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金人在加纳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4
1历史背景几个世纪以来,金和加纳已成为同义词。
数百年前的葡萄牙水手第一次来到西非沿岸寻找黄金(晚15世纪),大量的这种珍贵的金属被开采和运输横跨撒哈拉大沙漠到北非。
这种贸易有助于支持和建立撒哈拉地区尼日尔河流域沿岸的主要贸易中心,并为地中海沿岸南部的主要贸易港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欧洲贸易商的到来,导致加纳南部的森林地区黄金产量增加,使得该地区被称为黄金海岸。
它很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产区之一,在今天,曾经促进几个西非撒哈拉地区内陆国/帝国连续发展的马里西部(巴姆布克)的和几内亚北部(布雷)都已经黯然失色了。
一段近乎400年的时期里(1490年代到19世纪晚期),欧洲商人对黄金的激烈竞争,使得黄金海岸沿线带来了许多炮台和贸易站。
不幸的是,近3个世纪的黄金业务减少了,因为残忍的奴隶贸易,沿海炮台很快从西非的贸易站搬到新世界,以便他们奴役那里的种植园工人。
这个时期对黄金交易非常有破坏性,在19世纪中叶奴隶贸易被废除后的国家,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在19世纪后期,新兴欧洲列强瓜分各自在非洲的利益,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大国出现在黄金海岸沿线,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声称这是英国的殖民地。
国外公司能够从该地区获得金矿优惠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20世纪初,现代金业务开始出现在加纳那南部的很多地区。
在殖民统治时期,世界经济的状况中黄金勘探和生产跌宕起伏。
20世纪初出现了一个非常巨大而简短的淘金热,这种热潮持续于整个20世纪30年代,从而黄金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奥布阿西的阿善堤地区和台卡洼,普雷斯特阿,比比亚尼,出现世界级的矿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57年加纳独立以后,黄金生产对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尤其重要。
然而除阿善堤金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地的传统业绩任非常高以外,在一段时间内黄金的价格固定而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现有的许多企业获利颇微。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纳政府收购了几家效益差的生产商,并组建了国家黄金矿业公司。
考察淘金发源地探讨上林淘金史感受淘金文化,探讨淘金历史。
6月19日下午3时,由华声晨报社主办的上林县淘金文化暨淘金发源地考察座谈会在该县明亮镇禄宿金湖观光园召开。
此次座谈会,来自北京、自治区及南宁市的专家学者,就上林淘金历史文化、上林精神等话题进行讨论,并认为上林人早就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精神。
2006年6月26日,第一批上林人黄明军等人前往有“黄金海岸”之称的非洲加纳淘金,此后他们带动了无数上林人出国创业,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这些金农致富后,还回到家乡创业,造福当地百姓——这样的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已引起了国家、自治区及南宁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于上林人把中国文化、上林精神带到国外,如何继续弘扬淘金文化,华声晨报社长、总编辑康定友认为“有很多问题值得各方思考”,报社今后也将持续关注,给予支持。
南国早报资深记者莫义君应邀主持本次座谈会。
莫义君是在2014年5月前往非洲加纳采访,著有《血金》一书。
今年6月5日,他再次前往加纳,并顺利地完成了重访加纳的计划,对淘金客发展现状有新的了解。
经他一年多的推动,外界对上林人的认识已有所改变。
当天座谈会上,上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樊守辉在结合相关资料文献时指出,据史料记载,上林人在明朝已开始淘金,此后在巷贤镇、明亮镇等地发展,之后日渐形成了规模。
而国内最先研究上林淘金文化的学者之一的农伟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去年曾来到明亮镇调研。
他对上林人敢闯敢拼、团结一心的“上林精神”表示赞扬,并呼吁各方要对上林现存的淘金遗址、淘金工具进行保护,“这是淘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让与会者关注的是郑一省的发言。
既是大学教授又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郑一省,从2013年开始关注上林淘金客这一特殊群体。
据他所知,海外的淘金客,不少人已组建家庭,成为华侨,“广西未来最大的新侨乡就是上林”。
上林人结伴走出国外淘金,不仅带动当地人就业,把赚到的钱转回国内,也对国家外汇和家乡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
