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职教人才——走出人才误区
- 格式:docx
- 大小:21.06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职教名师的成长作者:贺园梅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2期摘要:名师不是天生的,之所以成为名师,是通过教师后天的努力实现的,并且是克服了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经过了常人没有经过的艰辛,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人,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
关键词:职教名师外部环境内驱力所谓“名师”,即在教育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并得到同行高度认可的教师。
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同行佩服、社会敬重的老师。
“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在教师身上同样适用,特别是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的职校教师,谁不想成为人人尊敬、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呢?那么,职校教师如何让自己从一个教学“新手”尽快成长为一名教学名师呢?名师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教师后天的努力实现的,并且是克服了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经过了常人没有经过的艰辛,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人,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
”这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邬宪伟校长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上讲的一句话,现在笔者把这句话赠给年轻教师,希望教师们能够领悟其中深义,尽快成长为职教名师。
要成长为一名职教名师,既要外部环境的保障,更需要教师有自我要求“成名”的内驱力。
作为名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学校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出台了有利的政策和措施。
自2007年起,笔者学校先后出台了《骨干教师传、帮、带染色工程》《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名师评选办法》等政策,加上学校近期“教学示范岗”关键岗位的设立,为名师的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政策上的保障。
外部环境有了,年轻教师自身又应该作怎样的努力呢?在笔者看来,主要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端正心态,走出误区名师必须具备三要素,即学识、师德和教法。
而很多年轻教师对此却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对学识的认识误区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学高为师”,说明拥有渊博的学识是教师的必备要素之一。
16现代企业教育MODERNENTERPRISEEDUCATION职教平台在十一五计划制订工作展开之际,98名中外著名专家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风险领域以及风险冲击程度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分析这些专家总结了2010年前我国面临的十大风险,其中就业问题排在第一位虽然全国就业形势严峻但就人才市场供求情况看绝大多数工商企业的一线人员急需职校生其就业前景是广阔的不过目前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弊端例如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尚不吻合学不为所用市场不能有效消化人才社会尚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太成熟也正是由于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在复杂的社会面前由心理的不平衡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呈现出异样的就业误区一职校生就业误区的主要表现在菁菁的职业校园里每当同毕业生们谈起就业的前景时看到更多的是流露出茫然不知所措的目光听到更多的是毕业就等于失业之类的失意话语目前很多职校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期望值过高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由于目标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结果导致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二是角色错位一些学生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三是急功近利心理一些毕业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或者到合资企业外企或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但心理上难免会感到困惑四是铁饭碗情结一些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固守着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到生活的制高点一劳永逸五是同伴攀比心理一些学生在择业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择业的目标设计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恼之中二导致就业误区现状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1社会因素根深蒂固的社会成见由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人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从而造成生源质量的下滑这不仅给职校办学管理造成了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到职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形象2家庭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认为脑力劳动职校生就业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蒋淑静山东省临沭县职业中专临沭276700摘要: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职校生的就业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更是值得研究为避免职校生陷入就业误区本文针对很多职校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的种种误区以及导致就业误区现状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及其应对措施作了分析研究关键词:职校生就业误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策才是体面的工作报考普高上大学才有面子一些愿意从事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报考普高从而压制自己个性的发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点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还根深蒂固应当看到家庭对职校生就业的影响从经济扩展到了职业和工作地点的选择3学校因素教师的人才观教育观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和交流教学渗透德育少关爱学生少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求技需求实验设施老化陈旧甚至有的专业无实验实习设备2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充分的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和兴趣以及自己的长短处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摆正自己的位置过高估量自己的价值相反有些人甚至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2择业存在忧虑有浮躁心理他们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实践误入歧途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3意志薄弱存保守心理有些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求职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一旦遇到不如意顺心的事情就悲观不振致使逃离单位等现象发生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
XIB IZ I I O西北职教期2005年我校与北京两所学校联办,一面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学费每年2200元;回报率每月工资1500-2000元,另一面是视觉艺术设计类专业,学费为每年4800元以上,回报率每月工资3000-5000元;结果机械制造类专业成功招收300多名学生,而视觉艺术设计类专业未招收1名学生。
八、一流的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扩大招生规模的核心竞争力。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综合素质较差,几乎可以说是“学习差”、“纪律差”、“品行差”的三差生,如若学校管理松懈,疏于教诲,将会造成“入口低,出口低”的情形,毕业后就业率低,回报率低,家长、社会否定学校、学校招生受阻,造成恶性循环。
管理严谨,勤于教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材施教,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三年中将学生培养成品德好、技能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才能形成“入口低,出口高”的喜人局面,推动招生规模扩大。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职业技术学校)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始终不能与普通教育协调,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
