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3
敦煌莫高窟壁画造型艺术研究**:***学院:艺术学院学号:************班级:工业设计101101班敦煌莫高窟壁画造型艺术研究第一章绪论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并不是偶像崇拜的宗教,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和宣传内容上都有不同的侧重。
十六国以来战乱不息、生灵涂炭的残酷社会现实成为佛教传播发展的土壤。
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天堂地狱之说,对当时的人们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受到统治者的大力倡导。
修庙开窟,雕绘佛像作为信众的功德行为而风行世间。
当时有许多著名画家都参加过寺庙壁画创作,成为他们艺术生命中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
这些寺庙壁画代表着时代绘画新水平,反映着中国传统绘画吸收、容纳外来文化艺术的新成就。
但遗憾的是这些寺庙及壁画早已坍毁不存,只有地处偏远的一些石窟保存下来,其中的壁画就成为我们了解当时宗教绘画情况的重要依据,而现存洞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为最多,新疆库车地区克孜尔,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亦有存留。
第二章敦煌莫高窟简介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课程作业论文(报告)《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敦煌石窟艺术概论》的阅读报告姓名(有法名的加括号注出俗名)学号交文年月一、文献基本情况介绍《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作者是方广铝,江苏邢江人,主要从事佛教、敦煌学研究,在佛教文献研究方面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对初期佛教的年代、分期,初期佛教的起源,初期佛教的思想,初期佛教的五阴与无我,初期佛教的灵魂观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初期佛教的禅定修持,佛教的时间、空间与世界模式等作出了精辟、独到的分析和阐述。
《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作者是郑炳林、沙武田(现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副教授)。
该书于2005年在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本文主要针对《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中“佛教的时间、空间与世界模式”这章内容以及《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中的第二章: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与主题概述作如下读书报告。
二、文献中的观点总结根据《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中关于佛教时间、空间与世界模式的内容,总结了以下观点:1、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佛教与传统大众观念完全相反,佛教认为,由于有了将来,才会有现在。
也就是说事物在它出生之前就已是注定的,事物在将来阶位时,还处于隐伏状态,在现在还没显现出来。
所谓“现在”,实际上只是一个刹那,只不过事物在这个刹那由隐伏状态变为显现状态而已。
过了这个刹那,事物进入过去阶位,便又变成隐伏状态。
2、佛教认为,时间并不是均匀流淌的,对于不同的众生来说,时间也是会变化的,是不一样的,这与现代科学对时间的理论具有相通之处。
3、在作者看来,佛教提出的关于时间、空间的观点,主要也是为了宗教目的而服务的,现代科学是一种严密的理论论证,而佛教由于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这些观点更多的是一种朦胧的猜想。
所以,我们也不用过高地评价佛教的这种“时间变数”观的价值,但同时,我们又要承认佛教在对人类对时间认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创新研究【摘要】摘要:敦煌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艺术风格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本文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其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创新成果。
研究发现,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受到历史、地域、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断演变创新。
文章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对当代艺术创新的启示。
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脉络,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和启示。
【关键词】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创新研究、历史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早期、中期、后期、影响因素、创新成果、总结、展望、当代艺术、启示。
1. 引言1.1 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当时敦煌地区是西域多种文化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敦煌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各种文化、宗教和艺术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敦煌石窟艺术具有了浓厚的异域风情和多元文化特征。
敦煌石窟从唐代开始兴建,盛于唐宋时期,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但却依然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壁画、雕塑和经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融合了印度、中亚、汉族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敦煌石窟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信仰、文化文明等方面的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1.2 研究意义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出不同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敦煌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其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变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历史。
敦煌石窟艺术范文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独特的风格和众多的主题而著称于世。
在1200字以上篇幅内,本文将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探讨。
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世纪,也就是晋朝时期。
当时佛教禅宗在中国传播开来,敦煌成为佛教的中心之一、为了扩大佛教影响力,敦煌人民开始在附近的岩石上开凿石窟,并在内部绘制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以佛教教义和神话故事为主题,表现出佛教艺术的精髓。
首先,敦煌石窟艺术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而著称。
尽管岁月的洗礼,许多壁画已经褪色,但其绘画技法依然可见一斑。
