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题库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7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分章节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课后题答案1.什么是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是地质层、地下水和矿山开采引起的应力和变形所产生的压力作用。
2.什么是岩层控制?岩层控制是指在矿山开采中,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来保持岩体稳定,避免岩层破坏和塌陷,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3.列举矿山压力的主要来源。
矿山压力的主要来源包括地层的深度和覆盖厚度、地质构造活动、地下水、矿石开采等。
4.什么是煤柱?煤柱是指煤矿中煤层开采留下的煤炭矿柱,用于支撑上方地层的岩石和负荷。
5.煤层开采中会产生哪些岩层控制问题?煤层开采中会产生煤柱破坏、顶板下沉、底板塌陷等岩层控制问题。
1.煤层开采的主要压力问题有哪些?主要压力问题包括煤柱的变形和破坏、岩层的下沉和移动、煤与瓦斯突出等。
2.列举常用的煤层顶板支护方式。
常用的煤层顶板支护方式有液压支架、短牵引支架、长牵引支架、综放工作面支护等。
3.什么是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应力释放和煤层瓦斯压力差等因素,导致煤层中的瓦斯和煤与瓦斯一起迅速释放到煤矿工作面。
4.列举常用的煤与瓦斯突出预防措施。
常用的煤与瓦斯突出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布置瓦斯抽采钻孔、设置冻结带、控制工作面推进速度、适时切割煤柱等。
5.什么是煤矿的地压显现?地压显现是指煤炭开采过程中,地应力释放引起的顶板移动和地表沉陷现象。
1.列举导致复杂岩层变形和破坏的因素。
导致复杂岩层变形和破坏的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动力作用、加大采厚等。
2.什么是岩层的软化变形?岩层的软化变形是指在岩层开采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岩层内部产生应力集中和岩石柔软化现象。
3.列举常用的岩层控制技术。
常用的岩层控制技术包括围岩加固、地下水控制、岩层预裂等。
4.什么是岩层顶板下沉?岩层顶板下沉是指岩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发生沉降和下沉的现象。
5.列举常用的岩层顶板控制技术。
常用的岩层顶板控制技术包括钢支撑、锚杆支护、拱形支护等。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1)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40)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58)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65)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5)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70)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8)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99)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01)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74)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矿山压力的基本表现形式?A. 岩层移动B. 矿柱破坏C. 矿井通风D. 矿井涌水答案:C2. 以下哪种岩层控制方法属于被动控制?A. 支护B. 预裂爆破C. 采动影响D. 岩层注浆答案:A3. 在矿山压力计算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矿山压力的影响最大?A. 矿层厚度B. 矿层倾角C. 岩层强度D. 矿层埋深答案:D4.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引起矿山压力增大?A. 矿层厚度增加B. 矿层倾角减小C. 岩层强度降低D. 矿层埋深减小答案:D5. 以下哪个参数表示矿山压力的大小?A. 压力系数B. 压力角C. 压力梯度D. 压力增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矿山压力是指在__________过程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产生的力。
答案: mining(采矿)、rock strata(岩层)、mining technology(采矿工艺)、geological conditions(地质条件)7. 岩层控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证矿井安全、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8. 支护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木支架、金属支架、混凝土支架9. 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顶板下沉、底板鼓起、两帮收敛10. 矿山压力监测的主要设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压力计、位移计、声波仪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矿山压力是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
