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

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

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之一,汉英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两种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汉英的结构差异则是汉英交流不可忽视的一点,因此本文将对汉英并列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汉英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二、汉英并列结构的基本概念

1.汉语并列结构

汉语并列结构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同等地位的句子、成分、短语或词语等并列起来组成复合句的一种句法结构。例如:“美国人喜欢打篮球,中国人喜欢打乒乓球。”“你可以快乐地吃饭或者悲伤地听音乐。”

汉语的并列结构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复句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复句内部的并列。其中复句内部的并列结构最为常见,通常是由“并、或、而、宁愿、还是”等连词连接。并列结构的特点是句子的成分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对等,而且可以相互替换。

2.英语并列结构

英语并列结构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地位的句子、短语或单词等并列组成的句子。例如:“I am happy, but she is sad.”“He is tall, dark and handsome.”

英语的并列结构同样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以逗号、分号、连词等进行连接的复句。英语的并列结构相对于汉语来说比较灵活,可以通过成分的添加、删除、变换等方式进行调整。

三、汉英并列结构的对比研究

1.连词的差异

在并列结构中,连词起到了承接、转折、比较、选择等作用。

汉英并列结构的连词有一定的差异:

在汉语中,有“并且、或者、而、然而、虽然、但是”等连词,表示合并、选择、转折、让步等语义。而在英语中,连词则比较灵活,包括“and、or、but、still、yet、although、even though、despite、in spite of”等,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等进行连接。

例如:

汉语:你可以选择快乐地吃饭或者悲伤地听音乐。

英语:You can have a happy meal or listen to music with sadness.

分析:汉语中使用了“或者”表达了选择的语义,而英语则通

过or连接,句子结构相对更简单。

2.语序的差异

在并列结构中,语序的差异也是汉英之间比较明显的差异之一。

汉语中的连接词往往放在并列结构的第二个句子或短语之前,

即“连词+第二分句”或“第一分句,连词+第二分句”。而英语则更多地采用“第一分句,连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第二分句”

的语序,也可以通过省略主语等方式进行调整。

例如:

汉语: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

英语:Let us work together, for the common goal.

分析:汉语中使用了“让我们一起努力”作为第一分句,而英

语则将主语和谓语提前,使语序更加紧凑。

3.并列语句的长短

相对于汉语的多字多音的特征,英语则更注重简洁明了。在并

列结构中,英语往往采用简短的语句,省略掉不必要的内容,突出

表达的重点。而汉语则更注重语言的丰富性和修辞手法,采用比喻、夸张等手段来营造氛围和情感。

例如:

汉语:瑰丽的海滩,蓝天白云,加上清新的空气,真是一个美

丽的地方。

英语:The beautiful beach, blue sky, fresh air, what a wonderful place.

分析:汉语中使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强调了海滩的美丽,而

英语则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四、结论

汉英并列结构的对比研究对于中英文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英

并列结构的语法特点和语言风格,更好地进行汉英交流和文化交流。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所处的场

