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
- 格式:docx
- 大小:40.73 KB
- 文档页数:28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和日常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加添。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污水处理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紧要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旧存在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介绍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污水处理过程中,占大部分能耗的是空气供应和混合能耗,这些能耗问题在污水处理中特别突出。
其中,供氧通常使用曝气设备,从而供应氧气供菌进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但是曝气设备的能耗却很大,特别耗能。
解决方法:为了降低能耗,可以接受一些节能策略,例如:•优化曝气设计,接受高效的曝气气体涡轮、混合气团或建立高效的涡轮机构;•对污泥进行好氧和厌氧混合,在生物反应器中提高混合效率;•优化污水处理的流程及运行条件;二、污水处理建设成本高问题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相对于传统生产建设成本要高很多,其中紧要原因是由于技术难度、设备选购、土地及环保投资等各方面,需投入相当巨大的资金进行建设。
解决方法:降低建设成本,可以接受以下方法:•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尽量降低设备投入,如接受更加先进的处理工艺技术等;•充分利用政府补贴和融资等条件降低投入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削减资金投入及加添资金回收期。
三、污泥处置和回收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处理,其中生物污泥处理的费用比较高,成为了污水处理行业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同时,由于污泥包含有机物质、肥料和金属离子等成分,假如不适当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解决方法:为解决污泥成本及环保问题,可接受以下措施:•接受高效降解剂和利用生物技术对污泥进行深度处理,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在污泥干燥或压缩前,对其进行稳定,提高运输效率;•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资源应用于肥料生产,实现污泥的转化和回收利用。
四、污水处理技术问题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成功进行污水处理的关键,而不同的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也不相同。
污水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去除或转化,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然而,在进行污水处理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处理效率和水质有重要影响,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概述污水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化学处理中出现的问题1.化学药剂选用不当化学药剂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但药剂选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比如,过量添加药剂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形成新的污染物;过少添加药剂则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使出水水质不达标。
解决方案:首先要对水质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化学药剂的种类和添加剂量,尽可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要对药剂的种类、浓度进行调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剂的配比,保证处理效果。
2.化学变异性强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经化学处理后产生的物质可能会存在变异性,这些新的污染物质有可能具有更强的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更大。
解决方案: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剂种类、浓度、投放时间和投放次数,尽可能减少污染的程度。
二、生物处理中出现的问题1.污水中的抑制物质增加污水中的抑制物质(如:磷酸盐、硫化物等)可能会对生物处理有抑制作用,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使处理效果下降或失效。
解决方案:加强前处理工作,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去除或减少抑制物质的含量;同时选择适合处理这些物质的微生物种类,加强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2.酸碱度和溶氧度过低酸碱度和溶氧度是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果酸碱度和溶氧度过低,会导致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受到限制,影响生物处理效果。
解决方案:加强前处理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污水的酸碱度和溶解氧浓度,选择适合这些环境条件的微生物种类,提高微生物的厌氧/好氧适应性。
三、物理处理中出现的问题1.污水中的杂质过多污水中存在着各种污染物质,如砂、泥、纤维、布料等,这些杂质会影响处理的效率,对设备和管道造成损害,使处理成本增加。
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和健康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1. 污水处理设备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水处理设备可能会经历老化,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此外,设备运行不正常也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2. 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处理设备的运行异常、污水水质波动以及工艺参数不合理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排放标准。
3. 水质监测不准确水质监测仪器的误差、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可能影响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处理效果无法及时掌握。
4. 废水处理反应槽积泥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沉淀物,可能会堆积在反应槽底部,影响处理效果,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5. 污泥处理困难污泥的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常常会遇到处理困难,比如污泥干化困难,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6. 物料的过量使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过量使用药剂、吸附材料等物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解决方案1.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将设备的老化程度降至最低,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处理效果。
2. 调整工艺参数和优化工艺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