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免费试听课申请链接:/test/waijiao.aspx?tid=16-73675-0美联英语提供:英语短新闻中国非法掘金者在加纳引发反弹Ghana’s push to crack down on illegal gold mining is winning praise from the public but inflaming tensions with China, its biggest trading partner.加纳打击非法淘金的努力赢得了公众赞赏,但加剧了与该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紧张关系。
Beijing is accused by advocacy groups —and increasingly by the Ghanaian government —of standing by while its citizens break laws as they drive a boom in small-scale mining that began more than five years ago when gold prices were soaring. More than a third of the country’s 2.7m ounces of production last year came from small mines, up from less than a quarter before the boom.五年前金价飙升,促使一些中国人在加纳掀起一股小规模采矿的热潮,活动团体指责北京方面对本国公民在加纳的违法行为袖手旁观,加纳政府对此也越来越无法容忍。
去年,在加纳270万盎司的黄金产量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小型矿场,而在此轮淘金热之前,这一比例还不到四分之一。
In many cases the mines are officially owned by Ghanaians who have the correct permits but in practice are run by Chinese businessmen who are violating regulations in their attempt to extract gol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local experts.加纳政府官员和当地专家表示,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金矿的正式所有者是拥有采矿执照的加纳人,但实际上它们由中国商人负责运营,后者急于尽可能快地采掘黄金,在此过程中违反各项规定。
“中国营”:记录当年中国矿工赴美淘金的历史小镇作者:王小梅来源:《档案天地》2019年第09期“中国营”位居美国加州CA-120和CA-49公路交界处,由湾区开车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多数会经过此地。
了解中国营,便可以知道当年中国劳工赴美淘金的那段热血历史。
荒凉小镇几近废墟中国营现在差不多是一个废墟,除了在公路边有间做游客生意的商店外,看不出有其他商业活动,或任何足以吸引游客的景点。
从主街进入这小镇,马路两旁满是已荒弃多年以致残破不堪,逐渐被树林吞噬的木楼,鲜少人迹,给人一种阴森恐怖、毛骨悚然的感觉。
但曾几何时,中国营商业繁盛,店铺林立,车水马龙,酒吧挤满远道而来寻欢作乐的矿工。
顾名思义,中国营与华人有密切关系,这还得从头说起。
1848年1月,美国詹姆斯元帅在沙加缅度北部的Coloma发现黄金。
同年夏天,来自俄勒冈的本杰明木在吐林尼县发现黄金。
翌年夏天,该县的Sonora和Jamestown已成为南部矿区的重镇。
成千上万从全球涌入旧金山的寻金者要前往南部矿区,一般是先坐船到士德顿埠,再走一段陆路,而中国营是必经之地,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
华人淘金因此得名华人如何和中国营扯上关系?有几个不同说法,比较可信的是:1849年秋,有4个英国人投资了2万元在澳门买了条船,并雇用了35名华人来加州掘金,合约为期两年。
他们带备了两年的物资和粮食,在一个叫Camp Salvado的地方停下来。
是年冬季雨量充足,他们淘金颇有斩获,因而遭眼红的白人赶逐。
1850年春,英国老板承认生意失败黯然离场,但这批华工却决意移师到山的西边大约一哩称为Camp Washington的地方去继续拼搏。
虽然当时已有百余白人矿工居民,但由于迁入的华人群体较大,而且当地缺乏水源,采金不易,华人并未遭受白人排斥,得以安顿下来。
他们居住的营幕小区,被称为Chinese Camp(中国营)或Camp Washington(华盛顿营)。
对于华人而言,缺水不是一大问题,他们秉着艰苦耐劳的精神,一桶一桶地用担挑将泥土搬到两哩外的六小块谷去冲洗淘金。
加纳和中国在文化习俗方面有何不同?加纳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背景。
这些因素影响着两国在文化习俗方面的异同。
本篇科普文章将主要从饮食、节日、礼仪、婚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饮食1. 加纳人饮食以玉米、粉类、豆类、蔬菜等为主食,家庭做饭时常用肉类或鱼类作为调料,味道浓重。
而中国人则以米饭、面食、菜肴为主要食物,食材多偏向素食,味道轻盈。
2. 在加纳,人们通常把手洗干净后再开始用餐,男性优先吃饭,女性在男性之后进餐。
而中国人常使用筷子,且餐食中着重注重食材的颜色、味道、形状等要素,呈现出多元的美食文化。
3. 加纳在饮食上也有许多特色菜肴,如花生丸子、红咖喱烤鱼、辣酱豆腐等。
而中国的川菜、湘菜、鲁菜、粤菜、闽菜等饮食文化也聚合了各地的特色菜肴。
二、节日1. 加纳的重要节日包括圣诞节、尼古拉斯节、国庆日等。
圣诞节是加纳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放焰火,唱歌舞蹈,于全国范围家人团聚庆祝。