()答案:错误12. 岩层控制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矿山压力的大小。
()答案:错误13. 采动影响是引起矿山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形成的力。
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压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有形的变形。
3、矿山压力控制:为使采矿工作正常、安全进行所采取的各种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方法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
5、构造应力:由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6、构造应力的特点: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方向性,其基本特点如下①分布不均,在构造区域附近最大;②水平应力为主,浅部尤为明显;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④坚硬岩层中明显,软岩中不明显;7、圆孔周围的应力场:①r t σσ、分布与方向角无关,皆为主应力。
园孔任一方向应力分布相同;②围岩内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 E u 、无关,与距孔边距离有关t =51R r ;③双向等压时,园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④在园孔内3倍直径以远,应力接近原始应力(影响半径)。
⑤双向等压园孔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2。
8、砌体梁结构在上覆岩层中存在由断裂岩块组成的“砌体梁”,因岩块相互挤压,形成承载结构。
认为:①上覆岩层可以坚硬岩层为底划分若干组,其上软弱岩层为载荷;②随着工作面推进上方坚硬岩层断裂形成岩块,岩块间受水平推力成铰接关系;③铰接岩块在某些条件下可形成平衡体。
9、直接顶岩层破坏离散原因:①节理裂隙的切割;②初次放顶前直接顶的状态;③支架的影响;④工作面长度短时,⑤直接顶很容易离层;⑥分层工作面;10、离层原因:直接顶较软,易发生弯曲变形未及时支护或支撑力不足。
11、矿压显现指标:①顶板下沉 S (mm )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板相对移近量;②顶板下沉速度V (mm/h )单位时间顶板下沉量;③支柱变形与折损,观察喷液、下缩、压裂、折断等;④顶板破碎情况,单位面积中顶板冒落面积所占百分比;⑤局部冒顶,小范围顶板垮落;⑥大面积冒顶或顶板沿工作面煤壁切落;⑦支架载荷;12、支承压力: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形考试卷考试科目: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代号:9101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 页,四种题型,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2.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包括:、、、、块体滚动、沿软弱层面滑动、岩爆和煤爆、底鼓和。
3.“三量”观测中的“三量”是指、和。
4.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基本顶来压的强度;则反映基本顶周期来压的频率。
5.液压支架有、、三种类型。
6.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悬露的和。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矿山压力2. 矿山压力控制3.矿山压力显现4. 支承压力5. 顶板事故6.冲击地压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2. 简述采场周期来压及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
3. 简述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冒顶征兆。
4.简述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5. 简述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横三区”和“竖三带”。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2. 冒落离层层间错动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片帮3.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支柱载荷量4. 安全阀开启时间比率平均值安全阀循环开启比率平均值5.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6. 时间面积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采煤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 矿山压力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3.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一、重要概念1矿山压力、2 矿山压力显现、3矿山压力控制、4原岩应力、5支承压力、6老顶、7直接顶、8直接顶初次垮落、9顶板下沉量、10老顶初次来压、11周期来压、12关键层、13开采沉陷、14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15岩层移动角、16岩层变形、17沿空留巷、18沿空掘巷、19锚固力、 20软岩、 21顶板大面积来压、22浅埋煤层、23放顶煤开采。