同时,合理规划工艺流程,确保水质的稳定性。
3. 定期校准水质监测仪器定期对水质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废水处理反应槽的清洁工作加强对废水处理反应槽的清洁工作,定期清除积泥和污泥,以保持反应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5. 探索和应用高效的污泥处理技术积极探索和应用高效的污泥处理技术,比如污泥干化技术、气氛燃烧技术等,以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6. 合理使用处理药剂和吸附材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合理使用处理药剂和吸附材料,避免过量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并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总结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总结
一、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1、传统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
1.1 好氧法
1.2 厌氧法
2、高级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
2.1 活性污泥法
2.2 生物膜法
3、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工艺
3.1 分离法
3.2 吸附法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污水处理厂运行问题
1.1 污泥沉淀不良
- 原因分析:沉淀槽搅拌不均匀、污泥浓度过低等
- 解决方法:调整搅拌设备、增加污泥浓度等
1.2 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 原因分析:进水COD浓度较高、氧化池容积不足等 - 解决方法:提高进水预处理效果、扩大氧化池容积等2、污泥处理问题
2.1 污泥脱水困难
- 原因分析:污泥湿度高、絮凝剂投加不足等
- 解决方法:加强絮凝剂投加、增加脱水设备等
2.2 污泥处理成本高
- 原因分析:污泥产量大、处理设备能耗高等
- 解决方法:提高污水处理工艺效率、减少污泥产量等3、水质监测与控制问题
3.1 水质监测手段不足
- 原因分析:监测设备老化、监测参数不全面等
- 解决方法:更新监测设备、增加监测参数等
3.2 水质控制效果不稳定
- 原因分析:控制策略不科学、反应时间较长等
- 解决方法:优化控制算法、缩短反应时间等
附件:
1、污水处理设备清单
2、监测报告样本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构最根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将含有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成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水质。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工艺往往无法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主要是由于进水水质的变化、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处理工艺难以稳定运行所致。
(二)处理过程能耗大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燃气等能源,以及投入大量的化学药剂。
这不仅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三)淤泥处理困难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淤泥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的湿润物质。
如果处理不当,淤泥不仅会产生恶臭,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处理淤泥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四)设备老化和故障污水处理设备长期运行容易发生老化和故障,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停工。
这不仅增加了维护和修理的成本,还可能引发其他连锁问题。
(一)优化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可以通过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运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处理设备和工艺参数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处理过程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二)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使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使用是节约成本和减少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更新设备、优化运行参数和采用替代技术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
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联合处理等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淤泥资源化处理是有效解决淤泥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以将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转化成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质能、有机肥料等。
还可以采用焚烧、填埋和厌氧消化等方法处理残渣,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是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可以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和检修制度,对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和修理,及时替换老化设备。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1. 污水处理设备的堵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堵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污水中的杂质、沉淀物等往往会导致管道、设备内部的堵塞,从而影响处理效果和设备正常运行。
2. 处理效果的不稳定有时候,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波动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处理设备运行不稳定、工艺参数调整不当或水质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3. 水质指标超标在处理过程中,有时候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可能会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这可能是由于处理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等原因引起的。
4. 设备能耗过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能耗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
一些设备能耗过高,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还对能源资源造成了浪费。
二、解决方案1. 加强设备维护和清洗为了避免设备的堵塞问题,我们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清洗工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杂质、清除沉积物,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针对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通过引入新的处理技术、调整工艺参数等方式,提高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优化控制策略为了解决水质指标超标问题,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策略。