而中国则有春节、元宵节、青年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2. 在加纳,儿童们会在尼古拉斯节前一晚用食物糖果祭祀圣诞老人,期盼得到礼物。
而中国的中秋节则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边赏月边品尝月饼,喜庆之情溢于言表。
3. 在加纳国庆日当天,政府会组织集会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人们会高唱国歌,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
而中国的国庆节则是举世瞩目的庆典,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国家实力与军事实力。
三、礼仪1. 在加纳,人们在交谈时比较直率,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而中国则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注重间接表达,讲话中多含蓄。
2. 在加纳,人们会通过握手来向对方问候或表达谢意。
而中国则有“叩首”、“拜年”等礼仪方式,较为注重礼节的表达。
3. 在加纳的婚礼上,新娘会穿上特别的盛装,与众不同。
而中国婚礼中则有许多重要仪式,如拜堂、敬茶、烛光等,注重礼仪的规范和仪态的表现。
四、婚姻1. 在加纳,婚姻的方式多样,有的是通过家庭介绍认识,有的是通过相亲认识,也有的是在同学或同事中相识。
非洲采金童工生活
宁波
【期刊名称】《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年(卷),期】2008()11
【摘要】80后和90后这两代人无疑是幸福的。
我们没有经历过动荡,生活日渐富裕,被父母捧在手心,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电玩、能上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精挑细选的……身边却有不少人总埋怨生活太沉闷、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是时候停止这些过分的抱怨了。
想象一下可怜的童工们,难道我们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种奢望吗?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国际劳工组织;美联社
【作者】宁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用地质工艺方法采金第二部分:堆浸和地下浸出法采金的实际经验[J], A·Б·普季增
2.我在加纳惊心动魄的采金生活 [J], 阿丽
3.一位硬汉在加纳惊险的采金生活 [J], 阿丽
4.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重拳"--非法采金遭"毁灭性"打击950条采金船被切割拆除 [J], 关伟
5.我在加纳惊心动魄的采金生活 [J], 阿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纳解决非法采矿面临的挑战加纳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金、金刚石、铝矾土和锰等。
矿业是加纳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约占加纳出口总值的39%,并创造了3.6万多个直接就业机会。
采矿活动除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外,还提供较高的收人,所以加纳全国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小型矿山。
但是,非法采矿活动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非法采矿问题,加纳政府在给予手工和小规模采矿以合法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将手工和小规模采矿正规化,经常进行军事“清除”,与大矿业公司协调建立替代生计项目等,但加纳政府在阻止非法手工采矿的扩张方面失败了。
时至今日,加纳非法手工采矿活动仍很猖獗,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从事非法采矿的人数已从1995年的约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00万人。
对非法采矿的看法,各方有所差异。
决策者们的观J点是“投机主义”和人们“一夜暴富”的愿望导致了非法采矿;也有人认为是政府无能、缺少指导采矿的政策以及执行不力。
而最普遍公认的是全国性贫困所致。
由于很少有其他的就业机会,州门只好铤而走险从事非法采矿。
一、非法采矿疯狂扩张的原因1.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失业人员增加非法采矿猖獗的原因之一是宏观经济因素。
由于加纳实施了一系列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造成包括公共部门在内的大规模失业,从而导致数万人加人非法采矿队伍。
2.矿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导致失业和无家可归人员加纳政府把大规模采矿活动的扩张作为优先发展方向,造成很多人无家可归,并导致手工和小规模采矿进一步扩张。
过去20年里,加纳为吸引矿业投资,放宽了投资条件,使投资快速增长。
2006年,加纳有13.1%的土地被矿业权覆盖。