二、简答与分析论述1. 简述原岩应力场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
2. 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特点3. 支承压力与矿山压力的区别?4. 煤柱下方底板岩层中应力分布特点及其实际意义?5. 简述岩石破碎后的碎胀特征及其在控制顶板压力中的作用?6. 分析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失稳条件7. 分析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与改善顶板状况的关系。
8. 试分析开采深度对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的影响。
9. 老顶破时在岩体内将引起什么性质的挠动,其特点是什么?有何实用意义?10. 简述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11.是否矿山压力大矿山压力显现也必然强烈,试举例说明。
12. 简述我国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
13. 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结构特征及适用范围。
14. 简述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
15. 分析采场支架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P-△L”曲线关系16. 试分析综采面支护质量监测对于改善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确保工作面高产高效的作用。
17. 简述开采后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方式及其分区。
18. 简述绿色开采技术体系,关键层的作用。
19. 简述控制岩层移动的技术。
20. 为什么说锚注支护是软岩巷道支护的新途径?21. 采区平巷在其服务期内沿走向的矿压规律有哪些?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区和后影响区内矿压显现时间和机理有何不同?22. 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基本特征?与沿空掘巷矿压显现的主要区别?23. 跨巷回采卸压的基本原理?24. 画出巷道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并分析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原理。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1)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1)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40)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58)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65)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5) 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70)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98)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99)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01)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74)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p177)14、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177)当采空区尺寸(长度和宽度)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称为充分采动。
绪论单元测试1.矿山压力控制是指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
()A:改变B:减轻C:调节D:利用答案:ABCD2.冲击地压就是聚积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以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A:错B:对答案:B3.矿井建设和开采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层冲击地压或岩层冲击地压就称该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A:错B:对答案:B4.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课程属性与特色包括。
( )A:采矿工程的移动特性B:采矿工程中围岩的大变形和支护体的可缩特征C:采矿工程中的能量原理和动力现象D:采矿工程岩体结构的本质(复杂性)答案:ABCD5.岩石的主要特征包括矿物成份、结构、构造三个方面。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岩石一般分为三大类。
()A:砂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岩浆岩答案:BCD2.岩体定义为自然界中由各种岩性和各种结构特征的岩石所组成的集合体。
