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铁矿崩落法开采覆盖岩层合理厚度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80.39 KB
- 文档页数:4
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移发展规律研究
张玮;杨天鸿;侯俊旭;马凯
【期刊名称】《金属矿山》
【年(卷),期】2024()2
【摘要】地下开采产生的地表移动会影响邻近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
以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为例,采用微震、地表开裂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岩移监测和数据分析,探究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与地表开裂规律。
首先,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地表塌陷和裂缝的发育情况。
其次,针对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特点,开展微震数据分析,获取了岩体损伤破坏信息。
同时,结合矿山地质资料,统计数据得出了陷落角的变化范围。
结果表明: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体移动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冒落及地表贯通的岩移阶段、陷落区充分发展的岩移阶段、F2断层影响的陷落角非对称发育阶段、废石充填与深部开采下的岩移阶段。
西北部陷落角发育范围为75°~81°、东南部陷落角发育范围为65°~82°。
研究可为类似地质及工程条件矿山岩移发展规律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总页数】7页(P232-238)
【作者】张玮;杨天鸿;侯俊旭;马凯
【作者单位】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53
【相关文献】
1.建龙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
2.阿拉塔格铁矿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残留矿柱采矿方法研究
3.大冶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爆破对露天边坡影响的研究
4.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5.大坡铁矿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红山铁矿土地复垦规划及恢复研究孙明书;李俊;肖斌;覃龙江【摘要】矿山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科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山环境地质学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近年来由于矿山过度开发对矿区土地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土地复垦是对矿山环境恢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大红山土地复垦规划的研究,设计相应的治理措施恢复矿区环境,能获取一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达到建设绿色矿山的目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267-270)【关键词】大红山铁矿;土地复垦;复垦规划;生态恢复【作者】孙明书;李俊;肖斌;覃龙江【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2;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TD88昆明钢铁总公司大红山铁矿是昆明钢铁总公司的主要铁矿石基地,位于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境内,设计采选规模为400万t/a,服务年限为50年。
该区铁矿石开采主要有两大采区: 浅部熔岩矿露采区和深部矿体的地下采区。
前者主要是哈姆白祖熔岩铁矿,矿体主要为低品位矿,呈层状产出,层位稳定,连续性较好,以露天开采为主; 后者主要为矿区内两大断裂F1和F2所夹持的深部铁矿,矿体主要为富矿和部分贫矿,基本顺红山组地层产出,主要采用地下高分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1-3]。
采矿过程中排出的废石堆放于硝水箐南部废石场,经溶出试验证明,废石为无毒、无腐蚀性的固体物质[4]。
但废石的堆放不仅对矿区的地表景观和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矿山生态环境及生活生产有严重威胁,并且在矿区产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大红山铁矿的发展。
1.1 地形地貌特征大红山矿区属侵蚀成因的中低山地貌,地形标高600~1 850 m,切割深,起伏大,沟谷发育,由戛洒江边往东地势逐渐升高;由于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层状地形发育,有多级剥削蚀面;具有山高、谷深、顶平、坡陡的地形特点,地形坡度变化大,一般坡度为30~40°,山顶和阶梯状缓坡为5~20°。
39M ine engineering矿山工程大红山铁矿II 1-2矿体两步骤回采嗣后充填采矿法应用王 军,麦宗华,杨荣攀(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405)摘 要:Ⅱ1-2矿体是大红山铁矿Ⅱ1主矿体周边的小富矿体,矿石地质品位高达54%,平均厚度23m 左右;为了充分回收矿石、降低贫化率,同时保证上部工程不发生变形;将矿体划分为矿房和矿柱进行回采,其中矿柱采用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矿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回采时先用混凝土置换矿柱,然后再回采矿房,矿房回采结束后采用废石+混凝土充填。
该采矿方法可提高矿石资源的回收率,减少尾砂废石排放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本文通过对两步骤回采在Ⅱ1-2矿体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总结,给予同类矿山借鉴。
关键词:两步骤回采;浅孔留矿法;分段空场法;回采率;混凝土充填中图分类号:TD8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9-0039-2 收稿日期:2020-05作者简介:王军,男,生于1992年,汉族,云南楚雄人,本科,采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采矿技术。
1 地质概况Ⅱ1-2矿体主要赋存于元古界大红山群红山组第一段,矿体上盘和下盘均为变钠质熔岩,在矿体走向端部及南部存在辉长辉绿岩的侵入层,在此矿岩交界地带,岩石相对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矿石矿物主要为赤磁铁矿,矿体整体呈透镜状产出。
Ⅱ1-2矿体头部位于A34W 线与A31’线之间,最新探明的地质储量46万t,但是因前期掘进及采矿生产累计消耗了近10万t 矿量,减去消耗部分后剩余地质矿量为36万t,综合地质品位54.14%。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矿岩透水性差,无含水、突水现象。
2 矿体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初次设计范围内走向长度约94m,倾向北西,倾角在50°~70°之间,为单向斜构造。
矿体厚度6.7m ~44m,平均厚度23m,属中厚-厚大矿体。