2007年,加纳有9个大型矿山在采,其建设和扩张引发了大范围的社区混乱。
最近,纽蒙特公司的南阿哈福项目一期,要建4个矿坑,导致9500名当地农民离开了自己的土地。
这些情况加剧了农村失业问题。
高度机械化的大规模采矿活动并不能给所有失去土地的人提供工作。
捡金子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加州,大家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股淘金热。
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这里淘金,很快,有许多的人一夜暴富,金子也很快被淘完了。
就有这么两兄弟,由于他们的信息不灵通,当他们得到这个消息时,他们也很快加入了淘金者的队伍。
但是当他们来到这里淘金时,却什么也没有淘到。
时间一长,身上带的盘缠也花光了,于是他们只好在这里长期居住了下来,兄弟俩都先后娶了妻,从此以后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
由于成天不干好事,很快都各自有了自己的产品。
由于美国人的这个英文字母太长,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就把他改成我们中国的名字。
那个先出生的叫大毛,后出生的叫二毛。
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个大毛和二毛很快就长大了,在美国有个“独立制”,只要你年满18岁,你就必需自己独立生活。
所以,这个大毛和二毛就和大多数人一样,出门打工去了。
这一打就是好几年过去了,大家都知道出门打工的辛酸,为了赶时髦,他们各自给家里安装了一部座机电话。
然后又给自己买了一部二手手机,以方便联系。
就有这么一年,眼看“圣诞节”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这个圣诞节在美国是很隆重的节日,就好比是我们中国的春节一样。
因此,他们双方的家长就给他们打来了电话,说道:大毛,二毛呀,父母好想念你们啊,你们务必在“圣诞节”前赶回来,我们家好久没有团圆了啊。
这个大毛和二毛一听,于是就不约而同的往家里赶。
说来也凑巧,当他们在村口下车的时候,都发现了对方。
“咦,这不是大毛二毛吗”,由于两兄弟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于是就热烈的拥抱了起来。
双方都诉说着各自打工的经历,说到伤心之处时,还忍不住痛苦了起来。
还是大毛多吃了几年干饭,于是他说到:二毛呀,我们不如先把行李放回家中,然后到后山上去玩。
找回我们童年的乐趣,什么“喜唰唰”,“两只小蜜蜂”,“谁笨蛋”呀。
二毛一听,马上说好。
于是他们便飞快的跑回家,放好行李,然后就到后山上玩去了。
正当他们玩的高兴的时候,突然,从草丛中一下子就跑出这样一个东西来,它的身体肥肥的,耳朵长长的。
第1页 共3页 国际商报/2013年/7月/9日/第B04版 综合
从“黄金海岸”到样板国家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郑之杰 每次出国,行程都安排得繁忙紧凑,难以抽出时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作深入、详尽的考察,只能利用街头观察和与当地人短暂接触中,得出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这次加纳之行也是如此。 在返回酒店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阿克拉的市容。这是一座平摊在大地上的城市,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商店的门脸很少,更不要说花花绿绿的广告和各式各样的招牌。道路狭窄,基本都是上下各一条车道,比较拥堵,几乎每个路口都排着长长的车队。但这里的司机很规矩,看不到强行加塞的现象,都是按顺序依次通过。 市区道路两侧的人行便道没有铺任何砖石,人走在上面尘土飞扬。这种景象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北京街头极为相似。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问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北京与国外比怎么样?”他们回答:“北京就像一个大农村。”这让我很吃惊,也很反感,北京毕竟是我们的首都,为什么要用这样刻薄的语言去形容?现在想来,朋友讲的是实情和真话,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水平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 在尘土飞扬的便道上走来走去的都是小商小贩。加纳商贩卖东西称得上是一种行为艺术,不管是简单日用品,还是食品水果,他们都不是摆在地上卖,而是顶在头上。加纳人的头功顶技十分了得,不管什么东西,一律放在头上,似乎不会肩扛手提。我在街头看到一位加纳妇女,顶着一个比汽油桶略小的家什,行走如飞。加纳人头顶东西时,很少刻意用手去扶,举手投足很是自然,行走转身优雅轻盈,没有任何负重的感觉,真是让人叹服。 当然,加纳也有摆在地上卖的商品。例如各式沙发,还有竹制家具,沿着马路两侧的高坡上摆成一排,几乎是过去中国农村集镇的场景再现。我相信这样一条规律:处在同一经济水平的国家,其国民从事的经济活动通常类似,甚至完全相同。