工程建设的思考杨文成; 傅国庆; 张永忠; 王艳梅【期刊名称】《《新农民》》【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三北”防护林; 五期工程; 生态建设; 本地区【作者】杨文成; 傅国庆; 张永忠; 王艳梅【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林业工作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绿色林场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31; [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林草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41 存在的问题1.1 造林用地紧张一是已规划宜林地在农村落实起来很难;二是农田林网建设缺条断带;三是农村草原的防护林建设存在空白点;四是农村空闲地造林存在一定难度;五是村屯、街道、庭院绿化受到土地问题的制约。
1.2 国家扶持林业的政策相对较少,分量轻目前国家投资造林绿化的政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退耕还林政策;二是三北造林苗木补助政策;三是各级地方政府及农村村委会出台政策。
上述政策相对国家的粮食、农机、畜牧、农民建房、农村数字电视、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计划生育,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太少。
1.3 造林苗木的相关问题一是苗木数量和质量问题;二是苗木的品种问题;三是苗木存在市场风险、自然风险问题;四是农民苗木生产的规模、资金、设施、信息和技术问题1.4 “涉林”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林带影胁地问题;二是达到主伐期防护林的林木采伐问题;三是征占林地问题;四是林权证发放、抵押、继承、转让等问题。
1.5 林业在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中所占比例很低农民的三大主要收入即种粮、畜牧业、劳务输出分别占家庭收入的30%~35%、35%~40%及10%,而林业收入则占农民家庭收入的0~7.5%,且生产周期长,这说明,一是在目前农村,相对说对林业的投入非常少;而且林业在农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三是林业工作所受到的各方关注相对较低。
浅谈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现状特点与分析【摘要】本文从林地数量与结构、利用类型以及利用效益三方面对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目前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现状分析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畜牧业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林地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场所,对维护生物物种的稳定性与多样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一个森林覆盖率较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林地供给矛盾相对突出的地区,加强现有林地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林地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齐齐哈尔市概况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北纬45°~48°,东经122°~126°之间。
东北与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15公里。
全市总面积4225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公里,林地总面积5202.52平方公里,人口559.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76.1亿元。
齐齐哈尔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造林绿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绿化覆盖率达到35.4%,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绿化任务。
全市完成造林2.4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17万公顷、封山育林0.2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到3243万立方米。
2.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现状分析2.1当前林地利用数量分析2012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林地总面积为9236940.68公顷,其中齐齐哈尔市林地总面积为520552.7公顷,占黑龙江省林地总面积比例为5.64%,齐齐哈尔市地域辽阔,林地资源丰富,目前林地利用现状:有林地用地占地比例高达74.52%,多以乔木林为主,其次为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占地比例达12.1%,未成林地占地例为5%,灌木林地占地比例为4.8%,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苗圃地所占比例较小,均未超过1.5%,有待提高。
防护林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摘要:水土流失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上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经常出现沙尘暴或水土流失等现象。
于是,保护好生态植被,避免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水土保持防护林是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护林体系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对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防护林水土保持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防护林;水土保持;现状;改进措施一、防护林在水土保持得重要性‘水土保持中应用林业技术措施,能储存更多的水分,据相关报道称,我国草原地区和农田区域水土流失问题并不严重,由于林业区域的特殊性质,其水土流失问题控制效果更好。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此林地区域树叶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这些腐败落叶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尤其是避免了雨水直接冲刷土壤携带水土成分,能将地表径流更多的存储起来,具有积蓄水分的重要功效。
另外,防护林措施也能保证土壤更加的稳固扎实,相较于草原和农田,林业区域有大量的树木根系结构,根系较深,能紧紧抓住土壤,确保土壤稳固扎实。
并且,能进一步提高空气湿度,由于林地区域范围较广,具有更加广阔的蒸发面积,其蒸发作用会散失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蒸发到空中就会增加空气的湿度,湿润的空气对于林地区域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树木发生蒸腾作用,就能有效吸收部分热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就算是夏天,也能有效降低 3°到 5°。
二、我国防护林水土流失的现状水土流失有着极大的危害。
其能够让土层变薄,强力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其质地变粗。
在山区地带,其能够让基岩裸露,从而让其蓄水的能力遭到破坏,进而减少土壤的蓄水容积。
当出现大雨天气时,地表的径流就会变大,对土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具体说来,首先,水土流失能够破坏土地资源,致使土地出现退化,进而造成粮食产量降低。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是当前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加速了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土地沙漠化、土壤贫瘠、树木凋落等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一、问题分析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涉及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加速了防护林的退化,表现为植被丧失、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给生态系统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威胁。
