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技巧----突出主体的几种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47 MB
- 文档页数:13
构图技巧------突出主体的几种方法在一幅照片中,主体物是画面的主角,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阐述主题,都是通过它来感染观众的。
要使主体物在画面上显得更鲜明,我们一般可以利用如下一些方法:1.利用大小的比照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个感受,当一群人朝我们走来时,其中最高或者最矮者,往往最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就说明,差异会使我们注意力集中,并且人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到这个与众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这个道理,具体运用到摄影构图上,我们就可取得这样一个经历:在任何一个大小均匀的构图中,足以打破均匀的那一局部,那么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所以,要使主体变得引人注目,可以有意选择一些与主体相比显得更大一些,或者更小一些的陪衬体来作比照,主体即会显得突出。
2.利用明暗的比照黑夜里当建筑物亮起灯光时,我们会发现建筑物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就是明暗比照的作用,所谓“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有白〞。
利用明暗的比照,可以使主体物更显突出。
2.利用质感的比照曾经在世界新闻摄影展中获得大奖的作品?乌干达干旱?是这样来表现非洲旱灾地区的人们苦难的: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掌中托着一只皮包骨、枯瘦似柴的手。
摄影师通过这两只手的鲜明的质感差异,一下子将灾情的严重和人们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人们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非洲灾民的强烈同情和焦虑。
这幅片子也是两只大小不同的手,但是它表达的是通过一直稚嫩的小手来展现出小朋友的一种好奇心。
说明这个小朋友没有见过涂了红颜色的手指甲,画面中从小朋友小心翼翼的手表现出略有些怯怯的心态。
3.利用形状的比照当两种外表形状不同的物体并存于同一画面中时,其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衬托作用,并起到突出主体的成效。
5.利用色彩的比照俗话中常说道“红花虽好,绿叶不可少〞这话极其精辟地说明了色彩比照,对于突出主体具有很大的作用。
确实,红花只有在绿叶的衬托下才能更显其艳丽。
推而广之,凡在色相上处于比照色彩的物体,都有相互衬托、陪衬的作用。
利用居中构图突出主体在摄影中,构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能够帮助我们将主题突出展现,让观众的目光聚焦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而居中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式,它能够有效地突出主体,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感觉。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居中构图来突出主体。
一、居中构图的基本原理居中构图是指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位置,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主体成为画面中最突出的元素。
居中构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称和平衡来创造一种稳定感,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和谐与美感。
二、利用居中构图突出主体的方法1. 空间利用:在居中构图中,主体通常位于画面的正中央,周围空间相对较大。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间来突出主体,让它成为画面的焦点。
可以通过调整主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来增加其吸引力,使其更加突出。
2. 对比色彩:在居中构图中,主体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位置,周围空间相对较大。
我们可以利用对比色彩来突出主体,使其在画面中更加显眼。
可以选择与主体形成鲜明对比的颜色作为背景,或者使用亮度对比较大的颜色来突出主体。
3. 线条引导:在居中构图中,线条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线条来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其聚焦在主体上。
可以通过在画面中添加线条,或者利用主体本身的线条来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其更加突出。
4. 空间层次:在居中构图中,空间层次的处理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层次关系来突出主体。
可以通过调整主体与背景的大小、明暗对比等来增加主体的突出感。
5. 元素组合:在居中构图中,元素的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元素组合来突出主体。
可以选择与主体形成对比的元素作为背景,或者利用元素的形状、大小等来突出主体。
三、案例分析以一张花朵的照片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居中构图来突出花朵这个主体。
首先,将花朵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位置,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
然后,利用对比色彩,选择与花朵形成鲜明对比的颜色作为背景,使花朵更加显眼。
立体构成基本型-回复立体构成基本型是指构图中能够营造立体感的一些基本形式和组合方式。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元素的运用来达到这一效果,例如线条、形状、明暗对比以及空间的组织等。
本文将对立体构成基本型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构图技巧。
一、包围构图包围构图是一种通过元素的排列和组合,使得中心对象被周围的元素所包围和突出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形式在摄影中常用于突出主题或强调中心物体。
在包围构图中,可以通过使用线条、形状和明暗对比来将主体与周围的元素进行对比。