因此,只要观察一国国民的经济活动,就可以推断这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反之,当你知道了一国的经济状况,就可以大体想象出其国民有着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我非常赞同一位老领导说的:“非洲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我们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 “开行就像一家人一样” 加纳是一个典型的农矿资源国家,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国有280万公顷耕地,566万公顷牧场,790万公顷林地,约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逾40%。农作物中,可可的生产占据了半壁江山,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后被科特迪瓦超过),最多时世界可可产量的三分之二来自加纳。可可也是加纳主要的创汇品种,为加纳赢得了“可可之乡”的美誉。 加纳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黄金储量为17.5亿盎司,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其原国名“黄金海岸”就源于黄金开采。最近,中国和加纳之间出现了一点不愉快,就与加纳丰富的黄金矿藏有关。2013年6月,加纳军警以“非法淘金”为由,扣押了上百名赴加纳淘金的中国人。事情原委姑且不论,这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加纳金矿之丰富,以至于吸引了这么多淘金者不远万里前往。 大自然对加纳的眷顾不只限于黄金。加纳的钻石储量1亿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锰的储量为49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铝矾土储量为4亿吨,居世界第四位;此外还有铁矿石、高岭土、石灰石等等。2007年,加纳又发现了石油,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2亿桶,这又为加纳带来了巨大财富。 自然禀赋带来的财富,对政府既是机遇,也是考验。这是因为,加纳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第2页 共3页
加纳的黄金开采
姜凡均;王坚
【期刊名称】《采矿技术》
【年(卷),期】1993(000)022
【摘要】加纳国土滨临大西洋,面积为239400km~2,其中含金矿带面积即达51800km~2,在1957年独立前,号称黄金海岸。
加纳的金矿床主要赋存在广泛分布于南部地区的前塞武纪Birimian岩系中和由此风化沉积的砾石层中,前者为热液矿床,后者为沉积矿床。
在加纳南部有数条NE—SW走向
【总页数】4页(P5-7,4)
【作者】姜凡均;王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
【相关文献】
1.加纳小规模黄金开采业新动向 [J], Mensa.,E;丁清峰
2.“加纳,超越援助”——访加纳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 [J], 孙超
3.加纳非洲创业者大赛在加纳闭幕 [J], 白星星
4.加纳副总统:加纳愿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上的亮点和名片 [J], 王世钰
5.加纳呼吁中国政府通过培训支持加纳竹藤产业 [J], 王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淘金纪实之重回喀麦隆(5)“我们再次踏上了征程,淘金之路从喀麦隆再次起航。
”文|资深淘金客小志-四川人,闯荡非洲五年,历经生与死,成功与失败,虽屡败屡战,依旧初心不改。
当天晚上我睡得很好,奔波了几个月后现在新的矿地总算有着落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和大鹏开车去往喀麦隆和乍得边境的小镇吉德。
这个小城也是中国医疗队的驻地,也有中国政府捐赠的小学。
我要和大鹏提前去那里等着接工人和设备过来,我和翻译斯考轮流开车,在下午就到了吉德,我们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然后和大鹏一起去医疗队所在的医院转了一圈,去看望那里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医生们。
医生们还是很热情,孟队听说我们的工人明天要从这里进入喀麦隆,就建议我带工人过来全部做一个疟疾和伤寒的筛查检查,队里可以免费给我们做。
我欣然同意了,心里感觉暖洋洋的。
这种同胞的关怀让我们这些漂泊在万里之遥的人有了家的温暖,中国医疗队真的了不起。
此时此刻,我也想起了洋妞露西来,她现在哪里,过得好不好呢?01有惊无险为了确保明天人员能够顺利通关,斯考下午就提前过了边境,去到乍得那边的小镇等着我们其他工人过来了。
很方便的是喀麦隆和乍得同属中非经济共同体,他们之间的人员流动是不需要签证的,所以斯考过去十分方便,我和大鹏就留在吉德等他们。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刚过,斯考打电话过来说他已经和工人汇合了,现在正在办理过境手续,一会就可以到吉德,运输挖机和其他设备的拖车估计要下午才能过境。
一切都顺利,听着斯考汇报过来的情况,我也松了一口气,想想几个月前我们也是从这里过境去乍得的,一晃半年过去了,这半年确实经历了太多。
十一点种的时候,工人们一行十人终于到达了我们住的旅馆,大鹏提前和老板定好了房间,大家很快就两个一组安顿了下去。
我赶紧给孟队打了电话,确定现在可以过去后,我和大鹏带着他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到了医疗队所在的医院。
全部工人都抽血后,就等着出检测结果了。
半个小时后,孟队拿着一叠检测单过来了。
结果显示我们十个人当中有八个人感染了疟疾,其中还有两个是疟疾和伤寒复合感染。