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劳动力,一方面许多职校又面临办学艰难的窘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教育评价体系、职校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都不到位,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
职业教育要真正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人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放开手脚,树立全社会关注职教、支持职教的意识,开创满足社会需要、人们期待的职教大空间,才能破解禁锢、走出困境。
一、破除传统陈旧观念,树立新的现代就业观。
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不管是干部或是工人,都是吃的“皇粮”,端着“铁饭碗”,大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人们没有失业的概念。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入WTO ,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为了提升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与世界经济接轨,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大幅精简臃肿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大量引进外资、合资企业,强力推进国有制企业向股份制或私有企业改制。
精选申论范文:“一带一路”召唤职教“走出去”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走出去”的必要性。
首先,“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熟悉国际市场、了解当地文化和法律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职业教育培养的正是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更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其次,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劳动力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国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而这其中有着天然的职业教育合作潜力。
通过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将不同国家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再者,职业教育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创新创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机遇和市场需求涌现出来,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相关行业,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帮助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走出去”,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改革和创新。
职业教育需要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进行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培训。
其次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职业教育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自身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是推动政策和法律的创新。
职业教育需要与国际间的教育合作进行政策对接,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一带一路”召唤着职业教育的“走出去”。
职业教育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促进劳动力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创新创业,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合作做出贡献。
2024职业教育热点⭕职教出海(高职院校国际化)一、什么是“职教出海”从“借船出海”转向“随船出海”“带船出海”,由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转向主动“走出去”,我国职业教育正奋力以“出海”为契机,为世界其他国家培养、输送人才,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特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职教出海,是指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鼓励职业教育院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面向海外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经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职教出海”各显神通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
我国职业教育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
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代表的一批优质职业院校瞄准外向型行业企业,努力探索与企业“走出去”相适应的跨境办学模式,郑和学院、丝路学院、詹天佑学院等一批“职教出海”新项目成为亮点,描绘了职业教育“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新画卷。
三、职业教育探索“品牌化”出海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电力、港口、通信等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走出国门,开始在全球各地承接对外工程项目。
我国行业企业走出去,首要面临的是合作国劳动力普遍技能水平低等人力资源供给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以“出海”为契机服务“走出去”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技能培训、标准输出、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在国(境)外开办学校323所,开办专业452个,在校生3.1万人,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超过26.8万人日。
四、多模式共建新丝路上的“技术驿站”“职教出海”以“技术”为纽带,为合作国开展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等。
“职教出海”模式灵活多样,主要通过“校—企、校—校、政—校—企”三类合作方式开展,三种类型各具特征又彼此联系,共同之处在于紧贴合作国国情民情,通过多元协同、共建共享,为当地百姓带去优质的教育、实用的技术和更多就业机会。
认识职教人才:走出人才误区
教育目标:
1. 使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
值取向
3. 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
要性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小组讨论法
3. 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
1. 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1. 走出人才误区,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2. 培养学生善于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不断超越自我
教学设计:
1. 教学时间:2课时
2. 教学准备:
1) 课前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如:Summer——久石让;
Loveless(Instrumental)——山下智久;
2) 多媒体课件
3. 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不少的人,包括你的亲戚朋友甚至你的父母认为读
职业学校是没有前途的。你是否也同意这个观点呢?与高中甚至本科生学生
相比,你认识中职学生存在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我们小组先讨论一下。5
分钟之后结束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回答问题。板书学生观点、优势与劣势。
观点:同意or不同意
优势:毕业生可塑性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渠道广;
升学创业选择机会多
不足:文化程度低;年龄小;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力差
相信同学们也曾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过。因为身边很多人都认为中职学生
是因为考不上高中才选择职业教育的。高中学生本科学生以后就是比我们发展
好,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PPT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网近几
年就业数据:2016年,全国中职学生就业率为96.72%,对口就业率为75.60%,
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25.10%,比2015年增加5.08个百分点。在直接
就业的学生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88.68%,就业稳定性高。毕业时取得资
格证书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6.92%。由此可见,近年来,在普通高校毕业
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却独领风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不少职校,学生未毕业就被预定一空,而且有着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这一方
面说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说明,职校生以专业
知识扎实,岗位能力强,工作踏实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那么为什么职教学
生被不少人误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呢?