例如,在一幅照片中,可以通过使用建筑物或树木等大型元素作为中心对象,并用小型花草或其他细小元素来包围中心对象,以突出中心对象的立体感和主题。
二、嵌入构图嵌入构图是将一个或多个元素嵌入到其他元素之中,创造出一种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构图方式。
通过将元素嵌入到其他元素之中,可以产生一种前后层次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风景摄影中,选择一个具有窗户或门廊的建筑物作为嵌入元素,在窗户或门廊中嵌入风景或其他物体,创造出一种突出立体感的效果。
三、重叠构图重叠构图是将多个元素部分或完全重叠在一起,以营造出一种立体感的构图方式。
通过使用重叠的元素,可以产生一种前后层次的效果,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
在摄影中,可以通过选择多个物体并将它们部分或完全重叠在一起,来创造出一种有趣的构图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风景摄影、人像摄影和静物摄影等领域,可以给画面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连线构图连线构图是通过使用线条将画面中的元素相互连接在一起,以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流动感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在绘画和摄影中都非常常见,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连贯感。
在连线构图中,可以使用各种线条,如直线、曲线和斜线,将画面中的元素相互连接,并创造出一种流动感和立体感。
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景观摄影中,可以将天空、山脉、海洋等不同元素用线条连接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流动的立体感。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0.构图的定义《辞海》:“造型艺术”术语。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了解完了何为构图之后,马上进图正题吧。
1. 三分割法(英: Rule of Thirds)摄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国内也把它称之为“九宫格构图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画面九等分,将主题元素置于线的交点之上,既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为舒适。
三分割法-例图1三分割法-例图22. 对称法(英: Centered Composition and Symmetry)对称是构图的基础手法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左右对称适用于道路、建筑摄影。
上下对称适用于反射、倒影等情况。
上图可谓是三分割法和对称法的完美结合之作。
3. 突出前景营造深入感。
(英: Foreground Interest and Depth)将感兴趣的主体置于前景中,有效追加深入感,可以营造立体氛围。
例图1-1例图1-2上例的下图将石头作为前景,更突显出石头的质感。
例图2-1例图2-2上面的例子,仔细对比一下,下图的主题元素是不是更有立体感呢?4. 框中框构图法(英: Frame within the Frame)框中框构图法-例图1上图利用拱形门作为里面的教堂的图框,给人一种向里面延伸的立体感。
框中框构图法-例图2框中框不一定是人工的拱形建筑或者窗户,像上图就是有效利用了树干作为非完全封闭的Frame,带给人一种立体感。
5. 引导线构图法(英: Leading Lines)引导线有助于将看图的人的视线集中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可以利用道路、墙壁、规则图形等作为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1上图有效利用地板图案上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题元素--埃菲尔铁塔。
同时该图还采用了上述的左右对称法。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2如同上面的例图一样,引导线可以不必是直线,有时候曲线更有魅力。
《构图的窍门》答辩题目与解析
一、摄影常用的构图方法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摄影构图是一种造型手段,它通过各种摄影技术技巧,在对画面各物象进行选择、排列、组合等等的造型处理中,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绪的内容。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以下几种: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斜线式构图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
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
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
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二、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光线是完成摄影技术,继而实现画面艺术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
没有光线便没有事物的影像,归纳起来,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摄影技术上对照度的基本要求
2.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
3.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
4.再现环境气氛和时间概念。
摄影经验-经典摄影技巧大汇总摄影经验经典摄影技巧大汇总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掌握一些经典的摄影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实用的摄影技巧。
一、构图技巧(一)中心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式能够突出主体,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元素上。
比如拍摄一朵盛开的花朵,或者一个人物的面部特写。
(二)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均分为三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
