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学习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10
员工培训记录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强职工对矿井瓦斯防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对顶板事故的理解。
认识到顶板事故的危害。
二、课时安排培训时间: 8月3日培训地点:炭山煤矿职工会议室培训人: 尹小平刘爱明备注:三、授课内容一、矿井瓦斯1、矿井瓦斯的概念与性质广义的矿井瓦斯是指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的总称。
2、瓦斯爆炸的条件瓦斯浓度在5%一16%,氧气浓度大于12%,高温热源为650—750℃。
3、瓦斯爆炸的传播及后果瓦斯爆炸时会产生三个致命的因素:火焰锋面,冲击波,井巷大气成分的变化。
4、矿井瓦斯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矿井瓦斯的性质、危害及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b)矿井瓦斯爆炸的条件及防治措施;c)煤与瓦斯突出基本概念及其防治措施。
5、矿井瓦斯的检查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井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及其他地点瓦斯的检查;b)矿井瓦斯管理的规章制度;c)巷道贯通时在通风、瓦斯管理上的要求;d)《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各地点瓦斯浓度的规定。
6、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b)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二、顶板管理一、顶板事故危险性分析顶板灾害有时也称为围岩垮塌,通常包括冒顶、片帮、地板鼓起和冲击地压危害等,其危害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围岩力学性质和采取的围岩控制措施,以及顶板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二、矿井顶板事故易发生的地点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巷道维修处和其他地点。
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的地区,如断层带、褶曲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陷落柱附近是矿井面板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三、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冒顶事故与季节性不明显,一般有年末、雨季和节假日,因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抢险救援人员岗位责任制矿井顶板事故抢险救援人员岗位责任制与其他事故类型的岗位责任制相同。
在处理顶板事故时班组长,科队长要起骨干带头作用。
安全风险辨识培训记录范文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本文是关于安全风险辨识培训记录的范文,旨在提供一个示例模板以帮助读者撰写自己的培训记录。
安全风险辨识培训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旨在使参与者能够认识和理解组织面临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 正文部分将详细描述关于安全风险辨识培训记录的内容,包括不同章节的要点和范例。
- 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内容并提供进一步建议或思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示例范文展示如何撰写安全风险辨识培训记录,以供读者参考。
这将有助于读者了解记录所需包含的关键要素,并提供一个模板作为起点,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
注意:本篇回答使用普通文本格式,没有包含任何网址。
正文部分:2. 正文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培训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安全风险辨识的概念和目的。
安全风险辨识是为了提前发现、评估和控制可能对组织、个人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
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培训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3. 第一章节正文3.1 要点1:了解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之前,需要了解组织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各类指引文件、程序流程以及工作指导书等。
只有对于整个安全管理体系有一个清晰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风险辨识工作。
3.2 要点2:明确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接下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存在的潜在危险。
这包括物理环境、设备使用、人员行为等方面。
通过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调查,可以发现隐藏的风险因素。
3.3 要点3: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针对已经辨识出来的潜在风险因素,需要进行可能性和影响的评估。
这个评估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并借助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合理准确的结果。
府谷县老高川乡恒益煤矿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培训记录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促使参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掌握风险辨识评估的相关技术及方法,更好的开展矿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
二、培训时间:11月12日上午8:00–11:30
三、培训地点:联建楼一楼会议室
四、受训人员
参加本次培训共计14人。
五、培训内容
1、《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例的通知》。
2、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LEC法——该方法采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D=L×E×C。
其中:L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表示可能造成的后果,D表示危险性。
3、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六、培训方式
自学和集中讲授相结合。
七、授课人
王强(总工程师),绍洪柱(安全副矿长)。
八、考核方式及结果
本次培训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记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员工培训记录一、教学目标二、课时安排培训时间: 11月18日培训地点:队部培训人: XXXX备注:三、授课内容管路维修工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1、管路老化、锈蚀,可能造成管路爆裂、高压风、水伤人;防范措施:经常巡检、及时更换。
2、检修时没有关闭上级阀门,可能造成阀门或设备被误开启伤人;防范措施:停机、停液时挂好牌,提醒其它人员。
管路检修完成后,仔细检查一遍接头处U型卡安装是否规范,符合标准。
3、掐管路时不卸压,可能造成造成风水喷射出,击伤人员;防范措施:掐管路时先卸压。
4、特定、重要地点没有安装压力表或压力表失灵,可能造成不能观察压力状况、造成管路挤破或欠压;防范措施:安装压力表或及时更换、修理。
5、拆卸螺丝时,扳手没有卡牢螺栓,可能造成人员滑倒碰伤;防范措施:拆卸螺栓时,扳手卡紧,人员站稳,正向缓慢加压。
6、使用倒链作业时,没有找好吊点,可能造成吊挂不牢固、掉落砸人;防范措施:检查导链可靠性、找准吊点。
7、用导链起吊重物时捆绑不牢,可能造成重物掉落伤人;防范措施:重物吊挂牢固。
8、使用法兰盘连接管路手指插入两个法兰盘间,可能造成管子错动挤手;防范措施:严禁手指插入两个法兰盘间隙及螺丝眼。
防突预测工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1、不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可能造成顶帮掉矸伤人;防范措施: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掘进工作面进行预测前作业队将工作面安全防护到位;预测中密切观察巷道顶板状况,发现顶板掉渣、压力增大等有片帮、冒顶危险时,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出危险区,并专人处理后方可作业。
2、打眼过程中瓦斯增大,可能造成瓦斯超限作业引起爆炸;防范措施:发现煤层内有连续小煤炮声响或有大量瓦斯涌出时,严禁打眼作业。
工作面风流中瓦斯达到1%时,严禁打眼作业。