二、退化林分的影响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三北地区的防护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防护林的退化,不仅使当地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变得更加严重,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2. 生态功能降低防护林的退化导致了生态功能的降低,例如水土保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壤肥力减弱等。
这对于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3. 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限制退化的防护林面积增加,直接导致了当地可利用的森林资源减少,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和不可持续开发。
三、修复方法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防护林的覆盖面积,恢复植被,从而减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恢复水土保持功能,促进生态平衡。
2. 种草封沙在草原土地上适当的进行种草封沙,可以有效的减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恢复土地的肥力,也可以提高当地牧草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肥力,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从而促进防护林的生态修复工作。
4. 生态扶贫将退化的防护林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种植林木、种植草地等方式,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从而帮助加强防护林的修复工作。
四、加强管理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三北地区防护林退化问题的法律法规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退化林地修复政策体系,从而规范林地开发和利用,减缓退化的速度。
齐市城防堤防护林\防浪林\景观林营造研究【摘要】嫩江江堤是沙底、沙基、土结构的堤坝。
在堤防迎、背水面营造防浪、护堤林带,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浪消能、防风固沙、杀菌消噪、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景观游览等多项综合作用。
可见,在堤防两侧营造防浪、护堤林带十分必要。
【关键词】护堤林;防浪林;生物防护;城防堤防护林、防浪林、景观林的营造有着很大的意义,园林植物配置方面有大量的经验值得借鉴。
我将嫩江堤防齐齐哈尔城防堤防护林、防浪林、景观林营造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后,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查阅水利、绿化植物配置的相关书籍,搜集资料,注重实践活动,努力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
并认真撰写,反复修改、充实,力求论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提高论文质量。
1 “三林”建设意义和远景1.1 “三林”建设的必要性对防浪林、护堤林、景观林施以必要的建设、营造、养护,使此三林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浪消能、净化空气、杀菌消噪等使用功能,从而使生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更大地发挥堤坝的工程效益,确保堤坝的安全度汛。
为了堤坝的安全、显现防浪林生物防护的防浪消能功能、护堤林的防护功能、景观林的美化功能,在城防堤营造此三种林带,十分必要。
1.2 “三林”建设的可行性根据堤防防护林的实际使用功能、必要性及地理环境、土壤结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在齐齐哈尔市城区堤防辖区内营造、建设城区防护林、防浪林有实际的作用,并且有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1.3 “三林”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1.3.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生态利息建设步伐。
1.3.2 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规划,科学实施,提高防护林的造林速度,强化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和经济价值高的综合防护体系。
L i n y e y u a n y i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建立林业生态防护体系,不仅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同时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此外能够调节区域内的经济状况。
当前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逐渐严峻的情况下,理清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重中之重。
虽然我国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的不断的加重,根本原因就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对林业资源进行了破坏。
因此,为了能够避免林业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被破坏,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的生态恶化问题。
建立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建立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来解决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
1、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林业资源破坏严重要想完成林业防护体系的建立,首先就应该保证林业资源不被破坏。
因此,要想充分了发挥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作用,首先就应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然而在实际的立业防护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过度的追求林业生态体系的建立,完成上级的城市绿化指标,会对周遭的林业资源进行破坏。
在我国目前保护林业资源的大前提之下,还有部分地区过分的破坏林业资源,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的地区占用林地耕地来发展经济。
甚至为了不断的发展城市经济,过分的开采矿业,建设大型经济项目,使林业资源遭受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是我国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建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②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政府的管理力度松散,同时,政府没能在建设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管理和调控能力,政府没能制定完整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建立规划,导致部分地区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完全,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林业防护体系建立工程的管理,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建立进行严格的规划和控制,加快林业防护体系的建立。
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董立岩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本文对齐齐哈尔市耕地现状、耕地变化趋势及水土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董立岩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水文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J], 武中强;胡宝军;杨春生
2.基于GM(1,1)模型对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预测 [J], 卢彦;刘勇;崔丽红
3.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J], 赵丽娟
4.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乌裕尔河中上游水土流失... [J], 陈棣;贾洪纪
5.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J], 任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李宝年;杨胜涛;尹小康;张宇