()A:对B:错答案:A3.未受开采影响的岩体内,由于岩体自重和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应力。
()A:对B:错答案:A4.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有。
()A: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比值相差较大B: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C: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重量D: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答案:ABCD5.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回采空间顶板管理方法(支撑状态)、回采空间尺寸及形状、顶板岩层及煤层岩性、采深、周围回采空间分布。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悬臂梁假说是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
()A:Gillitzer)B:吉里策尔C:施托克(K.Stoke)D:阿·拉巴斯E:哈克(W.Hack)答案:B2.直接顶初次垮落的标志是直接顶垮落高度超过1~1.5m,范围超过全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A:错B:对答案:B3.老顶梁式结构形成O—X型破断。
()A:对B:错答案:B4.老顶梁砌体梁结构失稳形式包括和。
绪论单元测试1.矿光出现只存在于围岩中。
()A:错B:对答案:A2.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用于对矿山压力控制。
()A:对B:错答案:A模块一测试1.矿压显现只存在于围岩中。
()A:对B:错答案:B2.岩石受单向压缩载荷时,试件在轴向缩短的同时产生横向压缩,其横纵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
()A:错B:对答案:A3.某岩石试件相对密度ρs=2.60,孔隙比e=0.05,则该岩石的干密度ρd为()。
A:2.45B:2.46C:2.48D:2.47答案:C4.图中()可以表示岩石在三向等拉状态下的应力圆。
A:圆3B:圆2C:点1D:点4答案:C5.在岩石抗压强度试验中,若加荷速率增大,则岩石的抗压强度()。
A:不变B:无法判断C:减小D:增大答案:D6.岩体工程分类通常考虑()等方面的因素。
A:结构面特性B: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C:地应力D:工程规模E:施工条件答案:ABCDE7.地下煤层开采以后,围岩的原始应力状态没有受到破坏。
()A:对B:错答案:B8.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A:对B:错答案:B9.对双向等压应力孔周应力分布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A:、分布与方向角无关,圆孔任一方向应力分布相同B:双向等压圆孔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2C:双向等压时,圆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D:围岩内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和无关,和与距孔边距离无关答案:D10.弹性状态下,双向不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
A:K=10B:K=1~3C:K=4D:K=3答案:D模块二测试1.煤柱支撑法处理采空区适用于极坚硬顶板。
()A:对B:错答案:A2.铰接岩块假说认为工作面支架存在给定载荷和给定变形两种工作状态。
()A:对B:错答案:A3.岩块的高长比越小,老顶初次破断后的“砌体梁”结构越不容易产生滑落失稳。
()A:错B:对答案:B4.若将老顶视为四边固支的板结构,则达到强度极限时首先将在()形成断裂。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形考试卷考试科目: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代号:9101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 页,四种题型,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2.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包括:、、、、块体滚动、沿软弱层面滑动、岩爆和煤爆、底鼓和。
3.“三量”观测中的“三量”是指、和。
4.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基本顶来压的强度;则反映基本顶周期来压的频率。
5.液压支架有、、三种类型。
6.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顶板的稳定性是指采煤后顶板允许悬露的和。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矿山压力2. 矿山压力控制3.矿山压力显现4. 支承压力5. 顶板事故6.冲击地压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2. 简述采场周期来压及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
3. 简述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冒顶征兆。