平安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学习资料一、平安风险评估方法依据行业内平安风险评估阅历,矿选用风险矩阵法对平安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矩阵法是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风险值D= p×C式中,p表示事故发生可能性;C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其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下表。
表中将损失分为6类(即A—F),依次递减赋值为(6-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分为6类(即G—L),依次递减赋值为(67)。
依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4个等级(见下表)。
风险矩阵及风险等级划分表说明:1.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确定方法。
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确定需要依据以往事故统计或阅历来模糊推断。
2.“损失”的确定方法。
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在事故实际发生的状况下,估量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
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多个,依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后果中最为严峻的一个来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二对比表中,给予相应的值。
3.风险值的确定方法。
风险值二可能性X损失。
4,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
将计算得出风险值与表中右下方的“风险等级划分”对比即可得到相应的风险等级。
二、平安风险辨识方法介绍(一)阅历推断法对比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看分析力量,借助于阅历和推断力量直观地辨识评价对象危急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优点:阅历推断法是风险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一是简便、易行,低成本投入;二是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人的直觉推断来明察秋毫。
缺点:受辨识人员学问、阅历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消失遗漏。
为弥补个人推断的不足,常实行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急、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二)工作平安分析(JSA)1概述工作平安分析(JSA)是指在工作前对将要实施的工作(作业)进行危急识别,并制定落实相应的掌握措施,以减小、消退和掌握最低执行工作期间的风险。
天全县马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马渡煤矿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培训学习记录
2017年9月26日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学习人员签名表培训日期:2017年9月26日
课程安排表
培训日期:2017年9月26日培训人员:郎勇、曾平
培训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8:00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学习记录
时间:2017年9月26日地点:培训室
参加:详见签到薄记录:开文
培训容:
一、关于印发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监【2017】80号)——主讲郎勇
二、2017年度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主讲郎勇
三、安全风险的辨识方法——主讲曾平
一)定性辨识法。
也称经验辨识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辨识,得出定性辨识结论的辨识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辨识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辨识的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辨识。
安全辨识表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辨识项目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辨识,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辨识。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
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辨识。
二)专家辨识法。
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辨识或两者相结合的辨识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辨识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辨识。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
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辨识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 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
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
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
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 划分单元,明确功能。
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
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 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
差。
4. 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 制定对策。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辨识。
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
是在危险物质和装置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辨识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步骤:
1. 危害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 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 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 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辨识。
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
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
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辨识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辨识。
六)“五步”辨识法。
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围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辨识的方法。
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辨识;“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辨识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辨识。
七)“三位一体”辨识法。
是区队的跟班人员(值班人员)、班组长、安全员三人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辨识的方法。
井下由跟班区队长、安全员、班组长负责,地面由规定的人员负责,通常采用安全辨识表,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逐项进行辨识。
本方法适用于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辨识。
四、工作流程——主讲曾平
按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要求,结合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生产系统控制和岗位行为控制→培训、检查及考核提升”的闭环模式,是我矿落实和执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操作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图如下(转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