一个世纪前:他们去加拿大淘金作者:暂无来源:《赢未来》 2014年第1期文 / 揭春雁图 / 巴克维尔古镇1862年,一位来自英国的苏格兰旷工威廉·比利·巴克(William “Billy”Barker)在加拿大威廉溪(William Creek)挖出了30750盎司的黄金,从此他声名远播,那个地方也被称为巴克维尔(Barkerville),引领了一轮淘金热潮。
当时的巴克维尔可谓一夜成城,矿工们蜂拥而至,其中包括大批的华人矿工、劳工、商人,他们聚集在巴克维尔镇的东部,形成了唐人街。
除了依靠淘金过活的华人矿工,还有些华人在锯木厂做杂工,在马车运输队里运货,在华人杂货店里当伙计,还有的在中餐馆里当厨师。
因为华人勤劳,愿意收最低的工资,所以很快便融入当地环境中。
早期加拿大的华人曾不断地把积蓄汇回家乡或捐献给国内慈善机构,促进了侨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由于加拿大政府对华人移民征收人头税,社会对华人的歧视态度和排华法案,导致20世纪30年代华人人口数量锐降。
二战后,采矿业萧条,巴克维尔逐渐成为一座空城。
1958年卑诗省庆祝创建一百周年,省政府宣布巴克维尔成为历史公园,由政府出资修缮并对外开放游览参观。
1910年代到1940年代,一个名为周东海的摄影师留下了众多华人在巴克维尔的影像。
100多年后,这些照片漂洋过海,在广州华侨博物馆展出,为当年那些未曾留下姓名的华人移民寻找故乡的亲人。
透过这些图片,我们彷佛看到当年移民加拿大的华工勤劳的身影,感受到他们赤子之心。
华工在巴克维尔职业照相师周东海我在1902年来到加拿大,第一份工作是在温哥华做家僮,挣的钱用来学习英语。
1903年我去了圣詹姆斯堡给哈德逊湾公司做帮厨,之后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但很快破产了。
后来我又在太平洋铁路上做过伐木工、测绘员和帮厨。
我搬到了巴克维尔,又当起了理发师、钟表匠和照相师。
我拍摄各种人:华人、白人、土著人。
我还把照片改成明信片,让人们可以把照片寄给远方的亲友。
如何避免加纳淘金悲剧中国人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对象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纳政府对暴力执法的加纳军警也决不能姑息近日,西非国家加纳采取了严打非法采矿的行动。据悉,当地华人已有上百人被拘捕, 在当地的中国采金矿区大部分已经停工,人员准备撤离。对此,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研究员贺文萍认为,中国人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对象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纳政府对暴力执法的加纳军警也决不能姑息。近些年来,随着国人"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国人在外打拼"喜忧参半"的消息。有时候,当国人在境外遭"厄运"的消息传来,马上有人在网上开骂当事国政府和民众,似乎国人的行动无可挑剔,完全是受害者。然而,诚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人在加纳淘金之所以屡屡出现被抓捕的消息,既有加纳警方执法的方式方法问题,也与中国人涉及非法采金以及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加纳在采矿业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根据加纳政府2006年出台的《矿产和采矿法》(703号法案),外国人既不能购买25英亩以下的小矿区,也不能开采小矿。即便是同当地的小型矿主合作,通过租赁采矿权的方式来进行金矿开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违法的。再加上一些中国采金人还没有合法的从业和居留许可(即所谓的"三非"人员),并且在采金的过程中,存在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甚至缺失,给当地环境造成了破坏并由此遭受当地人的敌视。据悉,现在大约有两三万中国人在加纳采金。据采金人讲述,他们这些年在加纳的淘金旅程,就如同美国18世纪西部淘金史的翻版,充满了血汗、暴富、抓捕甚至枪战。有人暴富荣归故里,有人被抓捕后遭遣返,甚至有人在与黑帮、警察的冲突中丧生,埋在了异国他乡。去年10月,加纳军警在拘捕非法采金人时,就发生了一名年仅16岁的中国少年被加纳军警开枪射杀的不幸事件。因此,国人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对象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踏上危险的出国淘金之旅。中国政府也需要和对象国加强沟通,从根本上堵住问题产生之源。首先,加纳政府方面需要出重拳治理本国的各种采金中介蛇头,以及违法与中国采金人签约的小矿主们。他们往往以欺骗的手段诱使对加纳相关采矿法规不熟悉的中国采金人,使后者"吃了哑巴亏";其次,加纳的招商引资部门以及中国的相关机构,应当向有意到加纳参与矿业开发的投资人详细介绍加纳黄金等采矿业的法律法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还可以出中文版,为中国采金人提供知识和法律的平台;最后,加纳军警在执法时要避免使用暴力,开枪射击致人死亡的,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此次抓捕华人的过程中,据悉有加纳军警鼓励或怂恿当地村民对中国人进行洗劫,或是出现在抓捕华人的过程中将他们的护照、证件销毁或丢弃的恶行。对此,加纳政府也决不能姑息。(作者贺文萍是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非洲研究室主任)。
