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18.59 KB
- 文档页数:8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教学区景观设计说明一、设计主导思想本设计紧扣“建筑、教育”这一主题,以构建“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使人、建筑、景观真诚对话;着力营造校园的“第二自然”,追求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表现,力求使景观与校园生活特色和公共活动空间达到完美统一。
本方案的设计特点有:1.构建以建筑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空间格局,将绿化引入建筑组群之中,形成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
创造幽雅环境,充分展现高校生活特色以及现代生态型区域环境的设计思想。
2.组织蜿蜒曲折,回转通达的庭院步道网络和疏散流畅的道路系统,漫步在庭院曲径之间或穿行于景观组团之中、或晨读、或夕阳中的趣谈,时时处处都可解读建筑之精品、感受文化之灵性,步移景异、轻松自然。
3.营造婉转深邃的校园公共空间体系以及和谐景观,通过“苑-园-街-庭-院”的起承转合形成园林化的景观特色。
将建筑院落错落有致地围绕着自然景观,以开敞的形式面向四周的景观展开,交织融于园林环境之中。
由此,设计者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大学校园。
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兼具传统空间诗意和当代文化需求的教学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因景造势尊重原规划主题,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加以景观设计上的提升,因地制宜,将场地的有利条件加以张扬,与建筑专业高校的气质相适应。
2.“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在高校中的活动规律和特点是影响校园空间规划的主要因素。
设计者考虑的主题对象是空间的使用者——学生,通过对使用者行为模式的分析,满足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以达到人性化的目标。
3.“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空间营造中。
只有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利用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具体设计通过对设计理念的把握,本次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整个教学区划分为两部分,即:人文景观轴、教学楼小庭院景观。
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经典案例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项目背景 (2)1.2 设计理念与目标 (3)2. 经典案例介绍 (4)2.1 案例一 (5)2.1.1 案例概况 (6)2.1.2 设计理念与特色 (7)2.1.3 主要景观元素分析 (8)2.2 案例二 (10)2.2.1 案例概况 (11)2.2.2 设计理念与特色 (12)2.2.3 植物配置与应用 (13)2.3 案例三 (15)2.3.1 案例概况 (16)2.3.2 设计理念与特色 (17)2.3.3 功能分区与布局 (18)3. 案例分析与评价 (18)3.1 案例一分析评价 (19)3.2 案例二分析评价 (20)3.3 案例三分析评价 (21)4. 校园景观绿地设计要点 (22)4.1 绿地规划与布局 (23)4.2 植物配置与选择 (24)4.3 硬质景观与配套设施 (25)4.4 水景设计与利用 (27)4.5 无障碍设施与人性化设计 (28)5. 案例设计流程与技巧 (30)5.1 需求分析与现场调研 (31)5.2 设计方案制定与优化 (33)5.3 施工图设计及造价控制 (34)5.4 施工管理与后期维护 (35)6. 校园景观绿地设计趋势与发展 (36)6.1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38)6.2 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应用 (39)6.3 retrofitting与适应性设计 (39)1. 内容概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的经典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校园绿地设计理念、风格特点和实施策略的平台。
文章将首先概述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随后逐一分析国内外多个知名校园绿地设计案例,包括其设计理念、空间布局、植物选择、功能分区等方面的亮点。
通过这些案例的剖析,本文将帮助设计师、规划师以及校园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优秀设计经验,为打造美观、生态、实用的校园绿地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此外,文章还将探讨校园景观绿地设计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一、背景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间的建筑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大学校园而言,绿化是其独特的一项优势,它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能够塑造校园的美学和人文特色。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全面的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 增强校园的人文特色和美学价值;3. 保护和提升校园自然资源;4. 创造良好的校园形象,提升学院声誉。
三、设计原则1. 保持生态平衡,倡导可持续发展;2. 注重生物多样性,引入多种植物物种;3. 考虑校园功能和使用需求;4. 结合学院发展规划;5. 引入现代科技,提升绿化管理效率。
四、设计内容1. 校园景观规划(1)建立起整体规划,在校园不同区域划分不同功能的景观空间,如休闲区、教学区、运动区等;(2)注重景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便于师生活动;(3)考虑到四季变化,合理安排花卉植物种植的季节和位置。
2. 植物选择(1)注重引进多样性的花卉植物,根据其花期和观赏效果进行搭配;(2)引入耐旱、耐寒和抗病虫害的本地植物,减少对水资源和农药的依赖;(3)根据校园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树木、灌木、草坪和花坛植物。
3. 绿化设施(1)增加校园内的休闲座椅、雨篷和树荫、小型景观等设施,方便师生休憩和活动;(2)规划自行车道和步行路线,鼓励师生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汽车污染;(3)在校园内合理设置垃圾桶、厕所等公共设施,维护校园卫生。