景和语言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汉英并列结构,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 主要差异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 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篇章结构是指文章、段落或文本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更加深入的结构层次。英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在篇章结构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文本结构。 一、句子结构差异 在英汉翻译和写作时,应该理解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汉语句子的语序比英语更为自由,而英语对语法尤为关注的句子构造更加严谨和规范。英语中的句子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而且通常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固定。相对地,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灵活,主语和谓语等部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改变。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或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构成。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可以是主谓宾结构、状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结构形式。由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较为规范,所以表达细节要求更高;而汉语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能够更加强调描述与细节。 除了句子结构之外,英汉在段落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英语中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几个支持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有时还会有一些注释性的句子来说明某些细节。相对地,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自由,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的区分,而是通过上下文连接起来构成更为有机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英语段落结构更为机械化,更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条理;而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灵活,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非单独的段落。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英汉翻译和写作的技巧,就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结论句和支持句,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 汉语文章则更为灵活,往往没有明确的层级和缩进。相对地,它更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调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逻辑关系。因此,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写作,都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决定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须依靠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才能进行,其任务主要是达到语言上的对应。”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相似性,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也是有同有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长句而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重心多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多在后等。英汉两种句子的结构差异让译者在翻译时倍感压力。因此,英汉翻译中,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一、形合和意合与省略和补充 (一)“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结构严密,主谓分明,好比一棵大树,每个枝节都同主干直接或间接相连 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结构疏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好比一盘散落的珍珠,错落而有致。汉语各分句主要通过逻辑关系和语序间接联系。”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句间各个成分之间往往通过连词连接,少一个连词,就有可能引起英语句子在语法上的错误。因此,英语句子连接标志十分明显,往往必不可少。而汉语句子主要是靠语序和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的各个成分。汉语中也有不少连词,但是在许多句子中,省去这些连词,汉语句子依然是可 以为读者所接受的,并且也是符合汉语语法的正确句子。“基于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的‘形合’与‘意合’之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语义连贯的前提下删减掉一些作用不大的连接成分,这样可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文气流畅自然,从而更加突出原文的主要部分。”例如: 1,The present onslaught of vehicles poses a serous threat to ur-ban life and pedestrain peace of mind,译文:车辆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城市生括,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句子大全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浅析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浅析 摘要:英汉句子结构存在差异,本文试对英汉句子的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和对比,从“主语—谓语”结构与“话题—陈述”结构、重心位置、句子分类、语序等方面分析英汉句子的结构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重心;分类;语序 中图分类号:g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 (2016)09-0168-01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下面主要对其差异作简要分析和比较。 一、“主语—谓语”结构与“话题—陈述”结构 汉语属于话题突出语言,故汉语句子结构大多为“话题—陈述”结构。话题就是说话所要叙述或谈论的对象,陈述就是对话题所作的具体说明。 陆俭明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指出,汉语中有相当多的所谓“主谓句”,其句首名词(一般所指的主语)跟后面谓语里的核心动词不存在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系。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某些汉语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有些句子的主语还不易识别。而英语则为主语突出的语言,故而英语句子大多为“主语—谓语”结构。除了省略句以外,每个英语句子都要有自己的主语。其主语与谓语动词有着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系。 二、英汉句子重心位置不同 在英语复合句中,主句通常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往往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末,即重心在后。陈定安在《英汉比较与翻译》中指出,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即重心在后。例如: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we graduated.毕业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 在英语句子中,主句“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在前,时间状语从句在后,也就是先提出主要的结论,再加以时间上的限制。而汉语句子则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在排列。 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left london.我们离开伦敦之后,一直没有发生什幺事情。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论文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英句式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英语句法的特点是从属,主语突出,综合和被动;汉语句法特点是并列,主题突出,分析,主动。中英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导致句法方面形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一、引言 中英文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的典型特征是词形的变化。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句法是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英文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两种语言系统的句法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更需要我们的重视。 二、句法的定义 胡壮麟指出,句法包括“a complete specifica tion of the primitive symbols that are accepted as the basic vocabulary and the formation rules by which these symbols are combined”(2002:148).在彼得的《句法学》中提到“syntax,which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words of the language may be strung toget her to form sentences”(1982:2).他们都认为句法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把词或词组结合成为有意义的短语或者句子。句法的任务是建立具体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哪些词汇成分可以同时出现而哪些不能。 三、中英句法的主要不同点 1.从属对并列