及时监测水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操作,确保出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4. 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为了降低设备能耗,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采用节能型设备等。
结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是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清洗、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优化控制策略以及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等,都是促进污水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水水质不稳定、能源消耗高、处理效果不佳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污水水质不稳定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水质的波动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进水水质的时空变化大,导致处理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水质来源不一致、进水量大幅度波动、进水中存在难以处理的污染物等。
针对污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建立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污水进水的水质,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后续处理工艺的调整提供依据。
2.加强预处理:增加预处理单元,对进水进行更好的预处理,去除掉一部分难处理的污染物,减少进水质量的波动。
3.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时调整处理工艺参数,使其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提高处理效果。
二、能源消耗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见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电力消耗、化学药剂消耗等。
这不仅会增加运营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优化工艺设计:通过优化处理工艺的设计,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替代传统的化学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了电力消耗。
2.能源回收利用: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余热、余压等能源进行回收利用。
例如,利用沼气发电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采用先进设备: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高效的曝气装置,提高曝气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三、处理效果不佳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不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处理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COD、氨氮等指标无法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也可能导致消毒副产物的超标。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设备故障、排放标准达不到要求等。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标准。
一、污水处理设备故障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故障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例如,污泥浓缩机的运转不正常、管道堵塞、设备老化等。
这些故障影响了处理效率,甚至导致停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设备定期保养和维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延长设备寿命。
2. 建立设备故障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和传感器,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减少停工时间。
二、排放标准达不到要求污水处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排放的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然而,有时候处理后的污水无法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前处理工序: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之前,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如筛分、调节pH值等。
这有助于降低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有机物的浓度,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2. 优化处理工艺:根据实际情况,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去除率和处理效果。
例如,增加曝气时间、调整曝气量等。
三、处理副产物处理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污泥、沉淀物等。
这些副产物的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解决处理副产物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污泥处理和处置:对产生的污泥进行高效疏水、脱水和干化处理,使其体积减小、含水率降低,便于运输和处置。
2. 沉淀物处理:对产生的沉淀物进行分离、干燥和资源化利用。
例如,通过沉淀物的焚烧或填埋,将其转化为可回收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优化处理工艺以及合理处理副产物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污水处理中常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产生原因:(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解决办法(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
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
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
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产生原因:(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解决办法:(1)、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产生原因:(1)、COD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
污水处理24种常见异常问题及解决方案问题1工艺:水解+接触氧化法,出水COD在70mg/L,但看起来很混浊,不知道什么原因?测MLSS和测SS的方法是一样的吗?回答:(1)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悬浮颗粒过多的话,会被动导致接触氧化池出水的SS升高,这样的话,出水就浑浊了。
如果无机颗粒为主的话,则SS高,而出水COD 并不高。
(2)MLSS与SS检测方法同,只是MLSS过滤时受活性污泥易堵塞滤纸的缘故,最好是用抽滤瓶进行抽滤。