4.简述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5. 简述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 试述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横三区”和“竖三带”。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2. 冒落离层层间错动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片帮3.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支柱载荷量4. 安全阀开启时间比率平均值安全阀循环开启比率平均值5.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6. 时间面积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采煤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 矿山压力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3.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试卷一(时间:100分钟)部门:姓名:工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0题10空,合计30分)1.锚杆等支护系统提供给顶板短时间内不发生渐次垮冒或离层的约束力称为(顶板临界支护强度)。
1.(设计预紧力矩)是指拧紧螺母使锚杆达到设计预紧力时,施加到螺母上的力矩。
1.锚杆的锚固部分或杆体在拉拔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称为(锚杆锚固力)。
2.在掘进断面中,岩石或煤所占面积介于岩巷和煤巷之间(1/5~4/5)的巷道称为(半煤岩巷)。
2.在掘进断面中,煤层所占面积少于巷道断面(1/5)的巷道称为(岩石巷道)。
2.在掘进断面中,岩层所占面积少于巷道断面(1/5)的巷道称为(煤层巷道)。
3.以树脂锚固剂配以各种材料杆体及托盘(托板)、螺母等构件组成的锚杆称为(树脂锚杆)。
3.就锚杆与围岩的有效接触而言,管缝式锚杆属于(全长)锚固。
3.钢丝绳锚杆是指用水泥砂浆为锚固材料,(钢丝绳)为锚杆杆体的锚杆。
4.高强度锚杆是指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大于(335MPa)以上的锚杆。
4.等强锚杆是指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为(335MPa)的锚杆。
4.超高强氏是指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大于(600MPa)以上的锚杆。
5.锚杆支护的经典理论有(悬吊)理论、叠合梁理论和压缩拱理论等。
5.当前煤矿常用的锚杆为(左旋)无纵筋钢筋锚杆。
5.岩石的RQD值是指岩芯累计长度达到(10)cm及以上占取芯全长的比值。
6.兰德碎石带实验主要解释的是锚杆连续(成梁)原理。
6.通常而言,锚杆的临界预紧力矩应达到(250)N·m以上。
6.为提高锚杆的有效预紧力,应在螺母与托盘之间增加(减磨垫圈)。
7.无论是采用综掘还是炮掘,都应(减少)无效支护的迎头空顶距。
7.巷道底鼓的机理有(遇水膨胀型)、挠曲褶皱型、剪切错胀型等。
7.上一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与下一区段工作面回风平巷同时掘进的巷道布置方案称为(双巷掘进)。
8.顶板非连续面控制的模型有三种,分别是(斜交结构面)、平行层理面和垂直结构面。
8.顶板非连续面控制的模型有三种,分别是斜交结构面、(平行层理面)和垂直结构面。
8.顶板非连续面控制的模型有三种,分别是斜交结构面、平行层理面和(垂直结构面)。
9.锚索支护的原理重点在于形成巷道顶板(楔形承载结构)。
9.如果巷道顶板锚索形成的楔形承载结构较合理,则锚索的长度(不一定)大于顶板冒落高度。
9.如果巷道顶板的直接顶高度不大,由锚索长度(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岩层中。
10.巷道顶板压剪和张拉破坏模型中,锚索的布置角度可以(垂直)顶板,也可以与顶斜交。
10.巷道顶板覆沟破坏控制模型中,覆沟处的模型可以锚固在覆沟处,也可以锚固在巷道(中间)部位。
10.顶板压剪和张拉破坏模型及为了检验巷道来压程度,可以使用(木支柱)支护。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30分)11.按锚索材料捻制方向和现有锚矿的施工机具,锚索结构应优先选择( A )。
A.左捻B.右捻C.交互捻D.都不可11.当前煤矿使用的锚索,按锚索捻制材料分类,主要是( A )A.钢绞线B.钢筋C.钢丝D.钢丝和钢筋11.普通锚索和笼式锚索是按锚索的( A )进行的分类。
A.索体结构B.索体强度C.索体材质D.索体钢度12.直径18.9mm的矿用高强度锚索的极限破断力约为( C )kN。
A.950B.530 C.370 D.240~26012.直径22mm的矿用高强度锚索的极限破断力约为( C )kN。
A.950B.800 C.530 D.37012.直径15.24mm的矿用高强度锚索的极限破断力约为( C )kN。
A.400B.300 C.240~260 D.33513.中空注浆锚索的索体结构一般为( B )。
A.1×3B.1×6 C.1×7 D.1×1913.直径28.6mm的锚索其结构一般为( B )。
A.1×36B.1×37 C.1×7 D.1×1913.直径22mm的矿用高强度锚索索体结构一般为( B )。
A.1×36B.1×19 C.1×7 D.1×314.当前矿用锚索的夹片使用数目最多的是( C )。
A.1片B.2片C.3片D.4片14.目前矿用锚索延伸率一般为( C )。
A.10%B.8% C.3.5% D.1%14.按照锚索抗拉强度的分类,通用的锚索强度为( C )。
A.1270B.1770 C.1860 D.200015.按照绝对锚固长度的概念,端锚锚杆的长度是( B )mm。
A.10B.50 C.400 D.100015.按照相对锚固长度的概念,全长锚固锚杆的长度是( B )。
A.100%B.>90% C.>80% D.70%15.按照锚固长度占锚杆长度的比例,我国当前锚杆使用的锚固方式为( B )。
A.端锚B.加长锚C.全长锚固D.注浆16.对于大跨度、极易离层复合顶板和高帮巷道,应优先使用( C )锚索形式。
A.单体B.大托盘C.桁架D.锚索梁16.从便于施工的长度角度考虑,锚索孔的长度应与使用的单体钎架长度( C )。