【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人工林长期连续经营会导致林地土壤质量下降,然而,研究发现,人工林林下植被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质量.文章对人工林林下植被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促进养分循环及对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李宝年;杨胜涛;尹小康;张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4
【相关文献】
1.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J], 舒韦维;卢立华;李华;农友;何日明;陈海;黄彪
2.不同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吕勇;杨艳;唐洁;李永进;黎蕾;陈坤;易伟平
3.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J], 谷振军;刘倩;曾纪孟;符潮;丁伟;杨春霞
4.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养分动态的研究──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含量特点与积累动态 [J], 方海波;田大伦;康文星
5.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连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唐万鹏;李吉跃;胡兴宜;崔鸿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的运用分析发表时间:2017-11-02T12:11:05.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徐艳龙[导读]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重大的影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杏山镇人民政府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重大的影响,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迫切需要我们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应对水土流失。
本文对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进行阐述,有利于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流失;林业技术;应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业产业的不断进步,然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生态保护任务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制定相应对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加以保护和利用。
近些年来,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也不断的开展治理水土流失的各项工作,通过科学的运用林业技术来达到缓解水土流失现象的举措,来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我国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水土流失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导致一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有些气候原因的变化而导致的,但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而造成的结果。
有些被人为大量砍伐及过度放牧的树林及草地会将地表的土壤裸露出来,经过自然的风蚀以及雨水的冲刷,使得表面的土壤逐渐被冲刷走。
由于地面缺少了植物的存在将会令该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变差,进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园 林 园 艺2020年第6期新农民防护林“以松改杨”优化改造技术王玉柱1,刘炳友2,徐大华3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林业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6;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3.黑龙江省克东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4800)摘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防护林“以松改杨”优化改造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以松改杨;防护林优化;造林技术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涉及面广,社会性强,建设期长,任务艰巨,需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实践中,在其体系优化改造上要坚持走“以松改杨、增针减阔、减少占地、减轻胁地”的路子[1]。
1 规划设计原则根据防护林优化要求,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2)防护林效益持续不减、功能稳定递增。
(3)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护林带负效应(占地少、胁地轻)。
(4)“以松改杨、增针减阔”,实现林木混交。
2 防护林优化设计更新方式:采用带外更新(利用林带胁地范围土地)或半带(伐除原林带行数的一半)更新,保持原网格大小不变。
行数、带宽:樟子松(或落叶松、云杉)大苗(或容器苗)上带2~4行,带宽5~8m。
初植密度: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株行距为5m×1.5m,三角型配置。
3 造林技术3.1 集约经营、培育大苗用二年生裸根小苗造林工序复杂,费工、费时,而且由于苗龄小、伤苗重,抗逆性差,成活率、保存率低,缓苗时间需2~3年。
采用集中育大、集约经营,带土移栽,培育出的大苗长势好、缓苗轻、抗逆性强,移栽时不伤根或伤根轻,这样可大大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林率。
樟子松育大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即容器苗(主要为塑料袋)育大和田间裸根育大。
3.2 塑料袋容器苗的培育在园田或有浇水条件的大地做池,育苗池宽1m,长度不限,深浅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
黑龙江省地方林业退化防护林改造问题与对策探讨张宇【摘要】本文主要就黑龙江省地方林业的退化防护林改造的重要性,退化防护林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退化;防护林;黑龙江省【作者】张宇【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上世纪五十年代,黑龙江省地方林区就已经开始了防护林建设工作[1],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黑龙江省地方林区防护林建设已覆盖全省12个市、70个县(市、区)、1056个乡(镇),防护林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活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黑龙江省地方林区防护林建设时间较长,防护林结构较为简单,加之黑龙江省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为干扰等多种原因,使得防护林出现退化趋势。
如何对退化防护林进行改造,使其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的防护作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黑龙江省地方林业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进行了简要分析。
1.1 提高防护林质量的必然要求建国初期至今,黑龙江省地方林区防护林建设已有60余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初期经验不足,管理上有些粗放,加之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防护林建设规模和标准都有着很多不足。
三北工程实施至今已近40年,其保存下来的林分,部分已超过防护成熟年龄,部分林分因经营管理不善形成单层、单一树种,防护功能低下,或因病虫鼠害、火灾等自然灾害形成病残林。
如2013年秋季的大水,使得讷河市部分樟子松浸泡在水中长达一个月之久,第二年这些樟子松便开始出现枯梢、死亡等现象。
因此,积极进行退化防护林分改造,伐除病腐木,促进林分更新,提高防护林质量,保证防护林健康有序更替,已成为防护林建设的当务之急。
1.2 提升生态防护功能的必然要求黑龙江省地方林区防护林中单层纯林所占比重很大,且“杨家将”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未改变,单层纯林对病虫鼠害和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差,易造成大面积受灾情况的发生,其受灾后的自我恢复能力也较差;而且,单层纯林林分内的天然更新能力比较弱,很难依靠其自身逐步形成复层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