4. 绿化管理(1)建立专门的校园绿化管理团队,负责校园植物的养护和管理;(2)采用智能化系统,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水分需求,提供自动化的浇水和施肥控制;(3)开展定期的绿化检测和修剪,保持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绿化规划方案,包括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和植物选择;2. 开展必要的土壤改良和绿化工程,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3. 引进适合的植物物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植栽;4. 设置绿化设施和管理系统,保障绿化管理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5. 进行绿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6. 定期检查和评估绿化效果,根据需要进行修剪和改进;7. 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绿化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浅谈大学校园绿地设计【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绿化;绿地设计1.大学校园绿地作用1.1大学校园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涵义进行校园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因此,研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发展、原理、原则、规划方法及其与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体现高层次文化特色的大学校园绿化理论,可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从而为大学师生创造出更加优美而实用的绿化空间环境。
1.2校园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1)绿化规划作为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校园总体规划之中。
(2)校园绿化设计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3)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
(4)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丰富多采的绿色环境。
1.3校园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要点1.3.1建筑物周围绿化学校是以建筑为主体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物附近绿化要考虑室内通风采光的需要,离建筑物5米以外才可种植大乔木,靠近墙基可种植些低矮的花灌木,其高度不能超过首层窗户。
在建筑物的东西两侧,可种植一些速生大乔木或攀援植物,以防日晒。
1.3.2校园道路及周边防护林带绿化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应以达到遮荫目的为主,可选用梧桐、合欢等乔木。
1.3.3运动场地绿化运动场周边绿化既要保持通透,又要有一定遮荫。
运动场与建筑物之间有宽15米以上的常绿与阔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到隔音作用。
乔木以下一般不宜种植灌木,以免防碍运动或给运动者造成伤害。
1.3.4校园绿地设计: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用地条件等,在校园规划建设休憩绿地,作为师生课外阅读、休息的场所。
绿地布局形成应与校园总体布局相协调,可选用自然式、规则式或混合式。
校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
下面给大家介绍校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欢迎阅读!
校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一: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且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设计原则
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
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作业》石河子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布局说明书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系2010级园林2班刘雪梅 20105124141 概况1.1 自然条件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是玛纳斯河的冲积扇,地势平坦,整个校区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石河子市区地表层为50~200cm 厚的亚黏土,以下为巨厚沙砾卵石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气候属大陆性温带干旱型气候。
1.2 学校概况石河子大学校园位于石河子市东城区,随着石河子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市政府的东移,石河子大学在空间上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并置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大学的校园绿化建设直接影响着老、新城区自然环境的衔接和石河子园林城市的建设。
2 校园环境现状石河子大学校园南北跨3 个街区,北三路、北四路横穿校园,把学校分隔为北、中、南三部分,校园总面积约114 万平方米。
北校区为原农业部部属的石河子农学院旧址,整体总局沿用原布局要要要道路纵横交织,没有明显的轴线关系。
西部与北部为教工住宅区,面积约为14 万平方米,约占北校区总面积的32%。
其他为教学、科研、运动、学生住宿等用地相互穿插的格局。
中校区原为农田和苗木生产用地,在1996 年石河子大学合并成立时划归大学,从而把南(石河子医学院)北(石河子农学院)贯通起来,组成现今主校园区。
中区为南、北、中三大校区中最年轻的一个,为新建校区。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中区有明显的规划痕迹,北大门、会泽区一号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中夹带的场地都位于一条轴线上。
轴线组团建筑外围有一环路,环路外围又是一圈建物,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中区主体教学、科研、办公区。
南校区的轴线位于东侧,北起校区北门入口,沿一条南北道路向南到达春辉堂(大学老礼堂)再向南依次为医学院主教学楼、南大门。
与轴线垂直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把校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教工住宅区,面积约为3.2 万平方米,占总面积15.6 万平方米的20.5%;南部为学生住宿生活区和教学、办公、科研区。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格局也日益扩大。
一个优美的大学校园是人们学习、工作、休闲的好去处。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成为了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大学校园是学术研究的堡垒,更是文化传承的场所。
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将校园内的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充分地融入到设计中。