比如,敦煌壁画采用线条勾勒轮廓,使用鲜艳的颜料填充,同时注重光影的运用,营造出立体感和生动感。
此外,敦煌壁画还运用了多种画法,如湿壁法、乾坤法和盛唐法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独特而典雅。
敦煌壁画融合了中亚、印度、藏传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敦煌艺术。
特别是在艺术形象的创作上,敦煌壁画追求写实主义的传统,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服饰细节,并且常常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最后,敦煌石窟艺术的主题丰富多样,内容涉及佛教教义、神话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等方面。
如《西方佛陀降生》、《大唐三藏还俗图》和《玉楼春》等都是敦煌壁画中的经典之作,它们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精湛的技法,向人们展示了当时佛教的教理,传递了美好的人文情怀。
总之,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独特的风格和众多的主题而被世人所称颂。
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通过欣赏敦煌石窟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也能够领略到佛教哲学的智慧和人文情怀。
敦煌石窟艺术概论
敦煌石窟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始建于北魏,历经隋、唐、五代、西夏、元、明、清等时期,形成了多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石窟内保存了丰富的佛教壁画、浮雕、石刻、壁龛等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石窟艺术兼具宗教性和艺术性。
在宗教上,敦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壁画和浮雕以佛教故事、佛像、菩萨像等为主题,寓意深刻,构图精美。
在艺术上,敦煌石窟融合了汉族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唐代“廓造梵天法华经图”、五代“摩崖造像”、西夏时期“五百罗汉图”等。
此外,敦煌石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壁画和浮雕记录了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同时,在文化交流方面,敦煌石窟也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的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令人叹为观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窗口。
- 1 -。
敦煌石窟艺术基本内容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这些石窟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故事和文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敦煌石窟艺术的基本内容,包括主要题材、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
敦煌石窟的主要题材是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其中佛教故事占据了绝大部分。
敦煌石窟中最常见的佛教故事题材包括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和佛教教义的讲述。
这些故事通过精美的壁画和浮雕雕塑的形式展现,生动地诠释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教义。
敦煌石窟艺术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壁画、浮雕、石刻等。
其中,壁画是最为突出和精美的艺术形式之一。
壁画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为观者展现了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浮雕和石刻则以其立体感和雕塑感吸引着观者的目光,展现了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敦煌石窟艺术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敦煌石窟艺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包括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再次,敦煌石窟艺术注重细节的精致表现,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背景细节都非常细腻。
最后,敦煌石窟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让观者感受到深深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冲击。
敦煌石窟艺术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揭示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同时,敦煌石窟艺术也为今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
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敦煌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让人们为之倾倒。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续欣赏和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
总之,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
摘要摘要敦煌壁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敦煌壁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国巨大的艺术宝库,不论是她的规模、数量或是内容都是巨大而丰富多彩的。
面对绚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情不自禁会被它的多样性的形式和丰富性的画面深深吸引,同时还会对以前的民间艺术家与工匠的创造性而为之感慨。
在它的艺术创作中,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色彩。
因此针对敦煌壁画在色彩方面的表现技巧,本论文作了较系统研究,包括其色彩风格的制作特征与使用的矿物颜料有效结合在一起,对当代环境中敦煌壁画色彩给现在重色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初步论述了敦煌壁画在色彩方面的表现方法。
总体上本论文共划分成六部分: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文献资料,对壁画艺术的有关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掌握,例如现状、发展、定义等,从而对现实情况进行了思考,确立了概念以及认识了发展;其次,通过使用现代设计学的色彩美学的原理,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敦煌壁画色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不同阶段的壁画色彩其表达方法也都不同,具有显著的特征和美的内涵;再次,通过使用现代设计学的色彩构成原理,对敦煌壁画色彩的使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且还通过举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然后,通过现代设计学的色彩技巧原理,对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另外,通过上述对敦煌壁画色彩的分析和研究与壁画的有效结合,再一次对不同阶段的色彩制作特征进行了分析昀后,对于当今重色彩彩画的技巧运用和材料,敦煌壁画造成的影响;对怎样在当今重色彩中有效运用敦煌壁画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表现方法;壁画色彩;特点IAbstractAbstractThe