中英句法的不同可表现在连词的使用方面。比如: If one does not exert oneself in the youth,one will regret in old age. (如果)少壮不努力,老大(就要)徒伤悲。 英语连词不仅表达意义也要充当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在英文例子中,如果把连词if去掉,整个句子不但在意义上不连贯,而且语法上也是错误的。相比,中文句法中可以缺少这样的连词或者很少使用它们。去掉括号中的如果和就要,句子依旧成立。即使不使用这些连词,大部分情况下中文句子的意思也可以清晰表达,因为中文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内含在句子结构中的,这种逻辑关系可通过词序显现。 2.主语突出对主题突出 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什么样的句子,主谓(SV)结构是最基础的结构。同时,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中最基本的元素,所以任何正确的或结构完整的句子都离不开主谓结构。如果英语句子中没有具体的主语,将用“it”做形式主语来保持语法的合理。比如“It winds.” 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的语言。韩礼德认为主题(topic)是“only one particular king of the theme”(1985:39).汤姆逊(1976)认为主题是可以和主语同时存在于同一句子里的话题。汉语句子不像英语句子在语法上那样整齐统一,因为汉语句法结构相对松散。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a.不这样做,就会失败。

英汉句子结构的某些异同点之比较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所以可以归入到印欧语系当中,而我们的汉语属于表义性文字,需要归入到汉藏语系之中。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又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所以在语言学习当中必须做好综合研究。在语言的沟通运用环节,为保证交际有效性,通常会把句子作为基本语言单位。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要保证英语学习质量,就要理解英汉句法的差别,尤其是要把握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以便在语言的运用和学习当中得心应手,为语言学习者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的发展做好铺垫。 1.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所以汉语句子结构通常可以概括成话题-陈述结构。话题是要叙述谈论的对象,而陈述指的是对话题给出的具体说明。汉语当中存在不少主谓句,这首名词与后面谓语当中的核心动词没有直接的选择与配置关联。在一定上下文当中,部分汉语句子主语通常是能够省略的,不少句子主语具备不易识别的特点。不过英语语言表现出主语突出的特点,所以英语句子大部分是主谓结构。除了英语当中的省略句这一特例之外,每个英语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且主谓语动词存在着直接选择与配置关联。 2.英汉句子重心差异 就英语复合句而言,主句往往是在句首,也就是做好重心在前的安排。但是汉语在语句安排上通常都是依照逻辑顺序,把主要内容放在句子的末尾,显现出重心在后的特点。所以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重心位置上的差异。英语主句通常在句首出现汉语往往是依照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进行安排,所以会把主句放在末尾,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重心位置差异的把握理解英汉差别。例如,We have not seen each other since we graduated.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在英语语句当中主句是we have not seen each other,所以会将其放在前面,把时间状语放在后面。不过在汉语句子表达上,是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完成排列。 3.英汉句子分类差异 在对英汉语句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基于差异化的视角展开研究。结合句子的应用目的和句子表达当中的语气,我们往往可以将句子划分成感叹句、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这几个类别。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句子结构作为分类根据进行类别划分。英汉这两种语言在依照结构进行句子分类时,从整体上看大同小异。汉语句子通常会分成单句与复句,复句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主谓句与非主谓句,复句可以分成联合与偏正复句。英语依照结构可以分成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选择其他的分类标准,我们又可以把英汉句子划分成

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

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之一,汉英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两种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汉英的结构差异则是汉英交流不可忽视的一点,因此本文将对汉英并列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汉英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二、汉英并列结构的基本概念 1.汉语并列结构 汉语并列结构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同等地位的句子、成分、短语或词语等并列起来组成复合句的一种句法结构。例如:“美国人喜欢打篮球,中国人喜欢打乒乓球。”“你可以快乐地吃饭或者悲伤地听音乐。” 汉语的并列结构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复句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复句内部的并列。其中复句内部的并列结构最为常见,通常是由“并、或、而、宁愿、还是”等连词连接。并列结构的特点是句子的成分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对等,而且可以相互替换。 2.英语并列结构 英语并列结构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地位的句子、短语或单词等并列组成的句子。例如:“I am happy, but she is sad.”“He is tall, dark and handsome.” 英语的并列结构同样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以逗号、分号、连词等进行连接的复句。英语的并列结构相对于汉语来说比较灵活,可以通过成分的添加、删除、变换等方式进行调整。