比如遗产树、院落、钟楼、校训等元素,都能够很好地表达校园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更好地尊重、珍爱和感受学校的文化价值。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它的环境和氛围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
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挑选合适的树木、花卉、草坪等绿植,通过小型喷泉、雕刻、座位等设计表现出典雅、宁静、美丽的场景,为学生提供一种舒适、安静和放松的环境。
同时,充分考虑人性化要素,如方便的交通、便于通行的道路、清洁的环境等,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校园人文氛围。
三、突出校园特色的体现宣扬校园文化特色,是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大学校园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建筑、雕塑、树木、绿化等都可以成为表现校园特色的表现元素。
在校园的不同区域内,采用不同的设计语言和风格,以呈现出丰富的校园文化面貌。
同时,注重强化景观的实用性,通过完善的功能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随手可得的公共空间。
总之,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作为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和把握上述三个方面,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尽可能地贯彻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美丽、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庞大,大学校园不再像以往那样独立于城市之外,而是与城市融为一体。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或历史沿革,大学校园周边的景观与城市环境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让大学校园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需要对大学校园边缘空间进行景观设计研究。
一、大学校园边缘空间的概念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是指大学校园周边的道路、人行道、绿地等公共区域,也包括那些与大学校园直接相连或紧邻的区域。
这些地方通常与校园内建筑设计风格不一致,也缺乏与之相协调的景观设计,给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1、提升大学形象:大学校园一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优美的校园景观能够为大学增色不少。
对大学校园边缘空间进行景观设计,可以让大学校园更加美丽,让其形象更加显著。
2、改善城市环境:大学校园边缘空间通常是城市环境中的“短板”,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其周边环境建设水平落后。
而经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让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成为城市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
3、增强交流互动:大学校园边缘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连,是学生和市民互动的重要空间。
通过对大学校园边缘空间进行景观设计,可以增加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种类,为学生和市民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
三、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路1、建立显著的标识:大学校园边缘空间的设计要充分展现大学的特色,建立显著的标识。
例如,在校园边缘种植校园名称的花坛,或在校门口设置大型校徽等。
2、创造舒适的环境: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创造出一个宜人、有特色、可亲近的环境。
大学校园周边可以通过增加绿化、打造景墙、修建休息亭等措施,创造出一个休闲、娱乐、学习的绿色空间。
3、合理设计交通:大学校园周边的交通设计应该考虑交通流量、交通方式多样化等因素,充分保障行人及动力交通的安全。
建立通达性较好、安全可靠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系统来完善校园周边的交通。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兰州石化学校园林规划设计1.总述石化学校新址位于兰州市平和区兰州交通大学后部,新增总面积约 128 亩左右,此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35~40%,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新址新建行政楼一栋,教课楼一栋,图书室与实验楼各一栋,学生宿舍四栋,综合楼一栋,体育场一个,食堂一座,还有活动中心与体育器材室及配电室等。
建筑小品主要包含进口处的大门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一座、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一处、主楼边的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以及宿舍楼前的花架一座、还有图书室周边的小型广场以及雕塑,设计中还包含了一部分小品设计。
整体成效见图纸2。
2.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该设计认为广大师生服务为主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供给一个防暑、御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歇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纳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联合,在山川之间为学生提优秀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四周的绿化突出寂静、洁净的特点,形成拥有优秀环境的教课区。
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纳规则式部署。
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凑近建筑物栽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采纳耐荫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注明树种的名称、特征、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表现了校园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2.1 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争创建风景宜人、欢乐舒坦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余员工供给学习知识、沟通思想、启示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2 表现校园文化特点,突出“教书育人”的氛围:充足发掘校园环境特点和文化内涵,表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点,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育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校园景观设计案例