2)讲解存在的“人才误区”,PPT展示
误区一:只以分数论人才
目前,在我国因遵循传统的教育观念,一个人是否“可塑之才”只有一
个尺度就是文化课考试成绩。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现代
教育论认为,人的智力类型是不同的,因此决定成才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
是不尽相同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的目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适合具
有形象思维倾向的学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接受知识缓
慢,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往往
因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成为职业学校的生源。按照社会工作的过程和目标,
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工程型和技术技能型。既然人才类型不同,因此人才评价
的标准当然也不一样。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显然是不合理的。
误区二:只以高考中榜论成才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仿佛孩子只有考上了大学才能成才;仿佛只有上
完大学当官坐办公室才算有出息。对技能、岗位操作持鄙夷态度,对职业教
育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
这样才可以使每个人都走上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人才的类型不唯一,成才
之路更是千差万别。人才,关键在于培养。从社会需求来讲,人人都应有一
技之长。使学生在各自适合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职业教育的目标。
误区三:只以传统模式论教育
职业教育的生源往往被人以偏概全地评价,似乎都不是好学生。其实职
业教育的学生聪明能干,动手能力强,善于人际交往,思维灵活,敏捷。这
些潜质在普通教育模式下被压制了,而职业教育的“艺术”就是用过教育调
动内因,使他们的优势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职业教育在文化课方面提出
“够用再适度延伸”的思路,围绕岗位要求而教。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
都更加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同专业的文化课侧重点也有区别,在基础上
适当延伸,为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这样不仅文化课教学针
对性加强,也让学生学有所用,增加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马京生
先谋生再谋发展
马京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商贸学校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现任北京市供
销总社副主任。
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良,团结同学,担任学习委员,热心为
同学服务,锻炼较强的工作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
在工作岗位,他潜心专研工作规律和特点,很快进入角色,打开工作新
局面,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各项活动,取得良好业绩。
在他所工作过的单位,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职校毕业生勤奋好学,
毕业之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进修。到1997年已完成法律专业研究生的全部课
程,考试及格,取得企业法律顾问的执业资格。
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学生成长之路是先谋求生存其次是谋求岗位的发展
和岗位成才。职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升学进修提高文化水平和自身修养,以获
得一个更广大的发展平台。
4)活动:设想自己的未来
多媒体播放GALA乐队——I lomo you
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参与此活动,在课室后面的宣传栏上都写上自己目
标,理想中的未来职业。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职业规划可以
从考取各类证书开始。等每一位同学都写上自己的愿望时,老师给全体同学
在宣传栏前拍一张合影。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写的目标前合影,用相机
留住这一美好的瞬间。
5)结语:老师进行总结
同学们,I lomo you是中文版,还有一个为英文版的Young For You,
就是为你年轻的意思。同学们,在你们最美好的年纪,你们为自己精彩。走
出人才的误区,重新认识职教人才,希望你们如歌词一般,为远方盛开的理
想继续游走,从来不放弃,为少年不言愁!