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自然崩落采矿法是一种利用矿体自然崩落进行采矿的方法,具有开采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现状、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在国外,自然崩落采矿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地下金属矿开采中应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瑞典,自然崩落采矿法被广泛应用于铁矿石开采。
瑞典的基律纳铁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崩落采矿铁矿山之一。
澳大利亚的凡英迪斯铁矿自1975年开始采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已实现了高效、安全和低成本开采。
国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在此之前,由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自然崩落采矿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采矿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金属矿山开始采用自然崩落采矿法。
在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例如,鞍钢齐大山铁矿、本钢歪头山铁矿等均采用了自然崩落采矿法进行开采。
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地下金属矿山,且多应用于中厚和厚矿体。
在应用过程中,一些矿山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但也有一些矿山存在采场顶板控制难度大、采场作业不安全等问题。
与国外相比,国内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在自然崩落采矿法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崩落采矿技术体系。
而国内则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存在不足,如对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不够深入、对采场顶板控制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采矿业的发展,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安全性和智能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自然崩落采矿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开采方案和改进技术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岩层如何形成(1) 覆盖岩层的作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矿体时,在其上部一定要形成一定厚度的覆盖岩层,其覆盖岩层的作用是:①利用覆盖岩层形成挤压解破条件,用以改善矿石回收和贫化指标。
因为没有覆盖岩层的话,崩落下来的矿石都崩落到空区,在本分段中大部分不能放出来。
②利用覆盖岩层,形成安全缓冲垫层。
如果没有缓冲垫层时,一旦围岩大量塌落下来,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不能进行生产,而且直接威胁人身安全。
(2) 覆盖岩层的厚度覆岩厚度应以尽量减少崩落围岩的总量,并满足回采工艺的要求和作业时的安全为原则,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覆盖岩层厚度为:不小于两倍的分层高度,但是这个厚度是否合理,还有待于今后的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调整。
[参考资料] 大庙铁矿由实测得知,覆盖岩层厚度,最小25 米,最大50 米左右。
(3) 覆盖岩层的块度。
要求覆盖层的块度比崩落的矿石块度要大,否则,在放矿过程中,岩石将穿过矿石的空隙,流到回采巷道,造成过早的贫化。
因此,崩落围岩一般多有YA-100 型浅孔钻机打深孔。
炮孔的最小抵抗线和孔底距都取较大的值,(一般在4~5 米),将废石崩成大块,以便减少贫化。
(4) 形成覆盖层的方法:1) 理想条件下形成覆盖岩层的方法①矿体上部已用其它方法回采,并已处理了空区,后改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
这时已自然形成了覆盖岩层。
(如大庙铁矿、上部用小中段法开采,下面用无底柱开采)②上部用露天开采,之后输入地下开采时,则可以利用处理露天边坡或者是剥离的废石形成覆盖岩层,(如板石沟铁矿等)。
③围岩不稳定的盲矿体,随着矿石回采,围岩可以自然崩落形成覆盖层。
2) 强制崩落顶板围岩,形成覆盖岩层方法。
上述的理想条件并不是很多的,我国大部分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都是从第一分段起,就用无底柱方法开采。
这就需要强制崩落顶板围岩来。
大红山铁矿坑露联合同步开采优化范有才;徐万寿【摘要】The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mineral below construction caused by slow open-pit mining,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is obvious,the mining is not suitable for mineral processing,the deterior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are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joint synchronous mining.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based on the early ground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results and the research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pit and underground,comb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ahongshan iron mine,the following 4 technique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the mine reserved safety pillars are conducted readjustment to reduce the mineral below construction caused by open-pit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based on studying the surrounding rock movement angle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mining;the lava deposit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3DMine software,the open-pit mining boundary is optimized based on the mining economical valu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ining economics and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joint synchronous mining speed;the underground mining sequence is optimized to realize the smooth and safety transition of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the mining scheme of the ores outside the mining boundary is planed reasonably in advance to ensure the rational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resources.The above reasonable schemes can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which provide ample time for open-pit mining and create conditions of the underground safety production.Besides that,they are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afety and economics.