一、海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海洋大学位于北京西南郊,因其蓝色海洋般的自然风景而著称。
为增加校园的美感和使用性,本案根据海洋大学的地理位置,以蓝色、绿色为特色,并结合当代设计元素,融合“生态、功能、审美”等三
大设计理念,进行校园的景观设计。
1、整体景观设计
为拉近校园与自然的距离,景观设计重点着眼于自然营造及带有蓝色
元素的审美营造,将海洋大学的宗旨“求真、追求、创新”融入校园
景观之中,构建蓝色绿色交响的象征性景观。
2、灯光景观设计
根据教学区、宿舍区和其他空间的功能,环境景观设计根据动线、和景、色彩等原则进行灯光的设计,有效的将自然光引入校园空间以增
加校园的谐调性景观,并用灯光照明突出半静态区域,展示校园美好
的文化氛围。
3、生态景观设计
在营造新的校园景观时,根据最新的生态理念,结合现有的植被资源,以院落空间形态为框架,配置多种植物、飞鸟、水流、拱门、湖泊等
因素,建立起一组生态及安全的景观环境,增强环境的多样性。
4、景观休闲设施设计
根据校园景观环境划分,搭配空间的实践与功能,设计并布置传统廊架、景观椅、或是活动派对等组合景观休闲设施,丰富校园景观功能,作为学生们空闲休息及活动场所。
总之,本案根据“融合生态、功能、审美”这一三大设计理念,
根据海洋大学的自然特色及其现有的资源,设计并安装灯光及景观休
闲设施,有效的创造一处结合审美、功能、与自然的校园景观区域,
实现让老师和学生得以放松心情,欣赏校园风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校景观空间设计说明设计构思学校环境作为学校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学校环境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审美成果,是一门完整的立体艺术,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
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不同的设计手法,诠释校园精神,反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校园景观规划更加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同时感受到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感受到在设计中传承文化、地域特色和学校人文精神特色的校园环境。
同时,校园设计中还结合了自然,并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了校园的生态系统,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生态校园。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在设计中多采取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的设计方案,以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设计风格设计风格: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风格理解:作为艺术的提炼和归纳,现代主义风格表现为平面形式的象征,从而更加注重空间功能的规划。
现代风格景观设计应注重对人类历史符号的提取。
对于学校来说,文化是城市学校魅力的灵魂;正如现代主义是以人文历史的精妙为基础的,丰富的人文基础可以提炼出精致的现代艺术符号。
特点:以简洁、艺术的手法,注重场地分析、开放平面取代线性序列,体现空间的自由开放性。
设计原则①与理念文化相统一办学理念文化是学校环境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环境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办学理念,丰富和突出办学理念。
因此,学校环境文化规划必须遵循与理念相统一的原则。
② 因地制宜原则学校是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地区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地域文化和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有效和持续性,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充分体现学校环境建设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环境文化的品质。
③ 与教育相统一的设计原则学校是教育的场所,与其他场所最大的差异就是,学校环境具有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
因地制宜,获得经济、景观与生态的多重效益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建筑
容积率不高,因而应该有效地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大型公共绿地
的有效补充。
生态校园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校。
园”的理想追求。
1997年,清
华大学在我国首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
所谓绿色大学,“就是用可
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
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
未来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构想是集自然、空
间与人类三位一体化的系统。
大学校园生态性主要表现为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
为了实现大学校园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
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大学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
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
景观生态学的启示
1.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阃结构与形态特征对
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是构成景观空间格局
的一个基本模式。
校园景观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归属于这一模式中。
校园中的
绿地、建筑、铺地、水面等属于斑块的范畴;水系、植被、道路等属于廊道的
范畴;绿地、建筑等属于基质的范畴。
由于校园建筑、场地的建设,基本上改
变了校园基地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所以,校园绿地和建筑既成为校园
景观设计中的基质,又与斑块融为一体。
2、斑块。
景观生态涉及的主要要素分为气候、水、植被等。
校园绿色生态空间要通过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斑块和廊道,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绿地斑块
的数量应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分布要均匀,大、小斑块结合,并注意尽可能