dunhuang art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dunhuangfrescoes in i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Dunhuang frescoes is of great ancient arttreasure, the quantity, scale, the content is extremely rich and the huge. Confronted withwonderful dunhuang frescoes, had to be the richness of their pictures and forms of diversity,came at the same time also on the ancient craftsman and folk artist of the creative spirit andsigh. “Color” is fresco art field and other painting art field not buy no topic. This articlethrough to the dunhuang frescoes colour performance mode systemic research, combiningdunhuang frescoes colour styl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se of mineral pigments,analyzes modern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ongCaiHua dunhuang paintings colour effectFull text in general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1,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and grasp the fresco art related theory mural of the definition, fresco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murals, to determine the concept,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hink the present situation;2, using the modern design of the study analyzed the principle of colour aesthetic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dunhuang paintings of colorcharacteristics; Each time themural of color expression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beautiful connotation;3, using the modern design science color composition principle concrete analysis ofdunhuang paintings using color structure, and mural case concrete analysis;4, using the modern design science colour techniques principle concrete analysis on thecolour of dunhuang paintings expression;5, in view of the above analysis and study of dunhuang frescoes colour, combined with the mural cas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again colour 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6, dunhuang paintings of contemporary art ChongCaiHua art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using influences; and Explore how to dunhuang paintings colour is applied an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ChongCaiHuaKey words: Dunhuang paintings;Colour;The ways of expression; Frescoes colour;IIAbstract CharacteristicsIII目录目录第 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研究现状 21.3研究思路、创新点81.3.1研究思路81.32本文创新点8第 2章壁画的相关理论92.1壁画的定义92.2壁画艺术的发展 92.2.1壁画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变化 92.2.2壁画艺术的功能和作用的变化92.3壁画艺术的现状特征102.3.1壁画的分类方法多样化 102.3.2壁画的三大主流表现形式11第 3章敦煌壁画不同历史时期的色彩特点. 123.1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拙朴. 123.2隋朝时期:混合、绚丽. 123.3唐朝时期:华丽、高雅. 143.4宋元时期:平淡、温和. 15第 4章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结构运用. 164.1 黑色、白色、灰色的运用凸显画面的神秘感. 16 4.2 对比色及底色的运用164.2.1对比色的运用. 164.2.2底色的运用18IV目录4.3 同类色的运用184.4敦煌壁画中具体的色彩配置194.4.1红、绿、蓝配置显得华丽高贵 194.4.2蓝、绿配置给人清雅的田园景色194.4.3黑、白运用巧妙鲜明、积极、活泼. 204.4.4黄色和纯红色运用较少 204.4.5金色点?画面呈现光彩艳丽214.4.6调和色运用广泛 21第 5章敦煌壁画色彩技法特点与敦煌壁画的色彩结构22 5.1 敦煌壁画色彩技法特点. 225.1.1勾线填色是敦煌壁画使用色调保持的重要环节225.1.2晕染法是敦煌壁画使用色彩表现立体感的重要方法 22 5.1.3没骨画法体现了艺术观念“写意性” 235.1.3 堆金沥粉法使画面色彩更有光泽感. 245.1.4 平涂设色法以色调均匀表现物体形象 245.2敦煌壁画的色彩结构255.2.1补色对比弥补壁画在色彩明度方面存在的不足255.2.2色相对比使视觉效果极为稳定 255.2.3明度对比凸显色彩语言 265.2.4纯度对比呈现自身特性 265.2.5冷暖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65.2.6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感受到鲜明的色彩对比 27第 6章敦煌壁画中色彩的绘制特点和颜料运用286.1 敦煌壁画中色彩的绘作特点286.1.1.西魏、北周时期壁画呈现透明的色彩变化. 286.1.2隋至唐代壁画具有浓丽的色彩 286.1.3宋代以后壁画色彩趋向平淡与温和。
【解读】敦煌石窟艺术是如何创作的敦煌石窟艺术是如何创作的?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之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艺术,是在传统的汉晋艺术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民间佛教艺术。
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
莫高窟工匠是如何分工的莫高窟的营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组成的。
工匠在窟主或施主的雇佣下从事洞窟的营造活动,依其分工,分为劈岩凿窟的“良工”和绘制塑画的“巧匠”两部分。
洞窟营造工程一开始就有比较细致的职业分工。
参与洞窟营造的工匠主要有如下几类:1.石匠:从事石窟开凿、建筑石料加工、石质工具的制造和修理等之工匠;2.泥匠:从事土木建筑之工匠;3.木匠:从事土木建筑及木质器具制造、加工、修理之工匠;4.塑匠:从事泥塑赋彩之工匠;5.画匠:从事绘画之工匠。
古代各个行业的工匠们,按其技术可分为都料、博士、师、匠、工等级别。
1.都料(都师、都匠):都料是具备高级技艺的师傅,作为都料,要能够从事本行业工程规划和组织实施,并负责行内事务。