%针对大红山坑露联合同步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露采迟缓压矿、坑露矛盾突显、采不保选加剧与经济效益恶化等生产、技术难题,以前期地压监测数据分析及坑露关系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统筹兼顾,提出了4条技术优化思路:通过对井下开采过程中围岩移动角的研究,重新调整井下预留保安矿柱,减少露天采场对井下的压矿量,缓解坑露矛盾;应用3DMine 软件建立熔岩矿床模型,根据开采经济价值对露天矿进行开采境界优化,以同时满足开采的经济性与坑露进度要求;理顺井下开采顺序,实现坑露开采安全平稳过渡;提前合理规划开采境界外矿石,确保资源综合利用。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应用摘要: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一种适用于急倾斜厚大矿体的采矿方法,对于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厚大矿体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本文介绍了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特点及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基于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实际,通过对采矿工艺和落矿参数的优化,实现了高效、安全、稳定的采矿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言随着铁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采矿方式。
针对急倾斜厚大矿体的采矿问题,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采矿方法。
大顶山铁矿是一个典型的急倾斜厚大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稳定的采矿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应用,探讨了其优化的采矿工艺和落矿参数,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1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特点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是指在铁矿露天开采达到极限后,将铁矿开采转移到地下进行的一种开采方式。
与传统的露天开采相比,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具有以下特点:提高矿山资源的利用率由于露天开采受到地表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开采量和资源利用率均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则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的资源,扩大开采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露天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等,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地下开采则可以将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难度地下开采需要应用地下工程、机械设备、矿山通风、水力学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因此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大量的投入。
最后,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需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地下开采环境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监测和防范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大红山铁矿深井大规模开采岩爆综合评价黄波;李庶林;高真平;胡静云;吴锡煌;徐刚【摘要】大红山铁矿是特大型深埋矿床,在深井开采时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岩爆.为评价岩爆倾向性烈度,对该矿深部5种岩样进行室内岩爆倾向性试验,并采用声发射方法确定岩石接近峰值强度时的卸载点;通过地应力现场实测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深部最大主应力和巷道开挖后最大切向应力;采用最大主应力判别法、切向应力准则、强度脆性系数法、变形脆性系数法、弹性应变能储存指数法这5种评价方法,对岩样的岩爆倾向性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分别得到各矿岩岩爆倾向性烈度.然后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部主要矿岩体总体上具有发生中等岩爆和强烈岩爆的倾向性.最后,通过评价结果,在岩层图上绘制典型水平岩爆倾向性分布区域,可为深部开采和岩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7页(P19-25)【关键词】深井矿山;岩爆倾向性;评价指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作者】黄波;李庶林;高真平;胡静云;吴锡煌;徐刚【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12;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云南玉溪 653100;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云南玉溪 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岩爆是岩体中积聚的弹性应变能量在一定条件下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岩爆是深部开采或开挖中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威胁人员和设备安全,破坏巷道和采场,影响工程进度,甚至诱发地震和摧毁整个矿山,岩爆是深井高应力矿山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矿山安全生产。
因此,对于即将进入深井开采的矿山,开展深井岩爆倾向性研究对于指导矿山生产和预防岩爆地压灾害有重要的实用意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