增加绿量。
校园景观各要素的结构、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最小
距离、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影响着校园景观格局。
在新校区规划中应重视预留地块、保护开敞空间,加强公共绿地建设,提高校园生态功能;保护湿地、水体,维持校园景观特色的亲和性,建立各式“园林”,合理规划学习、生活、锻炼
与休息景观,使校园景观生态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从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景观
格局出发,理想的校园中心区应当是大型校园生态公园等大型自然斑块,通过
绿色廊道连接周边各小斑块。
这样就会给校园的整体景观设计布局带来很大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廊道。
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是校园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二者的规划不仅有助于改善道路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校园生态功能,增加校园景观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消除道路廊道所带来的种种环境影响,将校园内部景观斑块连接起来。
考虑了生态功能的道路系统从单纯的交通功能转向兼顾流量、速度与景色关系的多功能重叠。
此外,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形状曲折、穿越多种景观斑块,富有美学观赏价值。
4、气候。
西蒙兹教授对气候给与人的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人类对世界气候除了适应别无他法,但是人类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植被、水体、构筑物来改善局部的微气候。
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投入对师生更多的人性关怀,特别是户外交往空间。
要综合利用景观要素的组合安排,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特别是停留空间,应避免日晒雨淋。
在外部空间中广泛运用如亭、敝厅、外廓等对于季节气候适应性强的空间形态,并较均匀布置,能明显弥补不利气候条件下交往空间减少的缺憾。
5、水平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要求协调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
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林木植被的截流,成为涓涓不断的细流,流经人造水域和天然河流。
因此,校园里不宜建大面积硬质广场,也不宜人工开凿大面积水域,要注意利用生态草坪等形式进行雨水的收集。
原有地形地貌的运用
校园景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林则林。
合理利用校内坡地、河流,形成风景区,休息场所。
校园里有
了坡地等地形高差后,配以植物、水域、环境小品等,将有助于形成层次丰富、有人情味的校园场所。
校园的地形可归纳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景观的处理方
式也随之不同。
(1)有些校园基地趋于平坦,景观的层次性不强,这时更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微地形,来营造丰富的校园景观。
(2)对于校园内体量较大的山体,可在其上修建观景平台、观景设施,以一览校园全貌;还可倚山建道,营造盘
旋曲折的校园景观;或遇校园主要道路,可开辟豁口,亦能形成围、隔、透的
景观效果。
(3)有些校园的基地就位于一座山上,这时山体地形就成了校园景观营造的主导。
整个校园可与山势融为一体,建筑和景观按照山的走势设计,而
不是按照一些抽象的几何形状设计,这样做便于设计成庭院或方形场地,形成
周围环绕山和草地的景观。
如香港科技大学位于香港九龙清水湾,地理位置依
山傍海。
建筑及校园环境设施依山势而建,形成了错落有致、清新明快的校园
景观特色。
对于校园场地内原有的水域,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域,要保留和进行疏导,使之成为校园的自然生态绿地。
大面积水域亦可架桥设岛,形成穿越性的校园
景观。
另外,大学所处地区不同,气候环境对校园景观的影响也会不一。
比如
南方和北方的大学校园在植物选择、水体营造及建筑、构筑物的形式上都有所
不同。
利用原有场地的资源优势,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对于保护生态、节约
资金等方面将不无裨益。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优化从景观结构、空间的物理构成及精神气质的营造、可持续校园的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力图解决当下校园里突出的环境景观
问题。
识别性、归属感、认同感及教育文化性一直是校园景观所追求的主题。
现代校园往往面积庞大,必须建立明晰的校园环境景观结构框架,继而从尺度、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及适宜的道路系统等方面来营造人性化的校园场所;在生态
园林的大环境下,通过人工置景,渗入进入文气息。
在这里,理性与浪漫交织,环境与文化融合。
朴实、宜人、向上的校园环境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认同和热爱。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对自己笑的人不一定是真爱,对方表面的伪善是为博取信赖,暗里他可能会伺机将你伤害。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对你心门敞开,即使你用善良和真心对待,有的人依然会悄悄将你出卖。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哪怕你拿到了幸福的号码牌,命运之神也不一定对你温柔相待,你的余生仍有可能会被忧伤覆盖。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人世间每个人都会有孽缘和无奈,有的人不值得你为他付出和慷慨,命中注定的灾祸你想躲也躲不开。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不管你在人群中出不出彩,不管你对生活认真抑或懈怠,该来的一切总是会因你而来。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人生总有预料不到的惊喜和意外,纵然你处在绝望的谷底和天台,转身就有可能看到晴天驱走阴霾。
总有一天你会渐渐明白,无论人生之路宽畅还是狭窄,如果你能用勇敢和坦然对待,一切困难都不是前进的阻碍。
天下总有地方是专属于你的舞台,你的江湖你才是真正的主宰,对于前尘和过往少问应不应该,无论何处你都要展现自己的风采。
别去管自己是不是栋梁人才,世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无论你踏步于尘世内外,尽力和无悔才是对命运最好的交差。
这段时间,被电视剧《知否》刷屏了。
明兰和顾二叔幸福甜蜜的婚姻,让不少网友唏嘘羡慕,有人说,“这部剧简直就是现代婚姻的教科书。
”
剧中庶女出身,却高嫁侯府,被顾二叔万千宠爱的明兰,把一段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婚姻,过成了最幸福的样子。
细细思量,与她身上鲜明而独特的三种品质是分不开的。
自信独立,不卑不亢
明兰嫁入侯府后,面对侯府小秦氏等人的挑衅,毫不胆怯。
从巧妙应对顾家长辈的发难,到立院别住、人前立威,明兰都能靠着她的聪慧和果敢,不卑不亢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