问题2我们公司的污水在三期的部分沉淀池和生化池、二期的部分沉淀池和生化池出现水质恶化,颜色变黑,但是pH值是7.3左右,曝气气也正常,请问出现上述情况是什么原因啊?回答:(1)曝气正常,只能保证曝气池正常,沉淀池如果停留时间过长,水质COD处理效果不佳时,可以发生水质发黑。
(2)如果市政污水,进流途径管道较长,在进污水处理系统前因为缺氧,也会发生水质变黑,如此,出流处理水也会发黑。
问题3终沉池出水呈黄绿色是怎么引起的?回答:(1)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由于途中污水管内厌缺氧所致进水颜色发黑,处理后的出水出现黄绿色也正常。
(2)部分工业废水也一样,出水颜色异常,多半是进水原因造成的。
问题4出水有许多小的碎泥漂出,工艺是卡罗塞尔氧化沟,进水COD为450mg/L,水温14摄氏度,出水COD为200mg/L,SV30=50mg/L,有不少钟虫,出水溶解氧为2.50mg/L,总是有碎泥,持续了10d,请问是什么原因?回答:(1)首先考虑的是污泥解体,常见的是老化解体,看看F/M值是否过低,也就是MLSS是否过高,如果是那样,应适当的排泥(通常冬季会比夏季MLSS控制要高10%-15%)。
(2)钟虫数量有保证的话,进水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要看看显微镜是否有丝状菌。
如果丝状菌存在的话,进水水量波动过大时,放流出水中有细小颗粒流出。
问题5我厂采用的是CASS工艺,前几天曝气时泡沫上沾有死泥呈黑色,溶解氧升高迅速,出水浑浊。
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关于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1.水污染物质复杂多样: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重金属、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质,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往往不能彻底去除。
对策:采用综合处理技术,如生物膜反应器、活性炭吸附等,以达到更高的去污效果。
推广使用新型的高效处理剂,如生物菌剂、高效吸附剂等,可以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吸附。
2.处理设备老化落后:许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设备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技术落后,处理效果不佳。
对策:加大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装备,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处理费用高昂: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能源投入,造成了较高的处理费用。
对策: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降低企业和居民的处理成本。
推广节能型的处理设备,降低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4.企业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对污水处理存在漏洞,未能完全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对策: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5.公众环保意识不强:部分民众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浪费水资源、乱排污水等行为。
对策: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物质复杂多样、处理设备老化落后、处理费用高昂、企业监管不到位以及公众环保意识不强等方面。
通过采用综合处理技术、更新改造设备、争取经费支持、加强监管力度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和监督执法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水质。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污水处理是保障环境健康、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工作。
然而,由于污水的复杂性和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常常会遭遇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1. 污水处理设备故障:污水处理设备是整个处理过程的核心,然而,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如泵堵塞、搅拌设备故障、曝气设备堵塞等。
2. 水质监测不准确:污水处理过程需要对水质进行监测,以确保处理效果。
然而,由于监测设备的故障或者操作不当,水质监测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3. 处理效果不佳:污水处理的最终目标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然而,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设备问题,可能会出现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4. 污泥处理困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干化、焚烧等。
然而,由于污泥含水率高、中间处理环节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处理困难。
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解决方法1. 做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清理设备内的杂物,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针对设备故障,保证有专业人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确保水质监测准确:配备合格的监测设备,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校准监测设备,并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水质监测对比,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完善处理工艺和操作流程:针对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加强处理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或者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对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操作参数,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4. 探索污泥处理新途径:针对污泥处理困难的问题,可以探索采用新的处理技术,如污泥厌氧消化、生物炭化等;同时,加强污泥处理中间环节的研究,提高污泥含水率的降低效果,减少后续处理的难度。
三、总结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但其中常常伴随着各种问题。
仅仅依靠设备和技术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规范和设备维护。
污水处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
本文将就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污水质量不稳定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我们常常遇到污水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这会给后续的处理工作带来困难。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市政污水管网中的其他工业废水或雨水的影响所引起的。
解决方法:首先,对污水进行初步预处理,包括调节水质和提前除去大颗粒的悬浮物。
其次,建立合理的污水质量监测体系,对污水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参数,以适应质量的波动。
二、高浓度污水处理困难有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了高要求。
这种情况下,常规的处理方法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生物膜处理技术、化学氧化、蒸发浓缩等高级处理工艺,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此外,加强前期工艺处理,如分流、稀释等方法也是有效的措施。