中国采金人在加纳实录 10月31日,当地警察和官兵,在可可树林里调查取证。 陈龙生前所在采金工地附近,远方是他遇害的可可树林。 陈龙遇害后,父亲陈玉凤(中)悲痛不已。
儿子陈龙被枪杀后,陈玉凤一直在等调查结果。 2012年10月11日,加纳,库玛西曼索帕塔西地区,采金工人陈龙生前所在工地被执法后的场景。家属供图 一名采金工人在加纳被射杀,加纳警方称采金工地无合法采矿许可,已遣返38人 在国际黄金价格暴涨的背景下,2010年以来,一些中国人怀揣脱贫、暴富的梦想,远赴加纳淘金。据民间保守估算,在非洲大陆第二大黄金生产国加纳,活跃着上万名中国采金人,逾九成采金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广西上林县。 今年10月11日,中国16岁的采金工人陈龙在当地军警清查采金活动中遭枪击身亡。 加纳警方称,陈龙等中国采金人在加纳没有合法的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也没有合法的采矿许可,采金工地为“非法采金”。 不安情绪在中国采金人中间蔓延,一些人担心投资收不回。 10月11日,加纳当地时间上午11时,采金工人陈龙被加纳军警射杀。事发工地在曼索(Manso)帕塔西地区,距加纳第二大城市库玛西约60公里。 当地军警在10月10日开始清查采金行动。闻讯,陈龙和工友们躲到工地对面的可可树林。 距枪案现场最近的目击者、陈龙所在采金工地机器修理工何广称,4名当地男子走进树林,1人着迷彩服、持长枪。“迷彩服”接近中国采金工人前,朝天鸣枪,工人四散。枪声再起,何广看到陈龙面朝地倒下。 陈龙父亲陈玉凤闻讯赶到,抱起陈龙,发现儿子腹部流血,“两下就咽了气”。 一家英国媒体报道此案时称,陈龙开枪拒捕。不过工地股东申亚平否认陈龙持有枪支。陈玉凤说,儿子死前抱着一台新买的ipad。 执法行动持续两天,当地拘捕了包括陈玉凤在内的101名中国采金者,理由是涉嫌非法采金。10月17日晚,经中国驻加纳使馆交涉,被扣的中国采金者全部获保释。 获释者指称,加纳军警执法时,抢走中国工人的手机和现金,焚烧工棚和设备。陈玉凤称,陈龙死后,他的平板电脑、手机和现金,都被军警搜走。 10月29日,加纳·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苏震宇将中国采金人募捐的7万余塞地(1塞地约等人民币3元)善款交给陈玉凤。加纳·中国矿业协会成立于去年下半年,是中国在加纳从事采金的企业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 10月31日,三名库玛西警察及两名部队官兵到陈龙被射杀的工地调查取证。目前尚无结论。 黄金劫案频发 中国采金人遇劫后,很少报警,很多老板说“报警没用” 在加纳,中国采金人遇害,陈龙不是第一例。近两年,中国采金人大量涌入加纳,遇到的暴力事件也随之增多。 采金老板蓝玉武说,他在库玛西的工地8月曾遇到两次抢劫。其中的一次,一名叫何国幸(音)的小股东死在出差的车上,脖子上留有一条勒痕,身上现金不翼而飞。 来自广西上林县的采金者李增全说,2011年一年,工地曾遭两次抢劫。去年10月6日,在库玛西的采金工地,白天发生枪战,中加两方人员互有死伤。 2011年10月10日一份写给中国驻加纳使馆的“情况说明”,描述了上述抢劫案。 事发当天12时30分,库玛西市ANIAMOU村附近一处采金工地,闯进至少8名不明身份男子,身着迷彩服,驾两辆无牌小车,手持AK47冲锋枪。 在工地,不明身份男子对包括加纳籍在内的所有务工人员进行殴打,并抢走小至大米、食用油在内的各种物资,合计40000塞地,以及工地猎枪2支及子弹。 事发后,附近采金工地约10名中国工人赶来营救,途中发生枪战。 李增全说,中国工人一死一重伤,他分别赔偿死者50万元、重伤者60万元。 中国采金人称,三类场所为案发重灾区:工棚内、傍晚收金的路上、卖金往返途中,“目标非常明确:钱和金子!” 2011年底,30岁的采金人黄云才,从加纳敦夸一个叫“古典树”(音)的村庄开车进城卖金子,返回时遇黑人砍树拦路。 “黄下车搬树,刚弯下身,一支枪就抵到头上。”黄的合伙人、中国采金老板尚林潘说,黄没有也不敢反抗,当时卖金的2万多塞地被抢走。 中国采金人遇劫后,很少报警,很多老板说“报警没用”。有中国采金人称找到当地警察局,警察建议“遇劫匪,直接打死!”后来,确有中国工人打死劫匪的消息传出。 “加纳遍地是黄金” 回到上林县,“有人送礼用100克黄金”,也带回“一天挖一公斤金子”的传奇故事 最早到加纳采金的中国人来自黑龙江,上世纪90年代末,湖南株洲人相继进入,但形成气候还是广西上林采金者,加纳·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苏震宇回忆说。 上林县位于广西南宁北部,上世纪80年代民间采金活跃,90年代曾出现“万名金农上东北”的景象,后因国家政策采金热潮降温。 据上林老采金人介绍,第一批上林采金人是在2006年6月到加纳的,那时仅有1组砂金开采设备,投资85万元。 2009年春节后,上林县老采金人杨益录等人携带资金、设备开赴加纳。当时,加纳的中国采金机组“五个指头就能数过来。” 一套包括挖掘机、抽砂机在内的砂金开采设备,价格约200万元,在上林县明亮镇装柜,后经海运至加纳。 杨益录说,前往加纳的基层采金工人,月薪高出国内一倍多,约5000元。外加每天共享黄金产量2%做奖金。一般签三年合同。 早期到加纳采金,因地多人少,收金量大,来自南宁的商人尚林潘较早尝到了甜头。尚的岳父是上林县人,曾到东北采金。2009年,岳父投资20万做小股东,三个月即回本。 最初,尚林潘曾怀疑加纳采金是传销骗局。直到他飞抵加纳,在岳父的工棚亲眼见到4名收金工人,从盘子上摇出“金黄金黄的”、“最大像米粒一样的金子足足210克”。 “当时,国际金价每克250元,210克就是5万元,一天成本三四千元,国内很难找到回报率这么高的投资了!”尚林潘当晚决定回国采购设备。 2010年,尚林潘投资230万组建一条采金线。当时国际金价猛涨,从2009年每克140元涨至每克300元。不到3个月,他收回了投资。 尚林潘说,最多时,他的工地一天收金600多克。 两年后,去加纳的第一拨采金人回到上林县。他们带回了财富,“有人送礼用100克黄金”,也带回“一天挖一公斤金子”的传奇故事。 “加纳遍地是黄金”的段子,随后在上林县采金圈内夸张地传开。 到加纳去! “卖衣服的、开工厂的、搞物流的,不管是不是采金的行业,统统加入采金的队伍。”后来者带着“赌徒”的心态 像尚林潘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采金人在加纳淘得第一桶金。 2010年下半年,在一夜暴富的刺激下,一些采金工人决定单干。同时,第一批小股东纷纷自立门户:“赚钱就分家”,广西采金人在加纳“遍地开花”。 据采金老板计算,上林县明亮镇全镇3万多人口,2009年去加纳只有几十人,2011年增加到三四千人。 37岁的彭友建是明亮镇人,原在上林县城打工,月薪1000多元。后到加纳做采金工人,月薪3000元。 2011年11月,彭友建决定单干。他入股10万元与朋友合伙另立门户,从打工者变身小股东。新的生产线又需要工人、资金。 上林人大批涌向加纳。 “大家都在说,到加纳去!到加纳去!”一位入股加纳采金的股东说,好像谁不去加纳谁吃亏一样。 “卖衣服的、开工厂的、搞物流的,不管是不是采金的行业,统统加入采金的队伍。”在多个采金老板眼中,后来者带着“赌徒”的心态,涌入加纳。 采金人蒙浩南原本在上林县城做木材生意,他不懂采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金矿所在地的名称,只知道“加纳首都机场出来后坐了8个小时车”。 抵挡不住“到加纳去”的诱惑,蒙浩南放下生意,集资去加纳。 在明亮镇,贷款、卖掉房产、辞去公职投资加纳采金者不在少数。 今年上半年,加纳采金最热时,大家见面都会问“装机了没有”、“入股了没有”。“机子”是上林特有的抽砂机,2009年明亮镇仅有一家抽砂机工厂,在加纳采金热的带动下,现在至少8家。原来一套不过5万元,现在超过20万元。 工人们将组好的套机搬上集装箱,一天可发四、五个集装箱到加纳。2009年到2012年,上林赴加纳采金的人数,据加纳·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苏震宇推测,“不会低于1万人”。 他的推测是依据加纳骤增的中国采金工地,一些早期采金老板入股的小金矿,已从2009年的1个扩张到二三十个。 陈龙所在工地的老板,原在西藏、四川采金,后考察了李增全在澳芬河的采金工地,决定上马“振动筛”,这是一种比抽砂机投资成本更大、作业量更大的采金设备,24小时3班作业。 2011年12月,这个工地投资2000万与地主合作,截至陈龙遭射杀,投资已超过1亿元。 2012年10月18日,明亮镇街上,留守老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大部分青壮年男劳动力,都去加纳,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在家里。 上林县十五年前热极一时的采金潮,卷土重来。 与“地主”合作 地主并不反对与中国人合作采金,除了经济利益,还因当地人的采金工艺落后 “加纳法律规定,所有小矿只能由加纳本地人开采,但只给政策并不可行,加纳人还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10月30日,加纳-中国贸易促进会会长Bernard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加纳法律将金矿分大矿和小矿两类:25英亩以下小矿仅限加纳本国人开采,外国人只能投资开采25英亩以上的大金矿。 公开资料显示,加纳素有“黄金海岸”之称,黄金开采已过百年,目前探明黄金储量约985吨,是非洲第二大黄金生产国。 “大矿门槛高。”杨益录介绍,大部分中国采金人开采小矿,通过一种“介于合法于不合法之间”的运作模式——“与地主合作”,即地主出地,中国人出人、钱、物。 上述运作模式延续至今。 在加纳,矿产资源国有,但土地归NANA(村庄首领)所有,地面农作物归村民所有。 中国采金人一般通过中间人联系当地NANA,寻找持有采矿许可证的地主。然后,先交一笔“进场费”:2009年,杨益录开采第一块小金矿,“进场费”2.5万塞地。 同时,采金人还需对地上农作物给予一次性20年的补偿。此外,双方签订的书面协议还会约定,地主净提每日黄金产量的10%,多的则高达20%-30%。 据一些中国采金老板称,地主并不反对与中国人合作采金,除了经济利益,还因当地人采金工艺落后。 老采金人杨益录还记得,2009年初到加纳时,见当地人采金,仍用上世纪80年代他做学徒时的手工作业,“挖坑、搬料、淘金,全靠人力,效率低、产量少”。 中国人带着挖掘机、抽砂机等设备到加纳,也带去了先进的采金工艺。 采金老板蓝玉武说,加纳以岩金为主的大型金矿,早先被英、美等大矿公司圈走,河滩边的砂金,不适宜大型采金设备,上林采金人当年在东北采金摸索出的砂泵机等机械,正好派上用场。 清查“非法采金” 加纳警方称,这些人员没有合法的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也没有合法的采矿许可 不过,与地主合作也有风险,地主并不能保证中国采金人享有完全合法的采金权。 2012年上半年,中国采金人彭友建和蒙浩南先后来到加纳,通过中介分别找到两块小金矿,位于加纳阿散蒂省的“奥布阿西”。 按“规矩”,两人向地主和村民缴纳了进场费、农作物补偿,并按约定的标准提成或缴纳管理费。 “地主保证,没有人来骚扰。”蒙浩南说,不过,这不包括移民局的官员和警察。 蒙浩南称,8月20日上午,一群加纳军警将他的工地包围。开工5个月以来,不时有身穿制服的加纳当地人到工地巡查,“塞给几百塞地,也就走了。” 这次塞钱不管用,蒙浩南说,他们的手机、现金和电脑及还没来得及卖的黄金,都被带走,工棚被烧毁。 位于蒙浩南工地下游的彭友建看见浓烟,立刻让工人把挖掘机开到附近的树林躲藏。 当天下午3点,军警来到彭友建的工地,“值钱的物件,直接被拿走。”彭友建称,对方重复着:“金子在哪?钱在哪?”然后将冰柜、电视机拉走,并将工棚烧毁。 据中国驻加纳大使馆从当地警方获得的信息,8月,警方在阿散蒂省系列行动中,共扣押包括彭友建在内的41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