A.小于B.大于C.相等D.都可以16.锚索的合理设计长度,应包括锚索孔长度、锚索支护长度( C )cm的张拉长度。
A.0~5B.5~10 C.8~10 D.>1017.小孔径锚索是指在28-34mm的锚索孔内布置( D )根锚索。
A.多组B.5根C.2~3根D.单根17.按锚索预紧力分类,高预应力锚索的预紧力应达到( D )kN。
A.500B.300 C.250 D.12017.锚索预应力的施加方式,不可以使用下列( D )形式。
A.手动B.气动C.电动D.综掘机液压系统18.矿用高效锚索是指使用了( A )的锚索。
A.调心球垫B.减磨垫圈C.蝶形插盘D.扭矩螺母18.按锚索的失效形式分类,可以分为( A )。
A.全部都是B.剪断C.拉断D.拉剪或锚固失效18.锚索锚固力的监测方式应优先采用( A )。
A.在线式B.测力计C.人工读数D.钢弦式19.“两进一回”的通风方式称为Y型通风,其核心工程是实施( C )。
A.双巷掘进B.单巷掘进C.沿空留巷D.沿空掘巷19.采用沿空留巷时,若顶板为厚层极坚硬砂岩直覆,应采用( C )辅助留巷。
A.充填墙体B.注水软化C.爆破切顶D.正常回采19.根据沿空留巷初始留巷宽度与掘巷宽度的对比,巷道较窄,此种方式为( C )。
A.原位留巷B.采空区留巷C.巷内留巷D.靠帮留巷20.为实现锚固段全长预应力分布,锚杆孔施工完毕后,应该首先放入的树脂药卷是( A )。
A.CK速B.K速C.Z速D.M速20.CK2350树脂药卷中的数字“23”所代表的意义是( A )。
A.23mm B.23cm C.23s D.23min20.价格便宜,能够实现注浆效果且能够减少浆液用量的浆液是( A )。
A.硫铝酸盐水泥B.化学浆液C.水玻璃D.普通硅酸盐水泥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10分)21.当前,煤矿用锚杆螺母段的螺纹加工方式通常为滚丝(×)。
21.为保证锚杆较好的刺穿树脂锚固剂,锚杆的端头可以做成平头型(×)。
21.锚杆扭矩螺母可以分为平头堵片式和销钉式(√)。
22.锚杆的生产、加式、捆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22.日本太平洋煤矿位于日本钏路市(√)。
22.日本太平洋煤矿的井下人车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小时(√)。
23.日本太平洋煤矿岩巷掘进的通风方式采用了抽出式局部扇风机通风(√)。
23.日本太平洋煤矿对于装煤等重点设备的监控采用了巡航机器人方式(√)。
23.日本太平洋煤矿采煤工作面推溜、移架没有采用人员,而是采用了插入程序编码的方式。
(√)24.对于我国西部矿井,掘进“提速”的动力方向是分段循环,即大循环进尺(√)。
24.卧底及大修机械化与巷道顶板安全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24.《煤矿安全规程》第36条规定: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之前,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5.临时支护的概念是指在掘进迎头新形成的空顶区内实施的帮部技术(×)。
25.巷道快速成巷的总体方向是只能充分增加设备投资(×)。
25.由于巷道底鼓清理的难题,现在机械化进行底板治理在煤矿尚不现实(×)。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小题10分)26.无煤柱沿空留巷的适用条件有哪些?答:①Y型通风系统,能够形成风路;②掘进期间巷道的强化控制,掘进稳定回采前巷道两帮变形控制在300~500mm以内;③顶板条件,超过500mm伪顶或厚泥岩条件下难以成功。
充填墙体上方有效加强支护。
④巷道修复后的出矸供料系统。
营造留巷空间,保证抽采系统和充填墙体的稳定有效。
27.按照煤柱宽度的划分不同,目前我国煤矿沿空掘巷的布置形式有哪些?答:分为三类:①完全沿空掘巷(0m煤柱);②留较小煤柱沿空掘巷(0~3m煤柱);③留小煤柱沿空掘巷(3~7m煤柱)。
超过15m以上的大煤柱不再称为沿空掘巷。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小题10分)26.煤矿巷道常规矿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围岩收敛变形,有两帮位移、顶板下沉,底臌等;②锚杆、锚索锚固力监测;③顶板安全的监测,即离层监测。
27.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①巷道所处的层位和应力及岩性环境;①巷道的断面形状;③支护方案和支护强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小题10分)26.请叙述巷道围岩强化控制理论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要点:锚杆强化控制技术原理主要为:1)“一优化三强化”的新型锚杆强化支护技术原理。
2)“一优化”是指巷道围岩应力场优化,即调整区域应力环境,优化微观应力场;3)锚杆支护承载性能强化,即:促使其锚杆支护特性曲线,具有及时早强速增阻的特性;4)破裂围岩体强度强化,即:对巷道周围低围压破裂岩石进行有效加固,通常采用锚杆和注浆两种方式;5)围岩承载结构强化,即顶板的安全控制、弱化区的补强和关键承载区的加强。
注:每点2分,合计10分。
27.请阐述无煤柱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及应力环境的演化过程。
答:要点:1)沿空留巷技术成功的关键是保证顶板沿充填体外侧切顶断裂、控制充填体上方顶板的完整性及煤帮强烈位移。
2)外层自稳三大结构的稳定主要受直接顶的厚度和岩性影响,与是否留巷关系不大。
3)充填墙体需适应关键块回转下沉,保持稳定,必须具有一定的可缩性和承载强度。
4)外层自稳结构保护下的内层支护围岩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外层结构产生的力学环境和巷道支护结构的适应性。
5)大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回转、下沉决定了小结构的矿压显现程度,包括直接顶的抗剪和变形、充填墙体的载荷等。
反过来,小结构对大结构也有影响,增加了直接顶的悬顶长度,进而影响大结构位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