2.博士:博士这一级别的工匠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应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可以从事高难度技术劳动、能独立承担本行业所有技术施工任务的高级工匠。
3.师(先生)敦煌工匠中的“师”或“先生”,主要是从事画、塑行业的。
从技术上讲,称师与先生者最少应是博士级,或者说,博士级画、塑工匠能教带徒工者,即可称师或先生。
4.匠在工匠阶层中能被称作匠者,当为独立从事本行业一般技术性劳动者。
这是工匠队伍中的多数,是主体力量。
5.生生级别的画工既能在匠师们的带领下从事绘画劳动,亦能独立从事绘画劳动。
在敦煌晚唐五代宋或者说更早一些时期就有“画院”、“画行”或其他的民间组织,有相当一批佛画专家和高手,以为人们画供养画如绢画、纸本画、麻布画和洞窟壁画而得以糊口生计。
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敦煌石窟不但是内涵丰富的艺术宝库,也是形式多样的实用设计艺术的杰作。
敦煌石窟艺术的建筑、塑像、壁画,以及塑像、壁画所反映的建筑、服饰、器物、图案、纹饰等实用艺术形态,是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典范。
那么,如何从设计艺术的现实应用出发,展现当代敦煌设计之美,从而服务于现实需求。
应立足于美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应用,系统探讨敦煌设计艺术的基本形态、审美特征、发展演变的历史,敦煌设计艺术蕴涵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对当代设计艺术的影响和现实意义等问题。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拥有丰富的图案,但是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人民物质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图案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因此对于这丰硕的历史资源,作为设计工作者应当学习国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我们传统图案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适用化的图形设计,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是将图形设计更加具有底蕴和文化性。
1.2研究的目的敦煌设计艺术的形式美构成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敦煌设计艺术并非是抽象的几何形态的构成,而在严整规范的形式美中,包含着华夏审美的基本质素和精神内涵。
从其造型、形态、色彩、装饰、图案等设计构成因素看,敦煌设计艺术在整齐、严谨、规范、和谐的形式构成中,蕴涵着生命的灵动,饱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激荡着丰富的感情,达到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一种具有韵律、韵味、韵致的设计形式。
设计的使命在于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中推进商品的经济效益。
分析了当前“敦煌”品牌设计发展滞后的现状,认识到敦煌在品牌设计推广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倡导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地域性、文化性、视觉性这―课题。
提升设计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品牌设计推广中的三个方面,图形、文字、色彩、形式在设计上的运用。
展现了敦煌艺术的审美价值,并提出“敦煌韵”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围绕敦煌艺术中的壁画、彩塑、乐舞、遗书四个内容展开,进一步指出了敦煌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契合点,即敦煌艺术风格的形式美:线的韵律、色的韵味、形的韵致,并运用这些形式美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使得这沉睡千年的艺术瑰宝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即具有传统的美又融入现代的审美原则。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
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
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
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
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
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
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
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
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
敦煌飞天来自印度。
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
浅谈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最西部的敦煌县城东三十余里鸣沙删与三危删之间的河谷。
洞窟延绵有四公里,洞窟形似蜂房。
它历尽一千六百余年的风沙和战火,至今还保存着492个有艺术品的洞窟,保存着四万五千平米的壁画和两千多座彩塑,在藏经洞中又保存着大量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文书。
它所属的时间是我过艺术发展史的上升期,研究这些遗迹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在继承遗产问题上意义重大。
敦煌地处边陲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
敦煌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中形成了边区的文化中心,特别是两晋后宗教活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敦煌文化事业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是始于前秦,北魏统一河西以后才开始大肆修建。
而后隋朝立国,隋文帝信佛,把佛教尊为国教,用封建法令来保护佛教造像。
敦煌艺术明显减少了北朝影响出现新风格。
唐朝近三百年历史敦煌艺术达到顶峰。
五代宋元敦煌艺术开始没落。
敦煌艺术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敦煌壁画,彩塑艺术和敦煌艺术作品对佛教的影响。
敦煌壁画显示了中古时代中国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这使得佛教美术突破形势与内容的限制,以全新的姿态在中国发展。
早期壁画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朝,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话,中国传统神话,装饰图案等。
其中以佛教故事为主,如九色鹿舍己救人和释迦摩尼生平事迹,民族神话包括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与佛教的摩尼珠,阿修罗等交织在一个作品中。
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玄学和神仙思想结合的反映。
壁画的布局从上到下窟顶一周为天宫伎乐,第二段为千佛,第三段是故事画,第四段为夜叉。
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鼎盛时期,包括隋唐两代。
隋代故事画减少,经变画增多。
经变画以横幅或对称构图形式出现。
画中服饰形象景物也是按照当地风土人情描绘。
唐代布局改变,四壁下层夜叉不再出现,其位置被供养人占据。
或者被通壁大画代替。
上端天宫伎乐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一部分。
构图严谨色彩绚丽。
唐代壁画内容上反映生活更加广泛,人物刻画也更深刻。
安史之乱后敦煌艺术分为吐蕃统治时期和张氏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