三、排放标准难以达到一些企业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无法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还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
解决方法:为了满足排放标准,企业可以与环保科研机构或专业水处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
同时,加强操作员培训,提高工艺水平,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四、维护和管理困难对于长期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有时,由于设备老化、操作不当或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导致系统故障,影响处理效果。
解决方法:建立完善的预防性维护体系,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
员工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其维护和管理能力,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
五、安全问题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危险物质的处理和储存,安全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
疏于安全管理,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关系到城市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
然而,当前污水处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技术不成熟、设施老化、资金不足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改进污水处理。
一、技术问题: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在高负荷、波动负荷等情况下效果不佳。
其次,污水中的微污染物如药物残留、微塑料等难以有效去除。
再次,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氮、磷等物质对环境造成了负担。
对策:针对技术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技术等,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其次,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微污染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对微污染物的去除率。
此外,加强污水处理后的氮、磷等物质回收利用技术研发,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二、设施老化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老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时间较长,设备已达到或接近寿命,无法满足当前的处理需要。
设施老化不仅导致工艺效果下降,还增加了维护成本。
对策:为了解决设施老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更新老化设备,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其次,加强设施维护,建立定期检修制度,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此外,可与企业合作,进行设施更新和维护的共建共享,减轻财政负担。
三、资金问题:污水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压力和财政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对策:解决资金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与建设。
其次,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污水处理领域。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投入的污水处理资金池,形成资金的多元化来源。
结语:污水处理是一项关系到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对策,包括技术改进、设施更新和维护、资金解决等方面。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而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其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情况。
一、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的方法。
该技术的核心是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将待处理的污水与固定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这种双向氧化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污染物,还能在低氮条件下完成氮污染物的去除。
二、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特点1. 高效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具有高降解效率和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2. 空间利用率高:该技术采用生物膜作为载体,微生物附着在膜上进行降解,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空间利用率。
3. 运行成本低: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量的药剂投加和设备维护,降低了运营成本。
4. 抗冲击负载能力强:该技术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应对进水变化较大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三、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应用情况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中小型城市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中,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该工业园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的排放标准。
在实际运行中,该工艺通过合理设计生物膜载体的结构和布置,加强对进水水质的调节与预处理,提高了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对有机物和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此外,通过定期维护和管理生物膜,保持生物膜的活性,延长了生物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成本。
四、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加大,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趋势:1. 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载体材料和微生物附着方式正在不断改进,以提高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环境议题。
然而,目前污水处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重点讨论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污水排放问题目前,许多地区的污水排放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规情况。
部分企业或个人未经过滤或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另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有待提高,仍有部分污水不符合排放标准。