这种构图方法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能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平衡和协调。
比如拍摄风景时,可以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处。
(三)对称构图画面中左右或者上下呈现出对称的结构,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
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场景。
(四)引导线构图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元素,如道路、桥梁、河流等,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二、光线运用(一)顺光光线从拍摄者的后方照射到主体上,主体受光均匀,色彩鲜艳,但立体感相对较弱。
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
(二)侧光光线从主体的侧面照射过来,能够突出主体的轮廓和质感,营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
常用于拍摄人物、静物等。
(三)逆光光线从主体的后方照射过来,主体会形成一个明亮的轮廓,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但逆光拍摄时要注意控制曝光,避免主体过暗。
(四)顶光光线从上方垂直照射下来,会在人物脸部产生明显的阴影,一般不太适合拍摄人物,但在拍摄一些特殊场景时,如沙漠、草原等,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五)散射光在阴天或多云的天气,光线经过云层的散射变得柔和均匀,适合拍摄柔和细腻的画面。
三、拍摄角度(一)平视角度相机与主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能够真实地反映主体的面貌,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二)俯视角度从高处向下拍摄,可以展现主体的全貌和层次感,常用于拍摄城市风光、人群等。
(三)仰视角度从低处向上拍摄,能够突出主体的高大和威严,比如拍摄高楼大厦、树木等。
构图技巧------突出主体的几种方法
在一幅照片中,主体物是画面的主角,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阐述主题,都是通过它来感染观众的。
要使主体物在画面上显得更鲜明,我们一般可以利用如下一些方法:
1.利用大小的对比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个感受,当一群人朝我们走来时,其中最高或者最矮者,往往最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就表明,差异会使我们注意力集中,并且人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到这个与众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这个道理,具体运用到摄影构图上,我们就可取得这样一个经验:在任何一个大小均匀的构图中,足以打破均匀的那一部分,则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所以,要使主体变得引人注目,可以有意选择一些与主体相比显得更大一些,或者更小一些的陪衬体来作对比,主体即会显得突出。
2.利用明暗的对比
黑夜里当建筑物亮起灯光时,我们会发现建筑物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就是明暗对比的作用,所谓“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有白”。
利用明暗的对比,可以使主体物更显突出。
2.利用质感的对比
曾经在世界新闻摄影展中获得大奖的作品《乌干达干旱》是这样来表现非洲旱灾地区的人们苦难的: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掌中托着一只皮包骨、枯瘦似柴的手。
摄影师通过这两只手的鲜明的质感差异,一下子将灾情的严重和人们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人们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非洲灾民的强烈同情和焦虑。
这幅片子也是两只大小不同的手,但是它表达的是通过一直稚嫩的小手来展现出小朋友的一种好奇心。
说明这个小朋友没有见过涂了红颜色的手指甲,画面中从小朋友小心翼翼的手表现出略有些怯怯的心态。
3.利用形状的对比
当两种外表形状不同的物体并存于同一画面中时,其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烘托作用,并起到突出主体的功效。
5.利用色彩的对比
俗话中常说道“红花虽好,绿叶不可少”这话极其精辟地说明了色彩对比,对于突出主体具有很大的作用。
确实,红花只有在绿叶的衬托下才能更显其艳丽。
推而广之,凡在色相上处于对比色彩的物体,都有相互烘托、陪衬的作用。
6。
利用框格突出主体
在摄影中,利用框格能够有效地衬托、突出主体。
这是因为框格与主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色彩、外形还是反差),而差异会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实际上对框格的理解不应该是狭义的,一些门框、窗框、拱门固然是理想的框格,但我们还完全可以利用许许多多常用的物体来得到虚拟的框格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将带树叶的树枝放在镜头前,通过取景器检查树枝的位置,直到它恰好位于构图所需理想位置为止。
有时一块漂亮的大方格图案头巾、一面穿衣镜都可以起到框格的作用,从而渲染主体。
7、井字构图法
想好了拍摄方向后,那么要拍摄的主体重心应该放在照片的哪个地方呢?一般人都会习惯将要拍摄的对象重心放在画面的正中间,这是一般相机的对焦点所在。
这个地方最容易拍到对焦清晰的照片,不过却未必能够拍摄出成功抓紧人们视线的照片。
原来照片的中央部分并不是观看者的视线重点所在,一些将照片分成等份的线条也会令人感到呆板,所以很久以前便有人将在绘画中提出黄金分割法,后来更应用于摄影构图上。
黄金分割法的比例约为 1:1.1 618,不过真正拍摄时其实又不必计得那么准,大概有几个重点要记着。
如果画面中有一条横夸照片的线条,例如风景照中的地平线、水平线,最好将它放于画面上或下半部三分一位置,而不要放在正中间。
同样地,如果将拍摄主体放在画面水平或垂直三分一位置,通常也比放在正中间好。
此外,黄金分割法也衍生出井字型构图法,即是说只要将画面用两条水平线分成三等份,再用两条垂直线分成上下三等分,四条线的四个交叉点都是视线重点所在。
将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安置在这些重点,自然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
拍摄的四四方方人像,给人无甚惊喜
如稍将相机斜放,将人物的眼睛放在井字构图的其中一个交叉点,感染力便变得大得多。
第二部分关于儿童摄影
一、尽量抓拍儿童最自然的表情,这样就给人以真实感。
切忌不真实,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