三、汉英并列结构的对比研究 1.连词的差异 在并列结构中,连词起到了承接、转折、比较、选择等作用。 汉英并列结构的连词有一定的差异: 在汉语中,有“并且、或者、而、然而、虽然、但是”等连词,表示合并、选择、转折、让步等语义。而在英语中,连词则比较灵活,包括“and、or、but、still、yet、although、even though、despite、in spite of”等,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等进行连接。 例如: 汉语:你可以选择快乐地吃饭或者悲伤地听音乐。 英语:You can have a happy meal or listen to music with sadness. 分析:汉语中使用了“或者”表达了选择的语义,而英语则通 过or连接,句子结构相对更简单。 2.语序的差异 在并列结构中,语序的差异也是汉英之间比较明显的差异之一。 汉语中的连接词往往放在并列结构的第二个句子或短语之前, 即“连词+第二分句”或“第一分句,连词+第二分句”。而英语则更多地采用“第一分句,连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第二分句” 的语序,也可以通过省略主语等方式进行调整。 例如: 汉语: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 英语:Let us work together, for the common goal.

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对比研究

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对比研究 本文对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分析二者在类型、语音特征、结构特征、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并着重考察二者的意义形成机制,认为它们的共性大于个性,都可分为叠加、融合、引申、偏义这四大类。基于此,文章对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 标签:并列复合词成对词汉英对比语义 一、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的比较基础 所谓并列复合词,是指两个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根语素以并列方式复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词,比如“道路”“爱好”“明亮”“山水”“利害”等。无独有偶,现代英语中有这样一类习语:由连词“and”连接两个词性相同、语义相关的词,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如“friend and foe(敌友)”“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等,汪榕培将其称为“成对词”(words in pairs)①。 在语义方面,汉语中的很多并列复合词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成对词,如“生死”与“life and death”,“善恶”与“good and evil”等。在构词法方面,并列复合词与成对词都具有并列的内部结构关系,区别只在于并列复合词以意合方式并列,而成对词则采用“and”连接的形合方式。在语法性质上,虽然并列复合词是词,而成对词是固定短语,但二者的结构和语义都已凝固,可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因而都是各自语言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可见,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具有内在的共性。 汉语并列复合构词法能产性很高,仅次于偏正式复合词,这在其他语言中是比较少见的。英语中虽然也有并列复合词,如“bitter-sweet(苦乐参半,又苦又甜的)”,但数量极少,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成对词转换过来的”②。而成对词在英语中的数量庞大,恰好与汉语中的并列复合词相呼应。 并列构词将两个语义单位平等地、不分主次地叠加在一起以完成新的概念合成,这符合人类基本的认知思维,是一种非常简明的造词方式。正因为如此,汉语和英语尽管分属不同类型的语言,在词法和句法体系上差异明显,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并列合成的方式来大量构造词汇单位。我们认为,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的对比研究既具可行性又具较大的研究价值,有利于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的共性与个性。 二、汉语并列复合词与英语成对词的类型 (一)按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分类 1.并列复合词的分类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 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 ,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法进行研究,通过比对两种语言构词法的异 同,从而分析研究两种语言的词汇结构异同,使学习者能够更好掌握两种语言。 关键词:英语汉语构词法对照 一、英汉构词法对比 (一)绣合法 缀合法(affixation)指的是由字根(roots)或者字(words)加字缀,即字首(prefixes) 或者字尾(suffixes)构成新词的方法。 在英语所有的构词法中,绣合法就是构词能力最强大的一种。英语的绣合法主要就是 针对衍生词缀而言,其功能主要就是限定词根的意思,或确认词根的方向,与词 的表意有重要的联系。 1.后缀+词根 前缀通常只改变词义,不改变词性。 (1)则表示驳斥的后缀 ①dis-加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之前。例如:disadvantage(缺点)dishonorable (不光彩的)disagree(不同意) ②.in-提在形容词,名词之前。比如:incorrect(不恰当的),inability(懦弱,无力),inaccurate(不精确的) ③im-加在字母m,b,p之前。例如:impossible(不顺能的),impolite(不礼貌的),impudence(厚颜无耻) ④il-加到以1结尾的词前。比如:illegal(非法的),illiterate(文盲的,并无 文化的)illogical(不合逻辑的) ⑤ir-加在以r开头的词前。例如:irregular(不稳定的),irresistable(不可抵 抗的),irresolvable(不能分解的,不能解决的) ⑥un-提在名词,形容词,副词之前。比如:unfinished(未完成的),undoubted (无疑的),unemployment(失业)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 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 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例1: 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 escapist therapy ”. 【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一汉语联合复句• 例2: 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 n-free Beiji ng Un iversity. 【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一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 例3: 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一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例1: He doesn' 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 【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一汉语简单句.