2. 处理工艺问题当前的污水处理工艺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完全达到优化水质的目标。
例如,在大规模处理厂中,处理工艺往往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不同水质和流量的变化,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
3. 能耗问题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在能耗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很多处理工艺需要较高的能源投入,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额外负担。
因此,如何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1. 强化污水排放监管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
同时,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其排放标准符合要求。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可有效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 推进技术创新加大对污水处理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
开发新型处理工艺,改善现有工艺的不足之处,提高处理效果和适应性。
例如,可以引入生物膜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先进工艺,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
3. 推广节能减排推广节能减排的技术和理念,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引进可再生能源供电,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等。
此外,通过废弃物的能源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整体能耗。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污水处理重要性和正确处理方法的认识。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合理使用水资源,并正确处理污水。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才能够真正实现污水处理的全面改善。
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污水处理中的问题1. 污水排放标准不尽相同不同地区对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不尽相同,导致一些企业或个人对污水处理投入不够,存在治理盲区。
此外,一些地方对于污水排放的取样和监测不够严格,导致排放效果无法真实反映。
2. 高耗能和高成本传统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高耗能设备,运行成本高昂。
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也是一个耗能且耗费资源的环节。
3. 污泥处理难题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污泥,一直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往往采用填埋或焚烧,对环境产生了二次污染,并且无法充分利用污泥中的有机质和养分。
4. 没有形成污水处理产业链由于污水处理产业链相对滞后,导致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供应不足,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差距。
这一问题不仅限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存在。
二、改进措施1. 统一污水排放标准建立统一的污水排放标准,减少地区之间的差异,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真实反映。
2. 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和创新技术,减少能耗和运营成本。
例如,采用生物膜工艺处理污水,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3. 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加强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污泥能够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例如,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者通过热解技术将污泥转化为生物炭,能够有效地提高污泥的资源利用率。
4.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产业链加强污水处理产业链的建设,促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污水处理领域,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技术干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好养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它不会出现污泥膨胀,且具有污泥量小,易于管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中。
在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处理效果下降。
本章节总结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对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问题1: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回答:(1)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2)对于生化处理系统而言,不但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还需要维持进水有机物浓度的稳定,避免进水有机物浓度波动过大。
问题2:所见过或者调试过的接触氧化处理效率最大的为多少?最少的为多少?应该有个数据范围吧?假设出水为一级标准,那么这个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范围就出来了,当然这个没什么普遍性。
回答:(1)稳定运行时,接触氧化处理效率约60%~95%,这个根据其在工艺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质有关。
(2)通常在处理工业废水,尤其是制革、染料废水时,处理效果较低。
(3)接触氧化处理在处理1000~1500ppm左右的进水COD浓度时比较合适。
(4)通常为了保证出水水质,不会单独设置接触氧化池,而是会配合二沉池或活性污泥法。
问题3:接触氧化法适合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吗?回答:(1)生物膜法的特点中有一点就是看冲击负荷能力强,也就是高负荷对生物膜的损毁程度较对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要小。
为此,工艺搭配上多半是膜法放在活性污泥法前面进行串联运行的。
(2)低负荷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出水有机物浓度再一步降低而已的话,确实接触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稳定,因为活性污泥在低负荷状态下更加不易维护,而生物膜法可较好的适应。
问题4:牛仔废水,工艺是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SV30有85%,DO2~3mg/L,进水COD600mg/L左右,出水COD150mg/L~200mg/L,现在二沉池上面漂浮很多泥,很细。
因为在调试培养期间,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有排泥,每天进水量350~400t,池容积350m3。
镜捡发现丝状菌较多,菌却数量很少。
请问这种情况是否是污泥老化严重,并且出现污泥膨胀?想采取多排泥、加大回流并多投加营养(尿素、磷肥、生粉)的措施解决。
这样是否有效?排泥的量大概多少?每天排多少排几次合适?回答:(1)浮渣产生与丝状菌膨胀有关,其机理是丝状菌膨胀后导致夹带气泡能力上升,由曝气导入的气泡即可夹带污泥上浮。
对策还是在丝状菌的控制上,有条件的重新培养,否则进水水质成分单一,需改变以达长效目的。