汉英语复合法构词方式的对比与分析

汉英语复合法构词方式的对比与分析 汉语复合构词方式具有多样性与能产性的特点,复合法是汉语中能产性最强、应用性最广泛的构词手段。英语复合词的构词成分可由各种词类表示,而且其组合不受英语句法在词序排列上的限制,比较灵活,复合法在英语构词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复合词构词方式对比与分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词性的独立词按照一定排列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叫复合词。汉语是单音节语言,两个词素直接并列或者重叠构词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汉语中复合词所占的比例很高。复合词在英语词汇中也占很大比例,尤其在现代英语中,许多新词、新语都是借助于原有的词组合而成的。 一、汉语复合词的类型 根据《现代汉语》(张登岐,2005:101),汉语中的复合词依据词根与词根之间的各种不同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五种: 第一,联合式。这类复合词中的几个词根地位平等,无主次之分,在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例如:“领袖、反正、买卖”等。 第二,偏正式。这类复合词中的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前一个词是修饰、限制性的,后一个词是中心。例如:“黑板、皮鞋、雪白”等。 第三,主谓式。这类复合词中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前一词根是被陈述的主体,后一词根表说明。例如:“海啸、手软、气馁”等。 第四,述宾式。这类复合词中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一词根表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例如:“司机、知己、破产”等。 第五,补充式。这类复合词中几个词根之间存在着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前一词根是中心,后一词根从结果、程度等方面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提高、记住、车辆”等。 二、英语复合词的类型 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既可以根据词性分类,也可以根据词义分类。根据词性分类,Bauer把英语复合词分为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复合形容词、复合副词、复合介词、复合代词等。而每一种复合词又有不同的构词方法。如复合名词的传统分类方法是按照词法,即按照组成部分的词性来分,一般有: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

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 本章主要是关于综合语与分析语,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介绍了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定义。此外,作者通过形态变化、词序、虚词和语调声调方面对英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首先,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在构词方面,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有大量的前缀、后缀,而汉语则不多见。在构形方面,英语常常是将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单数、复数,或者现在、过去等行为。 其次,英语词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汉语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 再次,虚词方面,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不定冠词、介词和连接词,汉语则没有冠词,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较常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助词,如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最后,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的主要表意手段,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汉语语音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第二章聚集与流散 本章主要是关于英汉句式句型的对比研究。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型重形合,句式为“聚集型”,而汉语则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型重意合,句式呈“流散型”。 英语的主谓结构有五种基本句型,即SV, SVP,SVO,SV oO,SVOC,而上述句型和变式可以通过增加修饰语,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基本句型的组合、省略、倒装等方式来扩展。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通过形态标志、连接词和填补词的使用来保持其完整性。此外,句子成分、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也是英语句子呈“聚集型”的重要因素。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 笔记 综合语与分析语 聚集与流散 形合与意合 繁复与简短 物称与人称 被动与主动 静态与动态 抽象与具体 间接与直接 替换与重复 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为“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 分析语为“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 英语为“综合-分析语”,表现为1.形态变化;2.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英语为拼音文字,有语调(intonation); 汉字为形声字,有声调(tone) 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 (一)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 1.构词形态,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前缀(prefix) 和后缀(suffix)。英语有,汉语没有,所以英汉互译 时,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 2.构形形态,即词形变化,包括人称代词,名词单复数 和时态。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 全国到处都在兴建新工厂。 (二)词序

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英语词序比汉语灵活的一个表现就是英语中的倒装句。原因就是“形态变化”和“连接词”;而中文缺乏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连接词,词序较固定。 形态变化规则要求句中词语之间保持语法关系一致,只要词语之间前后呼应,就容易灵活安排;汉语无这种一致的关系,只能按照表意的需要排序词序。 a)He had to quit the position and went in exile, having been deprived of his power. 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只好离职,流落他乡。 b)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c)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at a speed unprecedented 以空前的速度 d)There is no inconsistence in what he said. There is nothing inconsistent in what he said. 他说的话并没有前后矛盾之处。 e)Her sparkling eyes betrayed her great excitement. The sparkle of her eyes betrayed her great excitement. 她闪亮的眼睛说明她非常激动。 f)Many sketches are in existence of peasants seated by the roadside and men and women at work in the fields. 至今仍保存着许多速写,画的是坐在路旁的农民和田 里劳动的男男女女。 英语中数个描写性词语连用时,多作定语,少作谓语;在汉语里则多作谓语,少作定语。 (三)虚词 虚词即非实词,起辅助和连接的作用。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探讨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连词的使用以及段落组织方式上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和沟通上的差异,有助于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旨在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英汉篇章结构;句子结构;连词;段落组织;语法对比 引言: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在篇章结构的语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语言学习者、翻译工作者和跨文化交流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深入了解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技能和沟通能力。 1句子结构的对比 1.1英语句子结构特点 英语作为一种屈指可数的世界语言,其句子结构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汉语在语法上存在明显差异。英语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由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组成,这种结构使得英语句子在表达行为动作或事件时非常明确和直观。例如:“She (主语) eats (谓语) an apple (宾语)”表达了一个清晰的动作和对象关系。英语的语序相对固定,通常遵循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前置状语或倒装句来改变语序,但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句子的结构保持一致,使得句子更容易理解。英语强调时态和语态的使用,通过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达动作的时间和语态,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在的常态或真理,而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完成动作。 1.2汉语句子结构特点 与英语不同,汉语不使用时态和语态来表示动作的时间和态度,时间信息通常通过上下文或副词来表达,而语态信息则不像英语中那么明显。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和名词性助词,用来表示数量、状态和属性,这些词汇通常出现在名词之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读书笔记 文章:英汉对比研究一百年 作者:潘文国 发表时间: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定义 对比研究:所谓对比研究,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c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 —guistic)。 一、起源与发展 1、国外 19世纪 20世纪初 二战后 洪堡特 2、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时期: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 1898年 马建忠《马氏文通》,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 1904年 严复《英文汉诂》 1932年 赵元任《英汉语调初探》

1933年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黎锦煕《比较文法》 20世纪40年代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汉语语法体系。第二时期: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1977年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比较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在长沙成立,会刊《英汉语比较研究》。 学科史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在总结以往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看清学科的意义、价值和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我们把这两个时期分别称之为“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二、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 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观照下的对比研究 1 、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 马建忠:《马氏文通》“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 《马氏文通》因为过多的“模仿”而为时人所诟病,其实当时汉语没有现成的语法体系没有参考可循,起步之难而不得已而为之。因而马建忠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汉语语法体系,并进行了最全面、最细致的对比。不过它虽有首创之功,但是一味地模仿西方的语法,忽略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是其一大弊端。 黎锦煕:给“比较文法”下了汉语的定义 《新著国语文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之作,第一部将现代汉语与英语作对比的著作。 《比较语法》,这是汉语历史上第一部以“比较”命名的语法著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