(2)当然各工艺指标控制合理,也可带丝状菌状态稳定运行,只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偏弱。
(3)工艺方面保持F/M值得合理范围,曝气区不留死角。
营养物质检查后合理投加须考虑,另外,不论何种情况,长期不排泥是不行的。
问题5:在相关书籍上看到接触氧化池在进水COD超过800mg/L时处理能力明显下降,是这样吗?回答:(1)不能一概而论。
进水浓度高了,出水浓度自然也会相应的升高,当进水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导致出水超标了。
(2)高过800mg/L的COD,处理效率是否变差,应该和进水可生化性、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运行管理、负荷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问题6:接触氧化法,挂填料的,与活性污泥法在SV30上可以一样吗?有人说指点说接触氧化池SV30应该达到30%,但是两三个工程除了一个食品的水可以达到15%,印染水和啤酒水都清得很,根本没有泥沉积。
个人觉得接触氧化法,生物应该挂在填料上了,不应该看SV30了吧?回答:(1)生物接触氧化法通常不设回流,所以,池内活性污泥浓度是无法提升的。
(2)如果设置了回流,活性污泥和填料上的生物膜将共生,这样的话会增加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如果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话,就没必要促成泥膜共生了。
(3)两者也存在着竞争,故而在操作上会相对变得复杂。
问题7:如果通过出水去除率判断的话,时间是否需要长一些(实验结果曲线反映)?原来纤维填料颜色比较白,现在颜色深了,变成深绿的,附着的虫也较以前多,这样能否判断挂膜成功?另外,接触氧化池挂膜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投加什么养料?回答:(1)进水底物浓度满足要求,供氧跟得上的话,营养剂充分,无须特别投加什么即可保证挂膜成功。
(2)生物膜出现绿色,说明部分藻类已在膜上生成,可以认为挂膜基本成功了。
问题8:在填料上面的生物膜,这两天多起来,不过好像又不像,滑滑的都不知是什么,丝状的,半透明。
泡沫问题解决了,减少进水,还用人工把撒过消泡剂留下来的表面给弄掉,排排上表面的水,黏性的碎泥太多了。
二沉池水很浑浊,都是丝状的东西,也像是弹性材料上脱落下来的生物膜;SS肯定和进水的时候有的一比,估计还比进水高,会不会是丝状菌膨胀?纤维材料接近池底的那些发黑,是不是供氧不足?还是因为短流问题导致(上进上出的设计,而且长方形的宽进宽出)?回答:(1)填料底不发黑不见得就是供氧不足,可能供氧不均匀,具体检测DO可以确认。
(2)填料上的滑滑的、透明的生物膜多半可能和废水性质(工业废水)有关,我想也是过渡时期出现的,等操作参数稳定和正常后会减少,同时,DO降低也可以加速其消失。
(3)出水浑浊也和生物膜脱落后被打碎有关,毕竟生物膜不像活性污泥可以直接絮凝的,生物膜打碎后就不能絮凝了。
(4)及时捞出浮渣还是需要的。
(5)消泡剂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使用。
问题9:生物接触氧化池被养的没泥了,只有少部分生物膜还在纤维填料上,在水中发现有脱落的生物膜。
现在应该怎么办?加泥还是重新培养?回答:(1)如果接触氧化池没有泥了,出水指标还达标的话,依靠挂膜就可以了,没必要担心。
(2)如果接触氧化池后的沉淀池没有设置回流到接触氧化池的回流系统的话,那接触氧化池培养出稳定的活性污泥就变得不可能了。
问题10:生物接触氧化池,因为活性污泥培养没了,只有填料上的膜了,现在脱落也比较严重,曝气情况下曝气池水中都是脱落下来的膜絮体,二沉池也有这样的絮体。
正在尝试着找到适合的水量,现在出水的泡沫是乳白色细小泡沫,有点黏性,不容易破碎,成团时表面都有脱落下来的膜(细小污泥)附着在上面。
这个泡沫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回答:(1)按照泡沫性状,看看是否是负荷太高了。
(2)因为膜有脱落,相对负荷就高了,如此会产生这类泡沫。
(3)稳定操作后,生物膜恢复,泡沫就会减少。
问题11:接触氧化工艺,最近工艺正在提升浓度阶段,由于业主的原因,进水浓度很低,COD都在100左右(设计是600),而且还是显绿色的。
废水含有少量铬。
请问:(1)在水中铬与绿藻的显色怎么分辨?现绿色的因子还有哪些?(2)如果进水浓度比较低是否导致膜会脱落(即使在我把暴气压得比较小)?(因为自由挂料上的膜有一天看了两次,上下午情况差好远,脱落了不少,有点怀疑是人为的机械脱落,因为我见过大手大脚看膜的人)(3)现在的进水很少营养,我每天加一包面粉(池容1000立方),N P少量。
水量提高到一半,希望带着细小的悬浮污泥,沉淀池的泥每过段时间回流到兼氧。
对这样的运行有什么建议?回答:(1)含铬的话是可以显示绿色的,和藻类的区别是,藻类显绿色是局部的,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基本在液面,而含铬则整体显绿色。
另外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藻类的,你的水质我想是不会有藻类的,毕竟要生长条件的。
(2)进水浓度低,原来的膜会发生剥落的。
(3)可以加些底物来提高进水浓度。
问题12:请问接触氧化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怎么样呢?水力停留时间要多长才合理。
我现在调试的这个厂设计的停留时间为7小时,出水氨氮去除率低,进水的COD在100左右。
回答:(1)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不仅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关,但水力停留时间7小时也可以,如果可以延长到10小时则更好。
(2)另外,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去除本来也不高的。
如果是泥膜共生的话,可以减少排泥,以便提高氨氮去除率。
问题13:采用A/A/0法、CASS法处理废水的时候F/M=0.05-0.15之间比较合理,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泥龄,保证硝化细菌的存在。
如果采用接触氧化法那么F/M能不能提高,提高到多少范围合适?回答:接触氧化法,以生物膜为处理主体,通常混合液内只有少量的游离细菌,因此,不存在F/M值一说,有的系统设有回流功能,会在生化池内形成活性污泥,为此,就会出现既有混合液活性污泥,也有填料上的生物膜,两者共同处理进水的有机物。
如是这样的话,F/M没有太大意义,通过回流的调整可以间接的调整混合液微生物浓度了,该种做法常见于负荷增高后的系统改造后。
问题14:接触氧化法受到负荷冲击,处理效果下降明显。
膜片上的活性污泥变得灰色,手感很涩,没有了以前的粘性。
有没有什么方法在不减少处理量的情况下,加快膜片上污泥更新的方法?回答:负荷冲击。
说明是微生物量较之进水底物浓度而言显得不足,为此可以提高曝气量来促进微生物繁殖,由此达到负荷平衡。
问题15:接触氧化池内的活性污泥都象加过药一样呈大片的絮体状,以前没见过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污泥扰动不足,出现絮凝的话,可能会发生你说的情况。
所以,要看看搅拌或曝气是否充足及死角问题。
问题16: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回答:(1)生化处理都有处理上限的,超过了在处理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必定出现出水指标上升,导致超标。
(2)如果你的生物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的话,进水浓度COD2000以下为好,如果过后面还接了其他生化处理,此处接触氧化仅仅是降低负荷的话则,COD3500也可以。
问题17:刚到一个印染厂污水处理站2周,厂里印染废水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为:集水池(100m3)→调节池(1100m3)→接触氧化池(1600m3)→沉淀池(500m3)→气浮机→活性炭过滤器→清水池。
该套系统已经运行了7年多,冷却塔,风机等都有些老化了,最初设计水量为3000 m3/d,进水COD为300mg/L,出水COD<150mg/L。
现在水量一般为1000m3/d,连续测试了一周,发现进水COD在500~700mg/L左右,听说高的时候达到800~900mg/L,刚来的时候发现出水水质还不错,但是沉淀池每天都有大块的灰白色污泥上浮,我感觉是剩余污泥过多(原来的现场操作人员一直将污泥回流泵24小时开启,回流到调节池),我来了以后连续5天每天早上排泥1小时,回流泵还是一直开启,近几天发现接触氧化池的污泥越来越少了,回流泵回流的基本都是清水了,现在接触氧化池最后1格(设计是分了共3格)和沉淀池的水都变黑了,这几天进水COD500左右,出水COD300左右,沉淀池出水颜色越来越深,并且有一些小颗粒污泥和水一起流走了,现在出水看起来像酱油,处理效果是越来越差了,大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是污泥排太多了,还是曝气量不对?(期间曝气量我也有调过,由于风机变频器上已经看不到频率数据了,现场又没有DO测试仪,现在也不知道气量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